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不是药神》有感(优秀3篇)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位药店店主从印度代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获得极大利润,开始贩药敛财之道后良心发现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观《我不是药神》有感(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作文 篇1

这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我就去观看了。因为王传君独特的性格导致我异常的想去观看这部电影,王传君宁愿选择了一篇好的剧本,也不接受《爱情公寓》的邀约。或许是因为关谷神奇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往往大家见到他都只知道他是关谷神奇,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叫做王传君,他想摆脱这个阴影。

或许是因为一句“我不喜欢”事业受到影响,牵连到爱情公寓这个剧本。又或许是因为好友乔任梁和母亲相继离开受到刺激,决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我不是药神》里的每个演员演技都很到位,可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传君,该笑的时候整个影院的人都哄堂大笑,可是最后大家的泪腺却都没绷住。这部电影非常有意义,反映了现实社会医药费、药品对穷人来说很不容易。这部电影让我彻底的记住他的名字,这几年来微博看到的他很颓废,但至少现在是他认为快乐的生活。看完这部电影我好像有点懂了,王传君现在只想接一些好的剧本,他已经完全放开自己,不想活在关谷的阴影下,虽然关谷热度很高,但是在他眼中也是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他要做演员,而不是做关谷神奇。

希望王传君前程似锦,能有更多的人记住他的名字,共勉。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篇2

真药,假药;生,死;救赎,抗争……

——题记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程勇等人身上的非凡故事——

程勇等人为了帮助当地白血病患者,从印度进口格列宁。与高价假药德国格列宁相比,这种药与德国格列宁药效相似,而价格却是天差地别。卖这种药是有很大风险的,程勇等人不忍心看着众多病友因买不起天价药而走向死亡,所以铤而走险并一次次降低药价。这种药拯救了很多人,可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程勇被捕入狱。但令人欣慰的是,程勇在狱中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这个事件过后,“正版药进医保了”。

看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时,我单纯地以为它是一部喜剧。因为在前面的剧情中,不乏有笑点。但是越到后面,我越觉得这部电影真正给人带来的是对生与死的思考,是对真与假的辨别,是对平庸与伟大的感悟。这部剧在我心中已经不能再用“搞笑”一词来形容了,它已升级为令人醒悟的一部剧。

我十分憎恶剧中的卖假货的贩子张长林,虽然结局是他良心发现了而且没有把程勇供出来,但我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十分反感。他竟然骗取患者赚来的血汗钱,全然不顾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卖药时开出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没钱买药的患者走向死亡的深渊。对于这种人,我很想上前问一句:“难道你的良心不会隐隐作痛吗?”

“四万块一瓶,我病了三年,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可是我还是想活……”这是从一个白发苍苍的白血患者口中说出来的。那一幕我现在仍记忆犹新,说这话时,她的眼中泛着泪光,眼神里满是痛苦和哀求。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份对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她为了活着,买药,吃药,失去了太多,却依然不愿让生命就此落幕。她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终于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曹警官。

听过这样一句话:“得什么都好,千万不要得病。”有人认为,生病只是一件小事,打打针、吃吃药就可以解决。其实不然——没有看过癌症患者在生与死的边缘奋力挣扎,我们无法准确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得了不治之症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还能满心欢喜地畅想未来的种种美好吗?我们还能肆意挥霍光阴、数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吗?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程勇从自私走向无私,实现了从一介平庸之辈到令人仰慕的大英雄的巨大蜕变。我相信他身上的正义气息可以感染到许许多多的观众。

据悉,这部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故事的原型是陆勇,他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称为“药侠”、“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对陆勇肃然起敬了,他身上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希望大家珍爱生命,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多彩的人生,同时向患者们投去关怀的目光!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3

看完《我不是药神》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的,虽然其间一直有感慨,但最后最深的印象还是那些字幕:“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而这部影片也是评分很高。

其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程勇开了一家印度神油店但生意不好,由于父亲病重急需医药费,儿子不想去国外与母亲生活,租的店面到期等原因急需用钱,刚好白血病人吕受益请求他从印度贩卖抗癌药,而程勇思前想后决定铤而走险并成功地取得了印度格列宁的中国代理权。此后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出,并与刘思慧,彭浩,吕受益和刘牧师一起卖起了盗版药。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害怕被抓判刑,程勇决定将代理权转让给卖假药的张长林,“五人帮”随之解散。但程勇与印度格列宁的渊源并没有结束,五年过去,参加了吕受益的葬礼后,程勇又一次卖起了假药,并且价格只有原来的六分之一。但与此同时,瑞士格列宁公司的医药代表正与警方一同抓捕卖假药的药贩子,还有高额悬赏。预料到卖假药不能长久,同时印度厂子那边又开始减少生产,程勇决定放开渠道,让上海以外的病友们也能享受到福利,但也因此,程勇被抓了。三年后程勇出狱,发现格列宁已经变得平价,再也不会有人要买印度药了。

在这部影片中我有一些零碎的感受。比如影片中提出了一个“真”与“假”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评判真与假的标准?是有法律效用的一纸专利文件,还是病人们的实际感受到的药效?第二,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做法是违背了法律的要求的,但电影中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主人公虽然一开始是出于利益接收贩卖盗版药的生意,但越到后来,尤其是目睹了吕受益因为没钱买贵药丧失生活信心自杀的事情,在他的葬礼上看到了众多白血病人恳切的眼神,他开始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救世主:不仅卖的价格比五年前还要低,到后来还开始自己垫钱……第三,主人公两次去印度所看见的景象的区别很大,有值得说道的地方,第一次去是阳光明媚,集市热闹非凡,还有许多的小孩子开心地追着主人公乘坐的汽车跑,而第二次,也就是五年后决定再次卖药的时候,主人公看到的是浓雾笼罩中的印度,有人在用机器制造雾气,还有神鬼的雕塑在路上穿行。这不同的景象是预示着不同的后事:第一次的场景预示着主人公财路的打开和畅通,而第二次则是预示着吕受益的死亡和更加危险和未知的前路。第四,影片中对宗教呈现一种包容的姿态,不仅主要人物之一刘牧师信奉基督教,印度制药厂长对于程勇的做法也持一种支持和赞赏的态度,认为他是“救世主”。第五,当思慧把各医院病友群群主叫到程勇跟前时,吕受益率先摘下口罩,而到程勇决定不再卖药,吕受益又将口罩戴起,这一摘一戴,正体现了吕受益对程勇的信任与失望。

电影中很多的地方都体现了人性的善,除了主人公程勇神一般的救了成百上千的白血病人,其他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也有值得说道的地方。比如黄毛,背井离乡但还是救助着一名白血病人,在发现装卸药物的地方已经被警方发现的时候果断地选择自己开车引开警方,并最终发生车祸死亡;刘牧师冒着被殴打的风险走上演讲台揭露张长林卖假药的真相;一名老奶奶向曹斌请求不要再追查假药……这部影片中善与恶同时存在,但明显善是影片中的主旋律,且呈上升的趋势。

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这部影片选的主题很好,正如影片中所说:“谁家还没有个病人呢?”而医药的问题确实很普遍,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人来说,高昂的药费是很难支付的,因此,这部影片有很强的现实性。而反响如此之大,也将一定会引起更广大人士的思考,继而促进社会向好方向的变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