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

相信大家一定对《西游记》中的每个片断都很熟悉,我也一样,再次拿起《西游记》慢慢地读起来,聪明机警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忠诚老实的沙僧,坚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这次为您整理了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 篇1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遍电视剧《西游记》,有时调台看到了,也并不太认真,只是觉得好玩才看看。不过自从上次无意中看到了电视上关于《西游记》的精彩宣传后,我突然决定,要从头到尾的看它一遍,将它真正的存在心里。

有些事情确实要眼见为实,只有看了,我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都四十一二岁的爸爸,还会津津有味地坐在电视机旁看《西游记》,而演了二十多年的,都那么老那么老的老影片还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多个台被当作影片中的精英来一遍又一遍的放,又有那么多不同工作的人,被这奇妙的电视剧把心集中在了一起,不管是工作繁忙的白领,还是应酬多多的总经理,都会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旁,看着这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真的被它折服了!

那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贪吃偷懒的猪八戒,正直勇敢的沙僧,善良不屈的唐僧,一起演义了一出坚持不懈、勇敢坚强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四人,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精彩的结尾固然重要,但我却觉得人们更享受的是那战胜妖魔鬼怪的过程,比如说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中,孙悟空一心保护师父,用他的火眼金睛,用他的那根金箍棒将想吃他师父的白骨精连续三次认出并且打跑了,但狡猾的白骨精在这三次中却分别变成了一位姑娘,以及那姑娘年迈的双亲。第一次变化中,那姑娘长的十分美丽,骗过了贪色的猪八戒,骗过老实的沙和尚,也骗过了善良的唐僧,然而却被机灵的孙悟空给识破了,一棒打下去,白骨精化成一缕黑烟,仓皇而逃。待白骨精大惊失色地回到洞中,狡猾的她又想了一个计策——变成姑娘的老妈妈,但没曾想到,在骗得了大家的同情之后,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再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了下来,白骨精又一次落荒而逃了,最后,不堪服输的白骨精再次变成了那姑娘的年迈的老父亲,但还是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白骨精又被迫逃回了山洞。然而,慈悲的唐僧对此却十分生气,他责怪孙悟空无缘无故地毁坏了一个幸福的人家,这样地滥打滥杀的徒弟,他坚决不收。

于是,他不顾路上将要遇到的危险,决然把孙悟空赶下了山。但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最后,孙悟空并没有因为师父冤枉了他而记恨在心,反而暗中牵挂着师父,并且在猪八戒的劝说之下又回到了师父的身边,一举帮助唐僧消灭了妖精。我想,象孙悟空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人,现今世上也寥寥无几了吧。最后的那场师徒和好的一幕,让我充分地感到了他们师徒间那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也真正明白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含义。细细感受,唐僧的确就象悟空的父亲一样关怀着他,体贴着他,教导着他做人的道理。而悟空也象一个大男孩,即使再调皮,也一心想着师父,帮他降妖除魔,甚至宁可为了师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呀!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 篇2

每当我拿着《西游记》这本书坐在沙发上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我很想拥有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那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根如意金箍棒。

伟大无私的吴承恩写出了那一个个惊心动魄和精彩的场面,但到最后都是化险为夷,渡过难关,最后取得了真经。他们为了取得真经,踏遍河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艰辛和挫折,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取得了真经。《西游记》是一部拟事小说,作者把自己当作孙悟空,将政府比喻成了唐三藏,毫无本领,当时政府十分腐败,使用勇敢机智的孙悟空来保护政府。我为作者吴承恩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精神所感动与佩服。同时对当时的社会十分不满。从《西游记》中体会到吴承恩在不断的坚持。正如孙悟空一样,永不言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有本事的人,敢于云推翻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

唐三藏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他十分的怜悯他人,非常有爱心,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都要放走,就算他是坏人也罢,他难道不知道放走后的危害多大吗?这真是太有“慈爱心”了。

孙悟空大吃蟠桃,偷吃仙丹,随后下凡去,玉帝知道后十分气愤,派了十万天兵云捉拿他,无人能降住孙悟空,最后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抓了起来,孙悟空被雷击,砍头,用钉子打,用三味真火烧,却毫不动摇,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永不放弃,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出去,七七四十九天后,孙悟空练成了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过了五百年,唐三藏奉命去西天取经,急需人才,才将他救了出来。

孙悟空是一个所有人都赞扬的人,他十分的自由,他勇敢机智,为保护师父,不惜一切,为了事业,孙悟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驾护航,师徒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猪八戒总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非常贪生怕死,但也是有特长,他能够服从师父的命令。

沙和尚十分的忠诚,傻乎乎的。任何东西都是他扛,任劳任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西游记》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孙悟空,他降妖除魔,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名著不愧为名著,为着人类的理想而奋斗,我也要从《西游记》中取得力量,要像孙悟空那样永不放弃,坚持不懈;要像猪八戒那样服从父母和老师的命令;要像沙和尚那样忠诚,不斤斤计较;要像唐三藏那样有慈爱心。争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自己的骄傲。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 篇3

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恰好暑期正在播放这个电视剧,于是我便想再次翻开这本名著来细细品读。

《西游记》这部书描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一路上历尽艰险、降伏妖魔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的曲折离奇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神魔世界,但也恰当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元素,以历史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让人感到故事十分通俗易懂。

在师徒四人中,师傅唐僧虽有些絮絮叨叨、善恶不分,但是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意志力,始终怀有一颗善心,对世间万物都抱有宽容的态度。他让我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尽力而为,对待弱小一定要怀有善心,但绝不能缺乏应有的判断力;二徒弟猪八戒贪闲爱懒,又爱占便宜又好吃,看见厉害的妖怪还有些胆怯、想打退堂鼓。虽然他总有些小毛病,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而更体现出了人物的真实性。有时并非让人觉得厌恶,而是觉得有些可爱和调皮;三徒弟沙悟净和白龙马生性低调,尽管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但是他们任劳任怨仍毫无怨言,同样也为西行取经付出了不可或缺的功劳。

大徒弟孙悟空可是《西游记》中最厉害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和有些叛逆的性格也令我十分欣赏。孙悟空耍着一根如意金箍棒,身怀七十二种不同的变化、拥有着无穷的本领,但他爱听奉承话、言语诙谐、好闹、急功近利的特点也十分明显。他曾大闹天宫,与玉皇大帝坚决抗争,自称“齐天大圣”;之后又在西天路上不断荡妖除魔、见妖必除,保护唐僧,用“火眼金睛”看穿妖精的一切伪装,用金箍棒扫除敌人的一切歹念。无论妖魔鬼怪如何诡计多端,他都坚决与其斗争到底,绝不退缩低头。孙悟空的这种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藐视权威反对压迫,不畏强暴渴望自由的精神品质,代表了一种光明的力量、正义的光辉,表现了要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这最令我为之赞叹不已。

四个人物各有各的特别之处,表现出作者描绘人物形象技艺的高超。取经途中共八十一难,师徒四人的锲而不舍、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

《西游记》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流传至今,被无数的人无数次地品读,相信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也不一致,这就是一本名著的魅力!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 篇4

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

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愧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话故事揭露出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我觉得,在这个假期中,能看完这样一部文化瑰宝,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真是获益匪浅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