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要是表现法与情的关系,自生秩序与现代法治的关系。
法自产生以来,其目的就是定纷止争,定纷止争是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有了成文法的形式以及现代法治。
在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所不及的地区,大多是在乡村,比如《秋菊打官司》中的小村子里,村民们可能并不是很真切地了解法律,更不懂什么法治,可是我们就因此可以说他们没有“法”这种东西吗?其实不是的,实际上,在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预期,形成了一种足以让他们维持安定生活的无形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自生自发的内部秩序”,就像影片里村长和秋菊丈夫发生矛盾后村长踢了秋菊丈夫“要命处”一脚,可是当秋菊生难产时村长同样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送秋菊去医院治疗,他并没有因为他和秋菊一家之间矛盾的存在而对秋菊的安危置之不理,因为在农村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的地区,村民们只有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克服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所以纵然纠纷存在,村长仍然会尽力帮助秋菊一家度过难关。正是在这样的共同生活磨砺中他们建立了一种社会秩序。
而当我们将所谓的现代法治生硬地嵌入这样一种社会秩序中时,村民之间原本存在的可预期的秩序就被打破了。就像影片中秋菊为了讨一个说法不断的上访最后起诉,从表面上看,村长与秋菊和秋菊丈夫之间的纠纷得到了解决,秋菊胜诉了,可是判决的结果真的是秋菊想要的吗?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秋菊想要的是一个理,是村长的低头道歉,她想得到的结果绝不是村长被拘留,而她想要的结果并非现代法治可以给她的。秋菊赢了这场官司,可从长远来看,她在村里又如何自处呢?剧中几次出现了一个场景,就是在秋菊不断上诉的过程中村民们对秋菊丈夫的讽刺和嘲笑,而最后村长被拘留了,村民们又会怎样看待秋菊呢,以后秋菊家需要帮助的时候村民们还会尽力帮助吗?现代法治给予秋菊的究竟是公平正义还是更大的伤害呢?
现代化进程必然是不断向前推进的,现代法治也会覆盖越来越多的偏远农村地区,法律的约束会带给人们公平。而另一方面,如果不顾制度与社会土壤的相容性生硬地撷取“现代文明的成果”,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人们彼此之间越来越客气与冷漠,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在共同生活之中陶炼出来的默默温情,我们又从何处寻回呢?
法律基础课结课了,最后一节课,观看了《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农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为了讨个说法,秋菊带着六个月的身孕,踏上漫长的告状之路,她从乡里告到县里,又从县里告到市里,最终向法院提起了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这部电影反映的两个主题:一是中国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众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是描写一个传统概念中的弱者(怀孕的农村妇女)对抗强大甚至邪恶的势力(踢伤人死不道歉的村长)的坚强意志和不出精神。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她也确实获得了正义。但实际上最后她能获得什么呢,也许这对于秋菊来说更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她获得的大概也只能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在农村,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是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这也是中国绝大部分农村成百上千年来形成的良好道德传统。比如秋菊丈夫与村长发生矛盾后,在秋菊生孩子时还得到了村长村民们的帮助。而秋菊希望通过诉讼讨“说法”的做法,却把曾经帮助过她的村长送进了监狱,在村民们甚至她的家人看来秋菊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了。而且笔者坚信在农村,像秋菊这号人物是永远也的不到人们的认同的,她肯定会遭到遭到村民们的唾弃,而像秋菊这样子带来的新的法律观念将使得农村里面邻里互敬互助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是瓦解。相信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之后,秋菊今后也许再也不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而面对这样的法治,还有几个人敢上诉呢?
秋菊把村长送进监狱也许又是我国的法治的进步的一个体现,但是试问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秋菊希望得到的结果呢?也许这就是法律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冲突,这更是法治的无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而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准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法治不仅不会排斥道德,而且还是以道德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可以说秋菊打官司的结局就是法治的无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无情的法治只能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审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论事,根据当时人的诉讼请求来依法作出判决,一旦法官在判决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决内容(比如按照传统的道德观,顺从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决该村长向秋菊道歉并赔偿损失而不追究其他责任),其马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是否有受贿的嫌疑,而且社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乱了套。所以也只能把这归咎为法治的无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理论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看完《秋菊打官司后》,我的感触很深,这部电影拍的很好,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当时那个年代的农村,极富有年代感,演员的演技也相当出彩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这部影片所讲述的主题一法与情。然而今天我所讲述重点的并不是法与情,而是秋菊与村长的行为。
在影片中,秋菊的丈夫因事辱骂了村长,村长一怒之下踢了秋菊丈夫一脚,秋菊想寻个说法,为此告上乡里、县里、市里,最后直至法院。
在影片中秋菊本来打算服从李公安的调解,而在村长的倔强下,要求秋菊低头捡钱,秋菊拒绝接受调解,从而有了不断要求说法的过程。而在后期中秋菊的丈夫要求求停止要说法,秋菊仍然没有停止她的行为。
而由此可见的是秋菊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她并不满足于或者说不在意经济上的赔偿,而是尊严上、精神上的赔偿,她只想要一个说法,想要村长给她道歉。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令我感触很深的情节,在影片中秋菊一直在说一句话“他是村长嘛,打几下没事”。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在那个年代,在我看来,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村长的权威,对政府的高度敬畏,而在这敬畏中应该的仍然潜藏这几分封建意识。
与此同时村长有些过分强调他是公家的人,以及他是干部,例如一开始时秋菊提到要看文件,村长的回答是“看什么文件,他就是文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年代,基层干部的思想与文化的程度都不够高,秋菊丈夫的辱骂戳了村长的心窝子,而村长也有他的倔强。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影片中的人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村长帮助了难产的秋菊,而秋菊也应为这个原因不计前嫌了。而正当观众们以为可以大团圆结局时,法院判决书下来了,村长被拘留了。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因为秋菊她们不懂法,在她们看来或许只是要个说法的简单事,却因为不懂法,不明白法不容情,而最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由此可见,普法的重要性,以及法不容情的特性。
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带着家人一起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马上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上诉,最后的到得判决基本相似,她认为,这个事情任然没有给她一个合理的说法,最后用了法律途径——上诉。 在整个故事里秋菊主张权利保护,她要求惩处恶霸,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远,村里的人又计划全部去看秦腔。这个时候村长不计前嫌的出马了,顶风冒雪把秋菊送到了医院,秋菊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秋菊一家诚挚的邀请村长做客孩子的满月筵席。两家也希望以此消除不愉快,但是这个时候公安局的警车来了,带走了村长。秋菊惊愕了,她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她其实认为自己所要的不过是让村长给自己道歉而已,她一路追着警车,一路的迷惑。 秋菊赢了官司,秋菊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 从这个电影中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出作为普适意义上的法律是具体的运作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次法律的运作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因为不仅没有保护好农村的乡邻之间的那种风俗习惯和固有关系,以及农民要求的保护形式,反而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把象征国家权力的法律强势的渗入进来,最终破坏了本来可以修复的农村的那种关系。当然,我不是不否定法律的整体意义,只是这种处理方式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村长和秋菊的矛盾,在农村来说就是邻里之间的摩擦,对这些矛盾摩擦村民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或者请村里长者调解,或者对方道歉就可以了,真的没有必要让法律渗透近来。秋菊要的”说法”也仅是让村长道歉,不是为了钱。因为从剧中看出,秋菊讨说法的成本是很高的,一年收获的辣子应该是全家一年的柴米油盐钱的,就这么耗费在讨说法上而一点不心疼。这时候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这种民间自力调解为主的民风相抵触的。 当然,我也认同秋菊为了讨“讨说法”坚持不懈的这种精神,只是秋菊的做法太过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