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演讲稿【推荐三篇】

科普演讲稿(通用3篇)

科普演讲稿 篇1

1985年2月15日,我国南极考察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终于在南极第一次生气了五星红旗,这旗是智慧和科学的结晶,这旗由汗水和鲜血染成,这旗由中国人亲手升起!

1984年11月20日,中国南极考核队591名队员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行程1100余海里,于12月26日安全到达南极。建站地址选定后,考察队员立即组织力量从两艘万吨巨轮上突击运卸500吨建站物资和大批科学考核设备,同时着手赶建长城站。他们在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冰雪绵绵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抢修码头、搬运物资、平整地面、开挖地基、建造房屋、安装设备常常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挖掘机、推土机等全部启用,直升飞机、救生艇等一齐出动。就这样,经过45天的日夜苦干,创造了世界在南极建站史上罕见的高速路,终于在1985年2月15日高质量地完成了建站任务。这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胜利!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站速度之快,质量之完美,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有建站材料,全由我国自行生产,不但能顶住12级以上的大风,而且还能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南极风大、严寒、干燥的情况下,长城站就像一名坚强的卫士,能确保考察队队员黯然无恙。

南极长城的站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同学们,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我们仍应该学习南极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许多科学高峰有待我们去开发,无数科学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

科普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多人都一定想知道,科学梦是什么?“梦”有多大?

我想我能变大缩小吗?我能找到长生不老药吗?我能像鸟儿一样飞吗……不,这一切只是一个梦……

科学梦是装在心中的愿,是心中的梦境,它很庞大,让我掂量不住它。

我梦到自己坐上了太空飞船,登上了我盼望已久的月球。在月球上,我似乎感觉自己比在陆地上轻盈多了。站在月球上,时不时的就会飘起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梦,而这个梦,就是我的科学梦。

虽然,这个梦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相信,这个梦大家也一定梦到过。梦到过自己登上了月球,梦到过自己在月球上种植,梦到过自己登上了太空飞船。这些梦,我们都记忆犹新。

我多么希望我能坐上太空飞船,登上月球。这就是我的梦,我的科学梦!

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

科普演讲稿 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桓台县起凤小学的周晓军,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不同场合的避震自救》。

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一所紧邻重灾区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那么,这种神话般的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校长叶志平说,这完全得益于学校日常的防震避震教育与安全疏散演练。关于防震避震,我们都了解哪些呢?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室内,一般有12秒左右的时间供我们做出抉择:是跑还是躲?1979年在江苏傈阳6.0级地震中,有80%的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或被压所致。所以,地震时处于室内的我们应该“躲”。往哪里躲呢?美国国际搜救队与土耳其政府模拟地震实验得出:房屋倒塌时,在室内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避震相对安全的地点,因此,我们应该躲在桌子床铺旁、坚固的家具旁、暖气片旁等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教室里呢?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楼梯口拥挤;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抱头、闭眼,就近躲在各自课桌边角处;其次,待地震过后,有秩序的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不要返回教室取东西或救人。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在百货商场、电影院、地下街等公共场所,最可怕的反而不是地震,而是因地震引起的混乱,因此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一定不要互相拥挤以免造成伤亡。此时,应避开商品陈列厨,屈身靠墙或蹲在大柱子或大商品旁边,等待地震平息。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好在室外。首先不要返回室内取东西或救人,其次我们应该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女儿墙、高门脸、狭窄的街道、危房等。),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避开河、湖、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落水,或出现海啸等。选择开阔的空间蹲下抱头进行避震。

各位朋友们,如果地震降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避震空间避震自救。

天灾无情,世事难料!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这场人类与自然的战争,我们必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