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5篇)

《八佰》这部电影让人知道了一段保护上海不让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历史,看完影片后,真的是感慨万千,《八佰》的故事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八佰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电影中是四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面对敌多我寡的境地,战士们奋力坚守四昼夜。向敌人宣告中国人还没有退走,向世界宣告中国誓卫国土、抗战到底的决心。

现在我们来看看剧中的英雄群体——

正规军之谢晋元(杜淳饰)——“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

谢晋元,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军队的最高长官,抗日团队“八百壮士”的精神核心。他有勇有谋,沉着镇定:在外无援军、内部伤兵满员的情况下,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血性,粉碎了日军狂妄计划。他善于鼓舞士气“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他坚定如钢,指挥士兵备好了坟冢决一死战;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出重围杀出血路……

《八佰》并不是虚构的故事,事件真实存在。谢晋元并不是虚构的人物,他是真实的抗日英雄。他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只是死因与剧中不同:他没有牺牲在冲出重围的桥头,而是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

正规军之上官志标(俞灏明饰)——“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

上官志标的镜头不多,但是光芒四射。他在人心涣散时坚定地说“丈夫殉国,死得其所”;他在是否悬挂旗帜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坚定支持;他在负伤绷带吊着手臂的情况下依然一线战斗。

上官志标也是确有其人,中央军校第一期毕业。1937年淞沪会战中,与团长谢晋元一起率部集中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日寇激战,击退日军六次进攻,在世界引起震动。1967年在台湾病逝。

杂牌军之端午(欧豪饰)——“我不想死,但总会有人死。”

端午是在战斗中成长成熟的。他只想看看大上海,却要被“逼”着上战场,所以他第一反应是跑,但是当他看到仓库中的战友们一次次陷入险境,用血肉之躯保卫家园,他心中的火焰也被点燃……

英勇抗敌的端午在弟弟小湖北的想象中是身骑白马、孤身迎战的大英雄。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还有多少像端午和小湖北这样的青少年,他们本应在读书,却早早直面战争的残酷。

杂牌军之羊拐(王千源饰)——“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

羊拐是个“兵痞”,他上过战场,见识过战争的残酷,更知道这场“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凶多吉少。最开始,他的滑头和逃避让人气愤,可走入这个人物内心,我们才知道让他牵肠挂肚的,是家里的母亲。羊拐拜托记者给家里寄一张照片,而自己就当了无牵挂,毅然决然奔赴战场。

这是一个接地气的英雄,有试图逃避的滑头,有未娶妻的抱憾,有激发出的民族大义……冒着枪林弹雨誓死捍卫旗帜一幕将永远定格在国人心中。

杂牌军之老铁(姜武饰)——“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么死都成。”

老铁前段情节中贪生怕死,畏手畏脚,油腻粗鄙,一讲起女人便眉飞色舞。一女士在深夜横渡苏州河,冒着生命危险爬到四行仓库楼下,将一面旗帜交给团长谢晋元,谢团长属下将旗帜升上四行仓库楼顶。在剧中,看着女士解下裹在身上的旗帜,老铁望着那背影垂涎三尺、猥琐不堪。

但就是这样一位自私又胆小的人,最后唱了一首《定军山》,由怂到勇的转变只在短短几天,他所经历和见证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战争时内心最真实的转变。

杂牌军之老算盘(张译饰)——“谁都有老婆孩子,谁都有家。”

看着这个浙江老乡,我们好气又好笑——浙江人被他给丑化了!他胆小、懦弱,给自己找很多活下去的理由,最后他成功逃离四行仓库。电影通过老算盘这个市井人物彰显出其他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从剧末他回望仓库茫然无从中看出在历史车轮中失去脊梁的小人物的悲哀……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场战役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今天我们在剧院感受着这些有名英雄与无名英雄的事迹。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我知道他们曾为了谁而热烈地活过。

致敬所有曾经守护着我们国家向死而生的英雄们,也感谢《八佰》这部影片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他们的牺牲,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更让我们的爱国之魂熊熊燃烧!

《八佰》观后感 篇2

八佰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八佰中有一个叫老算盘的人。在战争中老算盘逃到了法租界。他看到了自己的`队友勇往直前不怕生死,老算盘自己拿着枪也去打日本人。老算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八佰里还有一个叫小湖北的小朋友。他的哥哥为了保护国旗牺牲了。因为国旗是军人们最后的尊严。

电影里那些战士是值得尊敬的。

《八佰》观后感 篇3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题记

8月24日晚上下班回家,晚上没吃晚饭于是便买了块吮指原味鸡和妹妹急匆匆去电影院看《八佰》。

租界一端,十里洋场,声乐鼎沸;一桥之隔,却已满目疮痍。目下所及,俱是残腿断臂,血肉横飞;耳边所闻,只得炮火轰鸣,喊杀嘶吼;四下环顾,绝无可生之境地。椎心泣血,涕泗横流之际,胸中之火,已然烧上心头。

四行仓库里一个个没留下名姓的英雄,用人肉堆出来了这一寸领土。所展细节,处处令人动容。

借用其中片中一段遗言“必有一日,我军旗帜将插上富士山头,使我子孙后代,再不遭此屈辱”。

影片放完,泪目,开场前买的原味鸡一口未动,已然凉了。

一部影片有人吹捧就会有人去踩,抛开性质不谈,可是这讲的是历史,可以说近10年来说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抗日电影,除《唐山大地震》后第二次让我泪目的电影。

最后一句话:吾辈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 篇4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5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很传统保守的人,从来都不追星追剧。但今天让我有点意外。看完了电影《八百》,他们俩都流泪了。尤其是我的老爸,他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代言人呐!可想而知电影的故事有多震撼他感动他。

故事说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硝烟弥漫,家国失守,上海沦陷在即。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一营以420余人,为迷惑敌人,对外宣称有800人,史称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四天四夜抵挡日军三十多万人的疯狂进攻。最后那些平凡如草芥的士兵们,无惧生死,慷慨为国而殇。

妈妈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曾历经千种灾厄,万重苦难。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惧怕过,屈服过,我们总是能战胜一切敌人,一切恐惧,穿越苦难,绝境求生。五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我们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也可以是这个伟大民族的火种。

妈妈的话让年幼的我震撼又感动!这个国家的武器再弱,也是保护我的。外国的武器再强,也是来侵略我们的。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应该做什么呢?我应该怎么做好它呢?爸爸妈妈,请让时间给你们看我的回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