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境界的高一作文素材(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米,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而我也是天天一如品尝。一碗米,甘美清纯,蒸腾热气,夹起一粒,品味悠甜,嚼了许久,方才品味丝丝的甜。然而,它本是无味的。
米,它白嫩诱人,宛如一位刚刚降临的圣婴,很是纯洁优美。她的身体没有一丝一缕的遮掩,她没有一丝凡俗的情欲。让我想起文学经典中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但这仅仅是“初”……
于是,世人认为米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她纯洁的内心或是干净的身体。物的美是流露于花枝招展的修饰,单纯的美则沦为了至食。
她的身边有时伴有素菜,青青翠嫩仿佛玉镯般诱人;有时伴有荤肉,条条丰盈流汁,则近金银般富贵;有时伴有瓢水,凝田静美却更宜人。老人常说:“人生就像一张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往上涂写些什么,你的人生便会有什么。”米不亦如此吗?碗里加什么菜,米就会变什么味,即使是水,她也会消尽原有的饱满与结实。
有人在纸上涂出了幻化柔情的水墨,也有人在碗里,调出了溢远飘香的美食。
但,这又如何?
人生轮回走走过过,谁能一趟下来能留下一碗何料不添的米。或许你会说,人生一遭下来实属不易,来焉去焉,若如白米,价值何在?但我想,最纯朴的美,最接近原始的美,才是最有价值的的。
也许你的整整一碗美食使人回味,让人垂涎。只是,他却没有能做仅仅两无的一碗米,因为米的纯,米的美是用最珍贵的料打造出来的,那就是——自然。
越自然才越美,抛掷心中的烦欲,人间的纵横,达到一碗米的'境界,才是人性中最初的善。
曾登过几座名山,到过几处名胜,处耳目一新外,却并没有诗与文章中看到的美,怅然若失。莫不是他们看到的与我不同?
古屋,木窗扶一把摇椅而坐,外面阴雨绵绵,心却出奇的安静,忽而感悟:原来每个人看到的不过尔尔,所有的美皆出于境界。
张继,并未进过寒山寺,只是山下泊船,他凭着一种境界写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李白并未登过天姥山,是凭着一种境界吟出“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月掩赤城”的气势。
美源于境界,境界便是一种美。
陶潜,隐于山野,淡薄名利,采菊东篱下,是一种境界。
赵武灵王,改革政治,胡服骑射,富民强国,是一种境界。
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终成《史记》,是一种境界。
他们的境界,让这些文人英雄纵横古今,人们欣赏他们的境界之美。
不仅男子的境界让人欣赏,巾帼红颜的境界之美,更让许多须眉英雄望尘莫及。
王昭君,思国忧民,古道黄沙,远嫁匈奴,是一种境界。
貂禅,报知遇恩,轻舞蒲团,终除国贼,是一种境界。
李清照,不拘世俗,吟诗作词,会友畅饮,也是一种境界。
她们的美,留传后世,她们的美不仅仅是单纯像的,更为人们所欣赏的是她们境界之美。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乐天的豁达境界;“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是年老不得志,不能为国为民的哀伤的境界……
还是那句话,人们看到的不过耳耳,美皆出于境界。结尾不多说什么了,再说就显得在境界之外了。
海滩上,海浪袭来,小麻雀总能迅速起飞。而海鸥总显得那么笨拙。然而,能飞越大洋的,却只能是海鸥。因为小麻雀的视野,就只有这片海滩。而海鸥的视野,却在大洋彼岸。不同的视野,自然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境界。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开阔的人,总会得益于自己站得更高,而站得高无疑更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巍巍高山,无数平凡的人在山脚仰望之后不敢攀登,于是乎,山脚下无数狭小的视野凝成一个个相同的境界。
试读两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上的两座高峰,如此开阔的视野,如此大开大阖的胸襟,无怪乎有如此的境界,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就只能对其仰视了。
且看那零丁洋中的文天祥,且看那风波亭中的岳武穆,你在他们的视野中找不到一丝的自私与自利。你能找到的是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呼喊,是那“精忠报国”的脊梁!他们的视野中只有民族危亡和国家兴衰。因而,他们的境界达到了一个令所有后来人仰视的高度。
伊利,中国乳制品企业的龙头;奥运,举国同庆的盛事。似乎这是两件毫无联系的事物。然而,伊利人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抓住了北京奥运的契机,先人一步地成为了奥运赞助商,从而打开了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的大门,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力。历史上,因奥运而走向世界的品牌不在少数,如“可口可乐”和“三星”等。如今,奥运到了中国,伊利的这种开阔的视野,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关口,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而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理由很简单:站得高才能站得远。
视野决定境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否之。”正因为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都习惯于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我们要摆脱心灵的束缚,让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鲁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文学家。在他年轻时代,他的愿望就是济世救人,让人们摆脱病魔的纠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后来,他发现光医治人们的肉体是万万不能拯救中国的。于是他苦苦地思索,让自己的思绪在空中做无穷无尽的飞转和冲荡。反思之后,他决定弃医从文,改从精神上拯救中国人。他刻苦写作,用笔作枪来跟黑暗势力作斗争,成就了具有讽刺性质的《阿Q正传》,写成了甜蜜温馨的《朝花夕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鲁迅先生在人生的关键路口,站在新的高度,经过反思,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代文豪。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懂得逆向思维,冲破束缚,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一个公司,有一位经理为下属定了一条规定:不准任何人走进公司的某一个房间,否则开除。其他员工都照做了,而其中有一个人却走进了这个房间,他看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给经理。这个青年把这封信给了经理,经理笑着对他说:“现在你就是我的助理了。”原来这位经理一直想找一位不同凡响的助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站在新角度,不循规蹈矩,会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在生活中我们心胸开阔,不小肚鸡肠,也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战国时期,蔺相如三让廉颇,终让廉颇心悦诚服,将相团结一致;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更是人人称赞;而庞涓嫉妒贤能,最终也只会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
我们应站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拓展出属于自己的新境界。
境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言,是一种很难逾越的界线。境界的局限性也很多说明在某一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境界,财神比干三次钱财散尽也是一种境界。
境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条件。前短时间看过一个报道,一个中学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知识的渴望。闲下来的时候她能抱着字典看一天,父母怕她成为书呆子让她休息时,却得到了她的强烈抗议,最后没有办法把她的学习室锁了起来。结果她一起之下跑了出去,父母怕她出什么事情就出去找她,可是找了一天却没找到。不知谁说了一句:“她是不是跑哪地方看书去了”,最终父母才在一家图书馆里找到她。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求知的境界,当她在看到书的时候什么都忘了。而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了,有的家长抱着赞许的心态会说我为什么就没这样的孩子呢。有的人会说这样下去肯定会成为只会读书而别的什么也不会的书呆子。
每个人都有境界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发现它,陈毅在学习时太投入拿墨水蘸酱吃那时一种对学习而忘我的境界,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孔明那是锲而不舍的境界,邱少云忍受烈火的煎熬那是一种为取得胜利而不怕牺牲的境界。而坏人在作出坏的不能在坏的事情时那也是一种境界,只不过那种境界让人鄙视而已。
有时候境界就像一条绳索束缚着我们,当有些地方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停止不前。我们在取得一定的境界后,就会骄傲自满,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打破我们的境界。它不像外太空那样永无止境,它只不过是对我们某件事情上的肯定而已。有些人一旦被戴上“境界”的高帽子那就会变成他到处吹嘘的资本。
我们所要去追寻的境界有很多种,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去超越去探索,那也算是对自己的肯定吧。当我们想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也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像当于再给汽车上加满了油让他充满了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们有帮助。
当别人在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我们也不要嫉妒,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的追寻,说不定在什么时间我们就能开阔出一条自己前所未有的境界。
生命,被誉为宇宙中最为神奇的东西。至今,也没有人能全面地解释它。
“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人脑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这句翟中和院士说的话很好地说明了生命的奇妙。
然而,生命并非仅仅表现在物质形态上。“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不逾矩。”这是孔子对生命的理解,这一切都围绕一个”仁“字。他认为仁是人类生活最基本和最高的道德原则。儒家被称为百家之首,但其在生命境界上来说,我认为它不如老子了。因为他的思考没有超出人类本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些都反映老子认为有关“道”的哲学,他认为“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因此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的思考超越了人类本身,涉及整个天地规律。由此看出,与孔子比,老子对待生命的感悟的确稍胜一筹。
不过,老子却又不及纯粹研究“道”的朱熹了。而他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对当今的人来说的确是过分了,也正是他有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他的“理学”。因为他始终以为精神才最重要,这也是它胜过老子的原因。
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朱子,我认为在对人生的境界上都没有达到“大道”。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心中还有牵挂,这些地妨碍它们对人生的理解。但有一个人却做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和尚作的这一偈充分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
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才是理想中的“大道”。当然,我没有说和尚都是成就大道,也没有说想成大道就去当和尚。实际上,古往今来,和尚中又有几人得道?慧能也只不过是和尚中的姣姣者,他也是没成就大道的。但他的境界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这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便可看出。
对于生命境界的理解,我也只能浅尝辄止,因为我本身也是个半吊子,或许半吊子都算不上,只好继续去学习,然后再钻研,看能不能摸到“大道”的门槛吧。
人类是情感动物群,牵绊他的东西很多很多。对国家、对家人、对朋友,每个人都投入了相当多的感情在里面,我们很容易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人有时也是自私、虚荣并且贪图享受的,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自私的同时又伤害了他人或国家。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去争名夺利,不要在金钱、美色的利诱下迷失方向,不要在纸醉金迷中失去自我。这是一个人的人生基本际准。
融人社会生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走出社会生活,又能正确地看待世界,看清人生的本质。达到这种境界是相当不易的。
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让人景仰。他品尝了人生不得志、仕途不顺利的艰辛,但他仍然融人生活,忧国忧民,仍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这是很了不起的。
屈原的人生也让人感动。他与陶渊明的经历有些相似之处,但他以死守节,投江自尽了,因为他执著于国家的忧患,以此明志。其实他已陷于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只是一种“入其内”却不能“出其外”的愤慨与失望。他那以死来解脱人世悲苦的行为,给千秋万代的子民以“明志”的启迪,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英国记者迪克里·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目光贪婪地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吃掉她。照片引起人们很大争议,人们质问迪克里·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绝望地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他陷入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这个问题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出乎其外”,只能留下一个悲剧让人思考。
无论是谁,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诱惑都会很多,苦难的经历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做到的,不是陷入困苦之中而迷失自我、迷失人生的方向,而是要清醒地把握自己,跳到生活之外去欣赏生活、去反思生活。如果这样,你也许可以像陶渊明、屈原等一样获得更多的生活认识,走向一个新的更高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大语文”组织的活动,活动里请到了古琴大师——高桂荣老师!
高桂荣老师在课上简单地讲解制作古琴的步骤,之后,老师就开始表演了。高老师弹了一首首曲子,简直是高山流水,每一首曲子的节奏此起彼伏,感情色彩热烈,我顿时便听得入神。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境界啊!
但我也不由得想着,在美妙的琴声中,高老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
我之所以能弹奏出高级的钢琴曲,不就是因为我在背后付出了努力吗?可以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靠不断地努力!
从二年级寒假开始,我就接触了钢琴。刚开始觉得钢琴很新奇,就跃跃欲试去学,但不久,因为只是学了一些基本音,所以我开始觉得乏味,一首两三行的曲子,我便学了三四个星期。我感想:或许我不是学钢琴的料,就快想要放弃。可是,妈妈却在背后鼓励我,让我努力,在妈妈的激励下,我又重新回到了学习上,手指一键一键地往下按,嘴里不断地数着节拍。通过坚持,我从“琴盲”到可以考级的人了。但考级也不容易,每天几乎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练,就算手再酸也要练,就这样,我才考过了几级。
想达到一种境界,努力是第一条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成功都是靠努力得来的,所有,境界并不遥远,而遥远的是在于你有没有努力……
茫茫宇宙,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了境界人生才算得上有了灵魂。然而,如果没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探索和追求;如果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坚毅;如果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顿悟。人生,又何谈境界?
驻足泰山脚下,感受着花草的清香、风的呼吸,与大自然的呼唤,仰望山路,我注视这上山下山挥洒汗水的人群,心如止水。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境界化成了心中的踌躅满志。
上山途中汗水洒遍沿途而欣赏的风光闯入脑海,编织成一段段彩虹的丝绸。可总觉得有些空缺,或许丝绸足够多了,却少了饱满,我不禁加快脚步,向山顶更多的风光寻去。忽然想起“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或许生活在前年前的古人早已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崇高境界。
步伐渐渐放缓,包容了世间万物的泰山使我变得渺小,一个放弃的念头从脑海中跳出来:我已经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领悟了无限风光,不虚此行了吧?
停下脚步,环望大山。石缝中挤出几株嫩竹,细长的枝干在微风中摇曳,好似柔弱的少女。几片嫩绿的叶片相互映衬,尽管没有松柏的高大挺拔,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正是那简简单单的嫩绿,那象征着崭新的生命的嫩绿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坚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在这里再好不过了吧!
带着古人的超脱飘逸,追求进取;带着竹子的坚强无畏,迎难而上,我仿佛呼吸到最清新的晚风,会到了无以言表的成就感。相比那一刻,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伟大的诗圣登临泰山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一种境界;无私奉献、不计报酬是一种境界;领略自然,获得心灵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境界吧。
雨本有相,却是无境,走进了人,才有了境界二字。我们常常会留心于雨之表象,却不会进入雨的深层。
在我的记忆里,雨的到来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语的奇特感,不可否认,雨是爱跳舞的,不过它的舞蹈总是让一大群人摸不着头脑,有的人在那里一边跑,一边骂街;有的人悠然而坐一边品茶,就着一首《茶花曲》,欣赏着这雨中美景,但这只是停留在欣赏的范涛之中,未免有些粗浅,此境界暂许之为“人雨同游”。
有的人由欣赏转为融入,顶一把伞,甚至不顶伞,走在雨中,嗅着那雨中泥土、花朵的芳香。让雨水顺着身上流下,用心跳与雨水产生共鸣,化实景为虚景,将雨中的一切融入心中,让大自然的力量在心中再次燃烧,此境界为“雨在心中”。
前两层固然好,可只是停留在雨的表面之上,而并未涉及雨的本质,因此这第三重境界便是融入雨的本质的一层。我个人认为任何时间,任何雨,下的怎样,都只是表面现象。盼望下雨,无非就是盼着雨后的那一道彩虹嘛,为了这一道彩虹,人们总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人生如果是一杯白开水,那么经受的苦难便是调味料;而下雨如果是一杯白开水,其中的等待便是调味料,只有等到最后一刻才能尝到甜味。世间的任何事都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雨的本质便是希望,只要有雨之希望,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你的步伐。
境由心生,在你心目中的雨是如何,便是如何。但雨的本质,便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