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大一的新生聊聊大学学习。有人曾经问我:" 胡老师,作为一位著名教育专家,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的经历?"我回答说:"从上别人的课到给别人上课。"上别人的课是我在求知,给别人上课却是我的事业。在我近三十年上过的无数课程里,我一直认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开学第一课。这是因为,只有在大学开学第一课中树立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方法,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你的大学四年才可能产生丰富的成果,成为一生中难忘的一段时光,否则,你可能就是来打酱油的。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而今天我只和大家分享英语学习这一块的经验。
先说说思维方法的问题。
我想一定有无数人在你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强调要建立目标啊,树立理想啊什么的,大家想必耳朵都已经听出老茧了,很多同学面对这样的说辞已经成为淡定哥了。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树立目标?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目标?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思维方法,我把它称为"结果倒推法"。你的目标、理想,就是你四年后想要的结果,那么倒推回来,为了达到这一结果,每一步该怎么走?需要哪些资源?需要付出哪些努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行动计划。你想要的结果,给你提供无止境的奋斗动力,而行动计划则给你提供达到结果的路径,有了这两个,剩下的就只是辛勤的努力、汗水和泪水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成功的思维方式一定都一样,都是结果倒推,坚持到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要的结果有多高,决定了你的成就有多高,也决定了你的付出有多少。
那么,同学们,大学的英语学习,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先来给大家做一做结果倒推。 对于各位同学来说,大学四年毕业后,你的结果无非是三条路:考研、出国留学、就业和创业。先说就业。你一定知道,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没有以前高了;你一定知道,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涨幅没有物价涨得快;你也一定知道,每份薪水高的工作,每个著名的企业,特别是外企,对你的要求也比一般人高。当你毕业后就业时拿着一个月2-3千块钱的薪水,而看到你的同学拿着5-6千的薪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时候,你会想,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为什么?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英语能力。注意,我说的是英语能力,而不是英语考试成绩。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诉苦,说好不容易给他家学金融的儿子联系进了汇丰银行工作,结果三个月的试用期到了就被辞退了,原因是根本适应不了。每天都要用英语写邮件、每天都要用英语读《华尔街日报》、每天都要用英语和上司、同事交流,他的儿子专业成绩很好,却栽在了英语这个工具上。职场是非常残酷的,你大学四年在英语上的每分付出和努力,最终只需要在5A级写字楼小小办公间的5分钟谈话就可以检验。所以,如果你想在职场上领先一步,走得更远,那么,英语运用能力就是你的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再来说说创业。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开放、发展,因此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机会",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亿万富翁,大学毕业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毕业生要创业,最快的捷径是借助风险资本的力量。你们才华横溢,有着非凡的想法,如果再得到风险资本的助力,效果一定是1 1>2. 但是,同学们,你知道怎么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吗?我的很多风险投资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就看两点:
第一,看商业模式;
第二,看团队,尤其是看团队核心人物是不是具备国际化素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你是否能向投资人提交规范的英文商业计划书?你是否能用地道、流利的英文向投资人决策人侃侃而谈你的商业梦想?你是否能够从容自如的和你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交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决定了你的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所以,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为你的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最后来说说考研和出国留学。这两条出路,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门槛:英语考试。对于考研来说,根本原因就是你很难在专业课、政治科目上超出你的对手20多分,但是却可以在英语上领先别人一个数量级。20xx年的考研人数是151万人,历史最高,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英语多拿一分,意味着你可以干掉4000多个竞争对手,意味着你离中国的名校牛专业更近了一步,所以有句老话叫做考研就是考英语,至于你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信了。对于出国留学来说,情况更简单,如果你想去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那么你得考雅思,如果你想去美国,那么你得考托福以及GRE,为了实现你留学世界名校的梦想,你必须得同英语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不论你是"富二代"还是家境贫寒,不论你是"官二代"还是平头百姓,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英语能力。
同学们,胡老师给大家分析到这,你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无论你大学毕业后要走哪条路,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都离不开英语能力的培养这一共同要素。所以,大学第一课,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不管你将来选择哪条出路、也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英语能力的培养,就是你大学四年一个极其重要和不能回避的目标。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实现?我再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目标分解,早做准备。
我想问问大家,英语课和马哲课的区别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马哲是能突击的,而英语只能积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家都变成了突击的高手,而不是打持久战的高手。你一定经历过考前一夜不睡狂背,第二天考完出来全忘的情景吧。但是,胡老师告诉大家,英语绝对不能这么学。我经常在新航道的课堂外碰到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
"胡老师,雅思怎么才能上7分?"
我问:"你学了多久雅思了?"
答:"一个月了。"
我又问:"你什么时候考?"
答:"下个月。"
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无言的纠结,同时又涌起深深的惋惜。为什么我们的同学每次都要被逼到墙角的时候采开始临阵磨枪呢?为什么我们的同学都寄希望于各种投机的方法而不是认真踏实的早做准备呢?语言学习的规律之一就在于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如果你做的事情总是违背语言习得规律的,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所以,我希望大家从大一开始,就早做准备,提前学习。
比如,你想要的结果是大四上学期取得雅思7分的成绩,那么就把目标分解、细化。7分需要你掌握7500个左右的单词,如果你从进大学第一天就朝这个目标努力,那么你有3年的时间来搞定单词,分解到每一天就是7个单词。同学们,每天背7个单词要花你多少时间呢?5分钟!如果你等到考前2个月再来突击,那么每天要背125个单词,还有口语呢?阅读呢?写作呢?每天24小时全用上都不够,而且效果呢?但是你从现在做起,每天5分钟的单词,25分钟的阅读,15分钟的听力,15分钟的口语,累积起来,到你大四的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你有着这样深厚的积累,无论选择哪条出路,无论应对哪种考试,又怎么可能考不好,怎么可能不犀利呢?
同学们,胡老师今天给大家讲的,都是朴素而简单的道理,这是我人生一路走来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经验。展望大学生活,我想告诉大家,对于英语学习,要树立目标、结果倒推、提前准备,持之以恒。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希望大家用你们的热血、汗水和奋斗,来度过大学四年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后,我用新航道校训来和大家共勉,那就是--我坚持,我成功!
9月5日,学校在体育馆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欢迎20xx级4491名研究生新生。全体在校校领导、校长助理,陈政清院士,校机关各部处、各直附属单位负责人,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等出席典礼。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新生相互佩戴校徽并集体宣誓。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胡遂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金融与统计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邓陈衍、工商管理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曹瓅分别代表老生和新生发言。
开学典礼上,胡遂教授在发言中建议大家,要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要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
老生代表邓陈衍表示,要以“民物命何以立”的责任担当;“圣贤道何以传”的不懈探索,传承来自千年学府的文化精神。新生代表曹瓅在发言中呼吁全体新生,以目标明确、勤奋努力的态度投入学习;以独立自主、善于创新的态度投入科研;以勇担责任、直面挑战的态度为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做出一名湖大人应有的贡献。
校长段献忠在致辞中欢迎大家成为湖南大学新的一员,希望同学们传承湖大精神,追求一流的学问,做一流的研究;要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及时浏览所在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及时了解顶级学术会议的热点,密切关注国际一流团队的科研动态。他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校还举行了新生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会,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工作进行培训。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xx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 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xx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百范文网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从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证明的费马大定理。33岁时,已成为著名数论学家的怀尔斯,决定放弃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失败风险极高的研究之中。通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这一证明。然而,他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被发现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怀尔斯在解决百范文网这个缺陷的过程中一度面临绝境,但他坚持了下来,用392天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证明。怀尔斯凭借他过人的勇气和执着努力,不仅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高峰,更是收获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清华人都永远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系XX班的。在我们第X期党校的开班仪式上,能够代表系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我系同学,向给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的党组织,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党课开学典礼的现场,这意味着我长久以来热切期盼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从今天开始将一步步实现,从今天开始我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新的心路历程。犹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注视着国旗冉冉上升,心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仍在懵懂的时候,我加入了共青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得以更加频繁的接触团和党,她散发的浑厚的力量和无限的温暖使我心中充满了向往,产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
在有幸进入系部党校学习之后,我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而光辉的组织也终于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我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了解了作为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同时,我也明白了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向党靠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系部党校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应该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并且带动集体共同进步。它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并且懂得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回首我党的光辉历史,如今我可以确凿的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我也更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也许,加入党组织会给我们带来挑战,使我们
面临艰巨的任务。可是我相信,我们都愿意承担。当然,前行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而党校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途径。
党校的学习可以促进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党课次数不多,却仍是庄严而神圣的。我们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想,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多年来,多少有志青年,正是由于党校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他们才有更多的机遇奉献社会,更强的实力崭露头角,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更要珍惜党组织为我们提供的高贵机会,让我们在不断的奉献和创造中领略梦想的瑰丽和人生的价值,用我们的双手去担负起历史的责任,用坚定的信念去支撑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脊梁!
在党校这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的我们,也许还很稚嫩。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比起革命前辈我们还差的太多。但是,我很庆幸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更加明确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从今天开始,我们会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党课的学习,认真听讲,端正认识,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要时刻以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不断向组织靠拢,绝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在这里,我代表系在本次党校学习的同学向党组织郑重承诺:我们一定珍惜机会,潜心学业,刻苦自励,奋发进取,养成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知难而进的学习劲头。我们一定遵守纪律,团结互助,不断强化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用热心、爱心、诚心来共同维系好这个大家庭。我们一定牢记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以及党员的权利义务,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世界观。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升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人!
最后,预祝各位同学顺利完成本次党校的学习!
谢谢大家。
大家好!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三千多新生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目标齐聚x学院。你们是学校的生力军。随着你们的来到,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学年开始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对同学们经过长期努力,严格选拔,如愿步入大学殿堂表示衷心地祝贺和热烈地欢迎。
同学们,你们的成功无疑还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初中高中母校的栽培,特别是你们父母的辛勤的汗水,借此机会也请你们向辛勤培育你们获得初步成功的家长和老师们转达诚挚的问候。“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天津商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快速起来的年轻高等学府,现已成为工、管、经、法、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学校。她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科研教学队伍,专职教师700多人,她同时拥有来自全国30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6000多名莘莘学子,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12个研究生领域、31个本科领域共同学习,这里是人才汇集的地方,是播种未来的地方,也是收获智慧的地方。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出建设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相兼、结合的多科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型工商大学和以特色办学保质量把事业做大,以重点学科创品牌把学校做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复合型、适用型人才,成效显著,令人振奋,也为社会所关注。各位新同学,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希望你们珍视现在,向往未来,学业有成,也希望你们做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发展增辉。在此,作为大学校长谈几点认识与你们共勉:
一、做一名现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身的本质,是成才的导向。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家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立身之内涵、成才之起码条件。学校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任务。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加强修养,在人生这个重要时期塑造好真、善、美的心灵与健全人格。
二、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成才之路。
大学本科阶段是由基础知识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时光中学会“学习”,开发潜能,这是成才的关键。为适应知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学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使学生修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跨学科课程,甚至获得第二学历、第二学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 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并可能在两种知识的结合中产生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性人才,就是将在外语、数学、和法律等重要基础课程上加大师资和财力的投入,让学生在大学充分地学到离开这个年龄段和学校难以学好的必需知识。为今后更新知识、转换专业、调整发展方向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这两种人才是我们办学特色之一,它的基本目标是让我们的毕业生有更宽的就业门路和在社会上获得稳定的良好位置和待遇。原创文章,尽在百范文网网。
三、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准备好多种能力。
同学们要以祖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做成功人为目的,提早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科学、宏观规划,对自己学习时代进行周密设计,对自己生涯进行理性决断,从而绘制切实可行的蓝图。建议你们在这张蓝图上绘入创新思维的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情报的能力;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往处理公众关系的能力。同学们,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感到惊人的发展速度。变化太快的世界,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困惑,同时也带来了人才价值大大提升的机会,因此,只要你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在眼前。同学们,今天,你们选择天津商学院是迈向新的人生历程的起点,我想四年后,当你们满载收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时,将无悔于今天的选择,必定也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功和亲历天津商学院的变化与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个人、为事业、为集体、为学校的未来拼搏、奋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我今天能够代表全体教师在这里发言。一起庆祝开学。告别了数九寒冬,告别了假期的闲暇与舒适,安静的校园又充满了笑语欢歌。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怀着激动、怀着兴奋、我们又迎来新的一学期。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一直关怀我们的各级领导和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耕耘的同仁和亲爱的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作为教师,我们既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无上的光荣,同时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温也曾说过“教师是心灵的使者,慈爱的化身。世上很少有像老师这样的职业能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敢有丝毫懈怠,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很自豪,我们是一名人民教师,在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学生滚烫的目光。世上很少有像老师这样的职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梦想。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看到学生学习不努力时会生气,甚至想放弃,但在我们眼中学生只是孩子,我们始终相信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可塑之才,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必然艰辛,但我们又必须执着的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如一的默默奉献。
新学伊始,在场的各位同学带着行囊和书包来到学校,无论你们是否理解,在你们的行囊里始终装满了父母的殷切的寄望,在你们领到的新课本里除了知识,还寄托着学校老师的满腔热忱,在你们年轻的心里,还有青春年少的你们尚未实现的理想.一个学期很长,你可以把在学校的每一天安排得充实,一个学期很短,如果每天都过得充实,在校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正处在大好时光的你们更应该抓住分分秒秒,尽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新的一学期里用心学习,致力成才,注重能力、素质和道德观的培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我们愿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作为老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知道每位学子的理想,父老的厚望,而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精、更细。我们始终会坚守着自己的课堂,专心写好每一个教案,细心上好每一节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四篇汇集。我们将与日月同行,与知识相伴,把热情与梦想奉献给教育事业,引导同学们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了一张新白纸,那么我们将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画卷呢,同学们,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上路,共同奋进。(面试网)
我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志存高远,因为我们脚踏实地,因为我们惜时如金,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就让我们期待明天更为丰硕的成果,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辉煌必将在我们手中延续,明天必将更加灿烂!
最后深深祝福我们的越走越好,祝福全体师生新学期一切都圆满顺意!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能够代表我们xx级xx科新生在这里发言,我非常激动,更非常荣幸。
一个多月前,当我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生命科学学院"这几个字的时候,那是我十几年来最幸福的一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全国领先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也拥有全国最为优秀的学生们,能成为这优秀的100多名同学中的一员,能够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得到四年的学习机会,已经成为我毕生的荣耀。
我想,无论是高考生、保送生还是自招生,我们走向北大的路,都是不平凡的。在高中的一千多天里,我们起得比太阳早,睡得比月亮晚,朗朗晨读声是我们每天的开始,沙沙笔记声是我们跟自己道的晚安。一叠叠试卷是我们努力的见证,一本本习题上镌刻着我们青春的足迹。那三年,我们也许没有多少的空闲用来游戏旅行;那三年,我们也许没有更多的精力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方向;那三年,我们也许都无法想像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是怎么样、自己的前途究竟如何、自己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没错,过去的高中三年,我们是懵懂的,我们活在师长的安排中,我们活得按部就班,但是,我们活得充实而单纯,我们满怀着那种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激情!高中时拼搏努力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仿佛昨晚刚刚做完厚厚的习题,今天就已经坐在了大学开学典礼的现场,然而我明白:
一个与原先的中学生活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了。
首先,我们获得了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在大学里,没有老师再像中学那样紧紧地督促你一定要上什么课,一定要写什么作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我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课表;课余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运动,可以用来交友,也可以用来社会实践,用来泡图书馆,甚至可以用来打游戏,我们自由了!可是真的是自由了么,许多学长学姐血淋淋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高中时风光无限的尖子生在大学却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就是的所谓的自由,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我们,在真正获得了选择的权力后,却选择了放纵,这既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践踏,更是对北大、对国家的不尊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努力,我们要对得起在台灯下伏案疾书的自己;我们不能忘记老师和家长的眼神,我们要对得起全社会对北大的期盼。我们作为高考生的身份结束了,但作为北大人的身份却开始了,环境在变化,节奏在变化,但我们的努力却应当一如既往,矢志不渝!
其次,我们远离了父母与家人。我参加了今年的新生党培,在党员报到的那天,我看到了许多学生是一家三口齐上阵,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来的。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离家这么远生活也许是第一次,没错,我也是第一次。气候也许不适应,饮食也许不适应,方言也许不适应,会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可是我们已经是飞出家巢的雏鹰,我们必须学着适应外面的环境,只有克服自己原先娇气的生活习惯,学会独立,才能展翅翱翔,承担风雨;只有打开心扉,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才能在这个美丽的园子里找到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大家原先在自己的中学里必定是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人才,心里有着一股傲气。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现在脚下的这方土地,养育着百多年来最杰出的中华儿女;现在我们的周围,也聚集着全中国最优秀的同龄人,总会有比我们更强的人,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它,或是更努力地去赶超,或是寻找自己的长处进行发挥。取长补短,见贤思齐,谦逊自省,应当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最好状态。只要调整好了心态,踏踏实实地从零开始,从默默无闻开始,甘于为集体奉献,我相信,四年之后,在座的各位同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大师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四年的时间很长,我们可以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四年的时间也很短,只怕一瞬之后,我们就已经是过往的少年。今天,我们带着城镇乡野的期盼走进北大,就应当在这里一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美诗篇!
最后,感谢这几天院里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融入校园的生活计划,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提点。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热烈欢迎2531名本科生、3894名研究生成为北师大新的一员。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百年师大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成功地考入北师大表示衷心的祝贺!也感谢你们选择了北师大,北师大欢迎你们!
同学们,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后,取得优异成绩的你们,将梦想与信任寄予了这所百年学府。你们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航程,将在这里书写人生最美丽的篇章。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教师们的最大快乐,也是北师大的最大快乐。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家长们,感谢辛勤耕耘培养你们的教师们!
上周,我校刚刚度过了111周年华诞。120xx年来,我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堪称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楷模。校友莫言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BNU从此也有了一个别名,BeijingNobelUniversity(即北京诺贝尔大学)。同学们,去年,我校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这是时代赋予北师大的崇高使命,也是我们的“师大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工程,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中,你们也许会“吐槽”学校拥挤的宿舍和道路,也许会抱怨“紧俏”的自习室座位和餐位,但我要告诉大家,事实上,你们今天的条件已经比两个多月前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有了新的改善,比如大浴室已经是全新的面貌了。请大家放心,你们学习生活改善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学校正在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生活条件、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设,正在尽最大努力为你们的成才创造一流的外部条件。也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通过学校主页上的书记信箱、校长信箱,通过学生会权益部、你所在的院系,通过师悦网、蛋蛋网等,把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不断推动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
同学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风,只有有了一流的学风才能培育一流的学生。一个人能否成才,学校条件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要靠同学们自己。一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哈佛大学在为每位新生发放的《学习生活指南》中明确指出: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是哈佛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大忌。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采访时,拍到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仍灯火通明,不少同学还在彻夜苦读。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我觉得学生的学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目前我校的学风总体是好的,但与全国其他重点高校一样,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同学存在“混日子”的心理,得过且过;也有的同学缺乏创新的精神,攀登学术高峰的毅力不够。有的同学整天挂着QQ、看着微信,上课就犯困,上网就精神;平时不抓紧,期末就拼命;个别同学缺乏科学精神,无视学术道德,违反校规校纪,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这些现象必须坚决改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严治学。从今年开始,我校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对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了要求,并全部送校外进行盲审,今年6月,应届博士研究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未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现已进入第四年学习。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和全国很多高校一样,基本都全部按期毕业,从明年开始,学校将进一步严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关,大力加强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审查,对于未达到毕业标准的同学,学校将实行延期毕业制度。目前,我校本科生每年按期毕业率95%左右,有5%左右的同学不能按期毕业,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严把本科生毕业关,并为延期毕业的同学免费重修课程提供支持。一年过不了可以两年过,两年过不了可以三年过,但是我不希望你们中的任何一个同学到了60岁还未从北师大本科毕业。
优良的学风是北师大百余年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财富,更是北师大办学声誉的重要保证。陈垣老校长特别强调学风建设。他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我校一大批名师先贤们的严谨治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同学们,养成良好学风对你们未来几年的学习、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甚至还可能影响你们一生的发展。为此,我就养成良好学风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要善于学习。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和一种境界,要真正做到日精其学、日新其业,无论是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有一个在学业上再上一个大台阶的重任,要在学业的精深与广博上下功夫。你们是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后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二要善于思考。进入大学后,面对着众多名师、“大牛”,你们是否有质疑和挑战的勇气?大学生的质疑,应该基于扎实的学识积淀和符合逻辑的假设。学思结合,方能结出硕果。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学与思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将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大推广研究性学习和启发式、探索式学习的力度,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要善于实践。北师大有很多高水平的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这些高平台上不断学习,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每个人都会逐步拥有高远的视野、大度的胸怀、精深的能力。学校将为你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如参加各类科学研究项目,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参加“百千万”社会实践工程,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等。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你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会锻炼你们的各种能力。
四要善于创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向我国教育界提出严峻命题的同时,也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我校教师、著名数学家傅仲荪先生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学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最近,学校将出台一系列奖励办法鼓励同学们创新;对做出特别重要贡献的同学,学校将在推优、评奖和深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同学们,今天,你们与北师大一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你们要以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世界之眼光、理性之思维、质疑之勇气、创新之意识、开放之视野,为实现你们的成才梦、为实现我们共同的师大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大学生活充实而快乐!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和研究生相聚在这里,举办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这是教育部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位研究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此,我谨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对参加这次暑期学校的全体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主办下,华东师范大学成功地承办了20xx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教育学,地理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分论坛,那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天的暑期学校,可以说是继去年的博士生论坛以后的,又一次研究生的学术盛会.华东师范大学对于能够连续承办这样重要的学术活动而深感荣幸.
华东师大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和全国首批的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目前学校具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如果加上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可招生的博士点共有94个.此外,还有133个硕士点和10个博士后流动站.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5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除了努力保持在教育学,地学以及文理基础性学科的传统优势之外,还加快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并且已经在认知神经科学,绿色化学,新药开发,软件工程与理论,纳米材料,超快超强的激光技术等现代高科技领域以及一些应用文科的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华东师大全体员工正不断进开拓,锐意进取,决心把华东师大建设成为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在研究生培养上,华东师大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务求实之风,孜孜以求;励创新之志,开拓进取.我们有规模宏大的"研究生学术月",应接不暇的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以及具有首创意义的国内访学和海外研修计划,所有这些措施使得我校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方式不断创新,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6篇博士论文入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还有4篇进入提名.此外华东师大在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方面也迈开了坚实的步子:与法国高师集团合作培养博士生的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最近我们还与法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中法联合研究生院,开拓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我校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的项目也已经启动.所有这些都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的火花只会在碰撞中绽放,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是一次年轻人的聚会,更是一次知识碰撞的盛会.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这个宝贵机会,开拓视野,加强合作,加强交流,广交朋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作为本次暑期学校承办单位,我们将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虚心求教,热诚服务,希望在各位的共同关心下华东师大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衷心希望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同学们能够在华东师大度过一段愉快,美好和难忘的时光.
最后,预祝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首先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学院大家庭。每次开学我都不禁想,如果我坐在台下,还是一个大一的新生多好,能让我的大学四年重新来过,我能更正我的太多错误选择,抓住不少本来不该丢失的机会,我可能能变成一个比现在好的多的我,至少让我对自己比现在更满意。如果可以重来,我都要做哪些修正呢?
首先是消除心理阴影。有的同学说我身心健康,没有什么阴影,其实不然,你的好恶其实就是心理阴影在作祟而你自己不知道呢。不瞒大家说,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很讨厌音乐的,一说听音乐或者唱歌我就害怕,细细地回忆,我想起来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年年有"红五月"歌咏比赛,每个班都要出一个合唱节目,每天放学以后,老师都不准我们回家,大家把凳子桌子摆成阶梯,然后站在上面练歌,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不许下来。身体的疲惫不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刺激,好几次我们刚一唱,我们教数学的班主任就说:"停,唱齐一点!"我们刚一唱,她就说"停,声音大一点!""停,高兴一点,那个同学,你怎么不笑啊?!"怎么不笑?我想哭的心都有,从此一说到音乐,我就反感,一说的音乐,我就觉得没意思。但是,这不是音乐的错哦,后来接触了流行音乐我才觉得,啊,音乐不是这样古板啊!你厌恶的一种东西,一种风格,甚至一种人,可能不是他们的错哦,可能是你因为一些事情关闭了一扇门,一扇窗,让你可能甚至永远都不会再打开,你将会错过多少窗外的风景啊。所以如果重来一次,我希望我能消除心中的阴影,在大学的四年中,不要设定太多的喜欢和不喜欢,把自己的窗户打开。
第二是学会说话。谁不会说话?我们天天在说话,但是,可能说话的质量并不太高。我认识一位英国动画艺术家,她曾经在台南艺术大学任教。她跟我说她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台湾动画学生的叙事能力很薄弱,换句话说就是不会讲故事,要么是讲不清楚,要么是讲不精彩。我说,我们大陆的学生也一样啊!包括我自己在内,叙事能力都很差。要么为什么总有人说:"中国动画不行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剧本"呢?这其实跟咱们中国文化有关系,中国人喜欢讲含混的话,模棱两可的话,这样可以躲避风险,逃避责任,中国人喜欢双关语,多义词,喜欢对语焉不详的文本做多重解读,反正这一切,都大大地不利于把事情说得简单清楚,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好好训练自己的叙事能力,不光是编剧讲故事,需要摆事实的时候就体会出它的重要性了。
另外,说话还包括和人的沟通还有讨论。中国人其实很不善于讨论,就事论事很容易马上变成就事论人,一言不合就会恶言相向。我给大家摘录梁欢的一段文章《如何开启一段良性讨论》:
当我准备与人对某件事进行"讨论",我愿意在讨论中遵从下面的标准,以让讨论变成双方都能有所得、不生气的"良性讨论":
1、不骂任何形式的脏话。
2、最初发表观点时可以吐槽、讽刺、搞笑,但进行讨论时不讽刺、不吐槽、不搞笑。
3、不做"动机揣测"。
以下皆为动机揣测:
"你想红想疯了。"
"你是在炒作。"
"你这么说不就是因为吗?"
4、不使用"资格论"。
以下皆为资格论:
"你是谁?有什么资格这么说?"
"你行你上啊!"
"有本事你也啊!"
"等你能再来说吧。"
5、不"混淆概念"。
以下皆为混淆概念:
"唱功不好?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不够努力?你知道他的才华吗?"
"没有才华?你知道他活得多辛苦吗?"
6、不进行"身份定义"。
以下皆为身份定义:
"你不爱国!"
"你是五毛吧!"
"你就是一个不懂装懂的门外汉。"
7、尽可能少的使用反问句,多使用陈述句。
8、宁可直接且优雅的退出讨论,也不使用"既然你都了,我跟你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个句式。
比如:
"既然你认为阿信唱功好,我跟你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既然你觉得Beyond是摇滚之神,我跟你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既然你都骂脏话了,我跟你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9、最重要的,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言论负责。
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不良讨论的场景,我觉得应该掌握这样最基本的讨论原则,不光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学术方法,也是和别人交流的生活技能。
第三是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经历了太久的灌输式的教育和应试教育,太习惯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了,久而久之,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想来,实在应该像沈从文先生说的那样:"对于一切成例都十分怀疑",应该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作出独立自主的判断。诚然,自由的另一面是责任,独立思考的另一面是无知者无畏,所以独立思考需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从而可以慢慢得获得自信,这不是盲目的自信,慢慢地不再容易被欺骗。
我想,我如果能做到上面这几件事,我一定可以节省大量的青春,但是,这只是幻想而已,我怎么可能还有机会重新来过呢?我不禁越想越伤心。
自从我有了学生,我就开始把自己大学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少费一些力气,少走一些弯路,能迅速成熟,早日进步。但是我想错了,对于人生,对于人性,我想得太简单了。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类历史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从历史吸取教训。我引以为受益终生的经验还有惨痛的教训,我的学生们从来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人不会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他人的感受没办法感同身受。直到有一天自己体验了挫折,才会回想起前辈的教诲,只有自己付出了代价,才能真正深切领会别人的经验。
那么,这些弯路能够避免吗?这些代价能够节省吗?大家把这种成长的代价称作"交学费",大概表示,这些付出是必然的,没法替代的,因为人生的经验是不可以复制的,每个人的大学生活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任凭弱水三千,我独取一瓢饮之",祝愿大家能够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