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最新版【精彩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最新版【精彩9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要在家里看《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一开始就听到小学生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凝聚了千万人的心,震撼人心的音乐,引领着我跟着唱了起来。

音乐停后,撒贝宁老师和龙洋老师出场,然后撒贝宁老师郑重的宣誓,《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始,撒贝宁老师的一句话在我耳边始终回响——奋斗成就梦想,接着我们开始上第一课,第一课由徐梦桃老师主讲,他讲述了以前在滑雪场上的故事

上完第一课后,龙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苏俊,孙德远,刘啸腾,他们分别是服务志愿者,冰球服务员和礼仪者。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精彩的冬奥会。谢环爷爷他为我们介绍了一碗饭的重要性,他还把种子比成我们,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

之后我们跟随王巍老师来到了塞罕坝大木场,他们历经60年,创造了110万亩人工养殖树。然后,我们跟谁王佳宁哥哥来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区,那里有三百多头亚洲象,又见到了“象爸爸”陈继铭老师,他给我们介绍了他的“闺女”羊妞,我们都很疑惑,他是大象,为什么会叫羊妞,那是因为它是一只救助象,从小喝着羊奶长大的,陈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相册,可以带动植物传播。

之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这次《开学第一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知识,还有我们祖国最伟大的发明三大航母等等。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 篇2

《开学第课》是档公益教育节,节通过丰富的典例,真切的感悟,向中学展核价值内容,对于当代学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今年恰逢党的周年华诞,是极具历史纪念时刻,使得《开学第课》与往年节更具教育宣传意义。

随着《开学第课》内容的展现,让我们见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到新中国诞的艰难历程,也看到了党和祖国的奋发展史,让我热沸腾,热不断冲刷着我那颗强烈的爱国,让我觉得作为中国是件骄傲的事情。同时,也让我绿色作文网们明如今的美好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在享受当下活时,更应该缅怀曾经为祖国发展做出私贡献的英勇先烈们,更不要忘记为祖国接班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今年的《开学第课》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让我懂得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牢记使命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努学习提升个素养,全发展德智体美劳,展现当代青少年的风采。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不断的提升我发展我完善我,才能为祖国美好建设添砖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奋。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 篇3

九月,新学期来临了,新学期就是新的开始,新的征程。伴着欢快的音乐,激情的朗诵,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序幕,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___、___、___、___、___等奋斗者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人带来新的观看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我们是新时代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立志,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我们是学生,现在读书是我们的本职。我们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我们要懂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我们是新时代好少年,需要传递时代的接力棒。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身上背负着重担。

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要热爱学习。作为一个学生,就不该懈怠学习,要学会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多阅读课外书籍,从课外书籍中看到更宽更广的世界,现在是人才型社会,唯有多掌握知识才能有新出路,才能对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何以强、何以智、何以富、何以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同窗们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4

每次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时,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虽说是每一年九月才播放一次,但节目的播出还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们的喜爱,因为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是记录了当年的所发生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让我们见识到祖国最光荣的一面,同时还能让我们学习到课本所学习不到的知识,通过电视上以节目的形式所呈现,间接性的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在授课方面更加的有独具特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这节目的原因了。

今年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主要是分为四个篇章: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理想是石,铺就奋斗征程;理想是路,开启奋斗生活;理想是光,照亮复兴之路。

1921年的北京,那时的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今天的中国,红旗飘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矢至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建党百年,怀念红色传奇,革命年代的人们心怀理想,献身理想,以星星之火,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现如今意气风发的年代,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应当拥抱未来,扬帆起航,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让中华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937年的上海火车南站,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但是如今,一列列高铁从这里出发。四通八达,这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我们学子应当把复兴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光的路途上奋发向前,为复兴之路倾尽全力。

1975年的深圳,今天已经成为活力四射的创新之城,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大步迈进。我们在这环境下,难道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路上吗?以石为基,铺就我们向前的路,以石为基,铺就我们奋斗的征程!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只有一名中国运动员参加比赛,现如今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已经拥有777人的强大阵容,那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世界舞台上镌刻着光荣与理想,这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为基,理想为路,奋斗不息,奥运会的一次次夺冠,运动员们的努力,不正是奋斗的结果吗,不正是这种奋斗精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精彩,不正是这种奋斗的结果,让我们在世界运动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吗?

理想是绚丽多姿的,是五彩缤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轮船没有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一份坚定的信念,是一片不断奋斗的天地。时代总是在探索与艰难中前行,个人的理想也总是与时俱进,这是我在开学第一课中刘伯明讲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理想是灯塔,总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啊,有理想就有目标,有目标我们就会有奋斗的干劲,让我们奋进,刻苦学习,茁壮成长。理想是磐石,初心不改,为了我们的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征途一直都是星辰大海。

开学第一课,我们的第一课,目标的确定,民族的复兴,我们要奋斗征途,让理想照亮我们的未来。

2022年《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 篇5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每当升旗仪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旭日一起冉冉升起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她投去崇敬的目光,更让我想起祖国的伟大和神圣!

今年是新中国_岁生日,作为小学生的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安徽天柱山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我们一路兴奋着,用了5个多小时就到达目的地了。妈妈不禁感叹到:“现在的交通可真方便呀!”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一向娇生惯养的我,当天晚上就高烧不退,出现呕吐不止的症状。旅游计划就此泡汤。爸爸建议我第二天赶火车回去,可以比汽车提前几小时到丹阳当地医院冶疗。第二天,懊恼不已的我和妈妈“丢”下爸爸,登上了回程的“和谐号”高铁。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坐长途火车,而且还是一等座。我躺上宽大舒适的座椅,看着前方的显示屏里丰富的节目,甭提多开心了!这时我想,我们来的时候汽车开了5个多小时,可是现在我的胃里就像一把火烧着似的,灼热灼热地痛,再熬上这么长时间,哪里受得了!我急切地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多久才可以到家呀?”妈妈笑着说道:“宝贝,这是高铁,可比爸爸的车快多了,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啦!很快就可以去医院看病了。”接着,妈妈打开了话匣,给我讲起了以前的那些事。

在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跟现在可没法比。日常出行没有任何车子,到哪里只能步行。当时外公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教育。外公买了一双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他看着沾满泥块的雨鞋,十分心疼,担心自己的新雨鞋被刮破了,于是就脱下雨鞋,赤着脚花了3个多小时,一直走到农村。我现在想想,好心疼外公的脚,难道他的脚不会被石子或碎玻璃之类的划破吗?

到了妈妈上学的时候,日常出行就方便很多了。那时外公外婆经常带着妈妈去农村,看望妈妈的外婆。外公骑上自行车,前面大横杠上坐着妈妈,后面坐我外婆,只要1个小时就到了。比外公当年知识青年下放时方便舒服多了!

我躺在宽大又温暖舒适的座椅上,听着妈妈继续讲述爸爸到青海去上学的事。那个时候出远门只能坐绿皮长途火车。每次去青海,爸爸要坐上2天1夜的火车。因为没有座位,爸爸只好坐在火车的过道里。到下车的时候,脚都肿起来,不能走路了。短短20来年时间里,从丹阳到青海的高铁全程时间已经从2天1夜缩短成了10多个小时。如果坐飞机去,2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你梦里从未去的青海了!想想我现在,可比爸爸少年时幸福多了!

妈妈的话语间无不流露出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赞叹,我的耳畔一直萦绕着父母对祖国无尽的感叹和啧啧赞美!如今人们的出行、生活越来越方便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4G无线网络无处不在,通过网络,坐在家里就可以看见对方在干什么,跟对方视频通话聊天。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却感觉近在咫尺。特别让我兴奋的是,最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机器人语音播放器,我问他啥他就回答啥,居然能跟我谈古论今,说唱谈笑,样样精通,真的很神奇,让人一下子感觉整个世界都就在自己的面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用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来为祖国的腾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祖国的上空,让我们为祖国这七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而自豪。祖国,我为您点赞!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6

开学季的来临,意味着学生们的假期结束啦,每年一到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育专题片就会随着学生们的开学而到来,《开学第一课》是每个中小学生必须要看的一个节目,每到这一天,学生们都会早早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每年演讲的主题都会根据当下的热点时讯结合教育主题进行播出,而今年2022年的主题是“_”。

开学第一课的演讲为我们邀请了张桂梅、李宏塔、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巩立姣、杨倩、李亚中、彭洁、谢兴昌、何晓莉、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都尔汗·拉齐尼、拉迪尔·拉齐等嘉宾,《开学第一课》第一篇章以“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为主题,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爱党爱国,热爱祖国的山河,关心祖国的命运,是我们每个青年学生的责任,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辈打拼出来的和平年代,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我们应该发扬先辈他们的爱国和为理想勇于拼搏的精神,只有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才能做到点亮自己未来的同时点亮祖国。

观看《开学第一课》就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见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更应该认真打好个人知识基础,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 篇7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粒种子/背着行囊/被风吹落/在世界闯荡/筚路蓝缕/孤身而往/破土于蛮荒/放肆倔强/春虫在呢喃/夏天的雨/秋果在摇晃/冬天收起秘密/平凡会酝酿不凡的力量……”童声童语最动人心。一首《种子的旅行》为谢华安、王巍两位科学家的讲述添上了些许感性的诠释。

《开学第一课》作为“国家级大思政课”在9月1日8点准时开播,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我们重温了一个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北京冬奥、青藏科考、逐梦太空……也记住了一位又一位“逐梦人”。他们也曾是平凡的普通人,一如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但他们懂得把根向下扎得更深,通过不懈奋斗,拼尽全力让生命向善向上,去托举起那些或大或小的梦想,从而有了不普通的“旅程”。

82岁的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五十年如一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种子就是他的“孩子”。

这次,他把自己的“孩子”放大数倍,介绍给全国中小学生:有的胖乎乎,有的细长,有的呈红色,有的是黄色……身形、颜色各异,身怀不同“超能力”。他对录制现场和屏幕前的孩子们说:“你们面前的那些种子跟你们是很相同的。”

种子是土地的“孩子”,孩子们何尝不是这片土地的“种子”?植物的种子那小小身躯里藏着惊人力量,只要有阳光和水充盈脉管,总会凭生之意志本能向上。梦想的种子何尝不是如此!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谢老就用亲身经历为这句话做了注脚。“我从小就是饿着长大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外婆曾想喝上一碗稀饭都得不到,所以我从小就懂得,一碗饭是多么重要。”为此,谢华安立志“人人有一碗饭吃”,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

同为育种专家的袁隆平院士在80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中,深情地追忆自己母亲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颗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袁老的妈妈在他摇篮前讲尼采,给他进行英语启蒙,用执着和鼓励让那颗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的立志,有时比获取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做家长、做老师,我们应该把梦想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中。尽管由于个性差异、资质不同,有的种子将来也许会开出最绚烂的花朵,有的将来要长成最笔直的栋梁,有的会成为抗旱的作物,也有的能长出肥厚的冠叶为人遮阳……

2022年秋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展示了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的模样:拼搏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奥运会冠军、在荒原上创造“绿色奇迹”的三代塞罕坝务林人、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科研工作者、首批舰载机英雄飞行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就是一颗颗种子成长后最好的模样!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8

昨天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陪孩子看《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开篇就出来几位成功人士:成龙、俞敏洪。这些成功人士介绍自己的人生经验,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或是职业的初始阶段都是非常不好的。成龙甚至有一段时间是被称为“票房毒药”。俞敏洪他在高中阶段的英语甚至只有考几十分。可是就是这样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人成功了。成龙称为了中国功夫的名片。俞敏洪的新东方英语培训遍布祖国大地。不能不排除这些人成功的大环境。但是在大环境下他们能够抓住机会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他们为自己的梦想不言弃,而且是努力奋斗。我想这个也是今年开始第一课要告诉孩子们最重要的一点吧。

昨天几个家庭在一起看这个第一课。每个家长看的都非常兴奋。好多家长都告诉孩子,你现在的水平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梦想,有方向;不言弃。

如何才能让让孩子有梦想呢?只是这样的一句言辞,孩子们又能接受多少呢。在做的几个孩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都有,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吗?我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梦想吗?这些问题才是我要思考的。

现阶段我能做的也只要踏踏实实的陪着孩子完成好每天要做的。尽自己的权利为孩子提高眼界。也许孩子会有一条会告诉我她的梦想是什么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9

星期五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内容主要是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节目开始青年演员吴磊一首《开学第一课》主题曲拉开了的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们和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老师”互动,如同身处课堂里。

《开学第一课》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讲述了她研究汉字六十余年的故事,汉字的一笔一划,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价值,我们一定学好汉字,领略它的博大精深。还有一位热爱汉字的美国人——理查德,他被人们称为汉字叔叔,他研究汉字多年,遇到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过。 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现身开讲!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开学第一课》中著名钢琴家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他们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TEO比拼钢琴弹奏。12岁的徐子航与TEO上演大比拼,他们选择弹奏速度超快的名曲《野蜂飞舞》,比赛看谁最先弹奏完成,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最终机器人TEO竟然领先两秒获胜。这次合奏让我们大开眼界。

《开学第一课》还特别邀请了《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中小学生分享他对“武”的理解。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家卫国。

中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决心努力学习,将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