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摘抄范文(最新6篇)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语文摘记范文 篇1

积累的目的是提高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是生活对人提出的要求,现代生活竞争力的增强越来越要求人们具备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同时,语言知识和能力又是语文考试一项重点内容。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使学生的语言素质达到应有的水平,这是语文教师的使命。

语言积累应包括:词句的积累、古今中外文化常识的积累、广博的课外知识积累、典范文章积累等。

语言积累教学的常用方法:

1、抓好课内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每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

首先要重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捷径。在课内要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熟记在心,在“读”中感悟到作品语言的内涵,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勤作评注。自觉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读中积累,学中感悟。

其次,强化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博览群书是许多文学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成功的捷径。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意识。如阅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读散文在体验中感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律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语言,若能要做到运用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做多次重复,强化诵读,细心咀嚼,用心体味。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使用规律、情味等在头脑中扎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中心,指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将名言佳句、精妙语段化为己有。

3、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需要大量的实际。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则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构建。

一是在练笔活动中积累语言。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已积累的信息的回忆、交流、筛选、提炼,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重视学生的练笔,增加作文密度,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深化积累语言。

二是在看、听、说的活动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记录优美的好词佳句;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听到别人交谈时流露出来的谚语、对联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做好记录,并且进行品位欣赏;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让学生把自己从影视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运用语言,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语文课堂具体运用:

1、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教师可利用讲课前的三分钟,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比如三分钟演讲、介绍一本名著、背诵欣赏一首诗、评价一种社会热点话题、听一段名家朗诵等等。凡此种种,均可于有限三分钟中获得无限收获,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培养。

2、指导学生建立摘抄本

学生阅读的是否有效取决于他读后是否有积累,建立摘抄本对指导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进行摘抄,不单单是知识、语言的积累,也是思维、思想的训练。当读书进入一种境界时,他所获得的又岂止是简单的“摘抄”。

3、在语文阅读课上明确语言的积累要求

每次阅读,都让学生同时摘抄好文好句,并于阅读后写出感想,适当时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坚持下去,学生进步迅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是语言之泉,语言的活力在生活中张扬。无论是电视中的广告节目,还是报刊杂志上的各种文章;无论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语,还是名篇名着中的书面雅言,它们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沃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取之于民”,最终还是要“用之于社会”的,奔驰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中,语言之树将永远青翠。

5、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将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日记将使学生锻炼毅力、丰富语言,写日记将让学生留下生命成长的欢歌、低吟,写日记将随时积累、锤炼语言……日记是最有利于发挥语言价值的武器,是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见证,是童年的花、青春的诗、成年的哲理……

6、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①每周星期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②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 “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语文摘记范文 篇2

关键词 小学生 语言 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怎样去他人交往的关键性时刻,开朗或是内向,自信或是自卑都由语言决定。此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重要基础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点滴的学习中积累语言并提升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听

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便只会吱吱呀呀的语气词,并不会说什么完整的语言,然后慢慢地跟着大人的嘴形以及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才一步一步学会了说出完整有意义的语言。其实,我们最早学会的是倾听。不仅是小时候,一直以来我们都充当着倾听者的角色。在我们的生命里,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是故事,是一个一个关于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我们从小就会听故事,而且我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我们就是在听的过程里积累了愈来愈多的语言,然后开始学会了语言,掌握了语言。所以,听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语言的途径,而听故事更是一个积累语言的好方式。

听故事不仅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方式,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从故事里,学生听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听到丰富的辞藻,听到完整表达的句子,学会真善美和假丑恶,记忆力得到很大锻炼,想象力得到很大空间的发挥。显然,故事可以构成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选择在课间或是课前唱甚至是课堂上选择一些经典的著作,一段一段地清晰地读给学生听。其实多听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发展。另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读的习惯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当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抑扬顿挫,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如置身于童话世界中。我们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巧妙的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让他们寓教于乐。

二、读

听完别人说的话,我们要开始说话甚至是朗读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无非就是要收为己用,成为自己的语言库存,从而能进一步顺畅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到底要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要着重注意去组织学生大声的朗读。读的方式我们不只局限于朗读、背诵这些枯燥的方式,我们要多方面的调动孩子的兴趣去朗读,让他们在无形中已经养成积累语言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分角色读等趣味性的方式,或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奖励措施的指名朗读,这样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名朗读相关段落也是探讨答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读中悟,在听中悟,心眼口耳并用自是理解的另一番天地。而且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发的去练习,在无形中养成习惯,在无形中积累语言,在无形中有了积累语言的兴趣。当然,在学生大声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他们在情感上的掌握,只有真正地去融入课文,他们才能真正地去掌握自己所读的,才能真正地让自己所读的成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在语言积累的读方面,不仅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积累,更是要养成这种语言积累的习惯,让语言积累的兴趣长存。

三、写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听完读完后沉淀下来,我们就要动笔写了。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众所周知,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摘抄的优美词句,并且鼓励他们在作文中大胆运用。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抄写生字词、书面回答课后问题等课外作业区分开来,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 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另一方面来说,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当然,要让摘抄真正落实,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而检查的奖惩措施又是不可缺失了。学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养成了好的摘抄习惯,便是养成了好的习惯去积累语言,便是成功培养了语言积累的兴趣。

语文摘记范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字积累有效方法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定性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

一、激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兴趣。

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这样肯定会事倍功半。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哪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我们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语言文字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从学完汉语拼音以后,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跟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再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营养早餐”的形式,来交流看故事的情况。最后,语言文字兴趣积累要逐渐升华为审美积累。审美积累才是一种恒久的有强大内驱力的语言文字积累。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有效方法。

通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

1、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又是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而诗的语言本身就极简练、含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弄清今昔变化(昨天、今天、原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深圳的昨天是什么模样?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昨天的贫穷落后,贫穷落后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一些词语如:“遥远、渺茫、夕阳”,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遥”就是远;“渺茫”讲水势辽远看不到边,在此要灵活理解为非常落后根本看不到现代文明;“夕阳”,要发挥想象力,说明是挑回的溪水中映着夕阳。在朗读“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时,要读出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口气略带悲伤;读到小孩子和姑娘时,要读出因无书可读任光阴流逝的惋惜,口气要充满无奈。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深圳的昨天是贫穷落后的,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朗读分析明天和原因两部分,特别是读到深圳的巨变时,要以惊喜、自豪的口气读,学生就会清楚课文是采用对比的写法,就能轻松地找出“焕然一新”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语。最后以三个中心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2、在理解中及时运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仅仅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刻”在心中,这只有强化背诵默写。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课余五分钟重复背诵,背到如同记乘法口诀那样。如能天天坚持,肯定水滴石穿,到时满腹文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同时,还要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词语、句式、写法。比如教《高大的皂芙树》的1—4节,可以板书:位置、好大、茂盛、小而密这些词,进行复述皂芙树的练习,讲清写作是按干、枝、叶来写的,然后拍一些树的照片或就窗外的树进行口头练说、详讲,这样就不会孤立地学习课文和掌握词语,也为第四单元的写植物做准备。教《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可以采用今昔对比的写法,用三个中心词来进行口头练说,领悟家乡的今昔变化。

3、通过背诵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4、通过摘记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记是对读过的、背过的语言材料进一步地加深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不同形式的摘记工作,这样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还较少,而且遗忘性强,因此低年纪学生可摘录一些常用的词语或成语,便于理解记忆,最好采用书画结合的方法,直观形象。

5、通过趣味积累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如何积累语言文字,学生更喜欢呢?通过多年实践我发现:背背讲讲演演,《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不管是课外的语言文字积累,还是课内的语言文字积累,都应把背重视起来。但是,课外的背诵应区别于课内的背诵,不能要求的太死,学生对于所看过的故事,能够大致复述或者表演出来就可以了。剪剪画画写写: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剪剪贴贴画画,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使之服务于语言文字积累。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看完一个小故事以后做一个“酿蜜卡”,画下故事的大概场景,并且用好词、好句来装饰场景。也可以剪下一些好的词语,美丽的图画,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酿蜜卡”,玩中长知识,没有哪个小朋友会拒绝。再说,学生在做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积累语言文字消化的过程。

6、通过勤思勤记法,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语文摘记范文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教学 习惯 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不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自律精神尚未养成,因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首先,就是要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应注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顺序,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并适当安排一些存在疑问的地方供学生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将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佳作名篇,这些文章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心血甚至生命,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最后就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阅读比赛,以便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鼓励为主,不要求全责备。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能力培养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方法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更要教给他们阅读方法的道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离不开记、摘、理、用能力的培养。“记”,指的就是记忆和背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记忆,承前才能启后,因此教师应注意合理安排一些经典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扎实的提升。“摘”指的就是摘抄,要让学生养成摘录优美段落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阅读能力,还能逐步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理”就是梳理,指的是学生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的具体体现。“用”就是运用,是指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演说和写作等活动,这也是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注重整理、运用工具书、积极提问等良好的语文阅读和学习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积累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3.1 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

3.2 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3.3 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有益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

3.4 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

4.合理利用课堂教学

4.1 课堂教学勇于创新。语文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见解去解读作品,并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和引导小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

我们知道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和学生听、教师说和学生写。这种方式不能很好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读。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感言辨体,入情得意)和阅读迁移(运思及物)两个层面上培养他们的阅读创新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固有模式。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只会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而且也要能要把握学生的反应和情绪,顺势而导,让学生融进课堂去学阅读、去学习。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2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阅读的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的文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并对课堂的有效拓展起到了巨大作。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语文摘记范文 篇5

一、积累

1. 积累词

教材中的词:采用听音辨词、游戏记词、思维导图、听写单词、单词竞赛、单词归类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积累单词。例如:学习“fruit”时,引导学生在“apple”的基础上积累了“pineapple”。

阅读材料中的词:学生用“wonderful words”记录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摘抄下来。开展“a word a day”活动,每天一人,在黑板记下该单词,供全班学生记录和学习。例如:学习“bodyparts”时,学生积累了“arm,knee,toe,shoulder,ankle,wrist,stomach”。

生活中的词: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册子,便于把生活中发现的英语单词,记录下来。例如,学生写自己在“家乐福”购物的日记时,用了“Carrefour”,并展示自己记单词的方法:car―re―four。

2. 积累句

教材中的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开展句子接龙比赛、限时造句、听句纠错等活动。例如,教师说:“Ben does his homework at 7:00 yesterday morning.”,学生口头纠错:“Ben did his homework at 7:00 yesterday morning.”又快又对者赢。

阅读材料中的句:学生用“wonderful sentences”记录本,把阅读时遇到好句或好段摘抄下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养成了爱阅读并记录好句的习惯,就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成语、谚语:引导学生收集英语成语和谚语,把阅读中遇到的好句摘抄下来,每天一人,在黑板写下该句,供全班学生记录和学习(此项和“每日一词”同步进行)。例如,学生写作时用到的“No pains, no gains.”:I am so busy. I study hard. I play the violin every day... But I feel happy. My English teacher always says: “No pains, no gains.”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积累大量的材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随时记录下来。

二、模仿

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靠模仿,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另外,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段来说,他们具备爱模仿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模仿开展作文教学。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改写:学生替换文本中若干单词、句子,或仿照文本、小诗等改写。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生根据文本改写,在写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时态、语态和主要句型,有示范、有指导。通过改写,学生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复习旧知,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初级写作能力。例如,Success with English四年级上册Module 2 People Unit 4,一学生这样改写: Michael is my uncle. He is a handsome man. He’s about 40 years old. His hair is blonde. His nose is big. But his eyes are small, and his mouth is small, too. He?looks strong. Look! He’s wearing a white T-shirt and a pair of blue sport shoes. He likes sports. He is running now! 学生不仅用了新知 “ be wearing, blonde, strong” 等;还复习旧知,如“ hair, nose, eye, mouth,a pair of”等 以及“现在进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扩写: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学生要具备更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重组能力。教师先对学生写法指导,方法多样:A、文前增加与课文相关场景,如:一小段前言或一小段对话;B、文中拓展角色或内容,如:增加一、两个人物及其对白;C、文后续写,让文本结尾更具色彩。例如,Success with English六年级上册Unit 11 Who’s Calling,学生的续写:

(In the hospital)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you, little girl?

Sally: I have a cold.

Sally’s mother: She had a fever last night.

(Doctor is taking a temperature .)

Doctor: She is better now. 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语文摘记 篇6

关键词:英文摘要;元话语;应用机制

一、元话语

元话语是交际中常见的话语现象。在语篇建构过程中,话语包含两个层面: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传递话语主要信息,涉及话语的命题内容和指称意义,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元话语则促进读者对基本话语做出反应,引导读者诠释、评价基本话语,实现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元话语关心的是读者,其功能是语用的、修辞的 [1 ]。

元话语的分类因研究角度不同而引入不同的分类体系。本研究采用Hyland的元话语分类体系。Hyland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元话语的人际模式,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建构语篇,进而帮助读者理解语篇;互动式元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作者表达态度,允许读者作出回应,从而实现互动 [2 ]。

二、元话语与英文摘要的相关性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精华,同时也是建构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写作的交际性本质的重要手段,具有客观性、劝说性和社会性 [3 ]。 因此,论文作者在摘要中不能简单地陈述事实,而要借助各种语言手段,说服读者认同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确认和建构与读者的人际互动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有意识和有效的操纵” [4 ]。 而元话语的交际性本质使其成为摘要写作中控制这种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元话语标记在论文摘要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建构论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评价摘要的语义特征和人际特征。引导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语篇功能,而互动式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体现人际功能。

三、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引导式元话语主要包括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言据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框架标记语 ―― 过渡标记语――内指标记语 ――言语标记语 ―― 语码注释语。相对于框架标记语、过渡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而言,言语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在英文摘要中使用得较少。但总体而言,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英文摘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学术论文对框架结构的要求较高,而框架标记语标示语篇的顺序式阶段,因此框架标记语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相当普遍。“First,second,third”等框架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帮助论文作者组织摘要语篇,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同时凸显命题信息之间的联系,提升摘要语篇的逻辑性,进而构建“作者 ――读者 ―― 论文”三位一体的语篇结构。

过渡标记语表达主句之间的语义关系。“and”“but”“thus”“in addition”等过渡标记语的使用对论文摘要语篇的建构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作者可以借助 “however”等标记语的转折和对比含义,揭示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借助“even”等标记语引出另一个结果,促进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内指标示语标示语篇其他部分的信息。“in this paper”“in Chapter One”等内指标示语的使用在阐明命题信息的同时,促进了摘要和正文的联系。

由此可见,引导式元话语在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占主导地位。梳理论文摘要框架的框架标示语,加强衔接与连贯的过渡标示语,促进摘要和论文主体连结的内指标示语构成了英文摘要中所有标记的主要成分。

四、交际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体系,互动式元话语主要包括模糊语、强调语、态度标记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语。下文以大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摘要为例,具体分析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

纵观近三年的毕业论文,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分布的趋势如下:增强语 ―― 态度标记 ――模糊语 ―― 自称语 ―― 介入标记。相对于引导式元话语而言,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在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上,二语学习者偏重于对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很少使用模糊语、自称语和介入标记。

(一)增强语与模糊语

增强语与模糊语是表达观点的两个层面。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和肯定论文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意在要求读者对其采取认同的态度。而模糊语则意在凸显命题评价的不确定性,承认不同观点的存在,增强命题的严谨性、客观性和与读者的协商性。也就是说,模糊语考虑了作者、读者和摘要本身三重因素。有研究表明,从语用功能来看,模糊语的使用遵守了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 [5 ]。

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注重增强语的使用。相对而言,模糊语通常出现在摘要的讨论部分,在摘要简介和结论部分很少出现。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中增强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模糊语的使用频率。这种现象导致论文作者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显得较为强势,缩小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空间,导致论文摘要缺少读者意识。读者意识强的摘要能够融合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增强摘要的可接受性。因此,读者策略的培养和模糊语的使用应该是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写作中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 态度标记和介入标记

态度标记明确反映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情感表达,传递其对命题信息的赞同,凸显命题信息的重要性。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可以看出,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使用较多的态度标记,以强调其研究的重要性。态度标记通常出现在论文摘要的背景介绍和结论的话语中。态度标记的使用考虑了作者和读者的双重因素,突出作者选题的重要性和吸引读者。与态度标记不同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几乎不使用介入标记。介入标记有助于论文作者和读者的互动。“You can see that”等介入标记语有效地拉近了论文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但英文摘要等学术语篇强调其论述的客观性和行文的正式性。鉴于此,介入标记的弱化使读者在语篇中的参与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从而凸显了摘要语篇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三) 自称语

自称语是指称作者本身的话语。纵观近三年的论文摘要,二语学习者在其英文摘要中较少使用自称语。二语学习者在其摘要的行文中避免使用“I”和“my”等词,而用“paper”“thesis”等词来替代。很明显,二语学习者优先考虑的是其观点论述的客观性,论证的力度,凸显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但语言学界对于自称语的使用存在不同的观点。Hyland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中外英文摘要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英文摘要中合理地使用自称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章的可接受性 [4 ]。

由此可见,二语学习者在其论文摘要中很少使用互动式元话语,互动式元话语的出现频率仅仅体现在增强语和态度标记的使用上。模糊语弱化是二语学习者的论文摘要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五、结语

元话语具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考虑了语篇的信息处理,读者和作者三重因素,因此元话语的使用能够优化英文摘要写作。但二语学习者的英文摘要偏重于事实的陈述和命题意义的阐述,引导式元话语占的比重很大,互动式元话语使用得少,缺乏与读者的沟通意识,人际功能薄弱。基于此,二语学习者应关注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摘要中的应用,增强元话语意识,提高元话语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蔡建衡。 从摘要写作的元话语使用看二语习得之变异[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176-178.

[2] 谢洪。 试析元话语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J]. 时代教育, 2013,(8): 136-137.

[3] 杨莹。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对比研究[J]. 语言应用研究, 2010,(9): 104-10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