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观后感(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心灵奇旅》观后感(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心灵奇旅》观后感 篇1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产生共鸣的地方,看完感觉还有些意犹未尽。片子基调总体很温暖,画面清澄明亮,可以反复观赏。

全片主基调并非梦想与人生追求这一被反复探讨的主题,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实现了梦想后,那一顿悟的时刻。当一位中年音乐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克服了遇到的重重阻力,终于实现登台演出的夙愿,却发现人生轨迹不过还是继续向前,生活也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往后路漫漫,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看了导演采访后,我发现这一顿悟也是5年前创作出了Inside Out之后,他自身经历过的一个小小的“危机时刻”:完成了倾注所有心血的一部作品之后,接下来的路又该如何走?这样一个自我审视的时刻也是这部电影的创作初心。即便是没有做出如此成就的每一个平凡个体,也会在达到某一阶段目标后经历一时间的茫然。目标实现了,然后呢?这是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此时,如果可以从既往的视角中跳脱出来看自己,或许会是一个好的方法。在影片中,这一方式得到了视觉化的呈现:Joe得以以一只小猫咪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未曾留意的细节:通过“另一个自己”与理发师的交流发觉自身缺失了与身边人建立起联结的能力,通过与母亲开诚布公地谈话发觉自己从未向母亲这般表露心声。在回归自己身体之后,回忆起那些品尝美食、观察街角来往行人、端详落花飘零的片刻,发觉自己的味觉听觉触觉其实可以如此敏锐。这也让我想起了新的生命给父母带来的那种触动:原来它们对这个世界可以如此好奇,原来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值得研究的对象,原来人之初是如此地拥有活力与生命力。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凡人的烦恼,每日的任务不会因为感受力的提升而变得更轻易。只是在这一通往未知的旅途中,打开自身感官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个更为色彩丰盈的世界,又或者说,世界在我们眼中还原了她真实的样貌。

最后借用影片中的那个小故事,无论是在河流还是海洋,我们都是在水里的鱼,日复一日地漂游。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水域中自在生活。

心灵奇旅观后感 篇2

最初知道《心灵奇旅》这个电影,是在朋友圈一个朋友分享的影评里,评价它为年度最佳影片,并将它和多年前我看时深深被感动过的一部影片《飞屋环游记》类比。作为一年都去不了几次电影院的资深宅女,看到将这部作为《飞屋环游记》的姊妹篇来介绍的那一刻,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去看看。

前几天抽空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完后,只能说皮克斯的出品依然精彩,保持了它一贯的高格调高水准,但是于我来说,跟早些年看的《飞屋环游记》的格调还是差了那么一丁点。我至今还记得在电影院看《飞屋环游记》时,当看到那一幕幕的慢节奏黑白剪影一一呈现,寥寥几幅画面却书写了两个人漫长的一生,眼泪瞬间就滚落了下来。那种激发人发自内心的思考和触动,包括感同身受的体会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好的艺术品就是能够让外行人都能感受到行业的美感和领悟,不论是书籍,音乐,亦或是电影等等,只要能赢得你的共鸣,引发你的思考,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体验之一。而《飞屋环游记》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影片之一。

即便在我看来,《心灵奇旅》跟《飞屋环游记》相比会稍微逊色一点,但是依然算得上近期最好的影片之一。影片想给大众阐述的生活最本质的真谛,生活中值得感动的美好和点点滴滴,无疑都是成功的。用最平常的场景和画面来说最伟大的真言,比如,人的生命目标是不重要的,而让你能体会到生命中的美好的火花才是重要的。又比如,你不知道它是海洋,是因为你自己就身处海洋中等等。

我相信对于这些场景和金句的解读,会因为不同的背景,经历,价值观而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回来后这几天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同样外界普赞的影片却没有给我带来他们所说的触动,或许是因为跟早些年相比,自己变得更成熟,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更趋于稳定和平和。

大约几年前,我就知道,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它唯一的意义就是体验—————这瞬间你的所见,你的所想,你的感觉,其他几乎没有。如果每一个瞬间你都是快乐的,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被自己获得的成就所感动,被别人的善意所感动,那么无疑你的人生也是美好的。而这些领悟似乎跟这个影片所要传递的观点契合度很高,所以几年前就自悟出来的东西,现在自然是感动和引发不了我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或许并非是《心灵奇旅》的启发高度不如《飞屋环游记》,而是我自己变了。

这部影片里面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之一就是,主人公掉进了下水道,画面一转就出现了以浩瀚星空为背景漂浮在宇宙中的生之彼岸的钢琴键盘一样的桥梁,而硕大耀眼得不能直视的彼岸就像有着巨大引力的吸盘一样,源源不断的将桥梁上的幽灵一个个吸附了去。画面切过来的一瞬间是有些疑惑的,本以为掉进下水道故意安排搞笑轻松氛围,谁知道竟然直接安排主人公挂掉了,由此开始引发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后续体验。待到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后,我更专注于背景星空的空旷和美丽,尤其是那光亮之处,发出诱人和神秘的光芒,让人不禁神往和猜测,里面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另外一个场景就是生之彼岸的对立面———生之来处,这更像是佛法中前世今生的感觉。那一个个圆头圆脑的小精灵,各自去挑选自己未来的各种个性特征,不知道这些蹦蹦跳跳的小脑袋在挑选他们的特征之前,是否会知道这些选择对于他们投入到人世间后,会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意义呢?又会给他们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呢?如果他们有先知,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轻松自得的去挑选这些上帝赐予它的礼物了?不过这个片段,倒也跟我的观点,每个人的本性特征很多都是与生俱来,又莫名的契合在一起了。当然,影片中生之来处的重点肯定跟我的关注点不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最后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所呈现的忘我之境,也可以俗气点称之为灵魂出窍时所进入的空间。当你沉浸在自我满足的世界时,或当你被自己所营造的氛围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会进入这种漂浮虚无的空间。在我的想象里,这种状态更像是处在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里,独乐乐或者独悲伤,导演竟然安排了同时灵魂出窍的人可以处于一个四维的宇宙空间。试想一下,当你静坐深思神游八方时,碰到一个跟你一样开小差灵魂游离身体之外的人,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刚进监狱的狱友,第一句话应该都是,你是怎么进来的?于是就展开了一堆灵魂对话,想想就乐不可支,有趣极了。

在这寒冷的夜晚,抖抖索索的写完了这篇口水话,手指头几乎都没有了知觉,可以给自己交个差了。

晚安,世界。

《心灵奇旅》观后感 篇3

近日看了心灵奇旅后,里面有一个情节理解到的讯息是人的下一秒永远不明白会发生什么,所以要认真的生活,也要对自我负职责。另一个情节引发一些思绪,或许人在这世上生活总有很多自我从小养成的思维模式,有的人一生在追求自我的目标而忽略了其他,甚至会有些沉溺在自我的思维与生活模型中了此一生,也有人会因为周遭的声音而觉得这就是自我,从而产生不值得被爱、自我不够好……所以变得自卑,其实突然觉得人活着也是一个在取悦自我的过程,你要让自我喜欢自我,让自我认可自我,你也会更有信心。其实所有你看到的外在的一切,就是你内在的投射。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也只走这一遭,尽量更多的去体验生活,见世界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见自我。

不需要想着去改变一个人,一个人的改变必须是他她发自内心的想改变自我,才会有相应的举动与变化。同时去接纳一个人本来的样貌,也接纳自我本来的样貌。

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每个人看到你或许都不一样、也都不全面,同时评价你的人她他的思维与认知也不必须就是很有深度的……或许她表达的只是,「如果我是你,我会怎样怎样样」也或许她只是无聊的宣泄。

可是看完影片的两三天一向有个念头挥之不去,人这一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突然家人给我分享了一些想法,她说她看到一段话觉得跟我的状态有点相似,人这一生1。能遇到一个相爱的人,2。能做自我喜欢的事与工作,3。能帮忙别人,其实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成功。现代的社会渲染的氛围就是有房子有车子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虽然这也是我们在争取的东西,但却不应当是终极的目标,内在的丰盈,心里的喜悦或许比这更重要……(当然面包也是要有的)

突然想想觉得也是,能帮忙别人,就像在给自我积累福报一样,这是付出的喜悦。

影片的最终我接收到的影片传递的信息就是,当一个人只要他她想活着,或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

先自爱而后爱人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心灵奇旅》观后感 篇4

看完《心灵奇旅》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不是为了目标,但是生活中没有目标也不行。如果人活着只为了目标就会崩溃,还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主人公乔在灵魂世界拿错了牌子,他拿到了心理学家的牌子,然后把心理有问题一个人分配给了他,他们俩走在一起,那个心理有问题的人就是Twenty Two。那时她不想去地球,她是被灵魂界老师给拽出来的。但是,当他变成了主人公乔的身体,第一次回到地球,却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

从树上掉下的落叶,从理发店拿来的棒棒糖,还有在裁缝店买衣服,多余的一款针线……

那时我跟他的心情一样快乐,不会想着他有没有目标。但是一个人也必须有目标,所以他回到灵魂国的时候,走向了怪物世界,一直念叨着:“我没有目标,我不好。”

她觉得“我没有目标,所以不好”,有目标才算好,其实不是这样的。目标也可以指对生活的热爱,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都没热情了,就不想活,他就不会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其实她不想去地球的真正原因,一是没有人喜欢他,二是她的生活没有热爱,三是她认为自己没有目标。我觉得如果让他去地球的话,就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目标,体会生活的快乐,这样就别人就会喜欢她,她也会快乐的生活。

《心灵奇旅》观后感 篇5

“所谓的火花,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渴望生活的那一刻。”

灯光亮起,一个约莫30岁的男人,教一群学生乐团演奏,他们从来不好好吹奏,甚至还嘲讽认真投入的孩子。这个男人名叫乔伊·高纳,是一名第七十中学的兼职老师,热爱爵士乐,梦想成为多茜娅二分音符酒吧的四重奏乐手之一。

在同一天,他得到了“铁饭碗”和一份演出的机会,不过在路上,他不慎掉进井里死了……

在恍恍惚惚中,乔伊成为一名即将死去的灵魂,向着生之彼岸,不过乔伊并不想死。他努力地向反向跑去,看着一个个灵魂被吞噬,他被一道紫色的闪电困住,随后掉进了“心灵学院”——一个由五个杰瑞带领培训生前的地方,教他们人格以及寻找“火花”。乔伊本想跟着有地球通行证的小生命一起回到躯壳,可惜被弹回来了。

杰瑞们让他成为生命的导师,带着生命寻回“火花”。可乔伊哪有时间管这些,他只想回到地球,继续演出。在仪式中,他被迫弄混成为伯恩森医生,与一个编号“22”的小生命结伴寻找“火花”。"22"是一个在心灵学院待了数千年,考了426次身体驾驶证的生命,林肯总统、玛丽皇后、苏格拉底、哥白尼等无数名人培训过,也无济于事。

"22"看导师十分不顺眼,乔伊能成功带领这一个生命找到火花吗?他能成功回到身体里继续演出吗?于此同时,计算灵魂总数的戴瑞发现一个灵魂(正是乔伊)丢失了,戴瑞会找到乔伊吗?这就是之后的发展了。

在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话,“你活得那么平庸、那么普通,为什么想要继续回到地球呢?是啊,在我们印象中大人物才会想长生不老,可乔伊却执着于爵士乐不放。有人说音乐是乔伊的追求目标,杰瑞却说:“你们这些名人总有目标有理想,为何要活得如此累呢?”

一个披萨边边、一片翅果、一根糖果、一筒毛线,我们在纽约市中游荡,也渐渐懂得了地球通行证,其实就是装着的是对生活进行下去的渴望和动力。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就满足吧,死时不会太遗憾。生之彼岸不是死去的天堂归属,而更多是人休息的地方。

“22”这个数字据说是皮克斯只做的第22部动画哦!

“在你遇见我之前,我从未想过生活过……”一部略带喜感的动画也能如此治愈人心,去电影院你会更有深、更读到的见解。It'sallright,在一首《心灵奇旅》片尾曲JAZZ乐里告别……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