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观后感优秀3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花木兰观后感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花木兰》观后感 篇1

从前,有个名叫花木兰的小姑娘,她有乌黑发亮的头发,红润润的嘴唇,圆溜溜的眼睛。她的个性大大咧咧,没人要娶她。

皇帝征兵,花家没有男丁,只好让木兰爸爸上战场,木兰不忍心,觉得爸爸年纪太大了,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于是,木兰半夜三更割掉自己的长发,女扮男装上了战场。第二天,木兰爸妈发现木兰不见了,就让祖先保佑木兰。木兰在战场上第一次成功了,但第二次却被李翔打倒在地,木兰被送进了医院,这时李翔才发现木兰原来是一位女子,从此对她佩服不已。

木兰真勇敢,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花木兰观后感 篇2

电影《花木兰》上映,我第一时间去了电影院。没有老美的大片情结,只奔着迪士尼真人电影的第一位亚裔主角和种种原因一再延期的上映,亦是为了一众知名演员的“绿叶”陪衬,虽然我丝毫没察觉是李连杰饰演了皇帝。也不愧是迪士尼,生生地把我们的历史题材拍成了超现实主义影片——女巫这个角色的出现,着实让我始料未及。

花木兰的存在,算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男女地位悬殊境遇的逆转,而有着相似命运的巩俐所饰之仙娘却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个泪点很低的人,影片最后她的死让我不禁为之动容:当她从女王的梦中醒来,替木兰挡了那一箭……这算是大彻大悟之后的死得其所罢。

说回《花木兰》的故事主线,影片一开始便提到了凤凰这个隐喻,木兰替父从军的十年也是凤凰涅槃的过程(显然院子里那个石雕一点儿都不像,后面始终徘徊在木兰上方的那一只个人觉得更像风筝)。回来后又特意重温了赵薇陈坤的版本,两相比较之下,仍然觉得亦菲版剧情有些平淡。虽说片方的初衷是想要避开上下级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恰好国内的版本着重描绘了感情线),但在木兰从军之前的经历和军营练兵以及步利可汗的攻城上着墨过多,然后用一场战争和解救皇帝的戏来诠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似乎有点儿勉强。如此差别是有了,但这其中的不同也大大曝露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老美的东西没有超现实主义的特效加持,好像就聊胜于无了。

另外影片中的两个槽点不得不说(个人认为算是比较典型的),一是“额黄妆”,二是“客家围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对于没有历史的老美而言,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理解的。所以作为一个有那么一丢丢强迫症的人而言,真是觉得有些“暴殄天物”了。

真实的“额黄妆”,对于一个不懂化妆的人而言可能也很难通过文物去理解应该是个什么样儿,但是正常的审美观我还是具备的。总觉得迪士尼是和我们有仇,居然能把神仙姐姐和一众后宫嫔妃给刻画成那副模样,这可不是星爷的喜剧片呀……

还想说的一点是影片里的“客家围屋”,依然是有关历史文化的理解,上一次看到类似建筑应该还是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面。仅凭我个人对建筑类型的有限了解,木兰的家应该是类似客家围屋或者福建土楼的建筑,然而据典花木兰的家乡隶属于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而且当时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疆域范围似乎和围屋所在地也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对于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我还是尊重的,尤其是颜值与能力并存的巩俐和刘亦菲,只是迪士尼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也着实让人尴尬了些……

花木兰观后感 篇3

看电影之前,我对《花木兰》的期盼很矛盾。一方面,马楚成这两年的成绩单实在让我无法觉得他是个靠谱的导演,并且能够驾驭好这个题材;另一方面,我真的、万分的,期望花木兰这个主角,能带给赵薇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不管别人怎样看,我始终认为她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即使《画皮》好评如潮,我也不觉得那是她最好的发挥。在我心里,《情人结》和《姨妈》才是她的水准。

结果,在电影开始的那个镜头里,我的第一个矛盾就被解决了。vitas同学以和整个电影氛围十分不搭调的气质,一袭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业的对着口型迎风流泪满嘴沙,然后镜头一转,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传说中的男宠……大哥,难道你也是没钱了就跑到中国演演电影么!整个电影就这样莫名奇妙的开场了,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不到十分钟,花木兰已然“旦辞爷娘去”了(电影里没娘)。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后半段舒服,因为那是典型的“马楚成作品”:节奏明快,剧情简单,台词简单,还有不少笑果。即使这个电影就这么进行下去,或许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无非是多一部《剑蝶》(当然水平要高一点……),只是会遗憾赵薇对花木兰投入的感情罢了。但是坏就坏在,所有人都明白这电影是必然要转型的。几次宣传场合,马楚成话里话外都是家国天下,怎样可能让花木兰就只是和费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于是在急转直下的半小时里,整个《木兰辞》基本被还原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原先诗中关于花木兰的军旅生涯就这么二十个字,而电影里也没费什么劲,几仗打下来,花木兰就成了将军。

能想到么,看到那里我真的很失望。花木兰已经走到了那里,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她还要有什么成长在看电影之前,我始终把它想象成一个女人的史诗,因为用脚趾头想想也明白,这样一个女人,她在军队里有多艰难,她在战争中有多么渺小和无助。花木兰之所以成为花木兰,我觉得,不是因为她能够在成千上万的士兵面前发号施令,不是因为她能够得道多助,而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并且她有勇气、毅力和气魄,在那样一个不属于她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我看来,这种渺小的生存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对于电影后半段的剧情,说实话我真的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太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喜欢那么多符号一样的主题元素被堆积在电影中,也不喜欢那场潦草的高-潮戏。或者是马楚成太钟爱这个题材,也或者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特点。总之就是看的到导演的努力,却也看得到他的力不从心。大场面调度不好(估计也没钱……),室内戏又拍不出紧张激烈,倒是花木兰杀了门独后和文泰四目相对的时候,以及最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的时候,隐约让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愿》……

当然我以上这些,并不是说《花木兰》有多差。其实凭心而论,在最近的国产电影中,我想《花木兰》即使算不上多优秀,但也在平均水准之上,何况还加入了导演演员那么多的心血和诚意,为此我也愿意鼓掌。其实有《木兰辞》做基础,《花木兰》怎样也不会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诗词之外找到一个闪光点。而《花木兰》令我失望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闪光点”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剩余的感情。诚然陈坤这一次确实演得很好,可我却觉得,假如把这个主角去掉,这电影会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难道花木兰就那么需要一段感情么,难道一个女人要成长要强大,必须需要一个男人告诉她这样那样吗难道她真的需要在过尽千帆还要来一句,谢谢你文泰吗花木兰敢于代父从军,已经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样到了军队里,成长为一个统领千军的将军了,却反而连应对死亡的勇气都没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兰成长中的障碍设置为她作为女人的软弱,那么我想,一个费小虎,足够让她长大和应对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说,电影存在的问题是出自编剧的苍白和导演的力不从心。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德和期望,每个人又都对她有某种情结,于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圣女贞德。但在我心里,即使她在战场上总是躲在最后,她依然是个英雄。其实编剧中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对花木兰她爹的改动,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恋战尝期望保家卫国的汉子。这一点对花木兰的性格铺垫很重要,让这个女孩的举动有了一脉相承的气质。

我想无论每个人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对赵薇的这一次表演,就应都会有目共睹吧。以前我总吝啬用赞美之词评价她的表演,《画皮》好评如潮我甚至还泼过冷水,但这一次我真是很激动的在看完之后就打电话传播她演的有多让我感动。当然我不会用那么多类似于有层次、有感情之类的词评价她,我只是真的在电影中,彻底的忘了她是赵薇……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后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最感动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对话那一段,虽然那句“对于你的__(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和平的愿望),我很尊重”让我差点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没什么光彩,对手戏的那个貌似年纪还没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脸青春洋溢,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这个公主的深明大义,却不抵蓬头垢面的赵薇,一句历尽沧桑的“我也只是个女人”。

我也只是个女人呐。《花木兰》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让她多么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动作和神态。而电影虽然给了她女儿身,却有意无意的还是让她成为了一个“男人”。再矫情一点儿的话,听到那句台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的绝不是银幕上那个主角的12年,而是那个替主角说话的演员的12年。其实她也只是个女人呐。一个女人的肩膀会有多宽阔呢,一个女人的内心能够有多强大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不明白,但是赵薇明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