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瓜,一切为二,排出了鲜红色而诱惑的汁液。
爷爷把在其中一半拿给了我,转过身把另一半拿给了父亲。父亲摇摇手,说:“我不会渴,你吃吃”。父亲趁机进了屋。
我急不可耐的用小勺挖下去,沙沙的声音直吊起来我的胃口,我果断的把它放进嘴中。一番囫囵咽下后,瓜心一不小心吃得干净整洁,我扭头看向爷爷,发觉他是以瓜边逐渐咬起的,果肉在他的口中渐渐地咬合着。
瓜心的果肉红嫩而沙甜,挨近西瓜皮的果肉变青而味酸。
阳光底下,在两半瓜上,一头白头发,一头乌发。
等父亲出了屋,爷爷大呼吃饱,把瓜塞给了父亲。父亲拿出小勺,在这里酷热的夏天,如小孩般高兴地咬起了冰西瓜。
我随爷爷进了屋,奇怪地问:“爷爷你为什么从瓜边吃起啊,那的肉又不好吃,等吃到正中间,你又饱了。”“我自然喜欢瓜心肉啊,”爷爷不由自主的朝门口看去,又扭头轻轻地对我说“你爸儿时物资匮乏,一个瓜的价钱足够让我去干半天活,我哪会舍得吃啊,虽然如今不差钱了,但我已习惯。”爷爷慈爱的望着我,我却忽然发觉他的两鬓比前段时间已已白了很多。
我的眼圈有一些发烫,便向外走去,父亲立刻端着瓜奔了回来,把最终一勺塞到我口中,猛然,嘴中香甜四溢,是瓜心的果肉。我向他喊道:“我刚才并不是吃了吗,再聊一个瓜又一文不值,你们还推来推去。”他有一些心寒的走进了房间内。望着他一丝衰落的身影,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味道。
现如今爷爷已离逝,只留有爱吃瓜的我与父亲。妈妈在夏天仍会备好冰西瓜,但每一次留到太阳下吃西瓜的,仅有一头乌发与另一头慢慢泛白的乌发。父亲越来越亦如爷爷一样,总把瓜心交给自身的小孩。因为我一直回绝,也学会了从瓜边吃起,把瓜心交给爸爸妈妈。
吃瓜时的推让,变成父与子中间的关怀,现如今的家世已不会再像父亲童年时的样子,但终不会改变的,真爱。
我终于明白了。
又是一年秋,看着窗外的枯叶纷纷飘落,思绪又一次回到了那个夜晚,我何时再能与你相会?这条路又有多远,多远……
“宝宝,不要再跑了,快回来吃饭,这些都得吃完,不许再剩了!”遥远的话语回荡在耳畔,我想起来了,那时的你依旧拥有半头黑发,脸上的皱纹好像也没有那么多,那时的你总爱絮絮叨叨:“快点吃、快点吃,别再含着了,这口咽下去!”那时的我尚还年幼,弄不懂你的双手早已颤颤巍巍,却为何还要坚持拿着碗喂我,弄不懂你的身影明明那般佝偻,却仍要到处找我,未停下脚步,弄不懂你的声音渐渐变得嘶哑……
真是弄不懂,为什么别人都说,你好爱我?
却也从此再未刻意思考过,直到那个黄昏,放学的午后……
那一天,急着赶作业的我快步回家,将脚步缓慢的你落在身后,到了门口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于是又转过身努力寻找着你的踪影。终于,我第一次看清你费劲赶路的姿态——我看见你弓着背,步伐沉重而疲惫,迈着极小的步子,手臂随之来回晃动,一步一颤,努力而艰难地快速赶着,夕阳的余辉将你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我看见了你满头的白发,在阳光中微闪金光。从未发现,在什么时候,岁月在你的身上留下了如此深的痕迹?那一刻,我有些错愕。看着你焦急和担忧的目光,愧疚突然涌上心头,我故意背对着你,忍着将溢出的泪水,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我似乎懂了,你的爱为什么会变老。
却最终没有料到,噩耗竟来得那样使人措手不及,当我匆匆来到你的身边时,竟然来不及看你最后一眼。你的眉目似乎还有温度,你的发梢依旧苍白,你的双手枯瘪而又满老茧,如果真的什么都没变,那又该多好?不安、害怕和悲伤化成泪水,模糊了双眼,将记忆中的你与现实重叠,就像我还能看见你的笑脸一样……
只有错过了才懂得珍惜,岁月将你的生命抽走,却留下了爱越烧越旺,最后将化为灰烬。
我终于懂得了,奶奶的爱在我心中的分量,你终于爱到了无力。
秋风卷起了一片枯叶,向月亮诉说思念……
早晨的阳光照进来,我一个人在楼梯上心不在焉的走着……
还在走着,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走着,突然刚刚还悠闲自如的我霎那间整个人失去了重心,沉重的书包使我栽倒在地。待我清醒一下头脑,我的右脚已经疼得像扎了一根烧得发红的铁钉,痛不欲生……
医院的报告出来了,要打整整一个半月的石膏。
终于,在一个寒假的苦苦等待后我终究还是拆掉了这层重重的茧壳。为了庆祝重生,妈妈准备带我去看一场电影放松放松心情。
电影院离家不远,也就只有一公里路程而已,凭我的毅力也能行走。不过那街上的水泥路是不会答应的。第一个障碍便是那楼下的三级台阶,由于家中还没有练习过,我只能即兴发挥。我一只手撑着妈妈的肩膀一面将拐杖往下放,然后猛地跳一下,还算是有惊无险地下了一级台阶。到第三级台阶时,我刚要跳下去时,拐杖突然往身体外侧一滑,整个身体又失去了重心,幸亏是栽倒在了妈妈的怀里,我才没有二次骨折,好险!
接下来我开始走平地,好像没什么难的,其实不然。我不得不先迈开受伤的右腿,再跨出左腿,要是左腿超过了右腿就会伴随着脚踝的酸痛。由于右腿经常不活动,走不出几步就会精疲力尽想休息一会。这时一位老奶奶从身旁走过,只见她慢慢地往前走,一步一步,虽不轻盈,但比我也快得多。我的腿就像灌了铅,沉重得很难挪移,春寒料峭时节的衣服居然也湿透了。我不禁想:连这老奶奶都超得过我,我真是慢如蜗牛。实在是太丢脸了,我不敢以后再走路心不在焉了。
初夏的一个早上,早晨的阳光照进来,我一个人又慢慢地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走着,心里感慨着:这走路啊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拥有它好像也无可骄傲,然而对于我这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此等小事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注意到了。很多东西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难道不是吗?我终于懂了,人类之所以会有无穷无尽的欲望,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已有的幸福!
常言道:“母爱如海。”但不善水的我常在这爱意中喘不过气。
母亲似乎因为我年幼时体弱多病,总是想把我牢牢地攥在手里,现在亦是如此。母亲好像整日无事可做,一直在窥探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直到那天,我终于懂了。
那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记日记,我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我总写些个人看法与感受,我总是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在日记本中对老师和自己敞开心扉。
但是一天晚饭时,母亲突然问起了我在学校的事情,我尚在好奇母亲从何处得知。然后,猛然想起今天忘记把日记本带去学校,我立刻回到房间,发现日记本放在桌上,它静静地躺在它不应该在的地方。
第二天,老师问起了我的情况,“你最近在学校里是不是和同学之间闹不愉快?你妈妈今天打电话来说你情绪不太好,让我了解一下情况。”这一次,我终于懂了,原来母亲一直关心着我,只是她可能不知如何表达,母亲文化水平并不高,保持着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但她却是爱我的,和所有其他的母亲一样。
我懂了母亲的打扰与监视,懂得了她的小心翼翼与鬼鬼祟祟。因为学业繁重,我没什么时间与母亲交流,我也堆积了很多情绪,母亲害怕失去我,母亲渴望理解我,母亲卑微而滑稽,为了努力融入我的心里,躲在我的身后,捕捉着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母亲艰难地试着理解我的感受,而这一次,我终于懂得了她的疯狂。她已经越来越年长,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她。我也愿意去理解她,我其实并未和母亲疏远。
回到家以后,我和母亲提起这件事,她毫不犹豫地承认了翻看过我的日记,还为此向我道歉,“妈妈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我只是想多了解了解你,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回家了也就是在房间里做作业,我们都很久没有畅谈过了。”听完母亲的话,我顿时红了眼眶,过去的我是多么愚蠢又可笑!那天,我和母亲聊了很久……
我,一个13岁的女孩子,我现在终于懂得了。
我终于懂了,每一次,看到妹妹撒着娇跑向妈妈的时候,便会想到自己,想到那时的童真与欢乐,可惜时光回不去了呀,现在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
我终于懂了,怎样做好自己呢?不和别人比,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不一定非得就要;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有,就快乐的祝福别人,去欣赏他,而不是嫉妒的离他远远的,甚至想把他得到的东西毁掉。
我终于懂了,当别人说你坏话的时候,自己就要假装的没听见,如果去揭发他,不但让自己和他的关系弄得很僵,还会使他丢尽了脸面。
我终于懂了,做一件事情,不需要让全部的人都满意,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只要让一部分人满意就可以了。
我终于懂了,为什么他们会说我坏话?还是因为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会加以改正的,但是,我们都是朋友,为什么不能直说呢?
我终于懂了,一次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不能总是想着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干嘛要成天阴着脸?
我终于懂了,其实成功不过是因为自己在拼搏,不能用沉默去掩饰失落。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在做的时候,体会到了快乐,才是真正的意义。
我终于懂了,其实我也害怕打雷,也害怕老鼠,但是我绝对不能表现出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脆弱,我也想哭,想像琪琪他们那样的哭,但是我不能,他们都能,唯独我不能,原因,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要轻易的向别人表现出自己的脆弱。
我终于懂了,我并不是像男孩子,而是不想那么的娇气,我也害怕疼。
我终于懂了,我是一个长大了的孩子,我不是小孩子了,不能那么娇气了。
我终于懂了,你们谁知道?我也爱美,我也想买衣服,可是我不这样,因为我知道,这是臭美,这不是真正的美。衣服只要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就行了,不必要新的;脸只要干干净净就行了,不必擦那些很贵很贵的东西。
我终于懂了,像莹莹说的一样,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没有人在乎的小女孩。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
肩上的它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一份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中落在他的肩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主角,也就都有自己肩上的一份重担,那它就是责任,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科学家的责任是探索奥秘;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法官的责任是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警察的责任是保一方平安;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那么我们青少年的角色和责任呢?
在家中,父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这是男人的责任;母亲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条,这是女人的责任;这样这个家庭就具备了和谐的条件。那么我也是家庭中的成员,以前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父母的唠叨置之不理,甚至曾顶撞过他们,但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两个字“责任”。认为自己长大,可以自己掌管自己,这些根本不是长大的标志,只是自己还幼稚的表现。我问自己对这个家做了什么,我用自己的青春蚕食着父母的身体,我们却一无所知,有时还用自己所谓的长大去创伤他们的心。我们也该醒悟了,我们肩上不是没有重担,只是我们在逃避,这是懦弱,是无能,那么此时此刻,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赡养父母,没有能力保卫国家,我们只能通过努力学习尽快从父母那里接过生活的担子,这是作为家庭一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只能通过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这是我们在学校的责任;我们只能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完美祖国出力,这是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
真正的长大是你明白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是什么,这时我便读懂了肩上的重担,它承载着家庭和社会,它们需要我有这份责任心,带着这份责任心,我就应该努力奋斗。
房门被轻轻敲开,带着淡淡的香味,母亲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放在我桌上,一句话也没有说,轻轻地抚了抚我的背,便出去了。我端起粥,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核桃的清香,温热的米粥令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了些。
这才反应过来,母亲已经连着很多天,每晚都给我煮粥了。
忽地有些疑惑,记忆中的母亲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会做饭,但没有热爱,她会在饭点前忙碌在厨房中,但不会每天耗费很长时间待在厨房内熬粥。母亲也不是一个寡言的人,耳边总能听到母亲不住的说话声。那时的我总认为她太啰嗦,也不再将许多事对她说。
可现在,母亲变得沉默了,变得爱待在厨房里了。
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端着粥出了房间,我在厨房门口站住了脚步,母亲正半倚在灶台前,慢慢地搅拌着锅里的粥。她的眼神很专注,却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耳边垂下的几缕头发中夹杂着几根白发。
似乎是察觉到了我的目光,她转过头来,脸上扬起微笑,问我:“怎么了?粥不好喝吗?”“没有。”我假装不经意地问道,“妈,你怎么开始喜欢煮粥了?”
她听到这个问题,有些愣住,半晌,才回答道:“没什么,也不是喜欢。前段时间你学业繁重,也很叛逆,像一只易怒的小猫,一碰你就会炸毛。我怕我说的越多,你越不高兴。我想到你喜欢喝粥,那我就每天煮点粥给你喝,这样你心情会不会好一点……”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母亲的声音渐渐隐没在嘈杂的雨声中。
抬头看向母亲,她的目光隔着锅里的袅袅的热气,依旧温柔似水。端起碗喝下最后一口粥,才发现,原来清淡的粥里蕴藏着这么一份深深的爱和包容。我的鼻子一酸,低下头来,在氤氲着米香的热气中,泪流满面。
现在,我终于懂了。原来,母亲并不是喜欢煮粥,也不是真的变得沉默,她只是将她的爱,放进锅中慢慢煎熬,经过漫长的等待,收获女儿最终的成长。
一个道理,有时会出现在人们的口中,有时会出现在书本中。但背诵并不能代表懂得,懂得永远是自身的感悟。我就遇到类似的经历。
那是一个暴风雨天,我和父母一起前往听一个讲座。这次的主讲人是一位名声斐然的作家,他著作等身,且字字珠玑,因此即使天气恶劣,礼堂里依然座无虚席。在讲座中作家讲得激昂顿挫,一波三折,条理清晰。而我们观众则安静聆听,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在本子上记录或用手机录音。
这真是一次完美的讲座!我在讲座结束后的掌声中不禁感叹。这时,观众们不约而同地蜂拥上台,拿着主讲人的著作要求签名。就在我起身准备要签名时,我注意到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拉住爸爸妈妈,坚决不让他们去索要签名。这个男生五官端正,眉宇间透出一股自信,绝不会是害羞而不敢上台。我很纳闷,他怎么不去要签名呢?难道他觉得主讲人讲得不好吗?可刚才还在奋笔疾书记录呢。我带着一肚子疑问问了他这么做的原因。他顿了顿,摇摇头说:“主讲老师刚刚说了,他身体有些微恙,刚从医院看好病就来讲课,今天又是暴雨天,应该让老师早点回家吧。”他的话使我心头一震。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进入礼堂时,推开礼堂沉重的大门,忽然看到三米开外有一个小女孩。她看起来十分瘦弱,需要费很大力气打开这扇门吧,我下意识地拉住门,耐心地等她进来后再松手。她进来后我又想到:这样做对我并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呢?
听了那位男生的话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尊重的体现。我终于懂了:无论身份贵贱,年龄长幼,或是财富多寡,人格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任何一个人,在细微处帮助、体谅他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仪和品格。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我终于懂了!
我收起著作,心怀感激地再次推开那扇沉重的礼堂大门。
父爱,从来都是个不容解读的词语。无微不至的关爱——对父爱错误的理解,在那一天,终于瓦解。我终于明白,父爱的含义如此简单又深奥。
一直以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人。我曾数次在马路上跌倒,却从未看到父亲来扶我或是来安慰我的身影。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母亲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为什么唯独我的父亲从不关心我?
记得一次寒假,父亲陪我去学滑冰。那时,年纪还小的我被光滑如镜有阴冷的冰面吓得瑟瑟发抖。要是一般人都知道,一踩上冰面就会摔得极惨。我独自穿上冰刀鞋,深吸一口气,踏上冰面。不出所料,我一个没站稳,就狠狠地摔在了冰面上。回头一望父亲,却见他只是用眼神让我起来,甚至未曾移动过他的步子。正当我咬着牙使劲起来时,却看到了这一幕:对面的一个小女孩跌倒后,她的父亲忙跑去安慰她,并且心疼极了似的搀起她。为了不让小女孩受伤,他甚至扶着小女孩学滑冰。这更加增添了我心里的疑惑,还掺杂着几分作文心灰意冷。
跌倒后爬起来继续的习惯已成自然,我十分幸运地变得坚强,也不再像无知时那样把安慰自己的重任无端交给父亲,以往美好的臆想也变得虚无缥缈。自己安慰自己也是我必备的武器。在别人依靠着父亲缓缓向前滑行时,我已经可以飞快地滑行。
面对我回家时的笑颜,母亲告诉我:“你父亲和我说了,你滑冰时摔倒了,脚可能会受伤,让我给你敷点药膏。”这句话像一只大钟,沉闷地在我的心口上敲响。我终于明白,母亲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我,而父亲却是默默地关心着我……他不扶我绝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想让我学会坚强……我惊诧了。我亦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形象不再冰冷,因为父爱,有了炽热的温度。
父爱,不容解读。不同于母亲的嘘寒问暖,这份爱沉重得令你无法接受,却也是伟大的。如同父亲让我站起来的眼神,透出的光彩外表是冰冷的,内在却是温暖的。父爱简单且深奥,冷酷又温暖。我想,我终于明白了父爱的真正含义。
草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禾苗离不开雨露的滋润,而我离不开父母、老师、朋友的爱……
读懂父母的爱
从呱呱落地的我,变成调皮贪玩的小孩,再变成现在活泼懂事的我……这一过程,都需要父母的爱。是谁?在我生病时照顾我?在我摔倒时扶起我?在我成功时鼓励我?——是父母。他们在忙碌工作之外,还要无怨无悔地教育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14岁了,享受着青春年华的灿烂。同时再看看父母,他们的背脊已有些弯曲,头发已开始发白,皱纹也越来越多。这才读懂他们的爱——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读懂老师的爱
从小学一年级,读完小学六年,跨进初中校园……现在,我已经初二了,又马上升上初三。这一过程,也需要老师的爱。是谁?在我遇到不懂时悉心教导我?在我想要放弃时激励我?在我失败时劝勉我?——是老师。在活跃的课堂上,不顾一切地把全部知识都传授给我。开小差时,即使当场大喊我的名字,批评我、训斥我,我也不会恨你;即使你们拿着打满红叉的卷子来呵斥我,我也不会埋怨你,因为,这就是你们的爱,是老师的爱。这才读懂老师的爱——严厉。
读懂朋友的爱
从刚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初中。现在,我已经是独立自主、活泼开朗的人了。这一过程,需要朋友的爱。是谁?在我烦恼时听我倾诉?在我遇到困难时通往一起解决?在我开心时和我分享乐事?——是朋友。在操场上,坚持跑到终点;在课堂上,和我一起积极举手发言;在课间,和我讨论问题,一起说笑、玩游戏;就连在我回家时,也不忘说一声“路上小心”这才读懂朋友的爱——快乐、坚持、关心。
父母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爱;老师的严厉的爱;朋友的快乐、坚持、关心的爱,都是平凡的爱,犹如海边的贝壳,犹如发出淡淡清香的茶……但我,就喜欢这平凡的爱,因为这样,我终于读懂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