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作文合集7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篇1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士运论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弗信,请见陈词如下:

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艺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之?是矣王勃曰:“老当益壮,守(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非余所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绝。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

高考作文 篇2

审题要准确

加字词让题目由大变小

不要贪多求全转移话题

以纯命题作文为例,题目的字越少,可供发挥的空间就越大。正因为空间大,就很容易空。怎么办?可以在题目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些字词,这可使题目由大变小,既便于入手,也容易写得集中而实在。

比如《新》这个题,可以在“新”前加,变成创新、革新、刷新、求新……也可以在“新”后加,变成新潮、新颖、新鲜、新奇、新景象、新变化、新思维。再如《生活》这个题,你可以在“生活”前加,变成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多彩的生活、苦难的生活、我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在“生活”后加,变成生活的瞬间、生活的甜蜜、生活的磨炼……

审清题意后,怎样才能始终扣题而不至于中途跑题呢?(1)不要贪多求全。不能把想到的都写进文章中去,这很容易造成内容分散而使文章主旨不突出。(2)不要节外生枝。写了一件事后,忽然写了一件跟题目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事,那就偏题了。(3)不要转换话题。开头能扣住题目去写,但中途改变了原先扣题的那个话题,两个话题不是同一概念,那就跑题了。(4)不要无限联想。恰当而适度的联想是思考深入的一种表现,但联想太多,难免会出现某些联想偏离题意的情况。做到以上四点,你就不会偏题跑题了。

结构要清晰

议论文可用基本式结构

佳作多采用总分式结构

结构体现思路,讲究结构就是理清思路。从应试角度看,写议论文最好采用基本式结构,把文章分为“引论”(提出问题或摆出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或总结全文)三大部分。这种结构思路很清晰,也比较容易把握。

也可用总分式结构,或先总论后分论,或先分论后总论,或先总后分再总。近几年的不少高考佳作采用的大都是这种结构。还可以用对照式结构,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形成对照,从而得出结论。最能体现议论文严密性的是递进式结构,一环套一环,一层深一层,逻辑性很强。不过理论水平不够的同学,不要轻易运用。

基本式结构中的“本论”部分和总分式结构中的“分论”部分,都可有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时是并行的,从结构角度看,可称之为并列式结构。它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被运用,给人观点明确、一目了然的感觉,效果很好。

有些高考议论文,虽然总体结构是清楚的,但读起来仍感到不够顺畅,这是因为一部分跟另一部分之间缺少自然的衔接。这就需要在一个分论点跟下一个分论点之间加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以便使文气贯通。

取材要鲜活

可关心弱势群体和环保

议论文举例要人无我有

不要动不动就拿名人、伟人、古人说事,说多了无新鲜感,没人爱看。取材鲜活的材料,会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就不同了。要尽可能多联系现实,这会使文章有生活气息,有时代色彩。联系些什么呢?

1。关心弱势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低收入人群、找工作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等等。怀着同情与关爱去写他们,能成好文章。

2。歌颂特殊工作。如维护法律尊严的法官和律师、辛勤工作在反腐第一线的纪检干部、在灾难中救人的医生和护士、为农村或山区的教育贡献青春的教师、攻坚克难为国争光的科技人员、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各种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等等。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写记叙文,或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写议论文,表达得好,会很吸引人。

3。重视环境保护。如城市改造与科学规划,宜居城市与生态环境,还有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等等。如果叙述得清楚,分析得深透,可能产生震撼力。

取材鲜活怎样落实到不同的文体上去呢?

1。如果写记叙文,应该选有动情点的人或事,最好写自己或自己家庭中某件有别于他人的一段经历,如果能突出一两个生动的细节则更好。

2。如果写议论文,必须注意论据材料的鲜活:

(1)举别人很少举过甚至没有举过的事例,如救灾英雄、科技精英、体育新星、公安干警、个性青年、网络红人等等。

(2)引用别人很少用过甚至没有用过的名言警句

(3)摆出报刊上披露的有说服力的数据。这一条极少有人重视,摆得好,会很引人注目。做到这一条,平时要注意收集、积累。

总之,要掌握好以下原则:(1)多选有细节的小故事,少选浮泛的大事件。(2)多选贴近现实的,少选古代历史的。(3)多选有独特个性的,少选大家都熟悉的。(4)多选正面积极的,少选反面消极的。

语言要规范

不要乱用方言生造词句

少用甚至不用网络语言

高考作文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具体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明确,不能产生歧义;句与句要连贯,不能出现跳跃。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为了炫耀自己词汇丰富而使句子文白杂糅。

(2)不要为了追求新奇而生造除了自己外谁也不懂的词语。

(3)不要为了体现“严密”而使用令人费解的长句子。

(4)不要为了显示“地方特色”而乱用方言。

总之,要做到“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所谓规范,就是要使用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逻辑规律的书面语言,少用甚至不用网络语言和娱乐语言。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以明白如话的现代通俗口语表达为好,千万不要花里胡哨。 ( 丁承忠 黄艳)

高考作文 篇3

思辨

1.待树与待人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3.环境与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4.民族团结的思辨

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生。(冯骥才《永恒的敌人》)

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7.朴素与美丽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8.自然与人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

9.伟大的多样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10.英雄与成败

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纯朴的精神滋养。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博大的,对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在写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应战,抓住几个关键,顺序展开文章,当能旗开得胜。下面是要走好的关键四步棋:

一、认真审题 把握文意

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全国统一命题。从统一命题的21年看,高考作文有缩写、改写、补写,有命题作文,有材料作文,但不给题目、不给材料,任由考生自我发挥的情况还绝无仅有。这样,作文考试,考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题,审清题意,吃透材料,从而快速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

在审题过程当中,要注意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弄清楚,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题眼”,从而抓住主题、扣住主题,才能写好文章。

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这一题目的“题眼”是“更”,只有抓住“更”这一关键词,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将两幅漫画做简单的描述,进行比较,然后阐述自己“喜欢”哪一幅,同时“更喜欢”哪一幅漫画的原因、理由。

这一个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刻划描写能力,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会全盘皆输。

作文题目中,往往有明确的标记词,它们既说明了文体,又提出了写作要求。如:重在记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记、忆、访、游、行之类;重在抒情、歌颂、铺陈的颂、歌、赋、曲、赞之类;重在议论、说理的辩、析、驳、说、谈、评、论之类;重在收获的启示、启迪、感、悟之类。而题目中一个关键词的改变,就可能改变了一篇文章的体裁。如从《我的课外阅读》到《我说课外阅读》,一个“的”变为“说”,文章体裁截然不同。

我们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认真审题,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拟题目进行作文,也一样需要认真审题。命题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这与审题是一个反思维的问题。只有合适、恰当的题目,才能使写作顺利开展。

如1993年的高考题: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脆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了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说的那样……

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准了题目,以《新与老》、《新老交替颂》之类为题目,文章主题清楚,写起来也顺畅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纳凉夜话》、《夏夜,一个永恒的话题》,主题依然未变,题目更见文彩。

材料作文大多都对考生如何作文有几句简单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内容和中心、选材范围、写作形式。

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按照题目去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可类比的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展开论述。而1990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项提示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这就规定了考生必须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文章审题中,我们要做整体把握,认真审视题目、审视材料,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逼近题目、材料中心,弄清题目蕴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

二、理顺思路 确定结构

写作的`主题清楚之后,关键问题就是理顺思路,确定结构。只有思路清楚了,结构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条,顺序展开,所谓纲举目张是也。

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996年版)定义:⑴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结构;⑵建筑物上随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想,文章的结构之义很有可能是建筑结构之义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就如同建筑物的框架支撑重物一样,支撑文章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港澳台语言中把结构叫做“架构”更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意义。

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结构呢?

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性。我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分析它本身具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我们准备分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展开议论、说明、记叙、抒情……或以时空变化为序,或以问题性质为序;或总分、或递进、或对比,文章的条理、结构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们最喜欢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际上,麻雀之于所有的动物,确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脏,其他动物的“内在结构”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们说文章结构,不妨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为例:

花园 果园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标题:(我们村是)花园、果园。文章的主题就隐含着文章的结构:并列两个层次,一说花园,一说果园。于是文章开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条件“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层表述花园,一层表述果园。文章的层次非常简单,但结构非常完整。

小学语文课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过结构、层次复杂点而已。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 )》,一个“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层次:两幅漫画,不是喜欢一幅,不喜欢另一幅;也不是两幅都一样喜欢,而是喜欢一幅,但更喜欢另一幅。它的结构应是递进式的。文章自然要简要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通过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更喜欢某一漫画。也许更喜欢的理由有三,也许有五,必须条分缕析,错落有致,一一道来,以支持“更喜欢”这一观点。

“新概念”作文大赛,因邮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未能准时参加复赛。但复赛评委被韩寒初赛作品所显露的才华深深打动,爱才惜才的评委决定让韩寒补考。上海作家李期纲受评委委托出题。他随手将一团道林纸置入一个有半杯水的水杯:“这就是题目。”韩寒在一个钟点后,写出了《杯中窥人》。那么,韩寒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呢?

一张纸(韩寒文中处理成布)在半杯水的浸泡、沉降的物理过程,被韩寒机智地处理成一个人(广义的人)从出生到被社会浸染的象征性的同构过程。文章的结构因此有了很坚实的骨架。这样,韩寒就可以很轻易地往这骨架上填塞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某些看法。韩寒的文章结构可请简单,但又非常精妙。

文章的层次结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展开这一层次。相对来说,每一层次,在层次这一主体中,它也具有自己的主题,自己的结构。在写作中,对每一层次的条理、结构也不能掉以轻心。美学,可是讲究细节的哦。

文章精彩与否,条理、层次是一个关键。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我们在设计文章的结构的过程 ,一定要把开头和结尾一并考虑,以期取得一个功德圆满的结果。

三、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

由于考试作文是人数众多的“同题作文”,又是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炮制出的“快餐”作文,那么,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好评,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常规之外,出众、出新,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一)、开篇引人,快速点题。

当几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应试作文源源不断、铺天盖地而来,忙得阅卷老师喘不过气来,腻得提不起神来的时候,一开篇引人的作文出现了,老师会是一种什么反映?一定是“味道好极了”。老师会情不自禁地把你的文章读下去,把你的分数提上来。

1985年高考作文是就环境污染问题,让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解决。一考生的开头这样写道:

编辑同志:

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学”几个字,你们也许会想到我们学校一定会有一条澄碧的小溪。是的,几年前它是澄碧的。你们猜那里面一定是鱼光鳞鳞,岸边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的,几年前确是如此。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学生们一定在溪边读书、散步、谈心。不错,几年前就是这样的。

文章以“澄溪中学”起兴,紧扣“澄溪”,简单几笔,勾划出学校前几年的优美环境,文笔清新简洁,吸引老师读下去。同时又为下文反映学校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打下了伏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这篇文章的开头,被许多老师所称道,整篇文章也被判为满分。

1998年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考生开头写道:“自小我就喜欢藤本植物。它们没有松柏耐看的外表,没有垂柳的轻柔,没有紫荆的繁茂,没有白杨的挺拔。但我喜欢它的坚韧。”在酷热的评卷场上,能多多看到这样的文章,是一件赏心乐事。

应试作文开篇要简洁明快,迅速切入主题,以突兀、悬念、假设等笔法,干净、精彩的语言抓住人、打动人,一开篇就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二)、结尾巧妙,余音绕梁。

林纾先生说:“为人重晚节,行文重结穴。”结穴,即文章的结尾。结尾是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的重要一环,是文章的重点。人们对文章总体印象的好坏,文章的结尾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产生意味深长、余音绕梁的效果。

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让考生以比喻论证的方式,阐述生活中“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的道理。一考生在结尾时说:“一个马胜利只能改造一个造纸厂,而‘森林’一样的马胜利却能振兴一个国家。”把“人才”与“森林”巧妙结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1993年的高考作文,一考生以《新老交替颂》为题,对给定的材料进行了改写。他在结尾写道:“正在这时,电视里传来了北京的最强音:废除干部终身制;我们伟大的祖国选出了新的……”,一样把自然现象与政治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意味深长、引人回味。

(三)、独树一帜,卓然不群。

同题作文,关键在新,在别致。应试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圈子,大胆出新。只有这样,才能标新立异,才能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应试作文,切忌“懒”。懒于思考,懒于出新,不假思索地选一个大路的主题、简单的方法,随随便便地写下去,写下去……

同样是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考生所谈的多是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社会风气、改革等一类的热门话题。而一考生“杀出一匹黑马”,将平日谈滥的“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问题搬上了作文,注入了与题目相关的活力,一举避开了“众口一词”的俗套,在文章立意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卓然不群的效果。而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作者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因此文章新颖别致,内容充实,当然也就被评为上乘之作。

总之,应试作文不仅在开头、结尾上要新,在主题、立意上也要新,避开众口一词,避开千篇一律,以自己独到、新颖的结构与内容赢得好评、取得好成绩。

四、巧妙构思 玉润珠圆

高考命题是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所有考生,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照顾全局,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因此,高考作文题目就必须明白、易懂。从过去2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人人看了都觉得题目清楚,主题鲜明,绝少让考生闷题、晕题、不知所云的现象。

但是,正因为高考作文题目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写什么,可写好却不容易。就如萝卜、白菜谁都会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适合人的口味却难。

以1998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坚韧——我追求的性格/战胜脆弱

本来,只要选准和写好造成困难、压力和脆弱的事件,具体刻画和分析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转变,写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实在的,这样的作文并不难。

但根据河南省高考年报介绍,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心理一下子就要崩溃了。当然,我们不能妄然断定这些考生都是编造的,但这么多的情况都集中到一起,也有点太离谱了。而另据报载,有的考区,竟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

这些考生由于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取合情、合理的合适事件、情节,去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心路历程,只是一味编造、虚构,写出的文章就不真实、不感人,自然也不会有理想的成绩。而且,这种编造、虚构又会落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俗套,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一位考生仅仅选取了过去“高考落榜”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战胜脆弱

七月流火,知了热得在树上吱吱啦啦地叫,而我站在成绩公布栏前,心却一阵阵发冷。黑色七月,我终于没能逃脱厄运。

回到家里,不吃不喝的睡了两天,没有人理我。爹妈都是老实的农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却交了一份无力的答卷,没能给他们挣到脸面。

第三天早上喂罢牛,爹就叫我起来同他一块去开一块荒地。我们村属岗地,好田不多,所以每家都要种一些荒地。我有气无力地跟在爹的后面,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却没有理由不干活,因为我生在农家。

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有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炎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了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的扬着,不肯放下。

一下又一下,鞭子每打一下,那头老牛就快走几步,每一鞭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身上,我的心一次次抽紧。我并没有劝父亲回家,我知道,种地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因为心痛牛就及早回家。

中午时分,一块地竟犁完了。父亲甩完最后一下鞭子,老牛用力向前迈完最后一步。父亲停住了,我的泪也流下来。“爹,我想复习。”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复习生。每当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父亲所甩的最后一鞭,最后一鞭也是那么响亮,那么有力。

感谢老牛,感谢父亲。

这位考生没有过多地描述落榜的过程,只有开篇以热与冷的对照,鲜明地点明出了七月的黑色和自己的厄运。再将父母之希望与自己之落榜进行联系,突出强大的精神压力。下面,作者并不急于写自己如何面对压力、战胜脆弱,而把笔锋一转,写自己和爹爹一块去开垦荒地。通过对拓荒老牛的描写,通过老父手中高扬的鞭子,老牛坚韧奋进用力向前的精神,给了自己战胜脆弱的能力和信心。

文章如一个令人感动、回味的小故事,完全为那一种精神、氛围感动了、流泪了,让人体味到它不是一篇应试作文,而是一篇韵味隽永的小品文。

仔细审视这篇文章,它非常平常,选材、叙述、描述、情节,都很平常。但最大的特点是合情、合理,感人至深。这给我们每一个考生都是一个启示:选材要贴近生活,让人读起来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通过平实、普通的文字,把一个感人的事件、完整的情节叙述、描写出来,就能达到玉润珠圆。

高考作文 篇5

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审题

一、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二、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

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以下这些观点可供参考:

1、要保持本色、真实、原生态。

2、拒绝围观,拒绝被同化,拒绝成为标本。

3、反对过度商业化,反对过度开发。

4、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5、要进行开发性保护

6、任其自然。

【作文范例】

遥远的绝响

驴友的偶然发现却让自身又喜又忧,喜于繁华野草处仍残着清幽小村,忧于生怕被外人侵扰,变成一处被明码标价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乡余韵悠长,丽江春色流连忘返。只生怕这静谧的古村成为了一种绝响;只生怕离我们如此相近的风景却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遥远。

当余秋雨担心魏晋风流、士人精神已不复存在时,便将他们形容成一种在时空上离我们遥远的绝响。而我,在这个将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沦为“废墟”,将一切文化明码标价的时代,担心某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遥远的古村却因人为的过度开发,侵扰和利益化下,渐渐的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当对古村落的吟咏成为遥远的绝响时,是人心的离初衷的遥远,是保卫的赞歌成为了绝响。丽江春色使人心醉,凤凰古村民风淳朴,可这已成为过去,成为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价值化、同化的“记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么,蝴蝶便离你远去。没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钱利诱,民风变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旧”,文化的韵味也变了。

追回遥远的绝响。当我们放弃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静静的停在我们的肩上。没有一处古村的韵味是上天所赋予的,它们积淀了文化的记忆,传承了淳朴的民风。然而,人们的过度开发却让这种在静谧中的吟咏成为了绝响。我们应尝试去发现、去保护、去歌颂每一处在我们周边被遗忘的古迹,追回失落的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民风与人情。

保卫遥远的绝响。驴友的沉默是值得认可的,并非自私,而是保卫。一旦将位置公诸网络,游人一多,素质便参差不齐。或许,的确有文化的行家,但也必定有素质低劣的破坏者,也唯有沉默是最安全的眼下之策。然而,长远之计必定是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体会,而不是用照相机简单的留念与粗暴的刻下“到此一游”的炫耀。

他们就在我们的周边,静谧而安详的存在着,并不遥远。切勿因人心浮躁,金钱利诱使之成为遥远的绝响。

高考作文 篇6

小时候特别害怕考试,因为每次考试分数都不近人意。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几乎都不及格。面对这样的考试上下的只有焦虑和自卑。不过现在想想,其实当时做的还不错。或许经历的事情太多有可怕于考试的事情。

自古以来,这个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压力。所有人每天都说着了公平公平,但是不管你之前的人生如何,是被公认的坏学生还是家长中的好孩子,你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人生,进入自己想要去的理想大学。

六月是一年中比较热的一个季节。同时,他也是一个承担太多太多情感的时节。在大学中,很多人都会认为六月,是一个毕业季是一个考试季是一个分手季。大学中的人无数的学生在六月后各奔东西。走进这个社会摸爬滚打。而同样面临着人生抉择将迎来人生中也非常重要的一刻。

闷热的教室里让人感到窒息似乎是暴风雨来之前的宁静。昏暗的天空和晚上没什么两样。没有人在乎这些因为你现在正合作不尽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认不全的古文还有不明所知的数学公式做着强烈的斗争,拼个你死我活。 老师们在黑板上书写的声音,我极力地抬起头,想要看清黑板上的字,可是发现身前已被成堆的课本,还有讲义,所以掩盖。

高考结束后,那个夏天。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把自己的高三书本儿和笔记全部好好的珍藏起来。然后放在角落的一个柜子里。上面写着一句话,高三我会想念你。

有时候一些事情历历在目当我走近才能逐渐变清奇。现在我明白了比起考试来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更重要。比如说你认为高三是痛苦的一年,但是有人陪你一起疯过,一起闹过,一起痛苦过,一起学过。那时候的友谊才是最纯真同样,有时候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和同桌争吵个面红耳赤。有时候坐在窗边我们的老班会搞个突然来袭。幽灵一般的飘过我们的窗边。然后在讲台上大声的说着。高考高考还剩百天进入百天倒计时,然后百天宣誓。既紧张有吉列,同时也有一些小担心。

一起疯过,一起闹过,一起开心过,一起争吵过,一起流泪过这样的高三,值!

高考作文 篇7

踏上读书这条“不归路”,没有理由放弃,十几年的付出与努力,为的只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

或许你生在不富裕的家庭,或许你被人看不起,或许从没人注意过你。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高考是绝对的公平,它是很多人的开始,更是很多人改变自己的一次好机会。当我们过了混混沌沌的高一,走过了风风雨雨的高二,来到了人生重要的战场,要么胜要么败,既是兴奋又是残酷,但能有勇气来到这个决战中,我相信,这些人已不畏艰巨,满怀自信地。

每一夜的挑灯夜战,每一天的低头奋发,每一种激励人的心声,都为高考打着旗号,我们带着梦想杨帆起航,脸上充满胜利的光芒,自己为自己鼓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发现另一个自己。老师的辛勤付出,认真教育,细心解题;父母默默地鼓励与关心。他们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渴望,同时也充满着心疼,同时也在为着我们高兴,因为高考,我们长大了;因为高考,我们不在那么简单地认为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因为高考,让我们觉得胜利是多么令人激动人心;因为高考,更相信了梦想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又这么远。我爱高考,也怕高考,更想高考,让我们一起决战高考。

高考的人,头顶都带着梦想的关怀,在高考面前,没人说不,即使输了,也要光明正大的输,但我们要赢,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让我们披荆斩棘,决战高考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