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演讲稿(实用三篇)

情感演讲稿(通用3篇)

情感演讲稿 篇1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子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在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情感演讲稿 篇2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你们注意到了吗?

开心的时候,这人肯定是满面微笑,做什么事都有劲,看到别人也会主动打招呼,有动力嘛,开心嘛!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吗?开心的时候做事的效率也会提高,脑子也变聪明了,作业总是很快完成了。

生气的时候,人的心情会很烦躁看谁都不顺眼,说出的话也总是带刺,往往因此惹出祸端,从而影响到和别人的友谊。而且生气对人的身体也不好,俗话说:气大伤身嘛。你看生气时人的脸色会很难看,免疫力也会下降。

人悲伤的时候会很消极,总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注意力、判断力都会下降,往往会出事,祸不单行就是从这说起的。

同学们,情绪是能决定你的行为的,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每天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灿烂的笑容吧!

情感演讲稿 篇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以一句假设开头,再写这种假设之后的可能,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这种写法让人想到江淹在《别赋》中的开篇第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其余韵缭绕哀转久绝,让人不忍卒读。

喜欢纳兰性德,喜欢纳兰性德的词作,世间最悲情的男子莫过于纳兰性德,容若一生为情执着,回首情致最深处,却是初见之时的心动之一瞬间,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欢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确实,世间的事,世间的人,很多都美好于初见那一霎那,得不到者,一生哀叹;得到者,很多到终时,却弃之不顾。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逐渐褪色之时,有多少人走不过那一条姻缘路,只得慨叹“人生若只如初见”,所以有了“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切感伤与慨叹都缘于“初相见”。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能保持最初相见时的美好印象而到永远;或者人与人之间能保持最初相见时彼此厌恶的情形而不继续来往,就不会有后面无数的悲欢离合。但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假设,善良的愿望。

有一天放学后,猛一转头,看见窗外的那棵树,仅有的一棵树,一棵没有一片叶的树,怔住了,觉得很美,这棵树似黄昏,迷茫却不失光华,静静的等待春日的到来,就像那时的我的心,茫然若失,总在迷失中眷顾着什么。转头又回顾几次,那棵树还在直立着,静静的直立,瞬间,心里却什么都不想了。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叹息一声,那样的美好境地竟在瞬间失去了,原来是我心已变。

心思太细腻的人往往太过悲情,执着于心头的丝丝变化,为物所困,为人所惑,为情所耽,动容于人的一颦一笑,为一句话所左右。常常自责自己的心在游离中反复挣扎,分不清现实和幻境,有时很清晰,有时又会迷失自我,这样的悲苦,常人不解,其味自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人们都怜惜纳兰的悲哀,却不曾想到,纳兰比世人看的更清,更明。人生的一切怎可能若只如初见呢?悲伤也好,失望也罢,一切已尽。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