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战役观后感【精彩4篇】

《血战湘江》观后感 篇1

很久没有看红色题材的电影了,尤其在电影院里。今年集团组织员工观看《血战湘江》,重温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那段难忘历史。《血战湘江》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主旋律电影,紧张有序的故事情节、深刻生动的人物刻画、残酷逼真的战争场面以及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让一部主旋律电影也能成为眼泪的催化剂,在商业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中,实属难得,着实不易。

影片讲述长征红军在李德、博古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下,顽强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得以顺利渡过湘江,跳出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包围圈。这场战役可以说以极为惨重的代价换取了胜利,如何赢取(输掉)一场战役?我觉得有三个重要方面:

一、正确的战略方向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众所周知,长征的大背景是五次反围剿失败,当时党中央处在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主义路线领导下,不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盲目乐观冒险,导致革命付出极大的代价。片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毛泽东领导的第二纵队担负着运输苏区重要物资的重任,因时间紧迫,毛主席多次建议丢掉物资轻装出发,但李德、博古断然拒绝;枫树脚眼看被敌人包围,李德却要求三十四师前去增援,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为躲避敌军的轰炸,毛主席建议走小路,李德却义正言辞地说共产主义是光明大道,怎能走小路?其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让人哭笑不得!

正是由于李德、博古军事指挥错误,导致整个部队前进缓慢,更做出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数万人弹指间灰飞烟灭,部队人数也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客观、正确、科学的战略方向多麽重要!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如同大海中迷失了航向的船舶,轻则尽走弯路,重则葬身海底。历史上,因为一代明君而铸就数百年辉煌盛世,因为一朝昏君导致国破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影片结尾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更是最好例证。当然,如果毛主席在长征前就领导红军的话,就不会有血战湘江这样惨烈的片段了。

二、坚决的军事执行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战略再正确,计划再完美,最终要靠人去执行。一个一流的战略计划加上一个三流的执行,不如一个三流的战略计划加上一流的执行。坚决的执行不仅来自于严明的纪律,更来自于领导者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率先示范。

尽管军事领导小组指挥不当,但安排下去的命令还是被不折不扣的执行。毛主席三次建言扔掉辎重快步赶路没被采纳,但还是依然执行三人团的最高指令。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是毛主席领导的第二纵队夜间休息,毛主席在半夜醒来却不声不响地独自上路,其他人见状也都纷纷起身赶路,没有一句号令,整个部队却行动一致,这就是毛主席以身作则的威力和魅力;第二个场景张一山饰演的红三军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抵抗敌军的进攻,部队已经快打完了,他几乎用哭诉的语调在震耳欲聋的阵地上给彭德怀打电话汇报战况,彭要求继续坚守阵地,李师长二话没说,继续投入战斗,最后带领官兵与敌人肉搏。

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过江时间,三十四师以区区7000余人抵抗住了敌军数万精兵的轮番进攻,当看到以血肉之躯去爆破坦克时,着实让人震撼心扉!正是三十四师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军命,以全军覆没的决绝姿态誓死捍卫枫树脚,才让为大部队腾出时间、顺利过江。可以说,没有三十四师英勇顽强的抵抗与坚守,就没有血战湘江的胜利和后来遵义会议的转折。

国民党恰恰是绝佳的反面教材:蒋介石制订的“围追堵截”的战略计划很完美,但却他的计划却被桂系军阀白崇禧却推三阻四,贻误战机,气得蒋委员长破口大骂;与红军将领打仗肉搏时身先士卒“跟我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军官总是拿枪高喊“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革命是残酷的,战争更是如此。血战湘江中的红军队伍,不仅要应对与敌军的围追堵截,还保持日行25公里的行军速度,同时还要面临物质生活的极度短缺、疟疾的威胁,对生理和精神都是双重极端的考验。据史料记载,红军中14-18岁的小红军占红军总数的60%!然而,长征途中却少有人退出,最终历尽艰难险阻顺利会师,靠的就是全体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正是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队伍才九死一生,行军二万五千里,书写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由此酿造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也成为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影片中毛主席不仅时时关心战争部署,还处处心系前线战士安危,即使是留给自己的金鸡纳霜也先给病发的战士,他那发自内心、真诚炽热的对战士的关爱让人无比动容;那种心系天下苍生、一切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的博大情怀让人热泪盈眶。反观当今,许多贪官的腐败就是从理想信念的丢失开始的。回看当年的革命初衷,又怎不让人深思?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83年前那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幕依然雕刻在时光的深处。在残酷的革命年代如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亦如此。干事创业,只要有了正确的方向、坚决的执行和坚定的信仰,理想的巨轮就一定能够驶向胜利的彼岸!

《血战湘江》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是哭着将其看完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裁缝,他的四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毫不犹豫。

***炸向两人。那一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只听那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为父亲戴正军帽,两人在深情对视中离世。

朱德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在决定渡湘江时,派去十八师到达枫树脚,可痛心的是,十八师的战士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震撼,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还有作战中的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

其实,我深感痛心的是,结束时电影屏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国红军由86000人,锐减为30000人。

看着战场上的中国人短兵相接,自相残杀,那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曾以为“浴血奋战”“血流成河”都是些夸张性的词,只是用来描述战场上的残忍,可是,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经看到的历史,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对此,我仅仅以为是一个小错误,对于伤亡人数也仅是个数字,当看到战场上子弹满天飞,毛泽东面对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我能深切地体会到。

百姓们都深信“跟着毛主席不死”,而毛泽东却为让无数百姓的儿女有去无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们长在红旗下,正是每位战士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一切。这一次,我明白了“中国站起来了”的深切含义。

是的,中国站起来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血战湘江》观后感 篇3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的向前走,当歌声想起的那一刻,我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为了信仰,他们中的多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啊,但他们却走得义无反顾。

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中央纵队渡江,高声怒吼着“死守第一道防线”!我被这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震撼了;毛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红军战士,我被他爱兵如子的无私精神感动了;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动了;红军战士子弹打光,用血肉之躯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战士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坚定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后一个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斗。

《血战湘江》,让我收获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血战湘江》观后感 篇4

下雨天最适合做什么?在我看来做三件事是比较惬意的,睡觉、吃火锅、看电影。当然我选择了后者看电影,电影名字叫《血战湘江》。电影主要是以惨烈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八万六千人最后只剩下不到三万人。

当然今天要和大家谈的不是电影惨痛感人的画面,也不是打仗是艰苦的生活,而是关于使命感、责任。

画面中一个随军部队的裁缝引起了我的注意,本可以在家静静的享受好的生活,只因为心中有一份信念、有一份使命才来到了这里,四个儿子,三个死在了这次战役中。就在蒋介石的直升机轰炸桥的时候,他的儿子架着机关枪向天空的飞机扫射,他看见帮他儿子架机关枪的战士中弹了,快不行了还在坚持着,他上去马上帮儿子架着机关枪一顿向天空扫射,大雨倾盆中父子俩牺牲了,他们是何等的伟大,常常幻想自己回到那个年代会是什么样的人。

那么什么是使命?特意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使命是一种对待自身及民族、国家利益的态度和责任感。我觉得因为他们有太多的艰难要面对,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不能满足,就是食物,在那样的环境下是没办法的,我想那些工农红军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和一切反对力量抗争到底,不顾一切,一切为的只是心中热爱的国家。我们先不谈对国家、民族的使命,那么我们对自身的使命是什么?我觉得说简单点就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使命是责任的前提条件,因为有了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因此军人就必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老师的使命是教育下一代。因为他就必须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因此他就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也许我们没有处在在别人看似神圣的岗位上,只是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但是我们也有使命、也有责任,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使命。担负的起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担负起保卫国家的使命。

那么从工作的层面,我们身为企业的员工,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对企业的责任是什么?是每天完成本职工作?还是每天朝九晚五?我想这些都是表面的,但是这种责任和使命应该是相互。这时候企业文化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员工责任和使命感是企业文化富赋予的,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所以,建立健全一个企业的文化机制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责中国强”。100后 的今天道理其实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责少年强,中国强责中国少年强。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他说如果你觉得很舒服,那是有很多人默默的为你付出,如果你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为你承担风险,他们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为了你和我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个时代牺牲的战士们,感谢那些为这个社会默默付出的人们。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国家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使命感、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中国固然强,但是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骄傲的回应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所以我们对国家的使命应当是少年强,责中国更强!

肩上的使命是重大的,背上责任是辛苦疲惫的。但人因责任而成为强者,放弃责任是轻松却又无知的,如果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就不复有生命存在。

相关文章:

1.2019《血战湘江》观后感范文精选

2.2019《守望家风》观后感优秀范文

3.2019《我们走在大路上》电影观后感影评范文5篇

4.2019庆祝建国70周年华诞观后感范文5篇

5、《古田军号》观后感5篇爱国电影心得体会

6、《冲锋号》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7.2019观看电影《桂香街》有感范文大全5篇

8、《古田军号》观后感主旋律电影5篇心得体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