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精彩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雪国读后感【精彩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雪国读后感 篇1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书《雪国》,有点不太习惯他的这种风格,对我来说太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

在整篇小说中有三个中心人物:岛村、驹子、叶子,一直到作者叙事的最后我对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也只有非常浅薄的认识:驹子是村里的艺妓,跟岛村这个过客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情人关系。这么说似乎又不太恰当,因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爱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说是某种感情。岛村答应驹子,以后每年的二月份都会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来的火车上,岛村邂逅了美丽的叶子,然后暗恋上了这个姑娘。巧合的是,叶子的目的地也是驹子的村庄。教驹子三弦的师傅的儿子(行男)患有肠结核,叶子作为一名陪护把病人从东京护送回村子,有传言说行男是驹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认了这一点。而叶子似乎也不仅是陪护这么简单,岛村曾在火车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后,文章也没有对叶子和行男的关系作交代。而小说的叙述者“我”(岛村)对叶子也只是单纯的喜欢,似乎是一种对美的向往。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我能读明白的就是这些。同时,还读出许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每一部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表达的媒介,通读全篇后我真的没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写作意图。其次,叶子最后是在火灾中丧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杀,我不明白作者为何将情节这样设计,叶子的死又暗示了什么呢?

关于这本小说的表达技巧,正如我在开篇所讲,于我的感觉是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也许是我较少涉猎日本文学的缘故,对于川端康成这位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并没有特别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雪国》是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为根基,展现了一种朦胧的、内在的、感性的美。”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读书多了才有发言权。

雪国读后感 篇2

许多书,尤其是经典的书,你肯定不能只读一遍,因为只读一遍是绝对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意味的。川端康成的《雪国》和《湖》都是这样,起码对于我是如此。川端康成告诉我,不光是有情节就能够叫小说,虽然《湖》绝对不缺少情节。

不知道其他日本作家是否也是这种风格,比如我早就听说的夏目漱石。我清楚,川端康城这种写法,是我无法驾驭的。无论《雪国》还是《湖》,都有一种清冷清冷的感觉,让我头脑里不断出现冰雪覆盖的富士山,请原谅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知之甚少。

一开始接触到银平这个人物,以为他真的是个逃犯,而且是个有些变态心理的逃犯。不过,这只是受作者亦真亦幻写法的误导,这种写法在后来描写银平心理时,多次出现。我不喜欢银平,虽然我曾跟随作者的叙述试图理解他,却只是同情,而且很短暂。我想,作者如果知晓,怕是难免失望吧。银平投入过爱恋的女人,弥生、久子、宫子(只是跟踪过一次,算是爱恋过吗?)和后来的町枝,都只能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他只能意淫、只能跟踪。从这一点上来说,银平是悲哀的,也是卑贱的。这几个女人中,久子是爱过他的,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愈发地觉得银平猥琐。如果银平和久子的感情被我知道,相信同久子的好朋友恩子一样,我会极力劝阻的。我不一定会告发,但一定会死谏,一定很想保护久子。后来才知道,恩子在久子的问题上表现得这么强烈,是有自己的目的。恩子的家境不怎么样,希望得到久子家的资助。但是我,仅仅是不希望这种感情的发生。内心里,我也不是接收不了师生恋啊,就是觉得银平和久子的感情很畸形。因为久子是豪门小姐,银平只是个高中国语老师?似乎不是的。也许因为久子家境优越,真真是纯洁善良,爱的时候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可是银平是个有不堪过往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只是一种感觉,后来的确是印证了,他和娼妓有私生子,却很随意地抛弃了。),那样的银平配不上这样的久子的感情。

还有一段感情,我也觉得不堪,自然是宫子和野田先生的。相差很多岁数的老少配,的确在我的接受能力之外。但是,康成为什么要把野田对年轻女人和年轻女人的身体的依恋描写得那么仔细呢?看得我真的觉得恶心无比。老男人真的是可恨,可是年轻的女人能够容忍的原因是什么?真的仅仅是钱吗?

我不得不说,川端康成其实是讲故事的高手,哪怕《湖》并不需要以故事取胜。整篇小说,围绕着银平展开,但是其中银平和弥生、银平和宫子、银平和久子、宫子和野田、水野和町枝、银平和町枝…这么多条线有平行有相交,川端康成处理的游刃有余。我很害怕去阅读线太多的小说,《湖》读下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杂乱。作者真是高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以为只是这两个人的故事,其实竟然还有别人的故事在里面,让你不得不感叹,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而当你以为谁和谁还有故事、还有交叉时,其实是你想多了,这个世界虽然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终其一生,很少能踏出这个圈子。

雪国读后感 篇3

据说,《雪国》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我并没有读过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无法断言其是否是最唯美,我用了三个睡前读书时间读完了全篇,若非隔日必须上班,我必定会一口气读完全篇的。

《雪国》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不纠缠,似乎,简单地读懂,并不算是一件难事,但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这么容易被读懂呢?

我以为,想要去读懂全篇,想要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并非易事,实际上,关于阅读文学作品,我始终认为,领会读者的意图不是第一要事,让自己进入剧情并发掘自我的内心才是第一要事吧,毕竟这不是科学作品,本无需刻意考证作者的真实意图,更何况,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兴许就是即兴发挥呢?

《雪国》的文字相当细腻,描写山的景色,描写人的内心,还有人物的对白,无一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一名的艺术研究者,岛村是自负的,同时也是自怜的。他似乎认为,他对于艺术的的领悟是要领先于当代的,因此他是自负的,然而,却也正因为这自负,他似乎也因为内心的孤独而自怜了。在雪国,他遇见了身为歌舞伎的驹子,并且获得了她全心的爱慕。他爱驹子吗?书中似乎一直在强调的是“不爱”,可是,他为什么又要一次次地专门为了驹子来到这雪国呢?似乎,他并不是那种简单的逢场作戏和及时行乐的世俗的男人,既然如此,这“不爱”便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身为歌舞伎的驹子,于原本应该逢场作戏的风月场所,却莫名地倾心于岛村,然而她知道这感情是没有将来的,因而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带着复杂的矛盾的情绪的,或哭或笑,或柔或刚……驹子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又拘泥于世俗的偏见。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敢爱敢恨的人,她可以拒绝青梅竹马的师傅的儿子行男,也可以爱上一个本应该只是过客的岛村。而其实,她一直是在逃避生活的,她始终是不敢直面生命的。

在全篇中,叶子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开始护士生涯,照料的第一个病人是行男,却不得不面对其死亡的结局,这给她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她也是一个,内心极度脆弱的人,以至于她会央求岛村将其带离雪国,该是因为内心太痛苦以致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了吧?不然怎么会随意地央求一个陌生人?最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结束了叶子的生命,这对她,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呢?

人生,本不会总是事如人意的,顺着心意,能走多远,便多远吧!实在走不动了,命运自会做出合适的选择!

雪国读后感 篇4

雪国这本书并不像那些名著一样那么厚,溥溥的一沓纸里散发着芬芳的书香,连着几个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壶珍茶一样式,几张几张的细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书放好,然后带着浓浓的疲惫入睡。尽管如此,我却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觉就像一个看不懂线谱和乐理的人听到一首好曲子时一样,有心灵的陶醉,也有悦耳的感受,却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里。《雪国》就是首这样的乐曲。虽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我依然愿意贯注我的全心去倾听。

书的内容讲的是一个遥远的岛国小镇,那里有温泉,产丝织品,终年积雪,每年都会有像岛村一样莫名前来的游客。作者通过岛村在火车上一对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给人很怪感觉的人的描写,引出许多其它的话题,如雪国小站的景物,岛村对驹子的想念等等。继而过渡到描写岛村与驹子的情感纠纷。其中写驹子的笔墨是最多的。驹子是一个出身贫寒、举目无亲而沦为歌妓的女子。本来定有未婚夫,但未婚夫患上绝症——几乎是剥夺了她婚姻的权利。只有委身为歌妓。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而她与别的歌妓却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希望自己与岛村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为此,她小心而细腻的呵护着,呵护着自己也呵护着这份感情。而岛村是个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的过客而已,他只是想维持现状。而绝非像驹子一样对自己的所爱进行大胆而热烈的追求。

其实驹子也知道事情理性的发展状态会是怎么样,但她抛开了一切世俗观,温柔的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时候跑去车站送岛村。我欣赏这样的性格和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但似乎这一些都被冻结在了这个偏远的雪国里,怎么样也无法触及。相比起来,叶子的性格具有一种纯粹的善良,她照顾着驹子的未婚夫,关心驹子的生活。我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不禁也和作者一样的疑问:这个弱弱的姑娘,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吗?

雪国的风景是美的。同样美丽的驹子和叶子却像生来就束缚在了男人身上一样。当自己并不爱着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时候为其卖身治病,在自己心爱的男人面前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她们内心所贫贬的爱抚。我想,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故事,也许就像雪国的夕阳,会很快的消失在远山的尽头罢!而做为见证整个事情发展的岛村,只是像一个过路人偶遇了这一切。见证了一个完整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我很怀疑岛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经历的写照。曾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有个曾经深爱的女子,当自己慢慢变老时,记忆变得日渐清晰,于是面对记忆,写下了这篇文章,当作悼念。

雪国读后感 篇5

她是艺伎,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痴情地爱着有妻室儿女、坐食祖产的岛村,她大度,冰雪聪明,尽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纱,被岛村明媒正娶,但她还是隐忍着说:“下一次,带您太太也来温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欢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盖下激烈地窜着火苗,她为报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儿子行男去当艺伎,她读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学,记了厚厚的日记,努力学习三弦琴,她一直、一直在挣脱现实的生活,当岛村摇头看着她的日记说:“都是徒劳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呢。”

她敢爱、敢舍,却仿佛永远得不到幸福,岛村懦弱、空虚,正是她无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痴痴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却终究让人给负了。

她是天上的银河,是银河中的星星,有岛村难以企及的美丽,她将自己一切最纯粹的东西展现给岛村,她深沉地爱,不求回报,甚至,在岛村偷偷准备离别时,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驶的汽车上,脸贴着冰冷的窗户,喊:“喂!你去哪儿?”

也许,这就是两个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两个人对待生命,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假如有一天,岛村不再是书中的岛村,驹子不再是当艺伎的驹子。他们的爱情会继续吗?

我想不会,岛村依旧那么索然无味,而驹子,依旧热情似火。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两个不一样的雪国,一个活成的枯树,一个活成了明灯。

雪国读后感 篇6

读了川端康成的《雪国》,约莫读了一半。诚如译者在序言中所说,《雪国》如同驹子一般,有着惊艳的美。

不知不觉中折服于川端康成的笔触与动人。他自己就心中充满悲寂,从小就心中哀伤,构筑了由精神衰弱与眼泪组成的心灵。很明了,是一种颓废的美。

写的很多东西是独有的日本风味。譬如腰带。我见过日本人的腰带,很宽,很耐看,绣了许多东西,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境界。日本的一套套大多是从中国学去的,然而也许是中国人太包容了,失掉了一些特色的东西。川端康成在《雪国》《古都》中写了很多。中国就没有一件能好好描摹的衣服。

川端康成对于感觉的意识臻于至善。感觉在意识流中波动,同过笔来写,无外乎是景色、动作、面庞的细腻描写。他的想象很怪异,“笔挺的小鼻子虽然单薄一些,但下面纤巧而抿紧的双唇,如同水蛭美丽的轮环,伸缩自如,柔滑细腻。……但白里透红的……”总之,他给你的就像一束意识流。

“不知为什么,岛村还想大声再说一遍‘徒劳而已‘,忽然之间,身心一片沉静,仿佛听得见寂寂雪声。”象这一句,抓住瞬间流动过的意识流,让人物生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川端康成将整个的故事嵌在幽暗淡色的环境中,主要写一眼之所及,颜色配上冷暖,写人物所思,写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如“姑娘映在雪色上的头发,也随之黑中带紫,鲜明透亮。”简单的颜色描摹,勾勒出了一丝邪恶与不纯洁。虽然没有写“寒”与“冷”,但字字透着寒气。

这第一篇,主要写了川端康成的手笔,即其描绘瞬间感受的笔上功夫。这些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雪国》读后感 篇7

我读日本文学是在初中时候。当初语文老师给我介绍了日本小说家星新一,于是从图书馆借来有关他的小说,一读之下,觉得日本小说和国内的小说并无隔阂。之后,我陆续找来日本小说来看,发现自己有点入迷,但真的让我觉得感动的不多。直到借来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我才知道真正好的小说是什么样的小说。

我还记得我借来的那本书的样子:它属于二十世纪外国现当代文学丛书里的一本,书的封面上画的是日本风景画。书不厚,除了译者不长的前言外,就是小说,还有川端康成获得诺奖后的那篇著名的演讲。如今他的小说重印,但很少加上这篇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那是打开川端康成艺术世界的一把钥匙。的确是。

从打开他小说的一霎那,我就被小说优美哀伤的语言所吸引,特别是开头那一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句话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给震撼住了。这句子干脆洗练,意境悠远,仿佛一把刀子一样在一瞬间劈开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距离。直到许多年后,我再回头看自己看过的不少外国小说,真的达到这样境界的还真不多,除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之外。

而这部小说不是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描写上,更重要的是对爱情的描写。主人公岛村到了雪国之后,遇到了驹子,感觉到了她对他的依恋之情。这在小说里断断续续的细节描写里表现了出来。但岛村似乎没有接受,唯一能接受的仿佛是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在意的并不是外界给他带来的种种困恼,而是在寻求某种属于他自己的安宁。这却是驹子所不能给予的。因此岛村的态度显得比较游移。他一边要想要对自己的妻子负责,一边又要不辜负驹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到雪国,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宽阔无比的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但这地方给予他了吗?小说没有给出答案。自然这也不必要有答案。

倒是小说另一位女人叶子之死,给整篇小说蒙上了一层无以言说的哀伤。叶子在这篇小说里,占的比重不多,可是她的出现,似乎寄托了作者希望所在。她会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人。小说开头对她的描写很细密,讲到了她在照顾一个像她丈夫的人,但到后来就有点淡化了,在小说里若隐若现,直到她自焚身亡,才知道她悲剧为什么出现,但已经于事无补了。而这时作者才点明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人生是徒劳的。”不过小说结尾没有这么说,却是这样写的:“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了下来。”句子显得很沉静,仿佛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让看明白的人,一下子眼泪就流了出来。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子的!

仅以内容上看,《雪国》不过是简单的言情故事而已。换了一般作家,肯定沉迷在怎样表现两个女人怎样争风吃醋上,怎样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在语言上啰嗦陈腐,表达言不及意。这样的小说不值得人读第二遍。

而川端康成已经远远超过这些作家。他运用了当时最流行的表现手法:意识流,蒙太奇等方法,把小说散文化,碎片化,将一个普通的故事化腐朽为神奇,让人像读诗歌一样意味无穷。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作家才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这属于生命写作。川端康成用心血凝结的巨著,使我深深感动。

天地洁净,唯情最美!因此这本书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名著。我将永远读下去,读下去。

雪国读后感 篇8

中产者岛村第二次去温泉山庄休闲且幽会驹子的火车上,从车窗映看到美丽的姑娘叶子精心照顾生病的兄长行男。他在山庄旅店再次见到了身为歌舞妓的驹子姑娘,被驹子的清纯率真,尤其是善弹三弦琴,坚持每天记日记所感动,更加喜欢上驹子。得知驹子早年在东京沦为艺妓,是为了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筹钱。师傅曾想让她嫁给行男,她未应允。雪野山庄,驹子在陪客饮宴的间隙和夜晚,常同岛村闲话,而她也逐渐喜欢上了岛村,认为他与别的客人不同,是个好人。岛村去了驹子寄居的家,又见到了真挚单纯的叶子。行男死时,驹子坚持到火车站送别岛村,而没有听叶子跑来喊她回去看顾的哀求。来年岛村第三次来温泉山庄,红叶满山,驹子在陪客闲暇时经常和他在一起谈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爱他的,他也喜爱她,但他渐渐更对神秘的叶子有着浓厚的好感。执着的叶子天天到行男坟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叶子的父亲(驹子的师傅)已死,可忴的叶子甚至哀求岛村无论如何把她带到东京去。岛村虽然喜欢她们,却从无表态,驹子就常笑着说我会老死这山村呢。在她和驹子分别的晚上,放映场失火,烧死的人中竟然有美丽的叶子。岛村没有了过甚的悲伤,仰望银河明净如水,倾洗下来。

这篇不长的小说,体现的主题思想不太明显。

细想来,驹子是个开朗,率真,热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为了给师傅的儿子治病而当艺妓,歌舞和弹琴都是最好的,并且坚持写日记,表明她和积极上进,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曾说,在这是干艺妓久了,毕竟名声不太好,难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庄去都市,而岛村并未表态。她送别岛村,婉惜说,你以后不会再来了吧!虽然不对岛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终喜欢着他,也只能照旧在这里生存下去。

岛村是个无所事事,不负责任的人,明明喜欢驹子,数次去山庄,却从不主动示爱,不表态,只顾当下的相会体验,不对驹子的生活和未来,以及他们将来该怎样下去,从不谋划和设想,不承担责任。对叶子暗地产生了喜欢,但对叶子提出要带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结尾叶子烧死时,他似乎无动于衷。他的思想和表现很空洞,很麻木,近似个影子的存在。

叶子出场很少,她是伏笔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个凡事认真,负责,专注,规矩的美丽单纯少女。她先后失去了兄长行男和父亲(驹子的师傅),几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伤悲,压力和孤独,才提出无论如何要到东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丧生。

岛村在东京有家室妻儿,有钱有闲,却多次离开来到山庄,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烦,他在躲避,在追寻,麻木空虚地寻觅,或是得过且过。而驹子和叶子虽一明一喑,却是丰满真实的,她们在认真生活,有理想有谋求,也想走出山庄到大都市。离开都市和向往都市,真是一场围城的矛盾。真实认真负责的人生,和空洞无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鲜明的对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这些思想端倪,或许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国》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弥漫着含蓄朦胧的东方文化气息,独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细节,还是值得品味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