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劳动节演讲稿(精选3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大家应该都知道,自古以来,“知恩图报”一直是种美德,所以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这是一个普通的字眼;感恩,一个常挂在我们嘴里的字眼;感恩,我们经常歌颂的字眼。是的,在这个世上,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因为有了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因为有了社会安定的环境,我们一天天学会了各种知识;因为有了企业的平台,我们获得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因为有了工作的机会,我们获得了物质与精神的回报。面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只有在珍惜里,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今天,社会在飞速发展和进步,而同时竞争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打开网络输入“求职”两字,就会发现需要工作的人远比招聘人员的要多的多。本科生、研究生,需要一个工作的人多的是,他们也会面临求职难或失业的风险,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可是,我们由于习惯了在中铁四局按部就班的工作,慢慢忽视了现实的这一切,慢慢的不再珍惜自己现在的工作了。有的人整天牢骚满腹,充满了对企业、对工作、待遇等的抱怨,或者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是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就是为了混日子拿工资,还觉得奖金少了,拿着公司的钱,骂着公司;甚至有的人,坐在公司提供的重要平台上,却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做着坑害国家和公司的事……所有这些行为或认识,都说明了有些人忘记了企业培养我们的代价,忘记了该珍惜工作的机会,忘记了因为有了企业和工作我们的生活和家庭才越来越美好,也就是忘记了要去感恩。
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上苍、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不是来苟且偷生的,是通过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加美好,同时也是为了给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这一切是需要我们辛勤的工作做前提的,那么,谁给了我们的工作?谁在给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让我们生活、家庭更美好?是的,是企业!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丰富了生存的内涵,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我们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本能需要,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工作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有工作,并不是表示因为我们有本事而能够获得工作,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单位的信任并获得了单位给我们体现回报的一个工作平台及给予我们能够继续生存的一份机会。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企业是平台,工作是礼物,珍惜它吧,是它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感恩,首先从我做起,来到这个单位,转瞬间已二十年了,回想当初,自己从偏远的乡村,通过努力,考上了中专,被分配到四局这个单位。那时,除了随身的行囊,一无所有,而今,有了自己的大房子;有了自己的幸福的家;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有了企业给予的越来越重要的岗位。这一切的所有,是企业给予的。拥有的这些,需要我们回报、需要我们感激。
感恩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今天的美好是谁给的,仔细想来,就会得出简单的道理:企业。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报,也就是如何珍惜工作。
1、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因为有了感恩的心,才能激发工作的清热。大家要知道,我们的工作来之不易,我们的岗位是多年努力的成果,要珍惜它。也许,我们的工作条件不一定优雅;我们的工作强度有时很大;我们的家庭经常会离多聚少,但是,我们有团结和睦的团队;我们有相互关心的集体;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收入;我们有越来越好的明天。所有的收获都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后才能获取的,老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有了感恩企业的心,我们的工作热情自然就会高涨,有了积极的工作热情,才会尽心尽力的去做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每人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自然也就会不断发展壮大了,企业壮大了,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多了。企业与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互动的,相互促进。
2、尽自己所能去回报企业:既然感恩,我们就要拿出实际行动。在项目艰难时,我们要学会坚守,既然在这么艰难时,公司放我们在这,那是因为领导的信任;而且,越是艰难的地方,才会激发我们的斗志,更好的展示自己才能。每个人都能顺利做好的事,那不算什么,别人都很难做下去,你能做好,岂不是更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更应该感谢,感谢有了挑战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在项目组织中,我们要创造业绩,丰厚的回报是公司给予的,而公司的盈利根本在项目,每个项目都做好了,公司自然也就发展,在工作中,不但要把每一件事完,而且要力求完美,一件事,做的完美和做的不完美,其实多付出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或者几乎没有,有了回报的心,我们就应该在每一件事中追求完美,一件件完美的结合就会成就一个完美的项目;在企业困难时,我们要与企业同在,每一企业发展,都会经历苦难期,这时,我们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不离不弃,与企业同在,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团结,我们共同的智慧是克服困难的法宝,企业也就会再一次的辉煌壮大。
3、忠诚企业,不辜负企业给予的责任: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越高,职责越多,权利越大。但同时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越多。权利是企业与员工赋予的,我们不能把权利当成了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忠诚企业,是员工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我自己在项目部从事一线项目管理,公司赋予的项目权利很大,采购、队伍、财经等等,找你的、有求于你的人很多,各种潜规则很多,诱惑也很大。这时,就需要有清醒的头脑、高度的企业忠诚感,要本着对企业负责,也同时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规范合法的处理这些事项。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没有忠诚的心,就会经不起诱惑,从而损失企业的利益。同时,自己也会走向深渊,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为了自己一点点蝇头小利而葬送大好前程和丰厚的收入,更是得不偿失。我们更应该通过自己在工作中全心的努力,实现理想的实现、价值的体现、物质回报的丰收。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且我们所接受企业给予的恩泽远远超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让我们珍惜工作的机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感恩工作给予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回报企业。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作好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社会化,是岗前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在今天这个岗前培训班上,我我今天的这个发言不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成功经验,仅仅是站在同是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12年前的今天,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烟草行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当时的心情应该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就业的甜蜜暂且不表,单说苦涩。说苦涩,首先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说苦涩,其次是因为从大学校园到烟草企业的环境变化,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二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当学生时做错了事,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我们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三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有时候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动不动还想跟他打一架。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待遇,重者还会受到处分,甚至有解除劳动合同、丢掉工作的风险。
四是对薪酬的不适应。第一次拿工资,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不管是当学生会干部还是做党支部干部,做事都是没有报酬的。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迷茫和苦涩,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踏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对职业和事业的了解与认知,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从事全省烟草行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大学生招聘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有着浓厚的感情,也经常了解、分析行业这么多年来新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成长情况。除了上述我就业初的感受之外,我认为,当前,大学生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对待工作的心理状态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感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应届大学生步入社会,就意味要从学生角色向职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大学生刚参加工作,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刚参加工作,往往会被上级或领导指派做一些简单性、操作性、流程性的工作。就我们行业来讲,可能会派你们到基层的基层去锻炼一两年,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比如去分拣线分拣卷烟、给零售商户送货、去烟站种植、收购烟叶、去卷烟或烟叶仓库当保管员,甚至说是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而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曾经都是学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天之娇子”,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做着简单的工作;进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热门专业,但却没有获得期望的薪酬和机会。
这种期望值的落差,让许多应届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本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或者中层干部,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上都跟自己无法相比的时候,这种心理的落差更大。这种心理的落差将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无法看见自己的前途,越加对未来迷茫,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甚至跳槽的边缘。
二是急于求成,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压力。
应届大学生一方面对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负荷较大,无法承担工作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很多书本知识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在工作中已经过时,很多工作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因此,应届大学生真正参加工作之后,还需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重新去学习,以使自己胜任现有工作。而且,在工作中的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经济损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误也难免招致同事或上级的批评后者斥责,难以承受压力。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转化成对企业或同事的抱怨,无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无法融入集体,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造成心理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是围城思想严重,盲目感较强。
应届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跟同事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外界影响,总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环境甚至行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圆,因此,越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工作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思考问题时的外向型心理,总是认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企业和他人的错,而没有内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会或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这样造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浅、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话说的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北,当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这三种情况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后的普遍心理。
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曾说过,现在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的东西太多。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化、职业化转变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那么,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向社会化转变。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排斥社会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工作适应最突出的障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在校时,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极端则是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
事实上,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我们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我们应该牢记,在书本上、网络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有一次听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报告,咨询师讲: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上司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当今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望而却步,关键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学生都能很好地作好这一点,能尽快地实现社会化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向职业化转变。
职业素养是我们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点。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我们会常常发现,多数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大学生就业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学历学位,而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我们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我们本来就是学生出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参加工作后的岗位专业知识我们一定能轻松搞定,工作经验我们也一样能扎实积累。但是,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我们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职业化呢?
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自己了解了辛勤劳动的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更加崇敬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者,也使我感到我们每个检察干警都应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辛勤劳动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内涵:一曰诚实。此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其对立面是欺骗,弄虚作假。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虚夸浮报等,都是好逸恶劳的表现。二曰敬业。对待劳动和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三曰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热爱劳动的人必然十分珍惜劳动成果,珍惜财力和资源,精打细算,绝不会不计成本,挥霍无度。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通过劳动,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切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因此,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永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劳动也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串响亮的名字:赵占魁、王进喜、时传祥、蒋筑英、史来贺……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都以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时隔几十年,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却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利用手中权利吃拿卡要,索取财物,巧取豪夺却被视为“有能耐”。也有人开始把劳动分出三六九等,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的工作,而对平凡、普通、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避而远之。这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污染社会风气,有损社会公德。
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官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民风清。结合我院工作和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全体检察干警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做到:首先,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干好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自己的岗位不如意,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而不积极工作。要履行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责,不论自己在哪个部门,干什么工作,都要热爱它,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务虚名干好它。以自觉的行动树起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道德风范。其次,全体检察干警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腐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各种腐败现象不断膨胀和漫延,使得检察人员也面临了形形色色的考验,我们要向先进典型方工、吴顺海、刘邦闹学习,清正廉洁。
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经受住金钱、权力、人情和各种利益的考验和诱惑,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污垢,鄙弃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的错误思想行为,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典范,使自己永远配得上人民检察官的光荣称号。第三,要进一步坚持勇于探索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作风。检察工作要改革,要发展,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我们要努力克服目前少数干警中存在的安于现状、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注意学习新知识、不认真开拓工作新局面、靠老办法、老经验“吃饭”等不良习性,使全体干警都振奋精神,不断提高学习与工作自觉性,拓宽视野,尊重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检察工作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路子、新机制,使检察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