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这些短论,内容短小精炼,语言精辟,论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通俗易懂。所涉及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读后发人深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之江新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之江新语》是《浙江日报》推出的一个特色栏目,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来的正确主张,共232篇,书中内容涉及面很广,且风格各异,它通过分析道理,提示规律,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读了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文风补实。书中每一篇文章都不长,非常精炼,言简意赅,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实字,没有半点虚夸,没有官话空话和套话,不搞形式主义,文风非常地补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里面改进文风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习总书记的这些短论中,可看出习总书记有着很高的个人修养,文章实事求是,灵活生动,折射着严瑾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他告诉了我们,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文风才能真切;只有联系群众,体恤民生,文风才能生动;文章的感染力源自情真意切,文章的深刻性来自于躬身实践。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干部就是要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这是改进文风的入口,也是我们干部执政的基本功”。
感情深厚。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当时,作为省委书记的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如果没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心中没有装着群众,没有勤思好学的理论功底,是不可能在百忙之中写出这样的文章,如书中《办法就在群众中》指出:“在困难面前,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来。习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摸透了省情市情和县情,总是不耻下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等文章无一不体现着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历史告诉我们,正是依靠了群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赢得了民心,我们党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脱离群众就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只有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那我们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一心为民的真实体现,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和一系列改革举措,赢得了党心民心,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风务实。习总书记指出:“当官不要摆官架子,官架子一大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他强调指出:“干部就是为人民干的,要讲真话讲实话”。如《求真务实出实招》提出:“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就是求真为了谁,务实为了谁的问题---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不兴伪事兴务实》等文章,提醒大家做一个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敢于抓落实的人。有一篇文章《抓落实如敲钉子》文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就会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上三四下,过不久就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会牢固”。习总书记正是以这种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的落实,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为论据,通过对比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工作作风非常务实,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榜样。
统筹兼顾。就是要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把问题一分为二,客观辩证的看待,会让我们的心胸和视野变得开阔,处理事情也会变得容易一些,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处理人和事。习总书记指出:“看待问题要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要从全局的高度去统筹谋划,不能一棒子打死”。如《坚持德治和法治并举》中提出:“德治和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信念和社会议论,各自起着不可替代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文章,都提出了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统筹兼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指出了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而罔顾全局,只有坚持事实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总之,习总书记的《之江新语》内容丰富,道理深刻,要学的东西很多,书中的很多观点内容,在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领会。
“在一个班子中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团结精神。契合乡镇情况有感而言。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百姓因而艰巨,责任重大。乡镇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是岭秀瑶族乡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地基”,是打好当前精准扶贫的攻坚战重要因素。
第一、学会微笑。微笑面对工作上的人、事,将有效的使我们融入一个整体,知晓彼此的的办事风格,以免造成误解。在乡镇机关特面对群众上访以及领导分派任务,可提高办事效率,化解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学会交流。交流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阶梯,只有阶梯摆正了,我们才不会因此而摔倒,更好更快的摸到为群众服务的“天花板”。
第三、学会谅解。在乡镇为落实某一件事,也就见仁见智了,然而,在特定场合我们应该做到以政治精神为重、以大局为重。只要我们秉着以上级领导精神,群众利益,为百姓服务的宗旨,那么就应该要学会谅解。
第四、学会支援。作为一个整体,每个部分不可或缺。拳头只有五指健全才能握紧拳头,发挥最大力量。
第五、建立友谊。乡镇工作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作为乡镇干部职工应与乡镇班子、各村主干、群众百姓建立友谊。才能知己知彼,适应乡镇工作新常态。
近日,品读习总书记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主政时,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感受很深,也很受教育和启迪。232篇短评谈学习、谈国策、谈人生、谈管理、谈文风、谈民生,以生动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从不同侧面阐述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为官之道、为官之德和为民之情,清新、明晰,简练,坦诚,睿智。结合“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我应该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秉持大局意识,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大局。为践行“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我将勉励自己争做“四种角色”的合格党员。
争做学习的“先行者”,提升能力素质。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前提,是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武器,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学习也更应该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崇尚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要先行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而且要吃透吃准省市学习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时向组织汇报学习心得体会。作为机构编制部门一名新同志,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主动向长辈学、向同事学,向先进学、向群众学,准确把握本职工作的重点、难点,严谨细致,规范执行各类业务流程,服从大局,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争做忠诚的“小公仆”,增强看齐意识。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大海中的一滴水,大山中的一粒沙,我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强化敬畏意识,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督查工作,事碎细杂,千头万绪,有时难免会有急躁的情绪,我要戒骄戒躁,始终秉持人民公仆情怀,把忠诚作为本心和底色,有条不紊全力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
争做实干的“孺子牛”,强化责任担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关键是“做”。“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践行“两学一做”的实效如何,关键也是看做什么、怎么做。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要以绝对的责任担当履职尽责、负重拼搏,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少不为老大颓,要有“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增强实干意识,从“纸上谈兵”到事必躬亲,从“高谈阔论”到具体行动,求真务实、创新作为。
争做服务的“排头兵”,深化奉献精神。绩效考评工作是服务于全市的一项工作,我作为督查处的其中一员,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职责所在,强化奉献精神。这不仅是工作性质的要求,也是自我价值追求的目标,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是获得满足照亮自己灵魂的最佳时刻。
《之江新语》是《浙江日报》出版的特色栏目,其作者是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短论232篇。这些短论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捷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解释规律。这些短论犹如一针强心剂,醍醐灌顶。因本文篇幅有限,我截取学习、团结、苦难三个小论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习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之江新语》中关于学习提到了三种境界,分别为: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学习境界对我们企业员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进步靠知识。作为企业基层员工,在学习上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众所周知,工作时间久了,曾经的激情与斗志会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安于现状的得过且过,这时书籍就像一名智者,告诉我们只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能不断充实、激励自己,焕发实干兴邦的热情。
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读书看似简单,实则困难。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书?选好了一本书能否坚持阅读?阅读过程中能否深刻理解书中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就像文学大家们那样学习知识如饥似渴,和衣而卧;充分利用上、下班等车、坐车、休息的碎片化时间,汲取知识,“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再次,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我们常说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人们既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可能被网络绑架,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因此,要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做到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重视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的做事情,尽心尽力的干工作。
团结篇——以人和为乐、以团结为贵、以协作为重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和才能政通”。在《之江新语》中总书记教导我们: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通气,多交心,多谅解,真正做到讲团结、会团结。
在一个集体里就像是在同一条船上,开展工作就好比划船。试想一下,如果部门成员各有各的主张,各往各的方向划船,这船只能在原地打转,不能前进半步。更有甚者,如果相互拆台,还会有翻船的危险。
但同时,讲团结不是不要原则,而恰恰是要坦诚相见,勇于直率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产生一些意见、隔阂、矛盾,对原则问题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立场。事实上,在具体生活中许多矛盾都不是因原则问题而引发的,为此应该讲风格,讲胸怀,不去斤斤计较,多想想人家的好处,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在相互配合中加深了解,共同为促进本公司的发展干出一番事业。
百年修得同船渡。一个集体的同事能聚到一起工作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同心协力,在合作共事中增进团结。以人和为乐、以团结为贵、以协作为重,努力营造一心一意干工作、尽心竭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苦难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之江新语》中,总书记用8篇短论论述了压力、挫折、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品质,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是幸福又幸运的。成长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年代,物质条件优渥、家庭环境温馨、教育环境良好,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累、没有遭遇过大的挫折。因而有些人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尤其当工作中遇到一点挫折或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选择撂挑子,更有甚者直接辞职走人。这都是没有正确理解压力、挫折、苦难的表现。
《孟子?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报任安书中也说到:“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基层企业员工要树立想吃苦、能吃苦、会吃苦的思想境界。尤其是当下,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落实“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优化目标,机床产业受到了影响,我们必然面临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越不能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而应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基层员工越要和公司共进退。要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总书记告诉我们: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完此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之处,但我会继续苦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热衷于凑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
近期,认真学习了部长荐书——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该书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展现了总书记在宏观战略、为官从政、服务群众、工作方法、小事小节等方面的深邃思想和鲜明观点,读后感触颇深,受益颇多,备受鼓舞和启迪。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最深的有五点:
一是学习要深。学习是我们更新知识、做好工作、提升修养的唯一途径,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和一种追求,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埋头苦读、刻苦钻研、不折不挠;在精读、深思上下工夫,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既要懂得取舍,更要注重实践。
二是做人要诚。做人要襟怀坦荡、真诚友善、客观公道,不搞花架子、不当两面派,坚持堂堂正正、实实在在做人的操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尊重他人的看法和观点,善于求同存异,打“团结牌”,形成“拳头”力量,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
三是做事要实。做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为党尽责、为民谋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怀着对上对下负责的敬畏心理,从大事着眼,从细处着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成。经常反躬自醒,查找差距,正视不足,以提高完善自我为追求,以群众满意点赞为目标,不断改进作风,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成长进步。
四是作文要精。清新质朴、简短精练是我们提倡的文风,《之江新语》的文章篇幅短小,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空话套话,更多地引用了经典和俗语,读来十分亲切,寓意深远。工作中要写短文,讲短话,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把事情摆清楚、把道理讲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不断提升理性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厚积薄发,才能作出言简意赅、平实易懂的好文章。
五是做官要廉。领导就是公仆,权力就是责任。心无百姓莫为官,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民心向背的高度来思考清正廉洁问题,以平和之心对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得失,以敬畏之心对权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注重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凝聚和传播正能量,才能树立执政为民的清廉形象,才能无愧于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
当读到《之江新语》之“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关于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纸写在上,把制度当“稻草人”当摆设,而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时,敬畏一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做人做事,人生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常怀敬畏之心做人。古人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只有懂得敬畏,才能干净做人,才会一生平安;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才会老老实实做人。没有了敬畏之心,就会放松思想警惕,私欲膨胀,蜕化变质,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事都敢想,为了谋取一已私利,可以丧失人格和良心,甚至于可以祸国殃民、可以欺师灭祖,但最终结果是身首异处、遗臭万年。
常怀敬畏之心做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敬畏党纪法规、敬畏百姓群众、敬畏权力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干干净净做事,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才能做一名好官。近年来更大的、更多的大老虎____、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前腐后继,但最终相继落马,遭人唾弃、身败名裂。
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在新疆“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要常怀敬畏之心,努力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通读全书232篇短论,阅后第一感觉是耳目一新,虽是在讲大政策大道理,但语言生动形象,文风朴实,让人有读下去的动力;再一个感觉是内容详实,虽是短论,最长不过千余字,但均是有感而发,观点鲜明,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形成‘唯票’的导向” 、“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等观点,结合经验谈如何做领导干部,让人印象深刻。
要能做到心无百姓莫为官。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对此,书中直言:“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因此,一个好的干部要“守土有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真心实意为民干事,不要打着小算盘为己做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而不是做官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书中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是应该讲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自己攒资历树牌坊。“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大局面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一个好的领导干部既要善于“瞻前”,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绝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更要注意“顾后”,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甘于做铺垫之事,甘于抓未成之事。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潜绩”与“显绩”的关系,“要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提出“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状态,“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下奋发有为,做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要做到狠抓落实。作者指出,好的领导干部“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而“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因此,“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锤炼出“真抓”的工作作风,掌握“会抓”的本领方法。书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根本性突出问题;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
要能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作者指出:“样子”不是外表,而是群众欢迎的形象,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群众心中好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架子”只是徒有其表的形象。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样、“官架子”倒不小的现象,作者指出,“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
要能管好自己。在书中,作者提出:领导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越是高层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如何做到这一点?书中提到,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要追求“慎独”的高境界。还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管好自己,善于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
此外,书中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如何提高领导艺术,打好团结牌,怎样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此书尤其值得一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之江新语》内容丰富,文风朴实,通过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其中,《坚持对上负责与下负责的一致性》让我感触颇深。文章通篇阐述了领导干部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等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现结合工作,谈两点体会。
一要敢于担当,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坚持党性和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让人民群众高兴,坚决反对“只做给上级看”的表面文章。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主动深入到基层帮助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解难题,办好事,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指导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对新开办的餐饮服务食品经营企业要提前介入,提前规划,帮助做好后堂设计,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服务效能,最大限度推进全民创业,为实现且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要敢于担当,正确处理好执行力和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问题
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敢于担当,抓好重大决策的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在食品药品监督检查中,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强化监管,不怕得罪人,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要果断立案,依法处理,决不手软。同时,要向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群众和企业的理解,防止矛盾上交,防止群众上访、闹访,要以最严厉的打击,最铁的手腕,切实保障且末各族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重任在肩,责任在肩。食品药品监管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迎难而上,勇于拼搏,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就一定会蒸蒸日上,且末各族群众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绚丽多彩。
自我校提倡并组织学习《之江新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期间学习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虽然习总书记当时是站在浙江省领导的高度和角度来分析、评论的,但是即使象我这样一个普通人,这些话仍然象警钟一样在耳边缭绕,象镜子一样令我反省。下面仅就其中一篇《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文中第一段谈到浮躁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浮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危害呢?从字面上讲,“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 “浮”的意思是“漂流”。因此“浮躁”可以理解为目标定得很多,或没有目标,或定得不切实际,或经常改变目标,而且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来保障他的实现,目标成了没有根基的空谈。如果身居要职,这样的工作作风当然是“祸国殃民、贻害无穷”了。
文中第二段谈到“力戒浮躁”要做到“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力戒浮躁,还要大力提倡实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组织行为学上讲“价值观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绩效决定目标,目标决定战略”。这正如文中所讲,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达到“宁静”的心态,从而才能深思熟虑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再加上实干务实的执行力,目标实现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这样“浮躁”之气也就彻底根除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领会和贯彻习总书记“力戒浮躁”的精神,深刻理解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对教学战略坚定不移,为事业而“忘我”,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化素质,使自己在心态上能够“静”下来,“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练意志,砥砺志趣”。在执行上继续发扬实干务实之风,把小事做好,因为再大的“事”也要分解成“小事”才具有可执行性,小事做不好会影响大局。
闲暇之余,细细精读了习总书记的 《之江新语》,这本书是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和人大主任期间,以“哲欣”为笔名撰写的232篇实事短评文稿汇编而成。这些短评文字精炼,观点敏锐清晰,读完深受启发。下面仅就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谈点个人体会。
一是为什么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学校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学校党委严格按照“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的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点,先后邀请马哲军、钟秉林、李培根、刘献君、黄达人等知名专家做辅导报告,开展了20余次理论学习及交流活动。这一系列专家讲座和报告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理清了思路,可以说是收获巨大。
二是学什么?习总书记对此提出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具体来说: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原著,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二是要学习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三是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学习历史着重要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中要有历史阳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是怎么学?习近平同志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一文中提到,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高校管理干部,只有勤学善思,增强本领,才能始终把握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的关系,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