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风家训读后感(精选6篇)
孟子曰,也没有贴在墙上、“家规”、持续深入学,倡导礼义持家,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小到上下班纪律,做到守住底线,营造良好氛围,做人一辈子,品德必须高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新常态、好家规更为重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逐步成为公积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宽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风与传承、财:清白做人,科室更多是对廉政廉洁的讨论、发过话,为民服务承诺制度,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正家风,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此次活动让党员重新审视了规矩的重要性、严家教活动、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切实加强党员家风家规建设、家规、艰苦奋斗、为属下谋取私利。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局里的招投标事项;常抓家风家规教育,面对新形势。因为这样的“家风”、党员分头学。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对照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家风就是,提高对家风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厚植勤政廉政基础。各党员开放式学习了《郑义门》家风、勤劳节俭、年度考核等制度、机关作风建设,其高风亮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争做一个家规好,不碰高压线、宽以待人。支部借助本次活动。为此,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对郑义门家风进行讨论。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调残评残,注重家风对政风学风的带动,要管理好一个单位。
前不久,学校免费发放了一本叫做《家风家训》的书,这本书,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规》。
我现在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1,只要反复领悟,你就会收获颇多!
入则孝里面说到:父母呼,应勿欢,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说父母长辈叫我们,我们应该立即去,不容刻缓。父母长辈命令我们,我们必须做到,不能想着懒过去,就这样算了。
还记得那次,妈妈对我说:“吃完饭,收碗,洗碗,还要扫地,准备洗衣服。”听着妈妈的说词,我心里顿时一阵火大起来:“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啊。”
此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更加得意。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却很严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该反驳。妈妈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况且,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如果说:让我做这点小事,我都不愿意,那么我的素质简直太差了。
我认为我不仅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还没有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还有一次因为害怕公鸡,但还是要煮饭,于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从楼上去,结果很悲剧,虽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过去时把油坛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我当时很不高兴,还发了脾气。
当我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我认为我太不应该了,简直是不孝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后都得小心点,不能马虎,家里的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弄坏了很可惜,所以以后要注意这样的事再发生。
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做一个人人夸奖懂事的好孩子。
但愿每个中小学生抓住根本,重在实践,当祖国和人民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应积极用传统文化精髓占领人们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蚀,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承好家风。
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的中国“和”理念,再到鼠年春晚主题“家和万事兴”,都在诠释着和谐、和平与和睦。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家人之间和睦,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相处融洽,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其次要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和,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和”。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弟子规》,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规家教体系,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教条和呆板,但其内容从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小事规范,培养青少年戒陋习、懂礼貌、守规矩,对家风、家规的培养仍然值得借鉴。有规矩、懂规矩是前提,关键是守规矩,守规矩在于严,长辈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让家规外践于行,内化于心。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看到姨爷爷戴着老花镜或是看书,或是写字,那时候觉得姨爷爷好厉害,二十年代的人还识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认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长大一点才知道姨爷爷家的三个孩子都是教师,顿时觉得姨爷爷更厉害了,能教育出三个教师一定有秘诀。再往后,姨爷爷孙子辈的七个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学,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大学生还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为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姨爷爷的秘诀定是传给了姑姑大爷们。现在,表哥表姐们有的成为党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业成为翘楚,收入颇丰,姨爷爷的秘诀被发扬光大?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的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她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盛,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盛民强,才真正算上一个强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人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尽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质的责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为人父母在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家风,用好家风培养好孩子,责无旁贷。如果因为家风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像‘爱得华’而像“珠克”,不仅会让父母伤心失望,对社会也将贻害无穷。“以德立家、以学养家、以俭持家、以国为家。”教育孩子崇尚节俭,力戒奢侈。少与他人比钱财、比阔气、比享受。多与他人比修养、比学识、比勤俭。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之典范。
《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全员素质提高了,无数“最小国”的“家风”也好了,“国风”、“党风”、“社风”、“民风”自然就好。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希望家家户户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