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读后感600字范文,看看下文,是你想要的吗。
那轻盈的舞姿,娇媚的装扮,一瞬间映入我的眼帘。那美妙的旋律也在这时进入我的双耳,邰丽华带领着的舞伴们把“世界”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音乐响起了,舞蹈者们开始舞蹈了!每一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祥和的微笑。首先出现的是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随着婉转的音乐,踏着轻盈的“脚步”,柔和的“手臂”慢慢的张开。你看,“观音”的`“千手”都在微微闪烁,射出万道金光,把所有的好运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就用自己那热烈而感激的掌声回报给他们。“观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他的手,忽多忽少,忽快忽慢,如同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在一阵幽咽的音乐之后,音乐变得越来越不安了。那种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情感,冲破了无声的世界。
舞蹈这们从一个观音变成了22个观音,就像孙猴子拔了根毛,吹出的千万个小猴子。每一个观音用它那婀娜的身姿、金银的手指来描述心声。
音乐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像大风雨过后的*静。“千手观音”在一瞬间又成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女菩萨”,头顶的佛光普照,放出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仿佛晨曦的那一缕缕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温暖而祥和。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过往!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在普渡众生!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珠缨旋转星宿摇,花缦斗薮龙蛇动”。
“千手观音”是美的。它美在祥和的面庞,它美在婀娜的体态,它美在善良的天性,它美在雍容的气质。它像一幅画,明朗、脱俗:它像一首诗,清新、永。它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世界的美德,让人赞美,让人陶醉,让人折服。
读观舞记,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心中的感受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但冰心的语言更美。读此美文,我们从中获得了舞蹈形象和语言艺术的双重美感。
文章开篇是先声夺人的美。用颇为作难的设问,引出四个假设句构成排比,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勾画出这一对舞蹈家的旋舞、服装、舞步、身形。作者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心头的惊喜,又重新设喻“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森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来表达自我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冰心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总体感受是”飞动的美“。
冰心对印度舞蹈颇有研究,但她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写此文的。
冰心从气氛、外貌、服饰、舞姿、神态、身段等方面用语言文字再现视觉形象,,突出心中的美感。
观舞记虽然短,但是确认够在观舞记中看到冰心的细心。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但这篇文章却传达出一种美的感受,给人审美的愉悦。
文章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跳舞时的动作和神态具体而详细的描写,把印度的异国风情形象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又仿佛身临其境,颇有感触和美的享受,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让我们得到语言和舞蹈的双重享受。文章的语言很有美感,让我感处最深的就是课文的开头连用了四个“假如”组成了一个奇特的排比句,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排比新奇,还极富韵律,有一种赏心悦目,琅琅上口的快感。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忽而…表现出…;忽而…表现出…”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但有些地方也有些难懂。例如“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我觉得有些理解,但又解释不太清楚。再如文中“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怎样理解,认识有些浅显,不能完全深入。另外,文章的用词也有些别出心裁。例如“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颜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中“点染”一词让我有些不解,“点染”用“绘写”或其他的词语相比,优胜之处究竟在哪里?还有,文章的主旨想表现的就只有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吗?在写作背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所疑惑。
标题的醒目美
舞蹈新闻的标题如同舞蹈开幕的造型,首先应该带给欣赏者一种初次相见的直觉美,因而它追求标题的醒目,在醒目之中牵动欣赏者的阅读神经,激发欣赏者的审美兴趣。
有的舞蹈新闻注重标题的“直接明了”,给欣赏者以清晰的知情。比如《舞蹈(南韵北调)荣获特等奖》,标题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告知读者该新闻的内涵所在,它没有任何的修饰,可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而《舞王亮相艺术节》则介绍俄罗斯舞蹈家莫拉・戈多伊在上海商城剧院首次献演艺术节的表演概况,其中“舞王”一词让读者兴奋不已,萌生亲临现场去观看的强烈欲望。
有的舞蹈新闻注重标题的“蕴涵丰富”,给欣赏者以回味久远的美感。比如《芭蕾的“奥林匹克”――北京国际芭蕾舞花开二度》就用了比喻性的词语把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比作体育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而“花开二度”则用鲜花再次盛开作比喻,以此指明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大赛的盛况非凡;《地震洗礼,(藏迷)“裂变”》用词怪异,“裂变”一般用来修饰原子或地震变异现象,这里却用来修饰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主要的目的是强调“5・12”汶川大地震后,藏族同胞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开朗,以此来颂扬他们顽强不屈的生命气魄。
不管是直白的标题,还是深邃的标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告知舞蹈新闻的大致内容,这两种手法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正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只要恰当管用,它就是美的。
内容的简洁美
舞蹈新闻主要对舞蹈名家、舞蹈活动、舞蹈演出进行及时快捷的报道,因而在时效性限定下必须做到简洁,同时由于舞蹈叙述的特质在于“画龙点睛”,为欣赏者创造像舞蹈自身一样的想象空间,所以要求这种新闻必须具有含蓄之美,因此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表现为“简洁中的含蓄美”。
比如一则名为《舞剧(一代天骄)精良巨制,草原风情保利倾献》的舞蹈新闻分三小段叙述该场演出的时间、地点、整体效果、具体内容、观众反映:
昨晚大型蒙古族原创舞剧《一代天骄》在保利剧院揭开了在北京的首场演出,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刚柔并济的舞姿,美轮美奂的服装,震撼人心的舞台设计,带给观众一次纯正蒙古族风情的感官享受。
舞剧《一代天骄》是一部舞蹈的英雄史诗,是蒙古族可歌可泣民族史的浓缩。全剧分为八个部分,围绕成吉思汗的人生,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辽阔草原、苍茫大地上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神话。优美的舞姿配合长调、呼麦、好来宝、赞词、塔尔查说唱等蒙古族民歌元素,与恢弘瑰丽的交响乐和谐交融,制造出时而风和日丽、时而电闪雷鸣般的感受。将草原儿女无畏、勇敢、坚毅、热情、奔放的个性充分舒展。
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最后谢幕时,观众和演员,台上台下一起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将整场演出推上大高潮。
第一段用“现场气氛热烈,刚柔并济的舞姿,美轮美奂的服装,震撼人心的舞台设计”概括该舞剧的整体艺术风貌;第二段用“舞剧《一代天骄》是一部舞蹈的英雄史诗,是蒙古族可歌可泣民族史的浓缩”概述其核心内容,然后展开叙述舞剧八个部分的象征意味、现场氛围、艺术诉求;第三段则介绍了观众对该舞剧的艺术欣赏观感。整个行文非常简洁,但又特别优美,达到了舞蹈新闻简易中蕴涵丰富的审美追求。
叙述层次的多变美
舞蹈新闻在叙述时也追求层次分明与有机多变,层次分明主要通过自然分段来达到意思的跳跃与间断,有机多变主要运用叙述风格的统一与对立来显现。
比如舞蹈新闻《芭蕾最大的威胁就是偏见》,通过记叙塔玛拉的艺术风采、现场表演、生活历程、成功要义、艺术偏好、艺术使命等环节来划分其层次,并在纷繁多变的内容上表现塔玛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开拓芭蕾未来的努力举措:
今年6月,“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塔玛拉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曾以“金鸡独立”的造型保持20余秒纹丝不动,并且创下了连续42圈挥鞭转的舞坛新纪录。11月13日至15日,这位超级芭蕾明星将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融合・交响》――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际芭蕾明星荟萃”中亮相。由于此台演出是“第六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舞蹈板块的开幕式,所以塔玛拉特意挑选了《史斯梅拉达》与《冬梦》两部经典,前者热情似火,展现高超技巧;后者缠绵如梦,呈现依依离情。
生于1974年的塔玛拉是住西班牙姑娘,在23岁时就成了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是当时芭蕾界最年轻的首席之一。一直以来,塔玛拉始终在努力地运用娴熟的技巧体察不同角色内在的区别,并将古典芭蕾技术与她自身深厚的西班牙文化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各种角色中都有超越性的表现。谈到成功的秘诀,塔玛拉这样概括:保持好奇心、努力练习,并且尝试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完成自己的事业。
塔玛拉称自己最喜欢吉赛尔,“因为这个角色不像其他芭蕾女主角那样富有,她的遭遇更令人伤感”。今年已经34岁的塔玛拉已接近舞蹈演员平均年龄的上限了,但她却说:“现在离开舞台还太早了,至少还有10年的舞台生涯等着我呢。”
塔玛拉不仅是一位热爱舞台的舞者,更是一个把芭蕾当作使命的艺术家。她坦言:“芭蕾的明天靠我们这些新生代的舞者,我们要说服大众,让他们相信,舞蹈就像电子产品一样,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不过对于芭蕾艺术,她其实充满了担心:“对芭蕾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偏见,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芭蕾就说不喜欢芭蕾,就像我们吃东西,你可以说你不喜欢吃某样东西,但是你不能说你不喜欢所有的食物。”她很期待11月再次到北京的演出。
文章的第一层次是当前的美好现状,第二层次是过去的奋斗历程,第三层次是个人的艺术喜好,第四层次是现在的切身感受以及对未来的隐隐担忧。读者的情绪经历了“高潮-低潮-高潮-低潮”的波浪式起伏,自然而然地滋生一种张弛有度的审美。
情节的生动美
舞蹈新闻为了使叙述历历在目,有时也能创造出生动的情节,让读者在知晓简洁的新闻之余,也能产生更加美妙的艺术感受,这就需要情节生动传神,酿造别有风味的美感场景。
比如舞蹈新闻《帕克・莫拉挑战一分
钟246次击地》除了让人产生标题的醒目美以外,还做到了内容的简洁美,并且分三段叙述其艺术效果、现场表演和未来目标,以展示其层次的多变美,而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第二段的情节描写生动传神:
在《激情弗拉门戈行动》中,表演者用头和手臂舞出各种优蔓而傲慢的姿势,渐渐加快舞步,乐师则以娴熟的指法弹拨出急促多变的节奏,气势如狂风骤雨,紧紧追踪着加速的舞步,舞者则用高跟鞋在地板上踢踏出疯狂的节奏并快速旋转。其间,女舞者摇摆着长长的多层花边褶裙,目光朝下,面部表情专注;男舞伴则跳得越来越快,额头上布满汗珠,气氛十分热烈。突然,吉他手在吉他上弹下最后一响,舞蹈者亮出优美的造型,一切都戛然而止,观众则被这突如其来的结局惊住,接下来便是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
这段文字首先表述了帕克・莫拉的舞蹈造型,然后掀开其表演气势,并运用“如狂风骤雨”来强化其艺术效果,接下来又用“在地板上踢踏出疯狂的节奏”来宣扬其舞蹈之激情四溢:然后又穿插男女舞者的表情身姿和吉他手的绝妙表演来衬托帕克・莫拉的舞蹈风范,最后则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描绘观众的反应,观众先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结局惊住”,待回过神来之后,则“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这般生动的情节和经典的小说描绘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在短小精悍的舞蹈新闻中出现,着实彰显了作者的艺术功底之“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来龙去脉的延伸羹
舞蹈新闻有时也需要像文学作品一样不但具有信息传播价值,而且肩负着形象塑造、文学构思等义务。凭着这种简约中交代故事来龙去脉的高超技巧,舞蹈新闻也能耐人寻味,塑造与舞蹈相似的构思完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艺术功效。
我读了冰心的——观舞记,使我深受感动。卡拉玛姐妹那美丽的舞姿时时感染着我。
这篇文章说的是:作者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赞美之情。
现在,我每天有空时就认真读一读,感受卡拉玛姐妹能高超的舞技和忘我的表演。
当我读到: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时,不由得心中一颤卡拉玛姐妹露出怎样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舞技而让作者感到那样欢喜,激动?而当卡拉玛开始舞蹈时我才明白:她旋风般的急转令人欢喜和激动。
当我读到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诗歌故事时,感到:她是这样爱舞蹈,不然怎么会一心沉醉在舞蹈世界里用四肢五官讲说一个个美妙故事!
当我读到: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下垂,入地生根时想到:印度艺术如此丰富,值得我们去发掘探索。
我要像卡拉玛姐妹一样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报效祖国!
〔关键词〕唐代乐舞图摹品壁画艺术图式
莫高窟第220窟保留有多朝代之痕迹,历史上为几个朝代所重修过;洞窟主室北壁绘有一幅贞观16年间的舞乐图壁画,学术界甚为重视。“ 由于古代遗留下有众多壁画之舞乐艺术作品,故尔,通过对古代美术图像艺术作品之解读,转而为理解历代诗歌、音乐与舞蹈等作品亦为当下流行之研究课题。下面就以所摹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舞乐壁画图像为例,来对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进行学术探讨。
一、壁画中出现舞乐诗画艺术图式之缘起
壁画舞乐图式指绘存于石窟内的音乐图、舞蹈图、营伎图、百戏图和天宫伎乐图等等大量图像构成之艺术形式,而隶属于民族的音乐与舞蹈、民族的器乐与乐队等诸种形式组合之形象资料。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则指把现实中的乐与舞的表演、诗歌的描述通过壁画形式进行深入地刻画,最后转化而成为一种视觉艺术图像之形式,这种形式被统称为―――舞乐诗画艺术图式!
而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研究,则需要把现实中音乐、舞蹈之表演性、诗词之文学艺术性,转化而成为一种音乐、诗歌、舞蹈与绘画图像学之研究,从而透视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中,艺术设计与设计表现之间的一种互动关联!
自汉代以后,流行于西域的舞种龟兹舞与胡旋舞等开始传入中原,关键是被隋、唐时人所接受了,而且在宫廷中亦属“位居显赫”。流传至莫高窟时,当地画师则把音乐、舞蹈与诗歌等艺术进行“甄选、吸收、创新”[1]27-29,遂形成融音乐、诗词、舞蹈、绘画题材之壁画艺术图式。既迎合了时人之审美情趣,又形成符合国情之本土文化结晶。
出现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唐朝时曾一度流行西域之乐与舞等,并常有中原、西域艺术家们同台汇演之盛况,当时的文人骚客亦有许多描绘这种中西文化交流的优美诗画留存于世,再加皇室、当地官僚及豪绅们不惜重金聘请高手画师,绘制巨幅佛教之画像,于是便出现了当时代之弘幅艺术品。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在布局、人物造型、线勾及赋色等各个方面,其艺术风格与传承演变,则展现了当时代艺术交融之历史一侧貌。
壁画遗存的舞乐诗画图式亦为造型艺术,空间存在感极强,换言之,其形象的创造均有当时代具体之图像表现,以艺术设计之构成,把当时众多音乐、诗词与舞蹈形象瞬间以画面形式结合起来,则形成当时代之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模范;莫高窟所出现的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概由此而衍生!
二、舞乐诗画场景之艺术设计构成
“莫高窟第220窟北壁‘乐舞图’壁画绘于贞观十六年,主壁画面取材于佛经《药师净土经变》”[2]76,表现东方净土世界之景象;位于其下部舞乐图中“人物约30多个,乐器约10余种”[3]18。场景设计与图式构成非常考究;伎乐表现亦非常灵动,中有两舞者穿白练裙,两舞者穿锦甲对舞,每个舞者双手握长巾舞于一小圆形奔鹿图案毯上,体态微呈S形,做扬臂急旋状,在乐队的伴奏之下,似谙音律,飘带已然舞出优美的图案变化,旋舞正酣(参见图1),对人物之动作、神情之掌控,均非常之到位,有文字描述刻画曰:“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蔓延舞缀也”[4]20。《新唐书・礼乐志》亦载有:“舞者立于律希旋转如风”。《旧唐书》形容为:“绿绫浑裆F,赤皮靴,白F,双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5]74。从所摹作品中可观察到节奏的奔放与刚劲之风格,和以难度极高的急速旋转来增进演出之气势。《乐府杂录》俳优条又描述说:“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伦由衔瑁纵横腾踏,两足不离于律希其妙如斯也。”均与所摹作品极其相似(参见图1);四舞者均立于小圆形奔鹿毯之上,作急速旋舞状,两舞者锦甲装束,两舞者白练装束,舞蹈的动感加上小圆形毯奔鹿的动感,形成十足的动感,似谙音律,长长的飘带悬空飞舞且形成了艺术舞蹈之造型。在很小的舞蹈空间上,表演了动感十足难度很大的诗乐舞蹈动作,且能让观者同时领略到舞蹈者与绘画者技艺非常之高超!
下面对所摹诗舞乐画艺术图式作一图像学之解读。该图式构成为胡旋舞蹈者四人,小跨度S造型,似谙音律飘带已舞成形,显示舞蹈已进入高潮;伴奏乐队按照不同乐器分层次,有序列排成为两组。对汉、胡装等人物形象经过精心设计,通过不同肤、色、发式之处理,表情各异之处理,手中所持各种乐器之处理等等(参见图2),形成极富韵律与节奏感之图式;整体构成与“场景设计显得华丽多姿,背景设计为荷池栏杆”[6]77,既富有意境同时又赋有一定寓意;再在整体画面上下两边加以装饰,呈现出了鹿纹样艺术视觉效果,整幅画面格式表现为集结对比之构成艺术图式。
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画面之各部安排与设计,均具格律性与连续性且很有秩序之感,属于对“点、线、面、形和色”等等要素之完美运用,以及对“位置、距离、态势、角度、面积和节奏”[7]23-28等设计学要素之精准安排与组合。舞、乐、诗、画兼备且能相映成趣则属于人类艺术之完美集合,而所摹这幅舞乐诗画艺术作品,以现实生活中诗歌、音乐及舞蹈艺术为依据,构成舞乐诗画结合的壁画作品之艺术图式!
三、融舞、乐、诗、画于一壁的艺术设计构成
舞蹈之表现要通过音乐协助来塑物与抒情,以期达到视觉震撼之艺术形式来实现,从而最终能达到完善之目的!“ 先看诗词韵律的记载,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白居易《胡旋女》。词中描述现摘录如下: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9]8
词中舞姿的记载描述与所摹诗画乐舞图像记录几乎吻合;同时诗词中亦将杨贵妃与安禄山推崇为跳胡旋舞之冠者。杨贵妃以丰美著称于世,而安禄山的肥胖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风如焉”[10]163。以如此的体态亦能把胡旋舞蹈发挥到极致,足见其时代诗画乐舞之风气从朝廷到民间之兴盛。
另外一首著名的则是元稹《胡旋女》之诗歌,现摘录共赏: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11]7
诗中所描绘“……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之场景亦与所摹舞乐诗画图非常相近(参见图1)。限于篇幅,不再枚举。总之舞美诗更美,而保存于石窟中的壁画图像更美,把现实中的诗乐舞之美经过艺术加工,演变成了融舞乐诗画为一体之艺术图式,亦充分反映时人以舞为乐,以善舞为荣之风习。而所摹220窟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则是图像视觉描绘形式的直接显现,在所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中可以看出,展现于观众的画面与在何位置如何表现动感效果,达到能与观众对话目的,均为当时之画师设计而出。依据就是石窟建筑本身特点,其次是按石窟特殊性调整与画面布局之需,再次按规划与方案展开后构图,最后完成整体方案。巧妙之设计加上高超的造型手法与色彩表现技法,最后依据现实再定格于石窟之中,于是便形成了壁画中融舞、乐、诗、画于一壁之艺术图式!
结语
通过所摹莫高窟第220窟大幅壁画舞乐诗画艺术图式,能使人感受到唐代诗歌、绘画、音乐与舞蹈丰富之内涵,以及时代之节奏感、和谐感与生命的律动感。临摹、比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后发现,所涉及到的唐时舞乐诗画之价值观以及雅、俗等观念,与前代相比均发生了明显之变化,故尔产生出当时代所特有的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综合历史遗留,通过临摹中所发现为人所忽略之线索,来窥测古代艺术家们高超之表现技法与设计巧思,在融舞乐诗画于一体的艺术图式中,寓动寓静合而为一,在凸显与变化当中改写着韵律之声,把舞蹈之中的动感之旋律、音乐之中的听觉之乐、诗词之中的文字之情,转化、集合而成壁画中图像之大美集成,终成融舞、乐、诗、画于一壁之艺术图式构成。通过对融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临摹与研究学习,对今后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均会有所借鉴与启迪!(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史苇湘。敦煌佛教艺术新思维。石窟艺术[J].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
[2][6]李徽,罗明。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壁画“乐舞图”之艺术探析。装饰[J].中国装饰杂志社,2013(11).[3]段文杰主编。中国美术全集・15・敦煌壁画・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段安节。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出版馆,1936.
[5]沈d.旧唐书・志第九音乐二[M].上海:中华书局,1975.
[7]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杜佑。通典卷141[M].上海:中华书局,1984.
[9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426[M].江苏:扬州诗局刻本,清康熙45年本。
一、少年宫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少年宫舞蹈教育的授课对象大多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记忆能力将会显著提高,这对于他们今后参与更高级别的教育活动是有帮助的。少年宫舞蹈教育正有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能在不知不觉之间促使学生接受记忆训练。
来少年宫上舞蹈课的学生大多每周来一、两次,每次上课时间大约几个小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时隔两三天之后能否准确记住老师教学的舞蹈动作,是极为考验他们记忆能力的。少年宫舞蹈教师应当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掌握舞蹈知识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当学生的大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之下,潜移默化之间记忆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强化。与此同时,每逢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这些重大纪念日,少年宫大多会举办文艺表演节目,舞蹈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学生参与舞蹈节目排练的过程中,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上课集中精神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记忆质量也是很有益处的。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舞蹈动作记得较好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成绩也往往名列前茅。
二、少年宫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艺术是具有留白意义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可以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对艺术进行个性化解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过程是参与审美艺术的过程,他们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意义。舞蹈的世界里面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学生本人是舞蹈的最佳解读者。一个不会想象和创造的人,他的舞蹈学习只是机械地重复和毫无灵魂的模仿,这样的人是学不好舞蹈的。少年宫舞蹈教育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温床,有效的少年宫舞蹈教育为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他们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作?橐幻?从事少年宫舞蹈教育的教师,我的舞蹈课上非常关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为了避免舞蹈教育陷入“成人化”误区,上课时我尽量给孩子们自由空间,例如:组织学生到野外、公园、动物园游玩参观,然后用身体语言去表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模仿动物园里面小动物的形态。少年们天真无邪的情感和自由奔放的动作往往能为舞蹈编创提供灵感,将舞蹈学习推向又一个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深入体会到舞蹈学习的快乐,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育。
三、少年宫舞蹈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良性竞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稳步提高学习效果。少年儿童们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人前脱颖而出、获得认可与关注。有效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有助于激发竞争意识,在班级里面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少年宫舞蹈教育中,通过与其他同年龄段孩子的比较,学生慢慢会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不落于人后,他们会加倍努力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舞蹈技能自然会随之提高。从小拥有这种竞争意识,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进步,对于个人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二次,我们相约拍摄这次封面,炎夏,有雨,刘岩提前到了,那天她的母亲和朋友陪着她,素颜,短发,瘦得令人心疼,但眼神清澈坚定,分明告诉你,“别这样,请相信,我有力量。”
2008年7月27日,作为奥运盛宴中惟一的独舞《丝路》的A角表演者――青年舞蹈家刘岩在彩排中不幸坠台,导致双腿残疾,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她的舞蹈生涯即将在最绚烂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并为此感到深深悲痛和惋惜。她也说到,摔伤之后的第七天,医生就正式地告诉她“你是脊髓损伤,并且是完全性损伤。”换言之,就是她瘫痪了。
作为一个舞者,要用身体去表达艺术,而刘岩却面对了太多的不,不只是能否再次跳舞的问题,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恐怖”她说,的确,她面对着显性的障碍,上下车,上下台都需要别人帮忙,但她也说,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的障碍,有显性有隐性,但是谁都不能放弃自己,要面对,要让每一天都更好一点。刘岩没有消沉堕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告诉我们,精神世界里,她从未有过跌倒,甚至,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
在这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博士、到北京舞蹈学院当老师、担任《舞林争霸》总决赛的评委、创作舞台剧……横跨多个领域,转化多重角色。即使是一个双腿健全的普通人,也很难交出这样令人赞叹的答卷。
当上帝把沉重的大门关上,我们无可奈何,于是有的人变得冷漠,每天抱怨生活的不公,有的人一蹶不振,终生靠回忆度日,有的人无所事事,静坐等待上帝为其打开其他的窗。而刘岩,凭着对舞蹈的纯粹热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主动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在现实的轮椅、思想的扶梯上,她同样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冉冉升起的朝阳。
今年,她的专著《手之舞之》了英文版,这部系统研究手舞文化的学术著作源于她的博士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刘岩的舞蹈生涯从未停止,一直灿烂似锦。
奥运来了,她也再次启程全程参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接下来她还会去维也纳和美国参加交流和表演,并将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继续自己舞台剧的创作,同时她正在写作的新书,也计划明年出版。
在刘岩拍摄封面的时候,我问她的母亲:女儿这么棒,你是不是很欣慰?老人感慨:她太忙了,真的很心疼她。
独立如刘岩,她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有姿有彩,“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做做面膜,我喜欢下笨功夫,我的包里永远都有个本子,每一天的事情都在本子上记下来,读书的时候,看到打动我的段落,我也会抄在本子上,去年做《二十六分贝》的舞台剧,就做了很多记录。”她觉得,很多感觉都会快速消失,不如通过简单的文字,把它们尽量定格。
在采访中,刘岩提到了好几个名字:她喜欢莫扎特,老天赏饭吃的古典音乐精灵。她喜欢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皮娜来中国,她们本来可以相见,但那时的自己心情杂乱,没有赴约,而皮娜在那一年因癌症去世,刘岩说非常后悔,不过不影响她们的神交,如今每学期,她给学生上课,都会放映皮娜的纪录片。
她还提到鲁米,她喜欢他的诗,并忍不住念诵,“在我失望的一刻,我也感受到鼓舞。当我被毁坏,我同时也在康复。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Q&A
奥林匹克,不只是探索身体的极限
Q:今年奥运期间,你会参与哪些活动?
A:我受邀到巴西里约观看这一届奥运会,8月份会出发,当然,除了观看比赛,也会参加一些有关奥运精神传承的活动。虽然我没有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那支舞,但这么多年走过,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代言。
Q:这些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没有产生过变化?
A:2008年,我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加上之前的演出,和之后的排练,更多是身体上的打磨,希望尽善尽美地去表演,并没有考虑太多奥林匹克史的概念,或者说并没有走脑。摔伤之后,身体出现了障碍,生活中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困难,既然奥运会是一个触发点,那我不免开始进行思考,我想奥运会,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天的比赛时间,让全世界的运动精英聚集,然后只在比拼身体的极限,一个追求更快更好更强的体育赛事,不只是在探索体能,还有精神的提升,这非常伟大。
Q:奥运之后,对你来说哪一年最困难,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A: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切分时间阶段,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我就是告诉自己每天都要更好一点,我不祈求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但是每一天都要比自己的前一天更好更好更好。如果说到最困难,那还是2009年,毕竟2008年更像是突变,当手术做完了,奥运结束了,大家对你的关注淡去了,我却要开始去适应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和调整,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一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康复机构,坚持康复训练。 1.现在的刘岩,清澈而坚定。2.2012年9月20日,在纪录影片《无与伦比的辉煌―北京奥运记忆》的首映式上,忆起自己的奥运经历,刘岩落泪了。3.在新的奥运年,刘岩的著作《手之舞之》了英文版,她的闺蜜杨澜、鲁豫、龚琳娜都来为她捧场,她也坦言,受伤后的生活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她也感谢身边的朋友,她们彼此三观相投,愿意一起理解这个世界。
Q:你说过坚强不能概括自己经历的一切,你会反感人们谈起你受伤的经历、不断用坚强去形容你吗?
A:这个没关系啊,大家的感觉是大家的,但其实,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我只是做了不放弃,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不过如果我给大家的印象是坚强的话,我尊重,也接受。
Q:很多时候,当你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令人有“缺憾之美”的感触,你认可缺憾之美这种说法吗?
A:当然,西方有维纳斯,中国也有“残缺是一种大美”的说法,所以我是接受的。
舞蹈事业如何继续?“我在做手舞的研究和创作”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手舞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A:手舞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其实舞台部分的创作还没开始,现在主要是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用“创作”一词不太准确。这个研究方向是2011年定的位,可能与我腿受伤有点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大,主要是我受伤后关注到聋人这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手会说话,所以我想用这个方式是不是可以探索思考舞蹈的精髓。2011年定了做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方向后,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所以一路做到了现在。
Q:写作《手之舞之》这本书给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我很庆幸自己选了这个方向,因为当时那篇博士论文确实填补了中国手舞研究的空白,但正因为研究者很少,文献资料相当缺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思路的整理也是,你要思考如何去解构建构,如何描述手的语言性,从哪个类别进入研究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才能完成。
Q:在这个过程中,还思考了佛教手印的内容?
A:其实我的家人们并没有,但近年的阅读和思考,让我觉得佛教文化很东方,很贴近我们,而且也神秘,我的导师对这部分也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决定将手舞和佛教手印进行结合,这些都是人类的智慧。
Q:受伤之后,也让你在跳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A:当演员的时候,也会读书,但是阅读和自由思考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精力有限,更多都放在对具体舞蹈的打磨上了,反而是受伤之后,开始思考,我的博士导师冯双白先生,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就问过我,让自己的舞蹈如何继续?舞蹈不光是跳啊,他鼓励我考虑研究、教学和编导,舞蹈教育家也是很伟大的事业,我想,在展开其他纬度的思考时,兴趣点就被挖掘了。
Q: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A:时间挺紧,那就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这是我的职业,我尽力而为,同时我还需要康复时间,需要阅读写作的时间,我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但如果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的邀请,我还是会尽量去的,传播正能量。
Q:崔永元在推荐《手之舞之》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显得这本书更加可贵,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
A: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化市场的情况在变好,文化不断繁荣,信息也在不断普及。整个文化氛围在提升,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关心这些。
Q:听说你已经考取了博士后,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博士后?高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是想继续做手的研究,不想浪费自己对佛教手印这方面的兴趣。我读博士时在学校也有科研项目,但你知道的,做科研项目相对比较散漫,读书不一样,有压力,有挤压感,一挤压,从博士后进站到出站,十几万字的研究成果又能出来了。主要是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和学历关系不大。
关注孤残儿童,公益能让我微笑
Q:你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主要是针对残障儿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A:当时我们也在犹豫做什么,想做弱势群体这一块,但弱势群体又分成好几类: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在这过程中有人和我争论,我想做残疾人这一块。我摔伤了,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我自己的身体有障碍,那我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身体障碍的人,为什么又聚焦在孩子这样的群体?因为孩子有种希望的感觉,给了我很多力量。
Q:目前这个公益项目支援了多少孩子?
A:我们支援孤残儿童学艺术,现在有162个孩子,96个是孤儿,66个是聋儿,每个周三的下午都会有我们的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也会去,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去给这些孩子们上课,他们特别开心,他们给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舞蹈,特别开心,仿佛一起过了六一儿童节。
Q :公益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公益给了我美好,让我微笑。大笑也没有微笑无敌,因为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你如果会微笑,会发自内心微笑,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Q:做公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
A:阻力是不断的,最早是资金问题,没钱,后来办活动过程中又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场地、赞助品牌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会牵扯你的精力和你的情绪。具体的问题很多,但我的态度是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
Q:能分享一件做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A:还是给我资助的一个小孩编舞的事情吧,那个小孩叫范杰,当时11岁,我给他编了一支舞蹈叫《对他说》,他不会说话,我想对他说虽然你不能说话,但如果你想表达你思想的话就来跳舞吧,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你能把你想表达的通过舞蹈传达,别人一看就懂。
相信“相信”的力量
Q:你说舞蹈是你的信仰,怎么理解信仰这个词?
A :有很多舞者会说,舞蹈是她的生命,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的生命有太多东西,不仅仅是舞蹈,但舞蹈是我无比热爱的,而信仰比爱更高一个阶层,更神圣,有一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舞蹈于我来说其实很纯粹,我够不着它,但它又不断推动我前行。
Q:你说过你导师的一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A:相信的力量是宇宙的力量,你相信了就能成功,不信你试一下,真的能行。我的导师是冯双白先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我觉得聪明、智慧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他是有大爱的,给予了很多,不光是对我,是对他身边的所有人。
Q: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有一种素质一定要有:坚持。你可以条件不好,我考进舞蹈学院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属于很普通,但没关系,或者说你现在有点胖,都没事,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舞者如果有坚定的意志,不光舞跳得好,自身也
Q:你本身是位优秀的舞者,同时又是一名主持人、作家、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个角色?
A:我最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现在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Q:涉足这么多领域,工作这么繁忙,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呢?
A: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我会通过看书来缓解。(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昨天我在等朋友的时候就在读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作家的书,太厉害了,我这两天要把它读完。看书也是一种交流,跟人打交道有时还会出事,跟作者交流不会出事。还有一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传记类的,叫《Just Kids》(《只是孩子》)是章子怡推荐给我的,她发微博私信给我,叫我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特别好看,写得好极了,你也赶快去看。
Q:除了看书,你平时还喜欢做什么?
A:游泳,还有哑铃训练。这两项是我最爱的。当然还有跳舞。
Q:要有能让自己沉静的书,也要有让身体动起来的活动。
A:读书是一方面,除了读书,身体的磨练也挺重要的,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太阳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升起落下,你天天练功也是如此,能磨练自身,这是一件枯燥但干净的事。
Q:你会喜欢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A:比较喜欢积极的人,勤于思考的人,我前一段也在读萨特的书,很喜欢他,他是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拒绝接受任何奖项,甚至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和波伏娃的不凡之恋,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爱。 2014年,刘岩与法国艺术家排演中法原创舞蹈音乐剧《红线》,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正式的登上舞蹈艺术的舞台。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的跨界结合讲述了一个生命哲学故事,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从西方“雅各布与天使的斗争”中得到启示,表达这样一种含义:当人类与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殊死搏斗与挣扎后,最终将战胜这种力量,并会变得更加成熟,也会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西方的哲学理念与中国古语“凤凰涅浴火重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Q: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你对自己太狠了?
A:朋友会说,他们希望我少干一些事情,心疼我,大家都觉得我不用太辛苦,我也是在调整,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开,不要太满,人应该还是需要有些余地的。
Q: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A:自然是大美,大美是不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