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优秀4篇】

【文章导读】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这里要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4篇刻意练习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刻意练习读后感 篇1

只从看了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之后被里面提到的刻意练习彻底颠覆了我对学习的认识,迫不及待的买来这本《刻意练习》看了起来,万维钢在他那本书中提到的知识,就是源于这本书的作者,据说万维钢之前还和这本作者一起做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这个说法来至于 马尔柯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异类》,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练成的只要坚持练习约一万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你就能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精英,但是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不是说你随便练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精英,关键是你怎么去进行这一万个小时的练习,如果只是每天上班写业务代码,写2万个小时也不能成为精英。另外我们不要看到”一万个小时“,就想原来要练习一万个小时才能成功我还是放弃吧。其实如果用对了方法,很多行业根本用不上一万个小时。练习,不是看你练多长时间,关键还是看是否用对了练习的方法。而刻意练习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练习的方法。

上周看完了《自控力》,找到了提升自己意志力的方法,但是有了意志力还不够,我们需要正确的练习方法,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意志力不至于用在无用的地方。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呢?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于你不会的地方加强联系,但是不能只是普通的练习,要有目的有思想的练习。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去年练字的事情,那几天觉得自己写的字特别难看,于是下定决心好好改正自己的字,买来了很多字帖、碑文什么的照着抄,就这样每天一个小时写了三个月,之后发现自己的字还是没有进步,看着字帖照着写还行,一旦自己写点东西的时候发现写的还是乱七八糟的,这就是没有刻意练习的后果。重复的写从来不去思考这个字为什么写的不好,为什么别人要这样写,后来自己越写越失望慢慢就放弃了,按照我这样的练法,一年也难有效果如果之前知道刻意练习的方法肯定进步不会这么慢了。

作者为刻意练习列了四个特别重要的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必须专注于练习;

3、有比较积极的反馈;

4、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拆开来讲: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刻意练习,主要就是“积少成多,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的目标。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的用于引导我们的练习。再练习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目标进行拆解,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逐步的去实现然后汇合成我们的具体目标。

2必须专注于练习

专注,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懂,如果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练习上。

3有比较积极的反馈

虽然我们在努力学习、练习,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也是不行的,别人给我们的反馈,能够加快我们的进步速度。如果能找到一位在自己想学习的行业里面很牛的人,进行指导那将会事半功倍。

这就好比我刚学完驾照,因为刚学完始终不敢上路,于是就在网上找了一个教练,专门教导人上路开车的,说实话这样真的进步特别大,也许我们身边有很多开车开的特别好的时机,但是因为不是专门来教导别人学习的,所以很难针对你的问题给你指导,所以学习起来特别的慢。专门的教练来教导你可能几天你就掌握熟练了。

但是好的导师一般都不好遇到,往往需要我们付出高额的金钱来获得更优质的指导,不过还好现在互联网怎么发达,很多知识网上都能搜索到,这也算是间接给我们反馈。还有一个办法如果我们平常工作忙,没时间也没有金钱去找好的导师给予我们反馈,那么找到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把他当成榜样,去看看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平常都做些什么,这样也能使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

所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付费讲课,包括,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以后这种类型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会越来越强烈的。

4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上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两者之间就是学习区。

比如学习的时候感觉书里的内容都是我们熟悉的知识,那么这本书就是再我们的舒适区内了,如果书里的内容和我们原有的观念不相符,仔细想想之后,觉得说的确实有道理能接受,那么这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如果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无法理解,那么这就是在恐慌区了。

刻意练习就是在我们的学习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必须时刻注意到自己要改进的地方,一担掌握了这块只是,那么就不要再在这块上面浪费时间赶快投入到小一步的学习中。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这四点差不多就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了,当然我总结出来很短,书中还有大量的实例来帮我们加深印象,如果嫌书长,我推荐至少看下万维钢的博客总结。

刻意练习读后感 篇2

近期,读了樊登老师讲得《刻意练习》一书,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好深刻,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1、每个技能都是可以用刻意练习所达到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将这种训练地意识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

2、刻意训练的步骤:引起兴趣——发掘动机——持之以恒地训练——设定反馈机制——不断追求进步。

3、关于反馈机制设定,我觉得我们不仅仅可以做可观的实物做反馈,还可以用写作的形式进行输出,特别是写进步本这个事,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方式,这会给每天的自己带来很多的直面的反馈。有些我们在脑袋里无法理清的思路,通过写作复盘的形式便可以得到解答,这是近期我写作的感悟,也与大家分享!

4、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都知识技能的培训课程在我们眼前晃动,但若我们想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那在做抉择时一定要思量清楚,了解自己本身的`时间可调动性也很重要。不要盲目地觉得这个好那个好,先确保自己的核心目标要完成再思量其他的,否则,便很容易陷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处境。

5、刻意练习要达到的标准:要形成一种自动反射的程度。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把它当作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把标准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最后说说我对樊登老师讲课的感受:感觉很舒服,它跟得到的讲书最不一样的就是,得到的更多是一种理论性的陈述,而听樊登老师讲课则感觉像在听故事一样,樊老师会加入很多的个人见解和个人亲身经历或听到的一些故事,这个我是比较喜欢的。唯一不足的是,就没有整本书思维导图的图片,作为读者的我就怕自己将知识点遗漏,老师大概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去总结吧!

刻意练习读后感 篇3

一直听团队推荐,也买了这本书,却直到这个月才翻牌宠幸她!

从名字了解,大概就是要有意识的去训练吧。听说最多的就是一万小时,可以让我们从新手变成天才,其实于我内心是不怎么认同的,貌似没那么简单吧,至少要加个“方向正确”,不一直在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吗?错误的练习,那不是南辕北辙,越来越错吗?

但显然我的认为只是“我认为”,《刻意练习》并不是一万个小时,开篇它就否定了单纯的一万个小时,而是刻意,“正确的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在此就这本书,分享几点:

一、有技巧

我们和天才之间就差学会个“技巧”,都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谁天生就是天才,都说勤能补拙,一分辛劳一分才,任何我们眼中的天才或者某个领域的专家,无一不是经过长时间的勤奋好学,不断成长突破的。但他们一定掌握着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式方法: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很多人,背课文时从来都是磨磨唧唧的,可是一整首歌词却仿佛过目不忘!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古文天赋,现在想来天赋也只是一部分吧,也是有些刻意练习的技巧吧。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也总觉得课文之外的都是闲书,所以总的来说就是看书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问表姐借的学习资料,结果还是文言文阅读本。于是从简短的文字中翻译理解出大量的文字,挖掘作者的身份,写作背景……,对于枯燥的学习来说成了有趣的事,然后有感情的、有意境的朗读,最近知道那叫“替代感”。那就是我写的诗,我的文章呀!当然记起来毫不费力啦!

二、找导师

一直在说旅游需要导游,人生需要导师!这当然不是嘴上说说的,没有导游,你就像是盲人摸象,旅游也无非是山水石头,花草树木……仅此而已!所以爬山 家门口就行啦,别去什么五岳,五色啦;玩水新昌江就差不多啦,再不行不是还有沃洲湖、天姥湖呢,什么长江黄河、东湖西湖的也就那样的!可是你在导游带领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会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所以旅游需要导游,那么导师呢?好的导师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前行,才会为我们制定计划!

回想当初学太极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佩服自己的眼光的,也庆幸找了个好的师傅!我的师傅,传自当地太极协会副会长,不是个固步自封的死板老头,也不存在开馆挣钱的敷衍。一开始的“你们年轻人不会坚持的”拒绝收徒,后来看到我们的诚意,知道我们真心想学,便用心指导,从基础开始抓起,一点一滴,手把手教学,进度也时快时慢,只因师傅是最知道我们掌握度的。想来没有师傅,当初即使再有兴趣,再有坚持力,也没有如今十年的结果吧。

三、会思考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没有天生的才能,不同在于他们的思考力。记得老师说过,勤奋第二,悟性第一!只有会思考的人才会想在实践中怎么样获得提升,怎样更好的解决问题。经常开玩笑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懒人发明的,也许就是因为会思考吧,只会埋头赶路,又哪来的汽车、飞机呢?只会涉水而行,又何来桥梁轮船呢?

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慢慢有技巧,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会思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需要向内行的人学习,才能去找导师!

从来不存在“一万个小时定律”

有目的的练习,而不是天真的练习。

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你自己那方面的天才!只是你暂时没发现而已,用心去发现,刻意去练习!

刻意练习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写的。这是一本可以让你成为天才的书。书的内容是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一些练习的方法和事例。

刻意练习,要遵循3F原则。

第一个F是Focus,

意思是专注并且有明确目标的练习。有一个NBA球员叫科比,他是团队里的主力,他说过一句话:“你从来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他每天四点去打球,每次就练习一个动作,把它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无数次。就是通过这样的刻苦有效练习,科比才成为了球坛巨星。

第二个F是Feedback,意思是反馈。

它能够指出你每次练习的不足之处,哪里需要纠正,哪里还需要提高。

第三个F是FiX it,意思就是纠正。

当你得到你的反馈,知道你欠缺的地方,你就需要及时改正,否则你再怎么努力,也始终有问题存在。

这本书我感受很深,我回想到弹琴6年,却从未拿过奖,每次连晋级都进不了,正是因为我缺少了这3F原则。以前我弹琴的时候总是不专心,东看西看,一边弹琴一边想其他的事情。老师上课指出的错误,我都没有记在心上,回家以后也没有按照要求改正,依旧我行我素,导致每节课老师都在重复同一个内容。

自从我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非常愚蠢。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正自己。首先我变得认真起来,每次弹琴都坐在凳子上半小时不动,专心地弹琴,如果哪里弹得不好,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单独练习那里。上课时候老师纠正的错误,我把它们记录在了纸上,回家以后专门练习需要改正的地方。现在我的琴技突飞猛进,希望我可以在下个星期的比赛上,取得好的成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