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通用三篇)

高考政治试题都会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那么学生如何写时事的相关评论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1)

时事评论背景:

据媒体报道,12月29日,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提出:“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时事评论观点:

此前,马云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五大变革,宗庆后说,“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马云)本身不是(从事)实体经济的,(能)制造什么东西?”马云此番话,不知道是不是对宗庆后的回应。

从观念上看,马云的观念未必不正确。

的确,很多人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经济“脱实向虚”之类的词很流行,但这些词有一定的曲解。

如马云所说,电商平台的发展,只是改变了实体经济的售卖方式,卖的还是实体经济的东西,是帮实体经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不存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对立关系,它们根本就是一体的。

即便以人们眼中最“虚”的虚拟经济——金融来说,金融的利润还是要靠实体经济来提供。金融只是把资源分配到不同的实体经济领域的工具。正常情况下,如果实体经济不能产生利润,金融业整体上也无钱可赚。

眼下,之所以人们对金融业产生“脱实向虚”的深刻印象,其实是因为,在大量新增货币的冲决下,实体经济的生产结构在调整或扭曲,而金融业最靠近货币出口,故可在资源再分配中收割套利利润。

必须承认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正常情况,但这不怪金融业,也不是金融业“脱实向虚”。

不过,马云说“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此话也未免打击过大。

的确,有一部分实体经济是在市场经济中落后的,但更多的实体经济之所以艰难,乃是因为外部因素。宗庆后举的第一个因素是“税费高”;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货币对生产结构的扭曲。至于宗庆后所说的“虚拟经济过火、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其实都不成立。

相对来说,电商可以绕开一部分税费,也可以在生产结构的变动中领先一步,这固然是对实体经济的帮助,但如果马云由此而不体谅实体经济的处境,视外部压力下一些实体经济的艰难挣扎为“落后产能”、“不思进取”,这就有失“设身处地”的换位考虑。

看了<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作文3篇

2.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作文800字

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作文

4.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优秀作文

5.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6.高中时事评论作文精选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2)

时事评论背景:

岁末档期几部国产院线大片陷入了“数星星”的口水战。对于一部影片是好是坏,观众莫衷一是很正常,但是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只顾着“数星星”,恐怕很难推出叫好叫座的精品佳作。

时事评论观点:

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体系中,大片好不好,观众心里最清楚,但观众对于电影的评分不是影片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人们对好电影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立场不同,评价也会不尽相同。更何况,评分平台上雇佣水军等“非正常打分”也确实存在。

对于影片多元化的评价并非坏事。各方观点都能摆在一起正面交锋,这种“活力”恰是一个产业由初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各方都清楚的是,“恶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没有能力搞垮中国电影,真正危害电影市场的是那些“烂片”。需要看到的是,一些片方急功近利、“故意迎合”“突击消费”只会透支观众信任、扰乱电影市场。

归根结底,中国电影要获得好口碑,更需完善市场、加大支持、修炼内功。用心拍好电影才是正确的“刷分”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会三次审议获表决通过。从创作主题到资金投入,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电影放映具体时段,法律都作出明确规定,被业界视为政策的“保驾护航”。

电影制作方唯有执着追求有品质、有风格、有内涵的作品,真正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获得好口碑。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3)

时事评论背景:

12月28日,成都商报刊登了《建在秦都遗址上的新城被曝多处项目涉嫌违法》一文,引发部分媒体转载及关注。同天,封面新闻也推出了《秦咸阳宫遗址或缩水一半建楼 冯仑被指拿地37宗》的报道。随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官方微博回应称,在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在建项目立即全部停工。

时事评论观点:

此前,因未履行文物审批手续,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单位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于2016年1月,向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27个建设项目发出“停止侵害通知书”。然而,通知书形如螳臂当车,根本阻挡不住各大项目的推进。甚至,由于27个项目“南北挤压”,迫使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不得不让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原来72平方公里,或将缩小为36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单纯依照《文物保护法》来行事,自然很简单,该禁止开发的就禁止开发,该控制建设的就控制建设。问题在于,西安与咸阳两座城市中的大量文物保护区域,往往位于城市扩张的必经之路上,还动辄数十平方公里,在“经济发展大过一切”的现实语境下,想尽办法突破文物保护的阻碍,似乎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尽管西安咸阳人清楚知道,西咸新区成立后,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区所在的秦汉新城,因为文物遗址众多、帝王陵众多,发展一直处于西咸新区五大新城的末位,但不开发不建设,恐怕也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从媒体报道的地产项目侵占遗址保护区的现状来看,西安还是未能摆脱地产驱动的固有城市发展路径。如何在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当地官方治理水平。

西安当年修建二环路的时候,为了绕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二环路甚至不惜在保护区周边绕道而行,这似乎说明,在城市承载量足够的情况下,更坚定地保护文物,就是一种更正常的准则,但一旦缺乏其他的发展承载力,在低成本低价的驱动下,遗址保护被忽视、被侵占,似乎就是一种必然。

“咸阳塬上埋皇上”,这是关中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西安咸阳周边众多的帝王将相陵墓,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如何在GDP 的发展驱动下,有效留存这份财富,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命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