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观后感4篇

《我的长征》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看完《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怎么来写观后感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我的长征观后感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去看了电影《我的长征》,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回想着电影的一幕幕。开始,一位白头发的爷爷回想地说:“我最痛苦的是我的长征,最幸福的也是我的长征。”话毕,我想:“真神经,怎么最痛苦和最幸福的都是我的长征呢?”这不是个病句吗?自相矛盾。于是,我便围绕着这个问题看下去。

这位老爷爷是电影的主人公。当时,他和我差不多大。这么大就参军,真可怜,而且没有爹妈,只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准姐夫,但是,在影片中,他的姐姐也命丧九泉了。在飞夺泸定桥时,他的准姐夫也从铁索桥上掉下去被河水冲走了,他便是个孤儿了,他曾痛苦不堪,也曾高兴快乐过,所以,他才会这样说。

当走出电影院时,我想了很多很多,他这么小就参军,本应该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娱乐的,可是,那时却不行,即使他们再怎么爱学习也不能读书。可我们呢?放着这好日子不过,整天不读书,对得起谁?对得起为建设国家面牺牲的战士吗?对得起抚育你的爹妈吗?对得起苦教你的教师吗?更对得起自己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一定要加劲读书,报孝祖国。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2

今天,我观看《我的长征》,整部电影让我高兴,让我悲戚,让我激动。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红军长征,主角是年仅十六岁的王瑞,王瑞他们一家四口--他、爸爸、姐姐和姐夫都参加了红军的长征,成了光荣的红军战士。一次敌军的突然袭击中,打败好多的红军,王瑞也被身旁的炮弹打趴在了地上,关键时候毛泽东主席赶快把他拉了起来,逃过了一死。回到了营地,看着大夫为一个伤员做手术,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几个人抬着担架,说“说有人受重伤了”,再不治疗的话可能就要死亡了。王瑞往担架上一看竟是他的爸爸,霎时悲痛万分。之前做手术的伤员愿意让王瑞的爸爸先做手术,可王瑞的爸爸却好意拒绝道:“我快不行了,做手术可能也来不及了。”说完后,王瑞的爸爸便牺牲了。王瑞伤痛的失去了一个亲人。接着,他的姐姐也被土匪绑架了,当打败土匪时,他的姐姐也已经死亡了,王瑞所在连的连长,拿出一只草做的拖鞋对王瑞的姐姐说:“女同志,你还要穿着这鞋子去赶路呢,我来帮你穿上吧!”说罢,他便把鞋给王瑞的姐姐穿上了。

可惜这些都还不是最残忍的,他姐夫也为夺泸定桥时被敌人击中掉入河中,生死不明。就连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了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伴在把弹痕累累的红军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天菩萨”长发随风轻飘、轻飘……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此时的王瑞是悲痛万分,因为他的朋友,甚至是亲人全部都阵亡了。毛泽东自然也知道王瑞的心情,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到“有红军这样大无畏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红军呢?”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长征之路。可怜的王瑞呀,他的亲人在他十六岁就飘然离去。可是我们呢?整天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吃零食。同学们啊!放下你们手中的手机,让长征精神世世相传,造就中华民族世纪的辉煌吧!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3

10月24日,我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大一学生,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

《我的长征》讲述的是一个大题材、一个小人物的故事。长征,不仅有领袖和伟人,也有千千万万普通的红军战士和支持革命的人民群众。以前的各种长征题材的影片都用许多镜头聚焦在领袖人物身上,而这部影片则将目光凝聚在一个16岁的小红军战士王瑞的身上,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大角色。观看电影时,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所言:"开始于8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4

一个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电影。看完后,我思绪万千,剧中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瞬间时常拂过脑海,那一句“跟着走”时时萦绕耳畔……

电影以长征亲历者王瑞老人回忆的方式展开。当年年仅16岁的王瑞跟着父亲、姐姐、姐夫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王瑞的亲人先后牺牲,在巨大的悲痛中,他牢记父亲的话“跟着走”,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

跟着什么走?湘江之战中,昏暗的古城,拥挤的人群,血染的江水……但混乱中,始终有一面鲜红的党旗迎着炮火飘摇,指引着王瑞和红军战士们向前走。

跟着什么走?飞夺泸定桥时,面对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面对仅剩的13根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红军战士义无反顾,毫不畏惧。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为后续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看到一个个战士坠落于滚滚江水之中,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当看到刚入伍二十几天的彝族小伙把红旗插上桥头堡时,我瞬时热血沸腾起来。炮火硝烟中的一抹红,是希望,是英雄长存的精神,是指引我们“跟着走”的旗帜!

跟着什么走?跟着旗帜走!红军万里长征,漫漫征途,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又有多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白雪皑皑的雪山上有老军需处长永远的丰碑;漫漫无边的草地上有倔强的小红军;泸定桥下有当年牺牲的战士们的白骨……我知道,他们心中必定有一面旗帜,这旗帜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显得愈发鲜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