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优秀7篇】

《傅雷家书》中最受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看完傅雷家书,不如写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二《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夜幕降临,在一片静谧的夜色里,闪现着一团淡淡的亮光,那么柔和,那么安详。

在温暖的灯光下,我们开始了晚餐。母亲总是把大家的饭全部盛好,才满意的坐下来,父亲呢,每每是拖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的坐下来默默的开始吃饭。我于是开始母亲笑谈,偶尔和父亲小心的说两句,在听到他淡淡的回应后,便又继续快乐的讲述自己所遇到的开心事。母亲会很高兴的笑起来,父亲似乎不太在意,但我知道他一直在认真地听我说着。就这样,我们的生活在一片片笑谈中进行着,父亲是沉默的,母亲是温和的,但他们都是一样爱着我。

父爱如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有过高兴地逗人发笑的动作。他总是如大山一样的沉默,如大山一般的坚强。就是在她坚强而又沉默的爱里,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如何应对考试的失败、学会了如何面对工作的压力……还记得,小时候我怕黑,父亲就带我去田野里散步,在黑糊糊的世界里,我紧紧抓住父亲的手,他鼓励我说:不怕不怕,看,什么也没有啊!于是我不再胆怯。父亲用他独特的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向前走。他像一座大山,默默地将我的一切尽收眼底,暗暗为我加油。

母爱似水。母亲是我的情感依赖,母亲的性格温柔似水,我几乎很少听到她与父亲争吵,他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和蔼,脸上永远过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搬来凳子坐在暖洋洋的庭院,让母亲为我按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我,在她缓缓的动作中,我感觉有一股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身体内游走,那缓慢的细流游走在我的心田,带走了我心中所有的不快,洗去了我工作上的压力,让我静静的体验着母亲的爱,深深的感动,细细的回味。母亲用它纯净的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纯洁的心,用爱和温暖化解黑暗和阴冷,她像一泓清澈的溪流,时刻围绕在我的身旁,轻轻的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父亲和母亲用山一般的坚韧和水一般的柔情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时刻享受亲情,让我一路走来,不觉孤单,一生回味,感动无限。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篇2

在我的认知中,《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又奇特书,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书中,他为我们介绍了如何与两辈人相处,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它使我感受颇深。

在下午,美丽的朝霞为我们送来淡淡的光,正好适合读书。手捧《傅雷家书》,桌上放,一杯淡淡的幽香的茶叶水,让我走进了书的世界。在书中我看见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心与牵挂,他不仅关心儿子的音乐,并且关心儿子的礼仪,希望他能够做到两方面兼得。在书中,他更是与儿子形成了一种朋友之间的交谈,与儿子敞开心扉。在我看来,他们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更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有隔阂,像傅雷和傅聪之间的关系更是少而又少。在孩子们看来,父母,又唠叨又烦。但在父母看来,他们觉得孩子又叛逆又不爱学习。这些促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傅雷与傅聪更像是处于同一种地位,他们互相探讨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采纳对方的意见。这让我想起了在我们这个时代,让人们总感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犹如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孩子们的叛逆发挥,他们总觉得父母对自己所有的都是唠叨与嫌弃。而父母又觉得孩子不争气,并不与他好好沟通。这也就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大间隔。在我看来,在《傅雷家书》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的相处中,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感情,并尊重老人的意见,与他们好好沟通。而长辈应该克服落伍,不够耐心,迂腐,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我认为傅雷的意见十分符合现在大多数家庭应克服的困难。这会使大多数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使孩子更加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家长更加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技巧,更加让我懂得了青年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所以它不仅是一本教育书,更是一本成长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方法,以及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懂的问题的答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傅雷看重人的道德修养,也一直教育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在信中,他也是老生常谈,哪怕孩子听腻听烦了,仍反反复复、语重心长地叮嘱一番。他在信中旨在告诉儿子“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却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在儿子取得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适时地教育儿子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坚韧、顽强的精神,戒骄戒躁。

傅雷在教育儿子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也不忘教育儿子不忘民族。他告诫儿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傅雷看来,被外国人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自己冷落,只有真正了解作文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书信中,傅雷常劝导儿子多了解、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儿子的爱国之情,塑造其人格。傅雷对儿子的淳淳爱国主义教育,使在异国漂流的傅聪与祖国之间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傅雷之于傅聪,就像一本不可替代的教科书,培育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虽不在儿子身边,他的爱却如影随形地伴在儿子左右。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它荡涤了世间的功利,洗去了人世的浮华,留下的是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多少对你的期望,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深情啊!这份爱又是那么无私、那么卑微,令人动容。正如鲁迅所言:“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傅聪远在国外,傅雷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饮食冷暖,生怕儿子不懂得照顾自己,信中尽是殷殷关切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

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左右 篇5

每个人,总会有叛逆冲撞、妄想独立的时候。彼时的你我都处于一个黯淡的环境,有冒险探索的刺激感,新鲜感。却常常伴随着迷惘、彷徨的境地。

我们在黑夜中探路,寻找光亮,家人常常焦急地拿起灯笼赶来“救援”。但处于叛逆年龄的我们,哪能轻易接纳那盏烁烁发光的灯笼、吸收那番苦口婆心的劝告呢?

“你给我认真听好了!既然你在长大,你就应该为自己的成长铺好路。”父亲沙哑又庄重的音调,如同一地黄土。

我有些胆怯,但心中的莽撞犹如滚滚长江水,汹涌澎湃。我避开了他,不想听所谓的大道理,也不想见到他“理直气壮”的模样。他一定生气,怒气堵住了咽喉,脸变得潮红,像酗酒的大汉。

在那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仇视他,厌恶他的蛮横,厌恶他的自以为是,讨厌他的威严。

……

我在不知道的角落调头。

在我翻开《傅雷家书》时,我们之间的隔阂已被时间冲薄。我也挣脱出了那个莽撞的年龄。看完傅雷的信后,最触动我的:他的威严是如此厚重。内里夹杂着夹杂着他的人生,夹杂着海潮一般汹涌的爱浪,和明朗的期待。他会一遍又一遍强调让傅聪写信,一遍又一遍要求傅聪要照顾好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他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些话语,似曾相识。之前的我,最是讨厌那极富野心和目的的培养。可是现在读来,却感受到更多的是这些目的性和野心层层包裹着的期冀和深情,那些昔日令人厌恶的威严仿佛隐形了,变成了推动他的儿子成长的燃机动力。

傅雷说:“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他也让儿子保重身体,毕竟海角天涯的距离。傅聪或许也有过逆反的时候,但是服服帖帖。尊重,很神圣地尊重他父亲,他父亲的威严。他父亲用了长辈的语言,向傅聪播洒种子。

父亲说:“女孩子家,要学着做家务。”有时他会批评母亲,说她太过短浅。当时的我驳斥他为什么自己不动手。听了我的画,他的脸上划过淡淡的忧伤,但他身体力行:这么说,也就这么做了。现在,我才发现他在向我播洒种子。

父亲没有傅雷的学识、见识,更没有傅雷的艺术修养、造诣。唯独相似的是:不变的威严下的深沉的爱意。他永远提着灯笼,一副严肃的样子,默然地走在我的身前。

我的父亲,夹着威严,带着棍棒,使我得以塑形,以一个理想的模样寻找光亮。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700字 篇6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有人在教育的斜坡上滑雪。而他们的故事,划出国界。

傅聪,只身漂泊海外,远赴重洋,追逐梦想。东欧很冷,赤手弹琴没一会儿手就冻僵了。傅聪,就像蓝天上翱翔的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傅雷,他的父亲,心紧紧系在长长丝线的一端,那一头,中国成立之初,根基不稳,时局动荡不安,政治舆论如锐利刻刀,稍有不慎,家财性命便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傅雷随着“风筝”的每一次飘摇而悸动,目光随着线的痕迹追随遥望。用素质墨香为儿子带来深沉爱意。那时消息闭塞,通信艰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隔着万水千山的父母,在首都放飞纸薄情浓的书信。无论时局多么瞬息万变,只有那坚定不移的爱永恒,为漂泊在外的儿子构建意一隅温馨港湾。

傅雷严厉,却又慈爱,信中的他仅体现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却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写给傅聪信,大多讲述生活琐事,人生之道。傅雷是儿子最忠实的粉丝,且提供着宝贵的意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最朴实的爱打动着我,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款款的引导,悄悄的深浅,细细的回味,静静的领悟。纯真的情思常含在层层递进的意会当中。像一烛灯火,温暖心房,似小小棉布,包裹着心最柔软的地方。

傅聪是否会怀念那段在饱含浓浓父爱书信,浸润在亲情中的那段时光?可后来,周多变故,阴阳两隔。无奈,落絮随风飘尘埃。但是,父爱却永远保留下来了吧!

阳光下,傅雷家书的书页被风吹动,我想,人生路上,所有的成长都有父母的见证,所有的瓶颈都有父母拔开,羊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有反哺之意,更何况我们?我们,该用多少感恩去回馈这倾注了所有心血浸满爱意的无私?我们,又如何能回馈在迷途中亲人给你的慰藉,在你难熬的时候和你一起难熬,高兴的时候比你高兴,天地之间,哪里有比这更真挚,更无私,更永恒的爱呢?

大爱无声,唯爱永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