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电影观后感500字(通用13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人》电影观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1

“铁人”头衔的创始人王进喜,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数铁人的身影,因为他的精神和品质,影响了建国初期的那一代人,影响了奋发图强的一代,影响了改革开放的一代。

今日,我们有发达的社会,丰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的气质和精神却总是少了铁人,少了铁人的坚韧和不屈,少了铁人的开拓进取。

铁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气!我会振作精神,迎接挑战,实现心愿。俗话说得好,人活着要有点精神,而铁人精神正是对无悔人生的诠释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轻声放弃,自暴自弃,那我们就是失败的人了!应对生活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失败!人们经常说:“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磨难,就必须是不够天真。”唯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们才会更加坚强,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所以,让我们铭记自我的职责,铭记自我所肩负的使命,在应对困难时,像铁人一样,决不畏缩不前,决不畏缩不前,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难。使我们更加坚强,使我们不再软弱,不再在任何困难面前“心软”。

永远的铁人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应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铭记铁人,时时刻刻学习铁人精神,向铁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发扬铁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业务做好、做好,严格按照要求和执行标准,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秉承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2

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20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3

前面是白皑皑的荒原,脚下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在鲜无人烟的北大荒上,我们的石油勘探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将一座座井架树立了起来,同时也为他们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

影片中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勇敢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井喷了,水泥沉淀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将石油工人铁打的顽强精神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无不让人在观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脚到头不断涌来。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信仰的,还有什么能触动我们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能唤起我们所剩无几的爱国情怀。很久很久我没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当我看到铁人义无反顾的跳入寒冬腊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时,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一刻,我被他那种为了让新中国摘到“贫血”的帽子而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触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在心底深深呼唤的。谢谢电影《铁人》。它在我们心灵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让生命的绿洲重新在那里涌现。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4

知道王进喜大概是读中学的时候,他的事迹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模糊了,本来也没有特别的想要去关注他,因为公司发了电影票,又因为新拍的《铁人》是刘烨演的,我比较喜欢刘烨,所以去看了这场电影。

看了电影,真的被那个时代人人都具备的那种无私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似乎在今天的我们身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精神存在,若是偶尔有这样的人出现反而被大家归为了“异类”。

本来是奔着刘烨去看的《铁人》,但是看过之后深深被吴刚所饰演的“王进喜”折服,因为王进喜这个形象塑造得太有血有肉了,他的形象掩盖了其他所有人的表演,所以新时代刘思成这条副线更像陪衬,虽然有那种继承先人精神的意识,可惜没能好好表现,甚至我对于安排那样的结局感觉很奇怪。

作为一部发人奋进的励志电影,我感觉值得推荐,无私奉献精神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精神,在冰天雪地的荒芜之地开采石油,在焦沙烂石的沙漠开采石油,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苦的条件,同时他们还要忍受的是“寂寞”。影片又很通俗,本片中的王进喜是个粗人,闻言举止都很粗俗,时不时都有很搞笑的镜头出现。

前两天跟老妈聊天时,聊起了王进喜,老妈说了他做“人肉搅拌机”一事,不禁电影中那个带领队员在井喷时,跳下去做“人肉搅拌机”的情景又浮现到了眼前,当时看这画面的时候也是很感动的,原来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铁人”在老妈的那个年代也是一代人的楷模啊!

电影还是成功地将只讲奉献、无畏无私的“铁人意志”传递给了当今的时代和人们,让今人铭记,让后人学习!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5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马上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么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现在这美好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铁人的形象不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6

大庆这个地方,开采石油是一大风景。在早年开发打井时杰出的王进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们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馆门,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们进入到馆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王进喜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小时侯生活十分艰苦,连草鞋都是破烂不堪,被选中做国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在北大荒地区打井,分别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王进喜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简陋,看起来像一场大雪就能压垮似的。他们的棉袄,也都是补了好几回了。

北大荒常常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王进喜在打松潘三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如不及时抢救,定会井毁人亡。王进喜果断决定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下去就沉了底,无法压住井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跳下井,用身体搅拌泥浆,终于压住了井喷。

有一次,王进喜到北京去开会,突然胃疼痛难忍,周总理把他送到解放军301医院治疗,结果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王进喜说:“你们大胆地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他20年,治不好,也总结点经验。”此时王进喜浑然不知,癌细胞正在扩散,医生正在为治不好他的病而落泪。

1970年10月15日,王进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将世代永存!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7

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几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搭伴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生们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当讲解员讲到铁人发出的誓言时,讲解员刚说出前两个字,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接了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参观结束后,他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铁人爷爷的怀念。

7月28日,6岁便离开大庆,现就读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学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学回到大庆,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学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对铁人的真情实感。一同前来的大庆外国语学校宋诗宁同学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散文诗:《英雄啊大庆》。参观后,薛文博同学表示,作为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大庆人是无比骄傲和光荣的。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走到哪里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8

公司4月份组织广大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触颇多。这种观影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还是印象深刻。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现代年轻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以铁人为榜样,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9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际,我观看了电影《铁人王进喜》让我受益颇深。铁人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国记者在大庆的所见所闻。影片生动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石油工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家庭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再现了会战年代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以及大庆五十多年的变迁与辉煌。艺术地展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影片过后,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要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仅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在困难面前,能吃苦,应对困难,不放弃。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凭借这样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铁人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代,铁人精神是永远可是时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永远不变的激励我们向上的精神粮食。应对困难与坎坷时,不气馁,不放弃,想铁人一样迎难而上,勇敢地直视生活的磨难。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精神为骄傲,以铁人精神激励自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我的一份力。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10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庆,大庆有种精神,叫铁人精神。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传承的不仅仅是铁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灵魂。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一走进纪念馆广场,这幅王进喜的铁汉写真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拾阶而上47个台阶,代表着穿越了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一瞬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铿锵的誓言,跨过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脚步,走向新生活!

进入展厅内,通过解说员姐姐的讲解,和文史资料、图片视频记录、场景再现等丰富的感官体验,我感受铁人爷爷当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祖国的发展强大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铁人爷爷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劲儿一点点在我胸臆中蔓延开来;一个个复原场景,一句句传世名言,爷爷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拼搏洗涤着我的心灵。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

走过一个个展馆,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11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12

紧张的石油检验培训终于迎来难得的`休息日,更让人兴奋的是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大庆参观铁人纪念馆,早就听说:在大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铁人不就是大庆工人的凯模吗?一种崇拜感由然而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着飞快的客车抵达目的地。

一下客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废寝忘食、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铁人王进喜。他的后面是那象征着王进喜47岁的47个台阶,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寻找到了铁人精神的历史渊源,沿着四十七级台阶,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纪念馆。

在铁人的手记前,看着铁人工整的字迹,让我想到在那种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铁人还能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再向里走,我看到了一辆摩托车,那是王进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摩托车,据讲解员说:那时王进喜的住处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这辆摩托车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触还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语表达……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踩着历史的足迹,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是这些前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铁人》电影观后感 篇13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