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父母更好的沟通【汇编3篇】

如何父母更好沟通(通用3篇)

如何跟父母更好的沟通 篇1

1.注重身教,树立威信。

建议父母“十多十少”——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给一点零用钱;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多与老师沟通一些,少与赌友交流一些;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的消耗;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少一些父母包办替代;多一些带孩子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脑、电视畅游;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少一点物质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

2.关注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父母除了行为上的无声关注以外,还需要言语上的沟通和表达,要让孩子知道你无声的行为所包含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却不跟孩子经常沟通;有些父母以忙为由,忽视亲子间的交流:……。这些都是引起与孩子关系淡漠的原因,所以做父母的尽可能避免这些,尽最大可能创造行为上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同时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出来。只有孩子清楚明白了这些无声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孩子就会对父母还以尊重、爱戴和亲近。

3.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当着孩子的面,应该互相支持、相互融洽、相互配合。父母、孩子之间要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父母既要与孩子分享成功的愉悦、快乐以及“狂思妄想”、“奇谈怪论”(青春期的孩子总会有不少“狂思妄想”,有许多“奇谈怪论”,即使你不能分辨是否现实,是否正确,你都该像对待一件礼物一样与孩子一起分享。专家们认为,青春期是一个克服的过程,是你与孩子重建关系的过程,是你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和孩子都有可能找到一把开启彼此心扉、自由表达思想的钥匙。当你进人了这种角色,你就能体验到一种新的满足感。)也要与孩子分担创伤或挫折时的郁闷、痛苦;既要当孩子的听众,让孩子把话说完,也要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孩子建议,让孩子自己去觉悟和修正自己。饭桌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会觉得有种被尊重的感受。作为父母,无论你多忙,都应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尽量抽时间与之讨论,交谈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采取一种平等的谈话方式,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当你觉得不便说就写下来,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听的,当你把事情、道理写下来,当孩子安静下来,一遍遍地阅读时,可能对他有所启发,对解决一些事情可能会更加有效。

4.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习惯和品行基本上出自于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多欣赏、赞扬其优点,尽量包容缺点乃至错误,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也应该以平和语调、建议和探讨的方式转达给孩子,既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也存在缺点,也要明白帮助孩子自己判断与觉悟所形成的自律比起他律来,效力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5.多赞美、少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赞美使人温馨和感激,能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孩子需要这种善意与美好的表达。虽然,赞美和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两种教育方法,但是父母还是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几句真情实意的赞美会使你的孩子创造一个令你意想不到的奇迹,但是赞美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父母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赞美、鼓励、赏识会使孩子进步与成功,批评、抱怨、冷落导致孩子落后和失败。

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把握时机,运用成熟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其觉悟自己错在何处,为何是错的,当然也别忘了选择最佳地点,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面子。

如何跟父母更好的沟通 篇2

第一,要自觉地尊敬父母。深刻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重视父母真实而宝贵的人生经验,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正确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即使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不要公开顶撞,而要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的同时,平心静气地分析并最终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见。

第二,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感情距离。由于父母和我们在生活环境、社会责任、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上代人往往比较传统、实际、保守,原则性强,思考全面,顾虑多;而年轻人则较多地与时代接轨,开放、易接纳新事物。作为子女,我们应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可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取得信任,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代沟也就可以彼此跨越了。

第三,三思而后行。中学生思想开放,敢作敢为,勇于冒险,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但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不可如此“血气方刚”,相反要学会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并善于反思反省。这样不仅可避免因冲动产生的不愉快,而且还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进而尊重你的意见,从而产生亲密、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第四,技巧、艺术化地处理分歧和矛盾。当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一味地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应该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面的观点与出发点,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欣然接受父母的合理化建议。即使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和父母进行言语的冲撞,强硬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或是不讲道理,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力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并通过协商、冷静处理等方法技巧性地解决分歧和冲突,尽可能缩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张教授从一个母亲和一个教育学者的双重角度出发,劝慰中学生: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还是应该和父母交流,在学习上要独立,有成人感和自觉性;意志上要更加坚定,有自己的发展计划;理解家长的苦心与期盼,像尊重别人一样尊重自己的父母。

如何跟父母更好的沟通 篇3

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美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有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的说。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努力帮助父母做事,为父母担忧,父母就会更疼爱我们。

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其实,我和我们的父母之间不是“孝”的问题,而是“理解”的问题,我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想法和做事方法是件好事,但是我们的父母却用他们的思想在”束缚”着我们.我们经历的事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他们有的时候无法理解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当然有的时候也体会不到我们心中的快乐.

我们面临的不是古时候的”忠孝两全”的问题.而是坚持自我的发展和适应父母的要求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的立场以及时间.如果相信自己选择的事物,就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放弃;如果在选择的能力上还觉得不够成熟,找一个我们觉得”成功”的前辈帮助,其间也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自己真正的立场,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事事顺着父母,而是找到自我.找到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思考,代替你生活工作.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好的.他们是希望父母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在做事上也希望你顺着他们.但是,我们毕竟是我们,在选择自己的路的时候,考虑到没有对不起父母,多年以后可以用的成绩证明自己.他们那时,自然也就理解了.感情的事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如果有时候处理不好时,也会让子女们产生逆反心理: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就偏要相信那个。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所以,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当我们要发火时,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脐。它曾是我们与母亲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我们曾经是父母的一部分,现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吗?我们忍心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吗?只要冷静下来,我们会作出恰当的选择。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家园就是个乐园;化解不了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家就成了牢笼。我们应该走进父母,奉献爱心,孝敬父母,善于沟通,化解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