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9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个也不能少作文800字 篇1

从小,父母就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于是,倔强的我们走向了独立,很少求助于别人。可是,即使一个人再能干,他也只有一双手;一个人本事再大,他也有许多事情做不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求助于别人,而要那么执拗呢?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在玩小车,他拿着一把塑料锨,要为自己的车子开辟条道路,沙地中央的一块大石头横挡在那里,儿子千方百计要将石头搬走,可还是以失败告终。受挫的泪水潸潸落下,在一旁的父亲见到儿子伤心的模样,走过来,用温柔坚定的。语调对儿子说:“儿子,别哭,你一定能做到的。只要调用你全部的能耐。”爸爸,我尽了我所有能耐,还是没有成功。“不,儿子,你没有。至少,你没有叫我帮你啊。你要知道,在你一生中,有很多很多能够帮助你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提供帮助。当然,也有许多不愿或不能帮助你的人,只要你可以使他们来帮助你,这也是你能耐的重要一部分。

一个简单的故事,教授了我们一种最伟大的能力,一种技巧,一个捷径。是啊,社会那么大,事情如此纷繁,总有你所控制不了的,总有你所顾及不到的。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他力大无穷,他会筋斗云,他古灵精怪,但它并不是无往而不胜的。多少次他不得不去求助于南海观音,如来佛祖,龙王以及众天神。他的能耐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可以发掘自身一切能力去做事情,包括他会求别人。

现在社会上都在强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们遗忘了请教别人也是自己在做事情。所以,请不要在任何时候都坚守你那份愚蠢的执着,请在任何时候记得我们有这方面的能力。其实,不光孩子,就是阅历再深的大人,也会忘记自己这种能耐的存在,忘记去使用。即使意识到了,使用过了,也未必就能充分有效地使它发挥作用。如此说来,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创造更大的业绩,就必须学会求助他人,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而这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培养,需要善于使用的能力。有时它可以成为制胜的法宝,可以使你少走一些弯道。

“求”不可或缺,该“求”的时候,请不要矜持着你的矜持,固执着你的固执,“求”是一种社会必不可少的生活能力。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2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也不能少作文800字 篇3

夜深了,人静了,家家户户都关门熄灯了。唯独我的文具盒里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一支漂亮豪华的钢笔骄傲地说:“我长得漂亮,写出的字好看。小主人可爱惜我了,我是最有用文具!”

墨囊笔冷冷地哼了一声:“钢笔小姐,你错了,我写字可比你舒适多了,瞧,小主人这几天都用我,咋不用你呢?所以,所以主人更喜……”

墨囊笔的话还没有说完,墨囊就插话了:“墨囊笔啊,你忘了你可是吸吮我的汁液才写出字的。吗?而且我又卖得便宜,我才是最有用的东西,还有钢笔,你还不是要吸吮我的前辈——墨水才能写字吗?你们不要太骄傲了。”

这时,墨囊笔和钢笔那美丽的鼻子都气歪了,面红耳赤,生气极了,恨不得把墨囊从窗户扔下去。

自动笔和铅笔也加入了争吵。自动笔表情很不耐烦地对着铅笔嚷嚷:“瞧你那样子,难看死了,脏兮兮的,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买你。”

“那是因为我的笔芯不易断呀,你的笔芯几乎是写一个字断一下,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所以主人才买我呀。”铅笔毫不示弱地说。

自动笔张口结舌,满脸通红。

这时,橡皮发话了:“要是没有了我,你们写错字了,主人怎么办呢?作业脏兮兮的,老师会撕掉的,我才是最有用的文具。”

勾线笔讽刺橡皮说:“主人用你能写字吗?没了你,她在学校人缘那么好,借一块用用不就行了吗?倒是我呀,每次主人上美术课的时候,都要用我勾线,没了我,主人怎么办?我才是最有用的。”

已经半晌没发话的文具盒愤怒地吼道:“要不是我把你们都装在我的肚子里,你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敢自夸,真不害羞!我最有用!”

“我才是最有用的!”钢笔声嘶力竭地喊着。

“我最有用!”橡皮瞪着核桃般的大眼睛说。

“我最有用!”自动笔和铅笔异口同声。

“我最有用!”勾线笔摇头晃脑地叫道。

“别吵了,烦不烦呀!”我打了个哈欠。话音刚落,文具盒和里面的文具齐声问我:“到底谁最有用?小主人?”

“你们说,这里面少了你们哪一个,我课堂上怎么办?”我慢条斯理地问。

这时,屋子里静悄悄的,文具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教育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4

上周,教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部电影叫《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仅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教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张床上。男同学则是把几张课桌拼在起做床,所幸的是这些孩子都成长得健康可爱。学校里仅有个教师,姓高,同学们都叫他高教师。天,高教师的母亲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于是,村长就找了个名叫魏敏芝的教师暂时顶替高教师。高教师走的时候,再三嘱咐小魏教师,在他回来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个都不能少。

天,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张慧科,因为家里十分缺钱,就辍学到城里打工,魏教师为了找他回来上学,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在电视台的帮忙下找回了他。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个情景是,小魏教师瘦小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她声接声地询问:“你是台长吗?”这分明是告诉所有观众,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难,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个都不会少。小魏教师很犟,犟的让人拍案叫绝,犟的让人心服口服。

这部电影十分优秀,不仅仅因为动人的情节,还因为人物形象塑造十分丰满。小魏教师的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历历在目;同学们的天真无邪,活泼淘气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每个场景与人物都是那么真实感人。

农村教育的现状,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幕幕都呈此刻电影之中,让观众感到要深思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一个也不能少作文800字 篇5

生命是一片充满神秘韵味的辽阔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但请你一定要插上追求与坚守的翅膀与生命一起飞翔!——题记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记忆深处的并不只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

一个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不同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线与方式。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

因为追求,我们无怨无悔。扑火的飞蛾呀!你舞动着的快乐的舞步,飘洒着的美丽的流苏,毅然地追求那明亮的火焰。你输,也只是输给了追求,为了追求明媚的光亮,你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从那最后一刻的绚丽中,我读懂了你的心境——一种无悔的令人钦佩的追求。

因为追求,我们才会成功。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爱迪生曾经在屡屡失败后,坚持做了成千上万次试验,最终他终于照亮了整个世界,像太阳一样。为了提取一克镭,居里夫人把车车吨重的矿石,用最原始的器械,日夜不停地煎熬,她的双手没有停止,她那颗火热的追求的心也没有停止,最终如愿以偿。

苍鹰说:“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搏击长空征服山巅,俯仰天地是我的标。”于是,在风驰电掣的空中,出现了一双双不畏天地的翅膀。苍鹰一次次挥动早已疲倦的双翅,终于在那座白雪皑皑的山峰间,同日月争辉,用自己的双眼平视天地!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多少风骚之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那份执著的追求却永远耀眼。他们如同一颗颗流星,用短暂的生命划过最灿烂的一瞬。

正是追求,注定了一个人是平庸一生痛苦无尽或者叱咤风云死如泰山。正是追求,注定了鹰的搏击长空征服山巅,追求产生于人生的定位!

做为人,你甘于默默度过还是独领风骚?我坚定地告诉你,虽然人不能决定自己怎样生,但可以决定自己怎么死。虽然能力不同,但是不可缺少的同是追求,追求使人高尚,只有追求过,人生才会无憾!

我挥着疲倦的翅膀向远方飞去,

即使洒下豆大的汗珠,

我也会坚持,

因为梦,就在远方。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篇6

3月16日,由咸阳市申请立项并参与联合摄制、出品的大型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1套晚九点档首播,作为20xx年“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中首部亮相荧屏的作品,这部剧一经播出,就收获了观众的好评。

“该剧以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为背景,生动反映了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鼓舞了干劲。”

“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电视剧的同时也让我们压力倍增,如何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推动清廉镇村建设,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纪检监察干部观剧后,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悉,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纠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目前已公布4批共30个关于农村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对4起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报曝光,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尽责,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这部电视剧通过讲述村支书与县委书记为解决长期不能脱贫的“焉支村”与富裕的“丹霞村”合二为一所产生的激烈矛盾,最后从“贫困村”转变为“首富村”的故事。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第一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

作为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脱贫剧,将镜头聚焦于当代年轻人以知识改变命运,以文化重塑乡村的崭新视角,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全新的。中国新农村,在描绘农村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将当下大热的“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开发”、“大学生回乡创业”等内容融汇其中,是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共同交织起的时代变革的最强音。剧中不乏咸阳元素、西部风情。

一个也不能少作文800字 篇7

人的生命是不能没有音乐的。

人的生活里是不能拒绝音乐的。刀耕火种的远古,先民们唱着歌,吟唱着至今不灭的《诗经》;烽火连天的古战场上,也有人们吟唱不完的乐府古辞;在那黄土高原上,一声声清脆的《信天游》从天的那一边直飘到我们这里…… 音乐能撩拨听者的心弦。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我认为二胡拉出的曲子最能撩拨我的心弦。只一曲《二泉映月》,我已感受到了人间最动人的音乐,那单纯的音色,缓慢悠扬的旋律,在冥冥中曲折流淌,我感觉到这不是在简单描绘月下泉水,而是从一颗该十分孤寂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是包含了悲凉辛酸的音乐,我的心无法不随之颤抖,无法使心沉静。 静静地听着那支曲子,我眼前尽是阿炳那瘦弱孤独的影子,他看不到一丝月光,更是没能捕捉到一滴泉水,但他向世间敞开的是音乐家的情怀,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种诉说世间苍凉的美妙语言。他眼中似有两滴“泉水”映着初升的明月。

嵇康在上刑场时,弹奏着他人生最后一段曲子,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即将成为断头人,而是他的《广陵散》没有传世,这与阮籍的悲凉是一样透骨的。 最不能记忆的是黄家驹,最难忘记的是他的《光辉岁月》。这里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呐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音乐人的感悟,那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敢于居高俯视的姿态,他与他的BEYOND乐队唱着人类越来越疏远的品质,从人心那深远的一面唱到人心的表面。他的生命就如同夏花一样绚烂。 音乐,不需要阐释。无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无论是低婉的还是高亢的,无论是《梁祝》还是《东风破》,无论是吉他、提琴还是二胡……

它跨越了时代,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它以自己这种独特的语言来感动它的子民。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醒来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扬的声音,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东山魁夷在《听泉》中这样写到。 当你漫步街头,一支熟悉的钢琴曲悠扬而孤独地飘来,你蓦然回首,难道就没有感觉到那是一段值得寻觅的音乐吗?

教育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8

《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教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资料,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个教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贴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礼貌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头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梦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声接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个简单的理由:个也不能少。关于这点我觉得仅有个字能够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9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