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习俗,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春节了吧,春节与其他的节日不同,春节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二写春节风俗文化的优秀作文,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好友哦。
在我的记忆中,去年春节里发生过许多许多事情,但其中令我最高兴的事还是放烟花和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八点钟终于到了,晚会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机,不舍得离开半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神奇的还是魔术和变脸。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看得我们一家人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晚会已接近尾声,这时大街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晚会的声音都给压下去了。爷爷和爸爸也抱着一大团大红炮下楼去放了。在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兴奋地让妈妈给我点燃爸爸为我买的烟花棒,对着窗外放了起来。“嗖!嗖!嗖!……”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像天上开放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红的像玫瑰,有的黄的像菊花……一串串烟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把新年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一夜,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我多么希望2010年的春节快点到来呀,那样我又能和去年一样快乐地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烟花了。
中国各地区有各地区的风俗,我的老家是湖南,在那里,过年时可热闹了。
湖南人过年的风俗,除了贴对联,放爆竹,守岁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年俗。其中春节扫尘是每个家庭必做的,还流传着一首民谣:“腊月二十五,弹尘扫房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搬走。”意在干干净净过大年。
到了除夕,一定要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在上面撒上红红的辣椒,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意识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二是湖南人做饭时爱加辣椒,添些辣味。大年三十晚上的鱼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着年年有“鱼”,五谷丰登;湖南人有嗜辣的饮食习惯,湘菜爱放辣椒,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颜色,香辣味让食客吃完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啊!
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很少:有糯米,纱布,还有当地的酒药子,酒药子的用法,就类似于发酵粉。
我们湖南的特色风俗丰富吧,每逢过年,我们就很开心,希望您也能有机会来湖南过年,来体验当地的特色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风俗。在我的家乡,过年时要祭祖,做甜粿,拜佛求签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是:吃咸饼糖葱。
咸饼糖葱,是我家乡的一种风俗小吃。它由两部分组成:咸饼和糖葱。咸饼呈米黄色,由面粉,水,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味道有一点辣。糖葱雪白雪白的,中间有很多孔,像多段葱孔合在一起一样,故名糖葱。它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甜。用咸饼包裹住糖葱,就是美味的咸饼糖葱了!咸饼糖葱只在过春节时才会出现,错过的话就只能等下一年了。腊月来了,春节还未到,家乡的街道上会出现几个卖咸饼糖葱的摊位,香味溢满整条街,使人忍不住咽口水。平时,我总听爸妈说,街道卖咸饼糖葱的场景是他们至今都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
那咸饼糖葱的味道究竟怎样呢?在没尝过之前,我也是十分地好奇。
记得以前,有一回去外公外婆的老家时,舅舅刚好买了这小吃。那雪白的糖葱诱惑着我的食欲,我实在忍不住了,拿起一块,也不要咸饼包,就直接塞进嘴里。糖葱在我嘴里融化,穿过喉咙,进到肚子里。随之而来的甜蜜使我陶醉了,真是甜到我的心里啊!
“待会糖葱都要给你吃完了。”妈妈笑道。她接着把包好的咸饼糖葱递给我。我大咬一口,这次嘴里添加了一种面的糯香,在糯香中又有一丝甜辣味,味道确实不错!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个。
看我这么喜欢吃咸饼糖葱,从那之后,每次过春节,妈妈都会买咸饼糖葱给我们品尝。
对我而言,咸饼糖葱解了我的馋,它的甜是其他糖果无法取代的,而对一些离乡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份乡愁、一份情怀。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炮竹之类。
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早早的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炮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簌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意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喝着滚烫的酒。这一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赶回娘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狗⒆庞喙?……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习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如: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一个个烟花飞到了空中,点亮了美丽的天空。还有一个传统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了,那就是春节,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预示着来年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过着每一天。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