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观后感【优秀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领航》观后感【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2022央视《领航》观后感 篇1

嫦娥五号背后的“四个中国”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标志着嫦娥工程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二期“载人登月”和三期“建立月球基地”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背后展现出的“四个中国”是我们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底气,更是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动力。

“精神之中国”——丹心从来系家国。在嫦娥五号最后返回大气层阶段,使用了一项我国独有的技术——太空“打水漂”技术,这个设想是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也就是著名的“钱学森弹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等国对这个设想进行了很多次的技术验证,但是它们的目的是把这项技术用在洲际弹道导弹上,对别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但最终都没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而我国的科学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和实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茬接着一茬做,努力攻克每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掌握了“钱学森弹道”的核心技术,并成功运用到探月领域,解决了从月球“回家难”的问题。嫦娥五号的成功是科学家“丹心从来系家国”的集中体现,是爱国主义信仰的伟大胜利,是“精神之中国”最本质的内涵。

“力量之中国”——人间正道是沧桑。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是一项复杂程度极高,集成难度极大的系统性工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70多年的披荆斩棘和风雨兼程,我们开创了世界上公平和效率程度最高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教育革命,培养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人才,完成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任务,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创新体系,这些都是中国力量的基础,也是中国力量的象征。只有我们这样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融入到民族血脉和基因里的国家,才能全部具备嫦娥五号所需要的制度体系支撑、物力财力基础、人力智力储备,才能使得嫦娥五号顺利完成在月球取壤任务并顺利返回地球的目标。

“创新之中国”——敢叫日月换新天。___曾说过:“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新中国的航天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航天人秉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精到强,一步步完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蜕变。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即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与精准入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返回,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每一项创新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他们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结晶。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学习他们创新拼搏,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科学严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才能解决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自我革命和社会进步。

“青春之中国”——直挂云帆济沧海。从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升空到12月17日返回器安全着陆,这23天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屏幕总能看到许多年轻航天人的身影。北京总调度刘建刚今年31岁,长征五号火箭总控系统指挥徐文晓26岁,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24岁,嫦娥五号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种人才盛况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团队中都不可能出现。昔日,无数前辈们用他们的青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基,今天,同样有一群年轻人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梁。有了这些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我们才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党的十九届五____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我们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打造民族创新的高地,以青春之激情,积蓄改天换地的力量,完成我们的历史任务,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实现国家的梦想。

《领航》观后感1400字 篇2

今年即将召开党的____大,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____周年。初心如虹随党赤,青春似火逐梦燃。____年前的5月4日,中国青年用英勇果敢的爱国行动,发出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宣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正站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忠诚后备军,谱写新时代共青团事业新篇章是时代的号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我们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温青年运动百年历程,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时代同心同向同行是我们不变的誓言,“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用奋斗青春交出答卷,在不懈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以伟大事业成就伟大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中国搞现代化搞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置四海而基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创造机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时情况多么危急,压力多么巨大,现在我们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疫的典范。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更快越深。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努力在危机中预先机,与变局中开新局。要增强机遇意识,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至高点。增强风险意识,准确实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观后感 篇3

《领航》向我们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守正创新、持之以恒的奥义,树立了创新强国、人才强国的风向标,引领广大青年未来的方向。领航新时代,我辈青年义不容辞;创新强自身,我辈青年当仁不让。让我们以创新之手写奋斗之章;以鲲鹏之志,铸就时代辉煌!

电视专题片《领航》观后感 篇4

“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______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以新理念引领新征程,以新格局应对大变局,推动“中国号”复兴巨轮劈波斩浪,驶向新的辽阔海天。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

制造多套光学系统,助力“天问一号”拍下火星高清照;提供连续变焦镜头,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保驾护航……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摆满了一面墙。

“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2021年3月,______在考察福光公司时强调。

“____的话激励我们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光公司董事长何文波信心满满。

新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______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这是百年___的深刻启示。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这是应对变局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这是非凡十年的成功实践。从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______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亿万人民团结一心、沉着应对,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践一次次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要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______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坚定不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塑造竞争优势,赢得历史主动。

2022《领航》央视观后感 篇5

伟大的抉择总是出现在决定命运的历史关口。40年前,结束了“十年内乱”的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选择,难就难在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同解决实践的重大挑战及时代命题统一起来。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篇》读了这本书,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心想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取得这样瞩目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国家已经建成了创新型性的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如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由最开始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转变成追求经济高质量增长。

2002年开始,沈阳市开始了“东搬西建”的全面改造,把原来的工业企业搬到了沈阳经济开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的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完备的产业体系、坚实的制造基础。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科技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手机的普及取代了传统的书信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效率;电视机的产生则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啊!春风劲吹,中华大地,万里飘溢馨香;城市繁荣,遍地高楼厂房;农村锦绣,一派丰收景象;崇山峻岭,布满生机绿装;江河湖泊,泛起澎湃波浪。亿万人民精神抖擞、充满自豪、自信与自强,企求发展繁荣,实现愿景梦想,早日建成小康!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回首往昔,中国以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人见证了40年风雨沧桑,凤凰涅磐,巨龙腾飞的过程。在今后的日子,我将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无比感激之情为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扎实履行史使命。

非凡的领航2021观后感感想 篇6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而精致的画。她的名字叫——中国。

历经多少年的沧桑,中国终于抬起头来啦!身为中国人,我们要承担起建设中国的重任。

中国,从东方的“东亚病夫”成为东方巨龙,从一个令人看不起的小国家发展到如今的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更是时间与实力的见证,这样的崛起就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发生了!

你是否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住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的普通孤寡老人吗?他是属于当地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1996年就开始了拾荒助学的行动。在他拾荒助学的这18年里,他没有吃到肉,没有穿到新衣服。这18年他总计捐资助学了10万多元,资助了一共100多名学生。但后来由于腿疼得走不动,所以不得不暂停拾荒助学的行动,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仍然未停止。他为了资助孩子们在这18年里放弃好的生活条件,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些先辈们,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为人民做贡献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是他们教会了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就会走向光明。

就像雷锋叔叔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会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没错,正是这些先辈们,在我们共产主义红旗下,前仆后继,无私奉献。是他们将中国心连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才有我们今天的中国。

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天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明天让祖国为我们感到自豪,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观后感 篇7

连日来,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专题片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让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协力、砥砺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展现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反映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重大成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一片中提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有最严格制度的保驾护航,生态“含金量”、发展“绿含量”不断提升。

通过观看《领航》专题片后,让我深刻感受到,十年虽是历史过往中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为中国发展标定了崭新方位,我为这个伟大时代自豪。我深刻感受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十年绘就了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我为生在这个伟大时代感到幸福。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岗位,把爱党爱国爱企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始终把“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践行好,主动担当作为,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8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他让人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而后用了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努力拼搏将神州大地染成遍地红色,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所以,红色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想要真正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并且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让红色的基因在自己的血脉中扎根。

众所周知,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大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色土地上,孕育了以“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色基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坚持奋勇当先、勇往直前,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因此把红色基因作为党性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在红色教育中浇注党性修养的“心灵鸡汤”,汲取锤炼党性的最好“营养剂”,化平凡为神奇,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红色基因让党员干部在回顾历史中传承精神,在立足现实中点燃激情,自觉地在思想上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经历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没有经受红色基因的熏陶,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倒退等问题。有的理想动摇,思想滑坡,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有的宗旨观念淡薄,官本意识强烈,对群众“冷硬横推”。有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应对的挑战。

弘扬老区精神、夯实理论基础、学习先进模范,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和最生动的实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认真领悟信念与奉献,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着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上见成效,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执政基础,进一步凝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正能量,让优良的革命传统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中开花结果。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领航》优秀观后感 篇9

《領航》《征程》謳歌了新時代熠熠生輝的群英譜,演繹了新時代偉大實踐的生動畫卷。在這裡,有帶著夢想出發、萬水千山只等閒的奮鬥精神,有中流擊水、舍我其誰的奮鬥姿態,有披荊斬棘、風雨潑墨寫春秋的奮鬥本領,有大道同行、山河落筆續華章的不懈追求。

2021年6月17日,航太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掀開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篇章。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産發電,實現了中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攀上了世界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與時間賽跑、向死而生,今天依然堅守在工作一線。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帶著貧困農民在地裏種馬鈴薯,他感慨“我們應該早點來”。他被人們稱為“馬鈴薯院士”。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全國共有1800多人把青春與熱血定格在了工作崗位上。他們凝成了脫貧攻堅的英雄雕像。1957年龔全珍跟隨丈夫開國將軍甘祖昌回到江西蓮花縣農村,終生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她是艱苦奮鬥的英雄。邊防戰士陳祥榕在日記中寫下八個大字“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寧可向前十步死,決不後退半步生。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護。”這是戍邊戰士的錚錚誓言。他們鑄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群像。“人生不能將就,我還年輕,我還能拼,那我就拼!”陳君輝、李俊鴻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築項目冠軍,石丹獲得美發項目冠軍。他們是青年奮鬥者,是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代表。梁建英是中國高鐵時代的同行者和見證者,她參與了中國幾乎全部速度等級高速列車的研發工作。梁建英是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的代表。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既是一位英雄,也是一位普通勞動者。2018年,83歲的牛犇站在黨旗下舉手宣誓。入黨這一刻,牛犇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今天可以驕傲地説,我是你們的同志了”。這些動人故事,在聲情並茂的解説中緩緩流淌進人們的心田,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陶冶了心靈。

《領航》《征程》聚焦英雄創舉和人民實踐,寓偉大於平凡之中,在平凡中彰顯偉大,內涵豐厚、各有側重,但又珠聯璧合、相映成趣,做到了人物活、故事真、情感暖、手法新,堪稱詮釋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教科書”和“思政公開課”。

今朝多麼美好,明天分外妖嬈。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航向,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夢想的“中華號”巍巍巨輪,一定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