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演讲稿(最新8篇)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8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_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1921年的那艘红船上,我感动的是,被捧起的那一本宝贵《共产党宣言》;1949年的訇然巨幕下,我感动的是,留学人才归国时飞机的轰鸣;1978年的改革征程里,我感动的是,他踏上南方那条用双手与头脑开拓出的崭新的路……走过百年泥泞坎坷,方有今日晴空万里。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百年再回首,那一幕幕令人动人的画面,确是生命最好的注脚。

各位亲爱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想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话题就是:那些感动了我的事。

1927年的上海,共产党员陈延年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与逼问,宁

曾记否,那道长征路?西南山区的冰天雪地中,一支队伍正急于行军。将军看到有人蜷缩着冻死在路边,气愤地叫来军需处长责问。在一片冷寂中,他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正是军需处长把自己的物资补充给了队伍的将士,与单薄的衣物,化作了长征道路上的一座丰碑。

长征的途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为队友而死,为革命而死,这是他们的担当。在你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胸怀,向死而生的身影,你怎能不感动的泪流满面!

虽九死其犹未悔!

曾记否,那位梦想躺在稻穗下做美梦的少年?那一礼炮声响,真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建成了,一个稚嫩的身影整天地坐在实验室中,反复摩挲着几捧水稻。他不曾休息,因为他曾睹人民没有粮食的惨状;他不曾放弃理想,即便国际上的权威早已否决了他研究的可行性。在一串串基因的序列中,他终于找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答案——杂交水稻。绿色的黄金迅速遍及全球,无数人的温饱得以解决。

当我们手捧饭碗时,我们不会忘记那一个波光粼粼稻田中的身影,秋风拨撩起金色的浪花,抚摸过他的脸庞。我们不会忘记那一个和蔼可亲的身影。袁隆平爷爷成功时滚烫的热泪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记忆中。

虽九死其犹未悔!

百年风雨路,我们见证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神舟十二号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期盼中,如威武巨龙般直上云霄,中国已经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已将自己国家的航天员送上太空,遨游星际、九天揽月,这是我们的骄傲!而正因他们,我们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少年的我们播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在夜幕下怀着热血与朋友许下实现梦想的誓言,凛然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同学们,愿你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铸青春之国家,铸青春之时代,与时代的脉搏同呼吸,共命运!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红色故事优秀演讲稿 篇3

各位教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并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日,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当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我想和大家一齐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进取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梦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2)班刘xx,今天我要演讲的革命战争故事是《解放临汾城》。

以前,我总以为我们幸福的生活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当我看了解放临汾纪录片时,才知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47年底山西运城解放后,国民党军在晋南仅剩下临汾这座孤城,在1948年2月,由我军区第一副司令徐向前统一指挥的第8、第13纵队和太岳军区8个团及晋绥军区所属吕梁军区2个独立旅共5。3万余人夺取临汾。当时,临汾城有着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坚不可摧,毫无突破点可寻,我军只好直接攻打,一下子就伤亡了3000多人,弹药也消耗了不少,战斗却无多大进展,情况十分危急,徐向前同志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出了坑道爆破战术,虽然守卫的国民党军一直四处破坏,但是我军还是克服千难万险,挖通了坑道,并放入6200千克黑色炸药和3500千克***,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我军像势不可挡的洪水一样一下子冲了进去,与国民党守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历时72天,共毙俘国民党军2。5万余人,解放临汾的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徐向前同志所带领的第8纵队第23旅战功卓著,被上级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毛主席知道此次战役后,评价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同学们,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我们不能忘记曾经在解放临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不能忘记1948年5月17日这个重要的日子,是他们在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为解放临汾打开了这扇大门,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着烈士的足迹勇敢的前行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红色故事演讲稿700字 篇5

东方欲晓,晨曦微凉

黎明前的黑暗还没有完全退却时

飘在空中的五星红旗是希望在呼唤

即使看不见颜色你也知道它一定是红色的

因为它是革命的红、纯粹的红、历史的红、永远的红…

(一)革命的红

六十九年前的十月一日在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

受全国人民敬重的伟人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一句石破天惊,声震苍穹

中国人站了起来

中国人的中国精神也站了起来

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战斗了无数次才磨练出来的龙马精神

从此,韬光养晦的东方醒狮不在沉睡

站起来的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傲视山河,龙鸣狮吼

(二)纯粹的红

五十多年前一朵绚丽的蘑菇云在中国新疆罗布泊的上空昂首展开

也许没有人知道这朵蘑菇云背后有多少汗水和艰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都知道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人的魂

真正的勇士不是不害怕黑暗

而是害怕黑暗依然坚持往前走

中国走过了几千年,你可曾见它后退过?

激流勇进,永不放弃

(三)历史的红

二零零一年,萨马兰奇宣布了一条让中国走进全世界人心中的消息

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中国北京

大国者,纳百川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梦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扎根

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的不仅仅是梦想

更是历史的沉淀,国人的信仰,民族的灵魂,未来的希望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日是微不足道的幼苗

他日终成参天大树

(四)永远的红

学,是我们的信仰

做,是我们的目标

两学一做如师之传承

是国人走往中国梦的风向标

做大我,观大局,一个声音,一个方向

向党的核心看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

之所以勇敢的坚持前行

是因为我们相信走过了荆棘丛

迎来的一定是美好

水滴石穿,是坚持的力量

任重道远,我们谨记党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加油

我们,在路上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6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一本叫《风展红旗如画》的红色读物。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的红色事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读完以后我明白了今天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可以在明亮、干净的教室读书,都是用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中吧!

红军来到洪田镇马洪村,他们发动村民闹革命、写标语、打土豪、分田地。你或许和我心中想的一样,什么是革命?‘农民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这就是革命!红军有来有回,当红军小哥哥离开马洪村后,白狗子要破坏写好地标语。村民和敌人斗智斗勇,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马洪村的一幅幅标语就像是一颗颗革命的火种,永远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在书中,同样有着一个另我敬佩的人物,他就是“土地委员”——张腾辉。

张腾辉和罗瑞珍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兄弟俩希望老百姓像苏区一样,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地种。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1934年3月,安砂镇迎来了红军独立第七团。红军的到来,令方圆百里的地主、土豪闻风丧胆,个个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当然,这兄弟俩一个敢做敢为的罗瑞珍做了当地的苏维埃主席,张腾辉当任土地委员。

不是所有的地主都那么听话。一个叫吴妆祝的地主不肯就这样名落孙山,他想尽一切办法东山再起。于是,他打起了张腾辉的坏主意。

趁着张腾辉一人值班,吴妆祝带着几个歹徒把张腾辉反绑在大树上,他先用刀破开张腾辉的肚子,张腾辉的肚子鲜血如泉水般涌出,可张腾辉却一声不吭,随后吴妆祝又让手下把张腾辉的肠子拖了出来,场面惨不忍睹。张腾辉就这样壮烈牺牲了。可吴妆祝又带人把张腾辉那无力还手的老母亲和妻子惨忍杀害了。张腾辉一家三口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汇成了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以中华民族那些先辈为榜样。从小学习做人,长大争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为五星红旗增添新的光荣哟!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7

五一长假,我随家人回到了奶奶的故乡——梅州市大埔县。院子已经有些破落,推开掉漆的院门,仿若打开了一段回忆。大厅灵台上落灰的一张黑白老照片,封存着一旬黯淡年代,传承着一脉红色基因。

奶奶已是泪眼潸然,她颤抖着翻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里面记载的是我太公——黑白照片的主人的生涯。他艰难的一生,写满了纸张。

1928年的冬天,我的太公诞生在大埔县岩下村的一户贫穷人家。17岁那年,他辞别故乡,毅然走上了革命的路。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任务的艰辛,环境的恶劣都无法击退这位勇士。他在解放汕头的战斗中与敌人殊死奋战,后因身受重伤,只得转至广州军区情报处。伤势还未完全痊愈,他就请命到香港,从此作为隐秘工作的一员,为党付出自己的力量。

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太公到了当时最难、最苦的地质队工作。也就是在地质队的时候,太公有了自己作文吧的家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的一员,一生都为党的事业贡献着。奶奶的睡前故事,仅党规而已。

在地质队时,太公曾为了任务,签下生死协议。他闯在最前方,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他签下协议时,并未留下什么书信,只在临行前对奶奶说“我走了,但你们要把我讲给你们的党的一切,全都记住!”

奶奶带着六个弟弟妹妹,等待父亲凯旋归来;盼星星,盼月亮,盼回了捷报,却没盼见心心念念的父亲。万念俱灰之下,太公回来了。他对此的解释是:“我总得替那些出了意外的同志做点什么。”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灵台上的那一张照片,是太公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之一。奶奶在选照片时选定了这一张黑白的、神情端严的太公。她说:“这才是最能凸显你太公精神的,那种红色的精神”。

没有前人栽树,何来后人乘凉?愿红色精神代代相承,吾辈当图强!

红色的黑白照片,给予了我极震撼的情感。愿以吾血铸吾地!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 篇8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即会呈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仰头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勇敢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闻名战斗英雄、榜样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日,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其次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非常奇妙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议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留意隐藏。”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拂过。但董存瑞镇静机灵,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

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假如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响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需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

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心,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巍然直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感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