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今天是中考的日子。
我早早地起床了,却看见母亲起得更早。桌上,是丰富的早餐。
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
望着她的背影,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时光就像慢性的毒药,带走了她的青春,侵蚀了她的面容。
母亲回过头,看见我,笑呵呵地剥好两个鸡蛋,“X X,今天中考,别紧张,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好久不说这样的话,母亲扯起一个笑容,有些不习惯却仍然温暖。
真是有些要离别的感觉,我吃完早餐,出了家门,渐行渐远……
回头一看,母亲在窄小的窗台上凝望,那目光时光似乎穿越了时光长河,隔空与我离去的背影交会。
我忽然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心里不禁一阵震颤,似是引起了共鸣。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离岸远航的过程。岸上望眼欲穿,船中人渐行渐远。起航的时刻,就让我带着爱,在母亲的东风推进下,劈风斩浪的迎向成长。
回望——
我在船上,母亲在岸上。
去年盛夏的一个早上,我们正在上课。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同学们的目光引向门口。当老师开开门时,我惊讶地发现是我爸爸?!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一边听爸爸说着什么,一边连连点头。然后轻轻走到我身边说:“你爸来请假,说家中有急事,你去吧!一路上小心。”
出了校门,车在门口,妈妈也在车上。车很快驶出市区,一头雾水的我,忙问爸爸去哪里?爸爸神情严肃地说:“奶奶家的镇上出事了,详细情况现在还不知道。”一路上,爸爸几次摧司机开快点。车未到奶奶家门口就停了。我们下了车,眼前的一切使我们目瞪口呆。去奶奶家经过的拱桥只剩一半,人们在临时搭建的木桥上来来往往。把镇子一分为二的河道积水很深。河道两岸的房子,有的地方东倒西歪,有的地方成片倒塌。有的居民在河边打捞着浮在水面的东西。河岸两边隐隐约约传来哭声。我来不及想这里倒底发生了什么事,慌忙地跟着爸爸妈妈往奶奶家走去。
到了奶奶家,奶奶疾步迎上来说:“你们可来了。差点见不到你们了。”奶奶接着说:“昨天傍晚下了半个多小时的暴雨,山洪下来,把这几年那些在河道两边乱建房倒到河里的建筑垃圾冲下去,堵住了桥洞,水一下涨高,进到岸上的房子里,低处的房子全被淹了。有几十个人被活活淹死。有的尸体现在还没找到。”说到这奶奶哭了。我也感到鼻子在发酸……
下午,爸爸带我去看亲戚,每家只有一个话题:“这都是强占河道惹的祸”。到处都在谴责那些破坏河道的行为。那些住在河岸边损失惨重的人,有的呆呆地看着没有退走的水,有的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夕阳下,爸爸妈妈带奶奶回城。离开小镇时,奶奶一步三回头。我们站在那座被毁的半座桥上,看到的再不是河边垂柳婆娑、饮烟袅袅小镇,再也听不到那暮归的老牛在唱歌。被大水冲走的和我小时候一块玩耍的小伙伴,香香、存儿,还有最调皮的尕虎儿的面孔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车启动了,我捂住脸,情不自禁地大声的痛哭起来……
书,如同打开成长大门的路,而大门里面还会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小路,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也是不同:有磨难,有成功,有失败,有伤心,有开心,但那些各种各样的小路里还有什么呢?——那就是知识。
每当我阅读不同内容的时候,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时而大吃一惊,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哭笑不得。
书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字母“O”,是由充满乐趣且能让人进步的知识组成,朴素的形状让人充满好奇与想象,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一番,不知不觉间,便沉浸于阅读的海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书籍,是在两岁左右,那时我还在浙江,因为天气很炎热,我只能待在家里,于是我自己便在家里寻找可以玩的东西,在寻找中我发现阁楼上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外壳吸引了我,那时我还不会识字,于是我请来外婆帮忙,外婆告诉我这是一本古诗词,看我这么感兴趣,便一字一句地教我,我也开始津津有味地跟着读了起来,即便是读不准确,但那种阅读的乐趣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脑海。
三岁的时候,我就会背许多诗词了,而且一字不差,大家都夸我是聪明的好宝宝。上小学时,我对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我让妈妈给我购买了许许多多的书,差不多二年级,我就把四大名著看完了。我的书放满了整个书架,我喜欢阅读,也因此,我爱上了写作。
其实,每个人对“书”都有不相同的看法,有
你是如此任性,可又如此美丽。
我几乎忘了你刚刚被种下时的模样,八年了,现在的你和以前,真是天壤之别。
嗯,开始的时候,你是极矮极小,极细嫩的,芽尖是不成熟的嫣红,像个咧嘴笑的孩子,茎叶细细瘦瘦,只能依附他物生长。你是多么不起眼,没有人将你捆绑成固定的模样,你便摸索着枯枝,向上爬。
向上爬,肆意妄想地爬,没有人约束,你便成了院子里最任性的一个。你长呀长,一天一天地疯涨,渐渐地爬高,四处延伸。小院里更多了片绿意。
任性的你,也一定是极开心的。
瞧那松树,看着姿态雄壮粗犷,可那些新长的嫩枝被铁丝硬是往回拉,苦不堪言。它被固定在一个姿势里生长,便整天愁眉苦脸,树皮上留下一道道粗糙的皱纹。
你则是任性地长,甚至攀上晾衣绳,紧紧攥着不肯松手,形成一把伞,茎叶纠缠,杂乱无章,扔在来回穿插生长,像在织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相比之下,你是多么固执,多么任性——可又多么快活,多么自在。
开花时你更是任性,更是美丽了。人家是"满架蔷薇一院香",你如法炮制,成了"满架忍冬一院香",任性的你不介意抄袭。夜晚时便又空灵了,我看得见你那白晃晃的`花,看不见你那黑乎乎的叶。一柄绿伞成了黑团团,与夜空浑然一体,花则成了夜空里的星了。一朵一朵点缀其间,像是星空般可爱。不,更甚于星空,忽明忽暗的星离得遥远,忍冬花的淡香触手可及。摘下一朵时,你往往会任性地洒我一身晶莹的水珠。花中盛满花蜜,却任性地和了雨水,变得寡淡无味。令我哑然失笑。你的枝头也在颤,你也恶作剧般任性地笑了。
你的绿伞是我乘凉的好去处,当我看书时,便和着风跳舞,任性地往我头上倒落叶。我捡起来,低头时发现,你那枝干早就盖上淡色的粗糙树皮,快要有我的手臂粗了。旋转扭曲,肆意妄为,如两条纠缠着腾飞的龙,飞向那绿叶组成的云海里,如此任性,却美而富有诗意。
我站起身,摘下一朵白花,任性奇特的三片花瓣,却是十分美丽,它的透明花蕊轻颤起来,我想,任性也是美的,正如你,这一株高大有力,肆意妄为的忍冬花。
曾经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晒盐,一个卖伞,因此老人便天天忧虑,因为天晴时,二儿子怎么卖伞呢?天下雨时,大儿子怎么晒盐呢?老人郁郁寡欢,身体憔悴,后来一位哲人对他说:“天晴时好晒盐,你应为大儿子高兴。下雨时好卖伞,你应当为二儿子高兴。”老人豁然一朗,从此便摆脱了烦恼。
这则故事虽无深刻的内涵,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世界便会因此而精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难免会磕磕碰碰,此时需要的是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不能被消极束缚了你本该进取的心,世界是精彩的,何必让不如意遮住你闪光的双眼。撩开它,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及你所向往的都在它的后面。
二次大战期间,一位德国妇女向他的父亲倾诉自己的痛苦,好位老人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两个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凭窗企望,一个说自己看见了地上的烂泥,一个说看见了星星。那位德国妇女看了这一行字,精神为之一振,终于丢下了生活中的痛苦。两个囚犯两种不同的看法,其处世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消极沮丧,一个积极乐观。能够想像那个说看见星星的囚犯,最终会获得自由,坚强地活下去;而那个只看见烂泥的囚犯,只能消极等待死神的到来。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悲伤,你也将失去星星。”永远保持一颗美好的心灵。跃过险阴阻,前方必将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看,是一种本能;看见,是一种学问。
人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着,从万千事物中挑选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人之览物之得,却大相径庭。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有的人,喜欢走马观花,得到的浮光掠影;有的人,喜欢寻根究底,结果是见仁见智。眼之所见,迥然不同。所以,貌似简单的看功,也会有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喟叹。
见别人之未见,是一种智慧。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需要剥去事物光鲜华丽的外衣,深透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正如战场上带兵的将帅,对于作战计划的断定,需要摒除敌人的种种战术迷惑,方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们对山水的解读,从最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中期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后来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过程,需要的是多么洞明的目光呀!所谓的“格物致知”,便是这一过程最好诠释。
见人之未见,与一个人的人格悉悉相关。
思想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高度,佛家也说,“物即我,我即物”。如果一个人的心胸狭窄,怎能看到别人的旷达磊落?如果一个人锱铢必较,又怎能看见别人的大气磅礴?高尚的人格,才能看见己身之任,才能看见人之所需。诗人顾城有一首著名的短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诗人的周围是黑暗,他的内心深处看到的却是光明,理想让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唐代诗人杜甫在自己的房屋被风刮破之后,看到的不仅是自己寒夜难栖,更有天下寒士俱无所依。“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的思想,让他的目光高而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自己遭到贬谪后,仍能放眼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则乐”。仁人之心,可视天下。
如今,国际风去变幻无穷,需要我们擦亮双眼,拭去浮云,因此更需要智者的深邃、仁者的宽广。看见之责,任重而道远。看见,是一门大学问。
今天,爸爸带病到大保高速公路打工去了,他要赚钱供我读书。
昨晚,爸爸吃饭就不同异常,似乎每一口饭都要费好大的劲才能咽下去。不一会儿,爸爸放下了筷子,默默的注视着我们。妈妈察觉后,轻声的问:“怎么不吃了?是不是那里不舒服?”“我……我……”爸爸欲言又止。“咳!”爸爸长叹一声,又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承包了一段新开工的大保公路,这些天挺需要民工,每天可挣100多元。我想到他那里赚点钱,娃儿要是考取了中专学校,可以解决开学的费用。”妈妈用疼爱的眼神望着他,说:“他爸你的病还没好,怎么能去打工?”爸爸说:“我没事,明天一大早我就走,你们就放心好了。”
妈妈把吃惊的目光投向了爸爸说:“明天一大早?”爸爸微弱而坚定:“不去打工,开学的钱怎么办?”妈妈说:“先别管那么多,吃了饭再说。”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心里十分难过,饭再也吃不下去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便给爸爸收拾行李--一件穿了好几年的破衬衫,一套旧外衣,一双“农田鞋”,一个跟我同岁的口缸。简单的行李一会就收拾好了,爸爸就要走了。我打量着爸爸,啊,爸爸老多了,几根白发掺在黑发里,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很黑瘦,那双眼睛被生活被疾病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看着此情此景,我想哭,想钻进爸爸的怀里哭,可我又不敢哭出声来……
今天是中考倒计时的17天啦,我在静静的`卧室里写着我的家事,耳边似乎听到爸爸远去的脚步声,仿佛看见妈妈站在村口目送着爸爸远去的背影。此时,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谁不充满了对古诗的赞叹?
我第一次接触诗词是在一年级,那时老师给我们上《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随着老师的带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景象:李白孤独地在床上,月光照在地板上,一片苍白,李白看着明月,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我将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惊讶地说我对古诗词的理解非常好,并吩咐我多去阅读古诗词。受到老师的激励,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对古诗词的阅读越来越多,我也感受到了很多;《可叹》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无常;《江汉》让我明白了人一定要顽强,《曲江》让我感悟到时间的短暂,《佳人》又让我懂得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冷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古诗词,你肚子的“墨水”就会越来越多,写文章更加自如,还能增强自信心呢。有一回,我们班举行诗歌知识问答。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做了不少赛前准备,查阅了不少资料。第二天,比赛开始了,前几个环节我一直没答出,竟只得了两分,看着那些好友的四五分,不禁心乱如麻。但我又一想,平时我可下了苦功,我一定可以的。果然,最终环节“飞花令”到了,我大显神威:“写出带龙的诗句。”老师的话音刚落,我就挥笔写出“双袖龙钟泪始干”;写出带牛的诗句---“风吹草地现牛羊”;写出带山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此环节,我获得了六分,夺下第一名,获得了胜利。那一刻,我的心里满满都是幸福的香甜。
我爱诗词,不
是老师用力将戒尺敲向讲台。“注意听讲”他响亮地强调着,却仍听到后排同学们满不在乎的窃窃私语。
“啪”又是一下敲下去。老师愤怒地举起手里厚厚的一叠试卷抖动着:“都考得很好!因此就不听讲解了吗?老班将一叠试卷猛地一掀:“就是九十九分……九十七分……你们的成绩确实个个不错。但是,这是你们的真实的成绩吗?”他气愤地摊开他的笔记本:“有人拿走了老师的答案!”
笔记本上,刺目的一行纸张撕下后忙乱的锯齿。
我的眼皮猛的一跳,便心虚地低下头来——那张纸在测验时曾传到我手上。我利用了它,便将那张写满答案的纸继续往前传去,这下麻烦了!
老班的气愤地声音刺耳地响起“参与作弊的',全部起立!”
话音落下的第一秒——
班里一片静默,我埋着头翻动书页,却清晰地听到左心房内猛烈地撞击跳动。这下怎么办?我急促的呼吸着,满脑子的问号和感叹号。天哪,东窗事发了吗?我心虚地环顾四周,都是个怀鬼胎的表情心态。一片心跳声中,没有人起立。
第二秒——“哐啷”有人乒乒乓乓地挪开课桌站了起来。现实一个,然后便稀稀拉拉地将近十个。桌子摩擦着地面刺耳地充刺着耳鼓。我该起立吗?我犹豫地直了直身子,却用眼光瞥见周围同学的一脸荡然。我便又弯下腰身,若无其事地翻看课文。手脚微颤地将课本抓的很皱。
第三秒——陆续又有人在心跳声中起立,我仍是关注着周围同学的动作。同桌轻轻地哼着小调可她的手指却慌乱地搅在一起。那么,我能起立吗?老师会因此撤销我的班干部吗?我踌躇着。我期望所有身边的人都站起来。那样我就起立,我安慰着胸口中叫喊的良心。
第四秒——没有人再起立,我已是受不了心脏的抗议,我退了退椅子,双手撑住桌面,准备起立。我的心跳因这个决定再次加速起来。
第五秒——同桌扯住我的衣袖:“你真要起立吗?快坐下!”她的嘴唇快速扇动着,再次使我犹豫。“老师会怎么看你?你的班委还当不当了?”她凑近我小声而严肃地说着。我便又缩回了脚步。
第六秒——刺耳沙哑的铃声打破了沉寂,再也没有人站起来。
老班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口长长的叹息,猛地又抓住了我刚刚舒缓的心,他在叹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我隐隐有些害怕,那话音刚落后的第七秒。我的心因不安而再次剧烈的运动。
第八秒,周围又响起了同学的嬉笑声。
第九秒我忽然发现了什么。
第十秒,我也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十秒的战争,我输了。
我的对手,叫做诚信。
到了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时,当我刚走进家门,就能听到孔雀“咕咕”的叫声。这只孔雀是我阿姨从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捡到的。
这只孔雀的外形很漂亮,它有着一个手掌般大的小脑袋,脑袋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晶莹透亮的“黑宝石”。“黑宝石”下的公鸡似得的小嘴巴仿佛非常有“杀伤力”一样。它身上的羽毛是绿色的,有的地方有小黑点,是用来起保护用途的。它的尾巴变化多端,展开时就是一把“千眼大扇子”,合拢时就像是山鸡的尾巴。
这只孔雀不但漂亮,而且吃相特别有趣。每到吃东西的时候,我拿着粮食走到它的面前时,它一直会可怜巴巴、满脸期望地看着我,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今天吃什么美味的啊?快点扔下来给我尝尝!我快饿扁了,快点!”看到这幅摸样,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可我还是急急忙忙地给它扔下美味的。
他吃相有趣,身材漂亮,可它的`胆子却不是“胆大包天”,而是“胆小怕事”。早晨,只须有鸟飞进房屋,它都会大声叫喊,并且跳起来。到了晚上,它更是胆小,只须有一阵风拂过,它都会把声音提升十倍地叫起来,把大家吵的都出现了熊猫一样的黑眼圈。虽然它把大家吵醒了,可大家却不会骂他,应为他是多么胆小、漂亮、有趣!
这就是我家的孔雀,这就是我家胆小、漂亮、有趣的孔雀!
用心倾听
某份杂志曾做过一次调查:什么人最受欢迎?答案是善于倾听的人。这一回答或许并不全面,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渴望被倾听,渴望着与人分享心中的点点滴滴。倾听不是沉默,它是倾诉的载体——诉者与听者通过它进行交流。倾听可以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也可以是一种分担,一种关怀。它是人与人,心与心,灵魂与灵魂,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和共鸣。
海伦·凯勒作为盲者,道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心声,而所有的失聪者,他们内心深处也一定会有“假如让我倾听三天”的呼喊。是啊,行走在一个彻底静寂的世界,犹如流浪在荒漠中,是多么孤独和恐惧。当我们陶醉于莫扎特生机勃勃的《春》时,当我们伤感于《梁祝》凄凉优美的旋律时,当我们沉迷于动感的流行乐时,当我们散步于鸟语林阴时,甚至当我们在“寒蝉凄切”声中与朋友告别时,你是否想到过倾听也是一种幸福,想到过它对于失聪者而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相对于生理上的失聪者,更多的人在心理上也“听力不佳”,因为生命中的另一种声符——心灵的倾诉,是我们难以用耳朵听清的。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向来以自己卖豆腐的哑巴父亲为耻。但是,当她遭遇车祸被宣告“死亡”后,是父亲仍执意要求医生救治她;在� 真是天也动容,地也深受感化,她终于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并承担起抚养父亲和偿还医疗费用的责任。尽管生活艰苦,但她却深感幸福。原来当她处于昏迷之中时,父亲以他强烈的爱发出了模糊的“呼喊”,召唤、引领着她重新回到世间。她终于明白了,原来从小到大父亲就一直在用行动“絮叨”着他的爱,只是自己封闭的心没有听到罢了。
这无疑是一种生命的倾听,倾听的是诚挚的爱,是莫大的幸福。
另有一则报道,一位驰名中外的航空研究领域的院士,为了实现她的理想——创办一所免费高校,数十年来一直节俭度日。学校开办后,为了尽可能供更多的学生入学,她常常要补贴上自己的工资,甚至拒绝了子女要她到美国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的邀请。她的理想由何而来?仅仅是因为有位学生曾写来一封血书——“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了,但我仍是您的学生,我仍然想说,我要读书……”原来,这位学生是因家境贫困、无法完成学业而选择了自杀的。接受采访时,这位院士由衷地感慨:“面对这一强烈的呼唤,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虽然路是艰难、坎坷的,但我只能坚持着走下去。”这,确实是一种心灵的倾听引发的心灵的共振。学生用生命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愿望,而老师则用半世的时光来倾听,来作答。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不由感动得潸然泪下。
我想说,我们只是平常人,或许并不能听到很深刻的音符,但只要用心倾听,那么生活中的每一个音符,生命中每一段旋律,都会让你感动,引你深思,给你温暖,催你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