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整理的语文课本中的名人故事精选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课本收录的曹植的《七步诗》,背后的故事也很有趣。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七步诗》是曹丕逼着曹植在七步之内吟成的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这说明曹植的诗是应声之作。何谓“应声”,就是说,曹植的这首诗是在曹丕话音刚落时即已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陈涉世家》。其中有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后来,胸怀大志的陈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富贵了、称王了,但他那句“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却履行得不怎么样。陈胜称王后,一位曾经和他一起打工的朋友找上了门,但却被官兵挡在门外。那人后来想办法得到了陈胜的召见,最终留在了宫中。这人进宫后有时会和周围的人提起陈胜从前的事。陈胜很快就找个借口,把这个旧友杀了。
小学课本收录唐代诗人卢纶的诗《塞下曲》。原诗如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出了李广高超的箭术。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李广在打猎时,误把巨石当成了大老虎,利箭离弦后一下子就射中了巨石。但当他得知那是一块巨石不是老虎之后,又对巨石进行了多次射击,但再也没能射中。
苏教版小学课本有一篇文章叫《大禹治水》,其中有写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这充分表明了大禹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精神。然而《史记》中对大禹治水的记载却是另一番模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就是说,司马迁认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害怕治水不成得到惩罚,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治水不成而被诛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