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十三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真正的社会底层,走到街上被鄙视被唾弃的一群女人,她们出卖自己的身体,每日醉生梦死,在有些人眼里她们甚至是连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们出卖的只是身体,被唾骂被遗弃,人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到那样的一条路上去。他们自甘堕落、麻木自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愚弄。如果她们的“命好”,她们本来是可以同唱诗班的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见青天。正如玉墨,一个不一样的女子。她端庄、雅静、温柔,说话上得了台面,理性而通透。一个举手投足间就能让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个***,一个人尽可夫的***,只能沦落为下贱女人行列。想到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以这种方式存活在人世间,确实是种悲哀。以赵玉墨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实是悲哀的,同样身为女人,那些女学生都可以在那样安静的圣洁的圣堂里,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她们却一双玉臂千人枕,却还要被迫在战火之下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贱女子,却在生死关头上演了令人感动地一幕。她们选择了代替女大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她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种可能连死都不如的结局。她们,只是简单的中国女流之辈却用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其实,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个风尘女子是以出卖肉体为生,但是她们的人格和女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们和女学生相比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身份之别,所以他们在道德范畴内没有义务去代替女学生英勇赴义的。但是她们做到了!她们也是侠肝义胆的人,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
谁说商女无情。在这里,商女亦知亡国恨。
周末带着我的助理一起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心灵受到很大的撞击。非常震撼的一部电影,有深度。影片以一个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的小姑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南京的十二个***和一个小男娃代替十三个女学生去给日本人庆功的故事。战争的场面很让人震撼,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鲜血淋漓的展现在每个人眼前。我是四十岁的人,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全场的观众几乎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抗日战争的严酷,竟然还有男性观众发出笑声,这是多么无知的笑声!我感到中国教育的失败!年青的一代,他们太需要这种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了,他们一味的享受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不知道这样的美好生活是一代代的先人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看完了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考,1。我们一定要强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被外族入侵,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儿童过上平安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要加紧工作,为自己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 2。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出现了,贝尔有一个普通人变成了神父,战争激发了他作为男人的正义感 责任感,他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教堂里的女学生。在所有人眼里很不屑的***,也真情流露,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小女学生。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3。要在年轻人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很多人只想享受 ,得到,不想着奉献,这样下去很可怕的。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战争片,是一部不一样的战争片,很震撼,也很有商业价值(票房号称要突破10亿元),值得一看。只要你是一个还有一些理性的人,你就会为影片人物的命运而感叹。侵略者的残暴与伪善(就是这一点伪善,在历史上以及在文艺作品中都很稀缺),老百姓的无助和屈辱,守城国军的英勇牺牲,以及假神父约翰人性的跨越、假汉奸孟先生对女儿进而对一群女学生生命的担当,都淋漓尽致。你会恨,你会痛苦,你会怜悯,你还会积存起复仇雪耻的念头。
我最佩服影片中的三个人物。一是国军的优秀代表。尽管强敌之下、大势已去,但军人的责任让他和他的战友把生命献给了一群应该努力去保护的人;尽管势单力薄,但他勇于牺牲自我塑造了完美,他其实就是民族的英雄或者是杰出代表。对他,我们不应该忘记,去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别忘了怀念他。二是假神父约翰。作为一个外国人,有正义感,尽管不能面对战争主持公道(他的国家也不能,也不会),但已经用他的道德、智慧和勇气伸张了正义。三是那群“商女”。国破人民贱,都是天涯沦落人。韩国有慰安妇,中国也有,但中国慰安妇除了受侵略者的凌辱外,更大的打击还在于某些国人。她们应该受到永远的尊敬。
应该为他们洒一掬泪!
这是一部好的影片。它应该唤起国人有点麻木的心。从阿拉伯之春到南海风云,我们生活在一个继续充满战争威胁的世界。我们不能允许侵略者的战车碾过我们的城市,不能允许侵略者的刺刀刺向我们的乡亲,不能允许侵略者的黑手玷污我们的姐妹。
保卫国土,保卫海洋,保卫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匹夫有责。
1.红楼梦读后感100字3篇
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学生看不起***,***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
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这部电影拍的太细腻,***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的调情、孟先生压抑浓重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刚给自己博客取名字的时候觉得很可笑,记得小时候,老师每次在观影后都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憋了半天劲才写出一篇完成任务。现在呢,别人不说,我们也会自觉得写点了,真是进步啦
每次老谋子的电影总是能引起轩然大波。我本人也十分欣赏张导的才华。他每次的电影总是在芸芸众生中追求独特,唯美而独一无二的布景,与众不同的演员,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细节的完美,我觉得这是许多华语电影所缺少的。在这个以票房论输赢的年代,许多电影已经为了盲目追求票房数字的上涨丧失了作为电影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标准。而我觉得张艺谋是这个年代导演中的例外。他拍每一步电影,总是力求最好,不论是挑演员,选剧本,还是场景的布置。他对艺术是一种热爱,至于票房,就是他无心插柳的事情了。
自从金陵首映以来,好评就不断,特别是一些我认为有极高判断水准的人,都认为此片必火,倪妮所扮演的玉墨也深入人心。实在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今天也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一回。
可能因为前期看了许多关于此片的报道,许多部分对于我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细节完美,场景壮阔,任务个性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确实有冲击好莱坞的潜力。
今天头好痛,就写到这里吧。配上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执导的一部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惨而悲壮的故事。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为了军人的刚强坚毅,看到了不分国界的仁爱之道,看到了风尘女子在国难面前的超凡勇气,也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争事实。
军人是伟大的,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哪怕毫无胜算,哪怕看不到希望,哪怕整个城市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会站起来,守护自己能够守护的生命,本是血肉之躯,只因为披着一身军装,就永远会记得自己的使命。我敬重军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在国家惨遭侵略的时候,站起来的不仅是军人,而是所有有担当的热血中华儿女。有人看不起风尘女子,觉得她们不干净,觉得她们有辱人的高贵。但是,在那个战火惨遭蹂躏的南京城里,正是这样一群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十几个学生生还的机会。
大爱无疆,爱是不分国界的。在惨遭侵略的南京城,有这样一位外国人,他本来是一个入殓师,为了保护无辜的学生,他披上了神父的外衣,担当起了守护教会学生的使命。他本有机会一个人平平安安地离开,却见不得美好的生命被肆意践踏,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十几个学生带出了“地狱”。
如今的祖国母亲很强大,她可以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孩子们。但是,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有责任让祖国更加强大,也有义务成为更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张艺谋的大片不容错过,尤其是经历了拍摄期间的舆论宣传,在放映之前与龙门飞甲的口水仗,耗资6亿的噱头已经很让人期待。周中早早的看过了,今天有空也来做下影评。
先下个结论,是个好片子,值得一看。
老谋子经历了英雄、十面埋伏的迷失之后,终归正路。回到了以往强调刻画人物特点的强项,这是他的优势。如今,单纯依靠简单、恢宏的气势不会打动现在观众的心,动辄几万群众演员的大场面大家见得多了。在金陵十三钗的宣传中曾提到恢宏的战争场面其实不过是出品方的宣传,片中的战争场面可谓够逼真、够惨烈,单从这一块来说已经为影片加分不少,但不过只有几个简单的场景,绝不是靠大场面来支撑的。影片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于人性方面的刻画,无论是学生们的纯洁、坚毅,秦淮女由放荡不羁到深明大义、临危不惧、慷慨就义,临时神父由自私自立到最后关头为了学生挺身而出,每个角色的刻画的具体、细腻。神父刮去络腮胡、秦淮女换上学生装作为两个节点,作为人物性格、人性的转折的标志。由于电影时间有限虽然有些东西不能详尽刻画,但整个影片的主线明确,人物性格突出,尤其是又有南京大屠杀、抗日的背景所以取得成功是理所应当,毕竟中国人得抗日情结相当统一,在这方面是不用动员的。虽然影片有些细节处理存在漏洞让人诟病,如两个弱女子如何轻易逃出被日军封锁的教堂,但这些终不会影响大局。
很早以来,贺岁档被纯娱乐的商业片占据,虽然该片也可以算是商业片,但其依托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下就不单纯是娱乐了。没有葛优的贺岁档也不错。
顺便提下,龙门飞甲看了,有些失望,应该可以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