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优秀8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找到的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优秀8篇】,仅供借鉴。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篇1

十八日上午,我随夏令营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的遗容,缅回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伟人的精神,这是我盼望以久的。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就位于广场的南侧。上午九点钟,我来到纪念堂附近,看到来这里参观的人群早已排成了长龙,并且还把纪念堂围了一圈。在这排队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的老人,也有蹒跚学步的孩子,人们静悄悄的缓慢地走着,秩序井然。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们来到了纪念堂前。纪念堂是一座庄严雄伟,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正方形建筑,它坐落在枣红色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基座上,从外面看,好像是两层的结构,四周有44根黄色花岗石八角形廊柱,正门上镶嵌着“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金字匾额,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两组巨大的群雕,分别展示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历程。

渐渐地,我们步入了纪念堂正门的北大厅,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在大厅的中央,有一尊巨形的汉白玉雕刻成的毛主席坐像,他神态安详,面含微笑,大厅内庄严肃穆,手捧鲜花的人们在雕像前,鞠躬献花。人群在进入北大厅后,分成了两路,从大厅后的两个门进入瞻仰厅。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大厅中央的水晶棺内,他身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神态安详,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瞻仰的。人群脚步放轻,缓缓地从大厅两边走过,神凝重地注视毛主席的遗容,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我很想再多看几眼,可在堂内不可以停留,所以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走出纪念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出身农家子弟的毛主席,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腰杆,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作为开国领袖,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代中国人。他的精神与世长存。

也许天公也读懂了我们的心情,绵绵的细雨仿佛寄托着人们对伟人的哀思。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想 篇2

他的战斗经历充满了一生,他有着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跑道上走过了风风雨雨。是他改变了中国的局面,让我们穷苦的老百姓当家做主;是他消灭了国内的纷争,让我们远离了战争;也是他,带领着无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天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当我看过《走近毛泽东》,我仿佛真正在毛主席那个年代生活过,好似真正目睹了毛主席在战火岁月里的风采以及平日里的和蔼可亲,我深深的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领导解放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有着理想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热爱游泳,即使在晚年也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长江黄河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他羡慕街道工作者,因为他渴望和人民在一起。他亲切的将人民比作是水,革命者是鱼,鱼儿离不开水,但是水里可以没有鱼。人民才是一切根本。影片通过生活的细节给我们展现了毛泽东平民化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展示的是一个真正的毛泽东,而不是概念的毛泽东,也不是神话的毛泽东。如毛主席使用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毛主席慈祥的面容,对人民,对外宾他都是这样。他借鉴外宾的时候永远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毛主席虽然伟大,但他从来都没有架子,他也有着普通的喜怒哀乐,有着普通人的幽默。例如他吃饭的时候会“咂吧”嘴,他见人就给烟,还给客人夹菜,他还会游完泳后光着膀子就跟老百姓坐在一起抽烟。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辉煌,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照明前进的道路,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主席让我们感动,不仅仅是他的丰功伟纪,也有他永垂不朽的传奇,更有他高尚的品格。他那时刻将人民挂念在心头的品质,以及他不畏国内外强权,坚定的革命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毛主席带领着革命军为我们创造的天地,我们应该永远都铭记他,这为历史的伟人。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农民起义人——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读后感 篇3

这部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摄制的纪录片,时长九十分钟。其资料来源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的新闻工作人员,跟随毛泽东的足迹整整六十五年,所拍摄和珍藏的一大批宝贵文献资料,该片选用了其中许多未曾公开过的珍贵历史画面。诸多专家在审评该片后,用的最多的词语就是:新颖。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是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它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以更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角度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毛泽东的伟大、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该片导演艾辛告诉记者,《走近毛泽东》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船记片、功勋片或资料汇编。影片风格不仅是回忆和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细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毛泽东给人让烟点烟、为避免引起群众围观而不得不戴大口罩等等。

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是毛泽东在接见非洲夫人的时候看到对方手上戴的手镯时,很好奇地抓着非洲夫人的手问这是象牙做的吗?当对方向他行非洲的礼节,即屈膝礼时,毛泽东十分幽默地也略一屈膝以示还礼。当时,毛泽东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篇4

今天,是我们来北京游玩的最后一天。前几天,我们去过毛主席纪念堂,可惜没有开放。今天我们刚好路过天安门,看见毛主席纪念堂门前排着一条长龙般的队伍。导游说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了,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瞻仰一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于是我们便加入到这数以万计的人流中,排着队伍一步一步地向前蠕动着。见纪念堂的四周栽种着来自各国各地的花草树木,使纪念堂常年处于万绿丛中。整个纪念堂的'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在半路上,我看见有卖鲜花的,连忙跑去买了三束来献给毛主席,表达我对毛主席的崇高的敬意。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我们终于进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北大厅,大厅中心是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的坐像,前面摆放着许多人们献上的鲜花,我连忙把我的鲜花也献上,并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毛主席的坐像后面是一幅大型的“祖国大地”绒绣图。我们往里走,来到瞻仰厅,大厅正面的白色大理石墙壁上有“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厅正中的水晶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毛主席穿着灰色中山装,身上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虽然毛主席的遗体已经存放了三十多年,但表情看起来还是那慈祥、和蔼。水晶棺四周摆放着许多名贵的花草。

毛主席纪念堂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来宾前来瞻仰参观,这里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篇5

来到了北京后,便于第二天,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来瞻仰毛主席的遗体。来到这儿,看着队伍宛如一条长龙!弯弯曲曲的,足足延伸了几公里。仿佛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龙蜿蜒在云彩之间。

随着拥挤的队伍我们排着队,后面的人不断压过来。前面的人又迟迟不前进,我都快被压成“夹心饼干”了!被挤压着,被推挤着,让我差点儿摔倒!

等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排队来到了纪念堂!一进门,便可以看到高大的毛主席雕像!我手拿着一朵白花,握在胸前,走到了毛主席雕像面前,鞠了一躬,便将花献在了毛主席雕像前。庄重而严肃地走回了队伍。

纪念堂内,人人的脸上都有郑重的表情,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嘻嘻哈哈的。连平时最爱抓紧时间幽默一下的我也没有了声音,大厅沉寂着,沉寂得有点儿可怕!没有一丝声响,大家都低着头,慢慢地走过。

跟着人流,来到了遗体前。只见毛主席身上盖着一面五星红旗,依然那么鲜艳!身上的'衣服很朴素,没有多么显眼,没有那么华丽。只见他神态安详,仰着头,仿佛在望着什么。

人们来到纪念堂,各自的感受应该都不一样吧。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点评过历代帝王将相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后人又当怎样评价他呢?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篇6

假期里,我们一家去参观了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我们一家排队等候将近3个小时,才进了纪念堂的大门。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应用纪念碑的南面,它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建成,占地5。72公顷,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那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境前来瞻仰这位为人的风采。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我不由得赞叹道:毛主席纪念堂真是庄严雄伟!纪念堂周围种着许多挺拔的松树,它们又高又粗,每棵松树就像卫兵一样,守卫者毛主席纪念堂。

登上台阶,一眼就望见“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有一个献花的地方,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是拿着花束来献花的。

穿过北大厅,来到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里,身上盖着党旗,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徽,一盆盆鲜花围绕着水晶棺,四个表情严肃的`士兵在守护着毛主席。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纪念馆,我心想: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健设的更加完美。

走近毛泽东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篇7

近段时间以来,思修课一直在学习毛泽东思想。老师为了使课程更加生动并加深我们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给我们播放了这部纪录片。

面对纪录片开头的一幕幕现代化景象,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印象确实在我们的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对于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的认识,也仅仅是来自政治课的学习,老一辈的诉说和部分书籍,影片。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毛爷爷成为了我们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就关心贫困家庭的同学。青年时,他勤奋好学,立下雄心壮志,不甘愿沉浸在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积极接受吸收新思想,不断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壮年时, 至今,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们仿佛仍可以依稀听见那句铿锵有力的,昭告世界的话语,“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建设复兴的领袖人物,他的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毛主席是一个思想家,他将中国国情第一次与马列主义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家,他深刻分析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最需要什么,所以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他又深切明白中国要建立怎样的政权国家,只有权力属于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过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将想要一权独裁的统治者赶出了中国大陆。作为一名军事家,他领导了多次起义,指挥了无数的战争,他拥有深明大义的军事谋略,却未曾开过一枪。

中国人民领导者的他,毛主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豪情壮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诗词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他博览群书,他宽厚和蔼,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歌唱《东方红》来颂扬他,来铭记他。他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毛主席的优秀精神品质,坚毅,勤奋,拼搏,团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的历史,现今的思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那抹最亮的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使命。

《走近毛泽东》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的大部经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后来面临许多历史错误的决断,我们还是应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会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和嘱托,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为民族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走近毛泽东读后感 篇8

作为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先生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将他放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气候中,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土壤里,进而揭示了一个“历史之谜”——毛泽东何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历史的引力无处不在。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懂了中国人和中国的事。

“青史如鉴耀千秋!”在一篇访谈录里,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谁也无法抗拒,毛泽东拥有的强烈而长远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

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点名批判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但在毛去世后,铁托却称赞毛是一位“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对此,连特里尔先生也感到大惑不解:“事情总是这么奇怪,50、60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分量,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毛泽东,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毛泽东传》中找到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