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这个词,基本专用于女人。已婚女人的贞操问题,在西游记中有三处。细细读来,对照着一想,大有意思。
第一个女人,就是唐僧的母亲殷小姐。殷小姐的命其实不好。她生养于富贵官宦人家,父亲位极人臣,自己做主抛绣球又找了一个状元郎;想来绣球招亲之后,满堂娇望望前程,当如锦绣一般;直待着封诰命便罢了。可哪承想,随丈夫赴任江洲途中,因美色被刘洪,李彪瞥见,便生出一场生离死别,家散人亡的灾难。这么说来,男人不让老婆抛投露面显然是正确的,林冲老婆那一出不也是最好的证明。如今,我的某些男性同事仍旧不大欢喜老婆打扮,理由很简单:老婆是给自己看的。不过,“老婆一向是人家的好“,又免不了觑着人家的老婆。一来二去,到底是女人不该抛头露面,还是男人不该心生歹意,我也说不清楚。且这么说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论相貌,才能,都别太出头,或许能保得住太平无事。
闲话少说,那刘红,李彪便把陈光蕊打死,将尸首推入水里。殷小姐的反应,按照社会的要求,自然是求死!于是,“也便将身赴水“,却被刘洪抱住。又因为殷小姐有孕在身,为了骨血,少不得“勉强相从“。这样,殷小姐就被刘洪霸占为妻。
第二个遇到贞操问题的女人,乃乌鸡国国王的正宫娘娘。乌鸡国国王被一个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道士退落井中,用石板盖住井口,拥上泥土,又移上芭蕉一株栽上。那道士摇身一变,成了那国王的模样占了龙位,那自然占了那三宫六院的女人们。真国王做落井伤生之鬼已经三年。
第三个遇到贞操问题的女人,是那朱紫国国王的正宫老婆,金圣宫娘娘。这娘娘某年端午节被在麒麟山獬豸洞的赛太岁一阵风儿掳去,做了压寨夫人。待到唐僧师徒到达朱紫国的时节,也已经整整三年。
第一位,殷小姐未能保住“贞节“,被刘洪霸占为妻整整十八年。
第二位,乌鸡国的正宫娘娘守节成功,因为那道士乃是文殊菩萨手下的坐骑:青毛狮子。因为文殊菩萨当年曾被乌鸡国国王泡在河水里三天,如来便“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另,这只青狮子后来又在狮驼岭为怪,悟空竟没有认出来。)悟空与文殊菩萨对了一番口舌之后,这猴儿突然想起了一个茬儿,看这一段:
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骗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
猴儿啊,猴儿,在人世间浸淫日久,把人间的规则也学会了。不知那花果山的母猴儿们有没有贞操问题啊?
这样,因为那青狮子是被阉了的,乌鸡国的正宫娘娘贞操得保。
第三位,朱紫国的金圣宫娘娘,更省事儿了。被摄了过去,当时就有紫阳真人送了件五彩霞衣给她。而穿上那霞衣,就浑身长刺,“挽着些儿,手心就痛“;赛太岁摸都不敢摸,更莫说行云行雨,三年之中,从未沾身。
吴先生心思细,用笔也细,前后情节照管得一向很好;一只骟了狮子,一件五彩霞衣便解决了两位娘娘的贞操问题;让得她们日后能够和丈夫“完美“复合。用送霞衣的紫阳真人的话说便是:“……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
而殷小姐却没有后两位娘娘那么好的运气了。陈光蕊被谋害时,她就应该死!吴先生给她安排了身孕,于是她苟且偷生。儿子玄奘,和父亲殷丞相捉了刘红,李彪;给她报了仇,陈光蕊复生,又被擢了官;连哭瞎了眼睛的婆婆都复了明。而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其实,殷小姐的遭遇和乌鸡国国王正宫娘娘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个故事比照着看一看:陈光蕊被强人打死,投入江中;乌鸡国国王被全真道士投入井中。陈光蕊因放过一条为洪江王变化的金色鲤鱼,被洪江龙王救下;并把给他含了“定颜珠“一颗,以保肉身,为日后还魂报仇。而乌鸡国国王由井龙王救下,也用了一颗“定颜珠“定住肉身。殷小姐后生了玄奘,放在江中飘去。而乌鸡国正宫娘娘的儿子三年不得见母亲,和真父亲。正如三藏所言:
“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此间那太子失双亲,惭惶不已!”
而那点不同,那点关键的不同,就在于:殷小姐被贼人点污,而乌鸡国正宫娘娘却得以保留贞节。这点关键的不同也决定了二人的不同命运: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而乌鸡国正宫娘娘和丈夫儿子一家团圆。
贞节,向来是重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生与死一概可以置之度外。其实我这么说不够全面;男人除了自己的大小老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老婆。那个老婆就是皇帝老儿。故此说,“饿死是小,失节事大“。不过万一非要失“节“,在处理此“节“之前,定要处理好彼“节”。读到元朝一位将领潘元绍据说有七个老婆。潘将军被困苏州城内,眼看要败,便对自己的七个大小老婆说“我受国重寄,义不顾家,恐有不测,诫若等宜自引决,毋为人嗤也。“于是,七个老婆统统上吊自杀。而潘将军却投降明朝,做了贰臣。读得我一哭,一叹,继而哑然失笑。
读着殷小姐的遭遇,我想殷小姐应该是很想“生“的吧。头次,投河不遂,又因身孕,自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身孕“常常是女人活下去的理由。警世通言里一则故事“苏知县罗衫再合“。苏知县也被贼人投入水中,而其夫人被强人所夺,因有九个月的身孕,也未死。原因是:“若死了不打紧,我丈夫就绝后了“。或死,或活,其根本原因都是“我男人““我丈夫“。
殷温娇生下了儿子,托与江流,应该可以死了吧?她没有死。也许因为她不愿如此离开人世,也许因为她希望看到血仇得报,家人团聚的一天。另则,还也许因为江洲地界,除了满堂娇,刘洪,李彪三人知道事情的深情底里之外,并无一人知道殷夫人从了贼,社会压力并不大。但是,我还是想,她一定是很想“生“的吧。十八年跟着贼人,思念丈夫,婆婆,儿子未知下落,还有心灵对自己的谴责,该是怎样的折磨,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最后,仇报了,人活了。父亲宽慰她“因出乎不得已而改节“,“团圆会“也开过了。只是百美终有一瑕:学士夫人曾经为贼人点污。于家,于夫,于父都是将成为世人的笑柄,窃窃私语的话题。她,活不下去了。跟着贼人,她熬了过来;跟着家人,她活不下去了。她的“从容自尽“应是他们一家没有明说的“expectation”(期望)。我不信她是“从容自尽“的,儿子,双亲,丈夫是她苦熬十八年的关键词。而她熬了多少日子,才熬到了今天?当她拿着白绫子走向悬梁的时候,眼中应该有泪,心头也许泣血;也许她想起了那鲜花着锦的招亲之日,想起了与儿子重逢的瞬间,还有丈夫复活的霎那,她有没有恨?有没有很多的留恋?我们只能猜度,永远不能得知。“她们”想的什么,我们大概也不会知道了;因为文章大体是“他们“写的,话是“他们“说的。
而,我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只一枝。歌舞教成新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记得好几年前在一个论坛,几个女孩子讨论古代女性,可以焚香抚琴,窗前读书,灯下女红,闲来还可以写诗弄文;大意是,还是做古时女子好。可是,即便有如上如斯好处,即便得幸投胎于富贵人家,书香门第;即便如今既要安身立命,又须调脂弄粉;即便如今蹬着九寸高跟,却冲杀于江湖;若做女人,我,愿做今时的女人。至少在“一死“之外,还有其他的出路(outlet)。
比如,设若殷小姐生活在现在,估计“陈光蕊“大有可能耿耿于怀,“殷温娇“决定与之离婚。言情小说家们说不定还会加上一段:“……内心痛苦的她决定逃离南赡部州,永远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于是去西牛贺州留学了…”
附:
1、我觉得吴承恩是用宋代以后的贞节标准来写书的。在唐代,人们并不大注重贞节观念,妇女改嫁和再嫁都很普遍。而白居易给关盼盼写的那首诗,估计是后人杜撰。实则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妇人苦“:
“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及至死生际,何曾苦乐均。
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
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
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
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
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
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
为君委屈言,愿君在三听,
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多有得罪,文章里委屈白先生。
2、西游记中另有一位女性:宝象国百花羞公主,年纪轻轻被黄袍怪摄去做压寨夫人,一去十三年,并育有二子。不过,虽然黄袍怪虽然为妖,百花羞和黄袍怪也算是正头夫妻。所以并未把她放入文章中写。
孙悟空之一生,由灵石起,以斗战佛终,始终不变的是其自身的灵性。而孙悟空所历经的种种磨砺,看似循环往复,实则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此磨砺过程中,孙悟空的灵性也由纯粹的、天然的、未经打磨的原始阶段进化到了的超出狭隘界限的充满大爱大胸襟的高级阶段,可谓螺旋上升式的灵性归元。
一、石头神话的意蕴
《西游记》第一回有云:“盖自开天辟地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惧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此即言孙悟空是石猴,而且这石猴也不是平常的石头化成的,而是长时间受“天真地秀”的石头化成的。天地精华的孕育,承蒙自然恩泽的滋润,所以孙悟空必定不凡。石头对于孙悟空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代表他的渊源、出身。它告诉读者他们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被赋予一种超越现实、纯净无污的本原天性。
《西游记》描绘孙悟空主要是从三个阶段着手:大闹天宫、五行山下、西天取经。对于这块顽石,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个阶段上。在“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的花果山水帘洞做美猴王,“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这与受天地精华时差别不大。在第二回中,突出表现孙悟空的灵性在一个“妙悟”上。“妙悟”二字出自《涅盘无名论》,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觉悟、悟性。孙悟空领悟到祖师打他三下的谜底,三更时分跪地求学。祖师也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此即表现出孙悟空的聪慧不凡,有着天然悟性。从收服四海千山、夺定海神针、大闹天宫等事迹来看,孙悟空又是叛逆、桀骜不驯、勇敢与机智的。在它身上少了世俗,少了规矩,而表现为自然天性。被压五行山下,是从至灵走向修行的过渡。在被压期间,我们发现,孙悟空开始具有人性了,特别是在认唐僧做师傅时,对伯钦道:“有劳大哥送我师傅,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活脱脱一个谦逊人家。虽则如此,但孙悟空身上还是具有原始的野性,不可能一时去除。如它毛毛躁躁,见坏人就打,“猴急”,没有耐性。这些都是孙悟空与生俱来的气质型缺点。可以说,在灵性的表现上,孙悟空聪慧、叛逆、与众不同。
二、灵性的入世与对儒家世俗的取舍
1、游历模式
孙悟空入世模式是凡间的游历。孙悟空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也经历了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的一步步转变。在游历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或凭自己的智慧,或依靠佛祖的力量铲除障碍,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也因此修道成佛。作者把这一次游历当做他们生命的全过程,着力描绘他在这期间的所遇所思,提空给读者直观的情绪感受。游历模式预言了孙悟空的人间经历是人生的一次“出轨”,在体悟一番后必定会回归“正道”。这正为之后灵性归元作下铺垫。
2、象征幻境的神话王国
西天取经需要通关文牒。《西游记》中共有十二个文印,那么共有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等十二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经历都是同一种模式的:唐僧被捉、悟空斗法、请神降魔。这些国家对于主孙悟空来说都象征着幻境,从幻境中走出来并打破幻境才是孙悟空所要做的。作者塑造的这些神话王国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意象化。意象代表着更加梦幻,更加虚无,是从虚处着笔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人物在虚幻后要回到现实,即现实—虚幻—现实,这也说明他们最终的回归是必然的,作为他们的精神气质,灵性也必然走向回归。
3、与灵性的去留相对应的对儒学的批判与认可
孙悟空亦是反叛的。他不认可既定的秩序,认为有能者居之,打上天宫,要做齐天大圣。不认可生死有命,游地府更改阳寿。孙悟空是勇者的化身,身上是具备一定的游侠精神的。喜好路见不平,追求至真至善,做事果断简单而从不迂腐犹豫。他身上的精神气质与儒家精神是背道相驰的。然而,在潜移默化中,孙悟空也渐渐地世俗化了。如在大闹天宫时,他讨了“弼马温”一职而“欢欢喜喜”,又问“此官是个几品?”。这无疑是对科举制度的认同。再者,他认同“师徒如父子”的秩序,对唐僧毕恭毕敬。在第三十一回中,孙悟空对宝象国公主说:“公主,你如此夫妻儿女情重,你身从何来,怎么就再不想念你的生身父母?真为不孝之女。”这又是对儒家孝道之说的认可。孙悟空对待正统伦理是矛盾与分裂的,紧箍咒则代表对他的要挟与规范。每当孙悟空有“异心”的时候,唐僧便会念紧箍咒使它妥协。在“真假美猴王”一事中,我们看到原始野性与人性的斗争,最终与过去的野性割裂,回到正途。所以,孙悟空是逐渐人格化,逐渐世俗化的。这表示孙悟空他们身上的灵性正在经历世俗的洗练,经历磨砺的过程。
三、灵性入世后渐行渐悟的修道过程
1、自我的超脱
在修炼的过程中,孙悟空面临的不是“富贵场”、“温柔乡”的诱惑,而是自身的弱点。它虽然勇敢机智,却也自负自大、个人主义。它虽有向善之心,但眼界狭小,嫉恶如仇,而不是向人劝善。在它身上具有魔性的因子,所以它也出现在魔幻的世界里,并且一路与邪魔外道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本身也是占山为王的妖,它与各方鬼怪斗争的过程其实也是与自己的魔性做斗争的过程。它的缺点和魔性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过程中逐渐改掉和去除,最终达到完美。这是灵性走向回归时悟道的第一点表现。
2、参禅与明心见性
孙悟空由石中出来后,便代表了原始欲求:温饱、长寿、地位。后在取经途中,参佛悟理,最终成为“胜斗战佛”,完成修炼。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经常被称为“心猿”,如“意马忆心猿”、“道昧放心猿”、“心猿妒木母”等等。心猿,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里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心有浮躁必要沉心修道。提高自我的修养。这其实与明代晚期的阳明心学有很大关系。心学讲求致良知,通过自身的修炼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在取经路上,孙悟空身先士卒、坚韧不拔、历经千辛万苦修成正果。还不时宣扬明心见性:“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守处,即是灵山”。
四、多重主旨中的灵性归元
《西游记》有着多重主旨,灵性归元可看作是其中一种。孙悟空没有变回石头,但也去除了俗世因子,回归灵性,但此时的回归,已是螺旋上升至另一个境界了。以前的灵性是原始的、天然的、未经打磨的,而后来的灵性则是拥有大智慧的、超然脱俗的、磨砺过的,不可同日而语。在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最重要的在于经历大苦大难、大喜大悲之后对世事万象看的通透。并以超出狭隘界限的大爱大胸襟,悲悯、爱护世间生灵。《西游记》最后三章的回目分别为“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知”、“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体现了著作“圆满回归”的思路。
生命贵乎过程。开始便是结局,结局便是开始。《西游记》所揭示的道理即是注重修炼本心,达到生命的前进与上升,回归到万事万物的本原。正是:灵性归元,九九归一。
望着这本金黄色的书,望着这本不知被我翻了多少次的书,望着这本充满转奇色彩的书,这本能让人热血沸腾的书,这本书里有人世间最好最好的品质,也有人世间最坏最坏的东西。这本书有个众人皆知的名字———《西游记》!
首先,我对西游记有一个最新的了解,我之前读的西游记是改编版,就是编者把西游记读通,再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不但从文言文变成了,字数也严重减少,一段段好诗好句不见了踪影,一处处惊艳的打斗场面也没了脚印,所以,这次我读了卢老师介绍的原文无改编版的西游记,所以说,这次我才尝出了西游记真正味道。
我相信,西游记的铃声肯定在我们童年的脚步上响过,只是又轻快又有点短暂罢了。
这本书也是充分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书,你看唐僧师徒四人,相貌不一,性格不同。唐僧是位高僧,沉着冷净有大将风范;孙悟空是个石猴,勇敢机灵,而金箍棒则是妖精们的超级大克星;猪悟能是头猪(之前是天篷元帅,因在藩桃大会上酗酒戏弄仙娥而被贬下界投胎,不料投了猪胎)懒散贪吃,但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风范,而他的九齿钉耙同样也是妖精们的超级大克星;沙悟静是个和尚,整天挂个似乎沉甸甸的一串佛珠,在西游记电视剧中,见的最多的就是他用扁担挑着行李。
真不知道作者吴承恩是怎样完成这部八十七万多字的巨著的,真实不可思议,能写成着本书的人,绝对不是凡人。
作者吴承恩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趋始下才开始创作西游记的?贫穷?发泄内心?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也许只有作者吴承恩一个人知道。
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么好的作品,同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一同享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美名。
创作这样的作品是吴承恩脑海中飞速闪过的一个念头,还是作者一辈子的经历,什么都不用回答,而西游记摆在你眼前,就是最好的诠释。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浑然不知是如来在考验他们,想吃唐僧肉想疯了的白骨精们想尽各种办法却因徒弟三人给师傅筑起的隐形围墙而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唐僧师徒四个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西游记也自此终。
《西游记》是我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之笔。
书中的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它从以前顽劣的石猴,之后又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给如来惹事,最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压了五百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孙悟空以前的顽劣,之后又跟着唐僧,一起遇到了八十一难,在所有小朋友的 https://m.d8qu.com/ 心里孙悟空是正义、勇敢,为保护师傅的好徒弟。
而二师兄猪八戒:不仅好吃懒做,又好色,每次看见大师兄孙悟空做错了事,猪八戒都会在旁边怂恿唐僧,让唐僧念紧箍咒让它就在旁边兴灾乐祸的在旁边笑。还特别喜欢赚小便宜,可是猪八戒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好的印象。
但“老三”沙悟净:是出了名的老实,在唐僧、大师兄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面前也是非常的听话,他们说一,说二说三,他就不说四,沙悟净就等于是唐僧他们的保姆,可他的诚信、老实,是我们无人能敌的,所以我们要像沙悟净学习。
师父唐僧:虽然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那么厉害那么勇敢,也没有猪八戒那么好吃懒做,更没有沙悟净的'力气大,可唐僧的品格是实质名归的。
我阅读了《西游记》小说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经历了八十一回磨难,帮助唐僧到西天取得了真经,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在新的学期,以孙悟空的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鞭策我努力学习!
一提到四大名著,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大话西游。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书中在孙悟空打斗时经常用一些诗句形容,或者用一段文字来描叙过程,让读者感觉好像身临其境,他还怕你不信,总有:有诗证……。不仅为当时的情景做了证,而且,还让我们以当时的情景推测出了那些诗句的意思。
篇章的最后一段几乎都有:毕章不知命运怎样,且听下回分解这样一句话,为读者们设下了重重的悬念,让看后的人极想看下集的解说,就又往后看,慢慢的,就把一本书看完了。
其中,书中的幽默之处更加显而易见。例如:那猴子毛脸雷公嘴等等,不仅形象地描写出了孙悟空的样子,而且觉得他丑不啦叽的,甚是搞笑。那次孙悟空扫塔时抓住的那两个怪物,唤作:奔波儿灞,另一个又叫灞波儿奔,真是两兄弟呀!再讲孙悟空与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打斗时,他化名:行者孙,者行孙,把两个大王骗得团团转,最后,这两个大王都莫名其妙的被“者行孙”收了,连宝物也白白地送个了那个猴子,不过后面太上老君又把它们给夺回去了,哎!这不是我贪物,而是那些个东西确实是个好宝贝,如果说都给唐僧的话,那西天取经时,唐僧就不会被抓了,这如果用佛门中的话来说,就是:此乃天意、天意啊!不过,幸得他们取得了真经。
最后,我和大家来谈谈他们的性格。先说孙悟空的:孙行者变了个假行者跟着唐僧,陪着悟净、悟能,忍受着道童的嚷骂,而他的真身出了窍,去将人家的仙树推倒,还拿金箍棒打得乒乓响,仙树就变成枯树了。从这儿,我就觉得孙悟空非常的任性,不讲理,明明把人参果偷吃了几个,被别人骂一下也理所当然,可你还把他果树打死了,一错再错。再说那八戒,每次唐僧遇难时,他几乎都说:“我们把行李分了,各回各的地方去吧!”由此可以看出猪八戒一点儿也不想去西天取经,只是每天应付一下,就像完成任务一样,而且一心只想着高老庄家中的妻子,而且一老挑拨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怂恿唐僧念紧箍咒,而且谁让他做事都非常不情愿,非常自私,没有主见。
现在唐僧和沙僧的缺点我还没发现,等你们哪位的慧眼来发现哦。要是能再出一本《西游记后传》就好了,那我们就能知道取完经后他们又在干嘛了。
读了《西游记》原著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有很多曲折的情节和师徒一起降妖除魔给我很深的感触。
文中先讲猴王,直到他被困在了五指山下,再讲了唐僧的故事,最后才讲的去西天取经。师徒在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方佛祖那取得了三藏真经。这离奇的故事让人看了还想看,俘获了大量读者的心。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妖怪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明之处。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世界上能灭他的人还没出生呢!
书中写唐僧师徒虽然磨难多多,但是他们不但没放弃,还不畏艰险、锲而不舍。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完,那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用心去做了,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成功。
这四本厚厚的名著,为什么属西游记最好看?因为西游记里面有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世界。每一次复读西游记,都让我觉得他跟其他名著不同。我相信,他一直给大家展示着“自由、英雄、神话”这三个主题,给大家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