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书为镜,可以明得失。照镜子是注重形象、展示外在美的过程,而读书则是认识自我,完善内在美的过程。本文是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书中有个我作文【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轻轻提起,许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时间定格在晴天的一刹那,低眉于一朵花,驻足于一片云,感动于一滴泪。我觅求一片净土,便手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她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她永远活在《人间的四月天》。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的诗章,梁思成、金岳霖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她有着美丽的名字,林徽因。
令春色失色,令百花焕颜的她可在滔滔不绝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她有过艰难的抉择,也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在动荡的时空,走过。轻轻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触动我内心深处。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当行走在红尘陌上时,肩上的背囊被人间故事填满,而内心却更加地空落。是林徽因教会我用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养情怀。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激情。她在生命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
字里行间,我似乎找到一种宁静感,一种对生活释然的感觉,其实人的力量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抵不过一寸光阴的削减。我们都在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所谓的幸福,幸福有时是午后的一杯浓茶,是夕阳下的一缕阳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晓得失从缘,懂得随遇而安。
品味那散发幽香的文字,渐渐失记尘世的喧嚣,与白落梅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共同徜徉心里的桃花源。
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活得清醒,但也只是一种存活于世间的姿态。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败夫走卒;是金枝玉叶,还是胭脂俗粉。无论我们被世俗烟火熏染多久,被浑浊的失态浸泡多深,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美好。
林徽因是多少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被整个世界温柔以待。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
我徘徊在一页又一页中,流连忘返。
生漫漫,何必每天都风尘仆仆,行色匆匆。遇到好看的风景,不妨驻足欣赏。是啊,在人生路上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学会从容,学会知足,学会微笑,做到《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把自己历练到淡定境界,方可享受从容的人生,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翻开一本古诗文集,正巧翻到苏轼的《定风波》。其中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反复品析,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眼下的热词,但作为一种情怀,或是一种境界,却是古已有之的。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及其智慧的唱了一出“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而退大敌。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太史公在《史记》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生活皆为名利,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建名利置于身外。而庄子就是一位。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请庄子做官,而庄子却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这便是在名利前的淡定。
淡定还是面对生死的泰然自若的精神。《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便是一种对生死无常的淡定。“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颤抖。”这种生死固然伟大,但有时更需要的是一种淡定泰然,亦是虚怀若谷的心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一颗淡定的心,不仅是心态,也更是成熟的标志。勇者从容,智者淡定。成熟饱满的谷子总是低着头,越是真正有内涵和能力的人,越是低调、沉着、淡定从容。
我读书,并非受劝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诲。我也不算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书与我有时恰似忘年之交的长辈,奉送我句句忠言。有时又化作自顾自吟颂的歌者,即便我不识那阳春白雪,也愿与其为伴,为它折一枝柳,流一滴泪。
听闻犹太前辈们为了劝子读书,自其幼时便在书页中抹上蜜膏,待他们品味。暗想自我虽未尝过书中的蜂蜜,可品读书籍却真真实实的尝出了那般酸甜苦辣。
阅读《哈姆雷特》曾见过这样一句名言,不知为谁所撰:一千个人眼里定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读书时我才会感触颇丰。
忆及曹文轩先生的书——《青铜葵花》。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自尊好胜的青铜,淳朴动人的葵花,书中的友谊与亲情仿佛我此时此刻正在亲身历及,兴许便是那所谓的人书相融罢。
书读得越发多了,不禁觉得自我也变得那么多愁善感。一点闲暇时,最爱品一口香茗,捧一本书。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享受午后时光。
遥想当年青莲居士月下独酌,朦胧澹月云来去,光华映下对影对成三人;难言南唐后主为国破家亡的忧愁,一番对韶华易逝的感叹。走进书间,宛若正随着尼摩船长同游海底,共赏两万里美轮美奂的盛景;好像被卷入时空的虫洞,默默注释少年天才安德,游戏般拯救地球,毁灭虫人……
待光阴长去,只留我一个人恍然独坐,四周萧索浑然不知。只觉自我流的是书中人的泪,别的是自我的友人,像有海风吹拂着我的面颊,在一片波涛汹涌中眼望船只沉沦。那一切是真的吗?还是至幻至美的梦?
不由望长空兴叹,书似给了我新生,给予了我对生活更多的思索。书中恰有另一个自我,伴我共度时光,一齐品读人生。
一本书里,一个章节里,一个故事里,总有许许多多个人物,每个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有的开朗,有的活泼,有的有责任心……说不定,就有一个人物,代表着你。
在我还不会说话时,妈妈就拿着一本花花绿绿的故事书,给我讲故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书本,在我眼里,书是那样新奇,那样有趣。
上学了,我会认字了,会读拼音了,那时,我总是捧起一本童话书,用那不成熟的拼音读着,读得津津有味。
现在,我认识许多字了,开始读世界名著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着封面上那个小男孩,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这个小男孩就是汤姆吗?他的历险是什么样的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好奇地翻开了那本书。
看到第二章,我看到了汤姆的冲动,因为别人看不起他,说他是野孩子,所以汤姆非常生气,一拳猛打在别人的脸上,然后一场大战就开始了。
看到汤姆的冲动时,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玩,我当时把我的发簪带了出去。朋友见了,觉得我的发簪很漂亮,就想摸一摸,我往后一躲,她扑了空。我说:“不行,只能看,不能摸,这还是我偷偷背着我妈买来的,要是弄坏了,那可就完蛋了!”
朋友听了:“什么嘛,不就一个发簪嘛,有必要这样吗?弄坏了我再赔一个更漂亮的给你就行了。”说着就把我的发簪取了下来。我头一扭,“啪”的一声,发簪落到了地上,碎成了两半。
我生气极了:“我都说了不要碰!现在好了,摔坏了吧,这一百多呢!还是限量版的,你赔得起吗?都说了不要摸!”
朋友也生气了:“我又不是故意的!有必要这么凶吗?你怎么这样!我会赔的,赔一个比这个还贵还漂亮的!”
就这样,因为我的冲动,害我失去了一个朋友,真不值。
现在看来,汤姆和我一样,是一个冲动的人,书里也有一个冲动的“我”。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冲动是魔鬼,冲动是害虫,你只要一冲动,就一定会失去某些珍贵的东西。冲动不好,也不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冷静的人。
书中不仅让我看到冲动的我,还让我看到善良、有好奇心、大胆的我,书中有着我的影子,书会一直伴着我成长。
书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书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书是你前进时的强大动力。我喜欢书,我爱读书,当我每读一本书我就像重走了一遍人生。都能给我的生活、学习中带来启示与感悟。
读书的时候,我跟着书里的感觉走。书里的主人公难过时,我也会闷闷不乐,而主人公高兴快乐时,我也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不亦乐乎。可能是我天生就喜欢这个feel吧!妈妈总是说我是“疯子”,因为我每次看到新书的时候我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看完,如果不看完我总是心里痒痒的。也因为这个“怪癖”让我养成了讲信用的好习惯。如果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遵守承诺,我在读书中学会了诚信。
我是一个小吃货,但在美味的食物和书的面前,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书。因为我在书中所得到的“营养”远远多于在食物中所得到的。我是一个蛀书虫,我所有的书几乎都被我毁容了,这是因为当我没书看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以前的书再重复看,我每重新读一遍就有不同的理解,让我对事物有多方面的见解。
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学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学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也学会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在书中,我与他们成为了挚友,在书中,他们给予了我知识。
通过读书,让我受益颇多,让我的文才有所提高,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的知识面得到扩宽。让我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尽情享受书带给我的幸福。
暖暖的阳光,捧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享受书带来的快乐!我在书中得到快乐……
人生之路,曲折而又漫长,而在这漫漫人生路上,人们稍不注意,便会迷失自我。我也以往迷失过,本想就此下去,但偶然间走进《中外经典名言》这本书,书中“人生如同一个坐标系,无论你是谁,总有一个点与你相对应”这句话使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并萌发了做回自我的念头。
刚迈进初中大门时,走进《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心中很是激动,并立志要做她那样的人。于是便学着她的样貌,每一天晚睡早起,与周公相遇的时间还不到6小时,我还借阅了很多的英语书籍,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谁知不到两天,便觉得身心疲乏,难堪重负,成绩也所以一落千丈。之后对着镜子一照,才发现自我睡眼朦胧,懒散乏力,于是恍然大悟:这不是我自我。
读初二时,我试着从书中找回真正的我,偏偏就在正要找到之时,又给迷失了。此事源于同桌那几本韩寒的书。当时的我对这位文学奇才钦佩不已,便东买西借弄回了他的几本书。“啃”了几篇文章,这才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是怎样一回事。看完他的书后深受其影响,甚至文风都受到感染,开始拼命玩弄文字。谁知到之后却被文字所玩弄,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如今反复品读,才发现不但没学像,连自我的个性也丢掉了。这时又最终明白:这不是我自我。
这两次“书中有个‘我’”的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读书固然重要,但真心读书,读出自我更重要。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大家,都是读了许多书,但又始终坚持自我,才迈向成功的彼岸。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维持两千年之后,最终被伽利略的自信所击垮;“地心说”统治达数百年之久,而哥白尼坚持自我才提出了“日心说”;还有牛顿所开创的物理时代新纪元,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众多的发明与创造,都是敢于否定前人的学说,真心读书,坚持自我而创造出来的壮举。
我酷爱读书,更喜欢书里有个“自我”,在浩瀚的书海中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泠泠雨落下,终是渗透青石板,洒落了满地的思潮。记忆也愈渐地浓墨重彩,斑驳的回忆里风雨雷电,形形色色的人儿匆匆而过卷起遍地风尘。一卷卷书里,激扬文字写尽了那酸涩抑或甜蜜的往事。就在这交织旋舞的零零落落的人事物里,惊鸿一瞥间,恍惚我看到了自我。
依稀记得,我是一场空空旧梦里红楼深处纨绔而温文的公子;依稀记得,我是大漠风烟弥漫里长吁短叹孤烟太直的诗人;依稀记得,我是空落落的金屋里独念断愁肠的落寞的妃子。依稀记得,好像千百年前的这一天,我是这个人。这一天,我又是这个人。
生活中,我确不是这些千古传奇的人物,但若在孑然一身的想象之中,在无边际的卷卷书中,我是他们,就是他们。
最深刻是李后主的诗集。喜欢他那惆怅得凋落了满地桃花的浓愁和笔力,喜欢他一身文雅儒生气却做了一亡国之君的无可奈何,喜欢他南唐后主李煜的字字皆血。
妄想挣脱了眼眶前冻结起的悲切,耳畔仍是阵阵杀伐不歇。多年后史书页中,会把这页全全撰写了进去么。王城姓氏,从此改写。“李”字的飘扬旗帜,被外夷的战马铁蹄踏碎,尘土艳烈。逝去江山冰冷,飘零世事了结。
永远难忘。何其俊俏的美男子无言,只独上西楼。依稀是旧时节,城门上下一弯弦月,夜色清冽。见一抹月色如钩,神往着飞到天边的月儿那里去,心神倏地吸拢,才蓦然发现眼前深不见底的深林苑囿里,清寒凄秋,几株萧索梧桐倒锁住了我一辈子似锦年华,故国的哀戚于天际回响,久久落在南唐的大地上,眼前朱栏砌玉,黛纱镶珠,凭栏处亦有夜风吹满了襟袖。却长叹一句往事多少。
茶饭不思,如鲠在喉,却听见几度彷徨,人嫌憔悴,衣带宽陋。
长夜未央,酒乐欢愉,却添演三分假象,倒作足了,凄凄惶惶。
心如死灰。生在帝王家,我本非一治国治世之材,末了,竟毁了故国旧土多少万里。多情温润的李煜,终落得毒酒灌肠,南唐覆灭。生于七夕,亦死于七夕,注定的每年乞巧,那年遥叹月如钩的人儿,如今你是否在广寒宫里头看着呢,看你万古流芳的文字。
不知觉,泪满衫。竟也是满心痛,痛地透彻心扉死去活来,刀枪武力,毒药死亡,却永远杀不死李煜的诗词,杀不死文学。他的文学。
不知觉,心激荡。竟是文思泉涌,思绪贯彻一瞬深沉冥想,失败挫折,不喑世事,却永远灭不了我的一腔热血,灭不了文学。我的文学。
心绪倏忽涌动。眼角滚烫,似是有什么温热的液体流经面庞。一瞬间以为自我是那亡了国的人,记忆混杂不清,好似书里的人,全是我,全全是我的人生,我的思绪。
这万卷书,万个人里头。我坚信,我断定。万书万人中,总会有一个我。
书中世界!怎么这个地方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可是看过好几遍世界地图,也从来没看见过这个地名呀。但是在好奇心的牵引下我走上前去,推开了大门。哇!太好看了,这些风景我可从来没有看见过,几口蓝得像天空的水池,几架在池塘上耸立着的石桥,几座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大山,而云雾却不像大人们说的那么糟糕,它是那么白,白得像牛奶一样让人忍不住想与他们亲近。我不由自主地在池塘边走着,突然马小跳和他的铁哥们蹦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一见着他们,心想:“这不是马小跳他们吗?但他们却是我在书中看到的人物啊,不应该出现在我面前啊……”。还未等我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马小跳就说:“黄资程,跟我们去玩啊”。马小跳一说完,就把我拉到鱼塘边,此时戴小桥和他的铁哥们们已经在钓鱼了,我好不惊讶,因为“浮岛五人组”正朝我奔来。于是乎我们一起钓起鱼来,当我要钓到鱼时,丁丁和米卢突然从天上掉下来,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丁丁说:“我刚从飞机上掉下来,想不想和我去坐飞机?”我们都说:“好”。于是我们来到了飞机场,吵闹村的孩子早已坐在飞机上,看见我们就喊我们坐他们的那架飞机。我们刚坐上,淘气包埃米尔也拿着他的“墙”和“猫子”来到飞机上。飞机载着我们一行人来到海滨乌鸦岛,我们刚下车,长袜子皮皮就唱着“米欧,我们的米欧”来迎接我们。
看到皮皮,我突然特别想爸爸妈妈,真想马上就看见他们,于是我开始依依不舍的跟大家道别,马小跳说:“好吧,欢迎你再次来到你的书中世界。”什么?我的书中世界?但我还来不及多想,就回到了滨江路。
总有一天,我还要去“书中世界”的。
夕阳西下,我坐在窗边,膝上搁着一本书,手中持着一支笔,笔在书上划划停停,书页伴随着均匀的呼吸声在手指间划过。猛然间,好似发现了什么,舒心的笑容从嘴角边漾开。
从小就爱书,小时候就常常去图书馆,喜欢趴在那软软的沙发上,指着那图画上的小狗小猫不停地咿咿呀呀,短而小的手指在空中乱画。而此刻,总是静静地站在书架的一端,思考我需要哪一本,要如何读它。
我总是喜欢把自我与书中的人物做比较。若说书往往是作者的写照,那么我就是躲在他身后的一个小小的影子。
还记得一本让我颇有感触的小说——《彼岸的女儿》。作者把自我对女儿反常行为的不解与超自然事件联系在一齐,写出一种无奈,一种很想要了解却根本无法触及的悲哀。一种难以言喻的痛楚。“一瞬间,她用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的目光盯着我,就好像根本就不认识我”读到那里,我的心猛烈地收缩了一下。当无数的孩子坚决关掉起自我的心门时,何曾想过,门外还有人在呼唤你,为你痴痴苦等。我从这句话中一下子想到了自我。眼前看到听到的是母亲的再三叮嘱,父亲的训斥。而心里想到的却是夜里为我掖被子的那双手,在我哭泣时传来的“好啦,下次不要再这样”的厚重的声音。书上的字模糊了,心里的想法却更加逼真了。
也许,当我们试图让父母理解自我的时候,应当也想一想,我们是否也需要真诚地叩响他们的心门?这是我在那本很可能微不足道的书里学到的受益匪浅的东西。
还有一次,我与同学为一件小事争吵后,无意中翻开了刘墉的文集,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大字:学会宽容。于是一下便释然了,满腹的委屈消失殆尽。片刻之后,电话里响起的就是我诚挚的致歉声。
记得以往有人说过,书里有真情,有真事,我们要学会读书。而我想说,我们应当把书当成一面心灵的窗户,从书里望见外面的世界。更要把书当成一面镜子,从中窥见自我。书里有我,更有每一个人。从书里读懂自我,感悟人生,是最好可是的事情。
又是一抹灿烂的夕阳。倚在床头,望着枕边的书,我惊叫起来。因为我从细小的文字后面,瞥见了我的脸,我的心,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