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尔基童年摘抄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记式。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自己写出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或摘抄古诗词名句、格言警句,放在正文的前面,作为题记,既是对全文的概括,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醒人眼目。题记有前题记和后题记两种形式。如中考满分作文《毛虫·蛹·蝴蝶》(2005年第11辑)中,小作者在正文前有这样一句话:“我就像一只丑陋而无能的毛虫,用信心和努力编织了一只蛹。于是,我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形象的把自己比喻成由“毛虫”到“蝴蝶”的成长过程。这个题记犹如文眼,让读者心动神一瞥间,升华了文章主旨。
标题式。有些作文题目,写作内容宽泛,全面铺开写很难驾驭,如果巧选角度,撷取几个最有代表性的片段,给每个片段镶嵌上小标题,以红线穿珍珠的形式组织材料,就会使文章内容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一般说来,珍珠(小标题)不少于3个。如中考满分作文《种太阳》(2004年第1-2辑)中,小作者运用了高尔基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的名字,作为三个小标题,为文章增添了文采和韵味,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人世间的三种爱。(除此外,本文还用了前题记式)
辩论会式。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往往使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如果同学们擅长议论文体,不妨使用辩论会的形式。如获奖作文《一场辩论会》(2005年第6辑)就采用辩论会的形式,用“主持人”穿针引线,用“正方辩手”和“反方辩手”的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成长与环境”的关系,辨证的论述了中心论点,活泼有趣,让人信服。
报告式。报告以说明为主,有多种形式:如实验报告、医学诊断报告等。用报告式可揭露生活中的某些弊端,揭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存在的某些弱点,让读者在别样的幽默中有所启示。如中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自信的就诊报告》(2005年第11辑)采用医学诊断报告的形式,把“病症”、“病因”、“处方”、“患者现状”交代得合情合理,省略了很多说明、叙述性的语言,让人读后耳目一新。
日记式。以日记的形式组织文章,以点带面,跨越时空,实录社会生活,便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创新作文《狂人日记》(2004年第3辑)就以日记的形式,多角度揭示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中心,使文章显得布局巧妙,条理清晰。
书信式。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便于敞开心扉,以表达真情实感,让读者倾听到自己的声音。如《地球母亲给人类的一封信》(2002年第1-2辑)用拟人的手法,警告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读来如黄钟大吕,震撼心灵。
审判会式。与辩论会式相似。适合写议论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观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优秀作文《特殊的审判》(2002年第5辑),通过原告“水”和被告“人类”的陈述,通过证人“小清河鱼”的证言,在审判长“太阳”和审判员“大气、水土、生物”的穿针引线下,把“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这一论点,鲜明的摆在了读者面前,从而教育人们要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
影视作品式。影视作品的写作相对比较复杂,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也有特定的要求。如果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影视文学常识,也不妨使用。如优秀作文《垂泪的1999》(2001年第3辑)就以三种影视作品的形式(记录片《将战斗进行到底》、新闻故事片《你的愁,我的梦》、电视散文片《珍重》),重点突出了让世人垂泪的三个镜头,每个镜头又辅以主演、话外音,从而表现出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名著阅读兴趣;分层教学;摘抄积累;影视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如下:“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升入初中以来,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而且还要从有限的休息时间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况且这一举动有时还不能得到部分家长的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在教学中针对名著阅读我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现与各位共同分享。
一、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名著阅读教学走捷径
教师全面、整体的名著知识结构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决定教师认知的高度、知识延伸的宽度,同时也决定学生了解名著知识的深度和名著阅读兴趣的浓度,还将影响到学生喜爱名著的程度、阅读名著的速度。教师对必读书目了然于心,自会在课堂内外熟练驾驭名著考点,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名著阅读见成效
1.趣味导入教学,将名著中的细节或精彩片段作为普通阅读教学的导入部分,先将学生走进名著的“胃口”打开。如教学《丑小鸭》《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孤独之旅》等篇目时可摘取相关情节中引人入胜的部分导入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课下去读更多的相关篇章。
2.课前趣谈名著(形式如表演、朗读、对话、背诵、印发知识点问卷、抽签讲故事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本册教学任务中的名著篇目随机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自主完成名著篇目的阅读,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还能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下深刻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作品主题,这些独特的个人体验也将助推语文课堂迸射出奇妙的思想火花。可谓是知识在于积累,兴趣在于培养,能力待于提高,功夫全在平时。
三、分层、分阶段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名著阅读做到“少食多餐”
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余力精心阅读,教师就要指引他们进行合理的名著读,并读出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乐趣。每册必读的书目可合理的分配在18个教学周中,每月利用一节课进行读书交流,既能促进学生总结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还能帮助读书进度慢的同学加快阅读速度。读书交流既是对某一阶段名著阅读的总结,也是新的名著篇章阅读的开始。针对阅读速度快的同学教师还可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方面的书、励志方面的书。如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或阅读三毛、余秋雨、林清玄等作家的散文。名著的学习不能等,不能攒,不能靠,不能丢,这就迫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学习名著的时间。
四、摘抄应日月积累,有助于名著阅读“消化吸收”
1.摘抄喜欢的句段。文学作品中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共通之处应慢慢品味,阅读课上也可让学生反复诵读或一月交换一次摘抄本阅读,相互学习加强生生间的阅读交流。
2.摘抄经典的句段。某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自有其中的奥秘与魅力,理应抄下用一生去体味。
3、摘抄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的内容或喜或悲,或大或小,或简或繁,或美或丑,或真或假,或短或长……这其中自有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4.摘抄景物描写的句段。看景不若听景,听景不如读景,读景不如写景。怎样才能将满眼的风光汇于笔下,需要功夫,这功夫在乎平时的积累和思考。集思广益,终有一获。文见百家之长,将百家之景汇于心中,自有一杆秤衡量眼中的风景该如何下笔,从何处落笔。
五、影视作品,有助于名著阅读画上感叹号
影视作品集声音、景色、人物于一体,既有较美的视听感受,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视班级情况自定时间,组织学生欣赏名著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从视觉上加深对名著、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一学期来对某名著从读、听、说、演、写,再到看,可谓一举多得,促使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有机结合。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学生可谓收获满满。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还检验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和解读能力。
要指导学生读好一部名著,依据我近年的实践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详细地制定出阅读的班级计划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一个班级可形成一个巨大的阅读场,在这个阅读场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阅读信息、阅读激情、阅读快感、阅读价值等等。因此一个班共同读一部名著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妙处。但要达到这一效果,往往需要老师从旁培养、激荡。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势在必行。凡事预则立。一个好的阅读计划,规定了阅读活动的过程和方向,这对实现阅读目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对《童年》这一名著,我根据班级的阅读情况作了如下安排:全书共十三章,分五周阅读完成。具体的阅读进度及课堂教学安排如下:种安排对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都做出了较具体的布置,整个阅读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集体阅读推动个体阅读,以课堂讨论来检验阅读成效,并辅助一些活动来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潜心涵咏
1、浏览文本,概括情节
文本细读之前,第一步就是逐章逐节的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根据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读一部小说最吸引其眼球的莫过于曲折的故事情节。因此读第一遍时可快读,浏览全书,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把情节理顺并串连起来,获得对整部小说的整体印象。如对童年可设计一张表,学生每读完一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几个章节,在情节的概括上作一些示范,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其它部分。如此举一反三,定能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这一步的阅读,就为下一步的文本细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细读文本,前后勾连
有了通读的基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文本细读。什么是文本细读?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海德格尔也说。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
文本细读,要圈点批注。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这既是一种阅读的态度,又是一种阅读的方法。如对《童年》可选择一、二、四、八章进行圈点批注。
文本细读,要读出疑问。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寻找缝隙。细读时要注意读出它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的地方。作家的作品往往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完整的境界,所谓“缝隙”就暗示了这种差距的存在。“缝隙”里隐藏了大量的密码,帮你完善这个故事。要善于从平平淡淡的情节中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看似简单的细节中觅出深邃的内涵来。如读到《童年》中“小茨冈”这一人物,对他的死抱有深深的同情的同时,不禁要问:是谁害死了一个年青的生命?
文本细读,要读出自己。文本细读就是在发现文本的同时发现自己。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发现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的某种潜在的联系,如读到阿辽沙挨打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挨打的经历,读到外祖母的爱想到自己母亲的爰,读到阿辽沙搬家后交友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交友经历等等。只有用心去读。以己之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之心交流、碰撞,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境遇,痛苦与欢乐,悲伤与苦恼,只有读出自己,才能读出感动。
文本细读,要前后勾通。就是把相关情节串连成一片,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理出一条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思路来。如解读外祖父这一人物,就不能只读“外祖父毒打阿辽沙”、“外祖父的上帝”部分。还需读外祖父来到床头看我,并给我讲他年青的时候的故事这一部分,这样一读,就感受到了外祖父不光有残暴的一面,也还有辛酸和善刚强的一面。为了强化这一阅读方式,我们不妨对《童年》拟几个话题让学生去探究:
(1)、阿辽沙在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事对他的生活有了较大的影响?他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人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外祖母这个人对外祖父、女儿、阿辽沙、舅舅、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等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外祖父的人生经历中哪些造就了他的性格?你如何评价这个人?
(4)、母亲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幸者,哪些因素造成了她的不幸?对命运曲安排她的态度怎样?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把小说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思考,理解逐步从小说的表层深入到小说的内核,去领会作者塑造人物的真正意图,做到比较准确地解读小说,从而防止学生“快餐式”的阅读。
3、精神对话,心灵撞击
如果说自由阅读课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作品讨论课就为读者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阅读独特感受的空间和时间。读小说,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又是学生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质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一部名著的精神养分的汲取。这种对话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来检验。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甚至与评论这部作品的大家交流,来达到互通阅读信息,深入探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要读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人生体验来。
有学生读完《童年》之后,设计一个话题“我与阿辽沙比童年”,供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同学谈了自己个人的独特阅读体验,就显得很有收获:
[学生一]: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学生二]:啊,真可怜!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痛苦的度过的。我呢?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有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关爱,朋友们深厚无比的友情。童年的生活又是多么地无忧无虑:在树林里嬉戏,在草丛中捉迷藏,在溪水中玩耍,在花丛中捉蝴蝶……在学校有老师耐心地教育,同学们无私地帮助,我就像一棵小树,在接受雨露阳光的滋润——尽情地学习知识,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开始走向成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与主人公阿廖沙的对话中思想上有了深刻地变化。在生生对话中同学们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4、摘抄涵咏,品味语言
如果把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进行定位,不妨定在积累阅读上。积累什么?当然是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对情感和思想的积累,对艺术技巧的发现和掌握,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读名著时,摘抄一些优美语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好像在名著中抽出它最富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摘抄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美的过程,这种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的语感不就是对文本中关键处、美处的及时发现和停顿。
摘抄可分为以下几类:
(1)摘抄小说中的抒情句、哲理句。如《童年》一书中的哲理句: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2)摘抄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类。如: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渡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橘红色的轮船不疾不徐、懒洋洋地逆流而上。轮片有节奏地拍打着灰蓝色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船尾有一条灰色的驳船被长长的拖索章着,安详而悠闲,活脱脱的像一只土鳖。
(3)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类。如精彩的肖像描写: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其它如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对话描写其中不乏精彩处,当一一摘录。这里要强调的是,摘抄的目的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为研讨技法服务。因此摘抄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把这些语言材料束之高阁。而要摘而时习之,利用早读课或课余时间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通过反复咀嚼去充分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揣摩作者的行文脉络,最好能熟读成诵,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5、摹写模仿,以写促读
确定阅读标准和阅读方向
2014年底,在寒假之前,笔者与学生们就设定《童年》这本书读完时应该达到的标准,特别是对活动时间节点的明确。这样就确保了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一致、方向明确,所有学生都清楚了解到每个阶段各自应该做哪些工作,相互之间该怎样配合,以及阅读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如何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及遇到后如何应对。最后,把这些内容形成文字方案,在班级群里。
假期初读:浏览为主
首先,要求学生查看目录,明确全书共有多少章,每章大概多少页;然后,估计自己每天大概能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页;最后,综合多数学生的意见,设定每天的最低限额,要求学生最好以章为单位,制作阅读时间自查表,统计假期每人每天的阅读进度。这样,既方便学生对自己阅读节奏的控制,也便于返校时,老师对阅读任务的监控,阅读效果把握。同时,发动家长在假期里跟踪监督进度和阅读效果,确保名著阅读的质量,不止于流于形式。
开读之前,结合初一上学期专题讲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所得,一起复习读书的众多方法,如精彩和重点部分精读、其他内容略读等。同时提出了三个“强调”:强调闹中取静,强调独有所见,强调心到收到。教师的指导集中在《童年》的导读、介绍作者情况和书的影响上。根据《童年》一书的特点,笔者的跟踪形式和反馈主要是对读书笔记的检查。假期读书笔记的类型包括:知识表格、故事梗概、摘抄片段、读后感。一章一得,每篇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开学审读:分组承包,阅读展示
根据《童年》的行文脉络和故事场景转换的节奏,可把全书13个章节分为3个模块:①第一章,是写去外祖父家的原因和经过;②第二章至第七章,写外祖父和孩子分家前老房子发生的故事;③第八章至第十三章,写阿廖沙在外祖父新买的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其中,第二、三模块可根据阿廖沙的经历再细分为“小茨冈专题”“不同的上帝专题”“染坊失火专题”“好事情专题”“三个小伙伴专题”等8个专题。在对学生假期名著阅读完成质量检测和《童年》知识点考核成绩评定的情况下,把全班分为8个小组,然后抽签决定承包的专题,同时组织学生创建展示流程和设计评价标准。
分组承包任务完后,大约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审读所负责的专题,全面概括,细节研读,集小组之力钻研专题,补充扩充相关的课外阅读,准备展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创制阅读展示流程和评价标准,并让所有同学明白评价标准的使用方法,确保流程顺畅,程序公平,评价合理。
从2015年4月中旬开始阅读展示,然后小组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由于各有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观点,笔者为学生们创设了小辩论的机会,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课下复习阅读,进而深刻体会文本内涵。老师的引导和总评,主要话题集中在小组活动中优缺点、提出活动改善的方向上,不做总结性的概述,而做有深度问题的提出者、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者。
重点研读,考核阅读效果
进入2015年5月中下旬,迫于期末考试的临近,我们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年中考试卷中对《童年》考核的形式和范围的研究,提出了重点章节重点研修、考核形式多样化,确保人人有发展。因为课内的名著常常会面临考试的检验,所以,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参考设计题目,然后招标高质量的内容重组,把学生的名字备注在被征用的题后面。这样,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名著,也能够减少对名著阅读的抵触心理。面向个体的方法:鼓励擅长朗读的学生,以微信的形式发送语音;鼓励擅长画画的学生,给重点章节配系列插图;擅长写作的学生,可以就重点章节创作剧本、影视脚本等,并第一时间反馈给大家。面向群体的方法:办专题的手抄报,如“我与阿廖沙对话”“初到祖父家的阿廖沙”“我眼中的小茨冈”“眼中的上帝”等专题;写读后感;写作竞赛;片段剧表演;经典故事情节演讲等。
此外,利用初中生普遍勃发的个体意识,尤其是在意其他学生的评价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了“每周新知,与你分享”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展示同学的阅读兴趣,提升其自信心,而且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在书籍中探宝。同时,笔者通过审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把学生的佳作推上班级博客、校刊、校报以及班级外墙展示等,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这样,一批批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一张张设计精美的思维导图,一次次意气风发的精彩演讲,让教师们坚信:给了学生机会,他们反馈就可能是奇迹。
语文教师之所以如此努力地推动名著阅读,是因为坚信阅读的力量,相信任何劝导规训的金玉良言“都比不上他自己翻开书页,亲身体验书中奇妙而广博的世界”。
《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孤独孩童阿廖沙的成长故事。三四岁时,阿廖沙的父亲就去世了,阿廖沙只得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的生活。这是一个令人窒息而又充满恐惧的狭小天地,舅父们为了家产,争吵打架,愚弄弱者,甚至毒害儿童。在那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关爱,外祖母讲述的那些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他的文学梦想。小说通过阿廖沙幼年时代痛苦经历的叙述,反映了作家童年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伤的童话。
我的外祖母
【素材展示】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张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选自《童年》
【运用技法】
一、神态逼真见性情。这段文字以细腻而又饱满的笔触,成功地描绘了外祖母这一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这种成功,得益于作者抓住了人物温柔的语言、和蔼的外表及善良的神态。同学们不管是写父母还是写老师同学,若是能够借鉴这种笔墨,人物自然会“神”“形”毕现。
二、永不言弃见思想。阿廖沙的童年不可谓不惨,但他的内心却像这些文字一样,充满着美好的希望与追求。这种苦中求乐、积极进取的情操,正是我们作文所需要补充的营养。这种笔墨用得好,情节会曲折有致,情感会跌宕生辉。
【适用话题】
品读亲情;最美的风景;难忘的记忆……
【精彩摘抄本】
1.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评点】
以小孩子的眼光、心理描写悲惨的生活,使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的色彩,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两个舅舅忽地一下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评点】
人物的语言生动、活泼,非常口语化,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也栩栩如生,仿佛真实情景再现。
【运用示例】
在那天醒来的早晨,我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着我的慈爱的、乐观的、坚毅的外祖母,让她的唱歌似的话语,如鲜花般在我的心底温柔地开放……这便是透过高尔基文字的河流,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温馨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你愿意静静地用心来阅读,那么那些文字的河流,便会幻化成鲜明的形象,流到你的心底,在那里发芽、开花……
――选自习作《流过心底的文化经典》
高尔基的外祖母一遇到事情就向上帝祷告,他的祖父也时常与上帝对话,这些情节在《童年》里屡见不鲜。虽然我们不一定非要信仰上帝,但有信仰确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就如走在一片漆黑的荒地里,没有方向、没有灯光,你就不知前方是深渊还是平地。突然出现一丝曙光,将漆黑一点一点地剪破,你就不再彷徨,向着光明走去。曙光或许不能帮你到达成功,但至少会在黑暗里给你一丝安宁。
――选自习作《向着光明走去》
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啊!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地度过。
――选自习作《我的美好童年》
【运用品评】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有效性
书海无涯,开卷有益,关于阅读的好处,古往今来,经典而又深刻的论述比比皆是。一位哲人就曾经说过:“―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提高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才能有利于积累知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文海洋中汲取必要的养料。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学生热爱阅读,怎样才能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谈谈我的一点切身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接一个班,我首先要制定好这个班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计划之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开学初,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摘抄展示栏”“课前三分钟讲演”“读书随笔”等活动。班级有个别以“懒”出名的学生没有动手,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旁敲侧击,一周后这个学生也加入到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中去了。课前三分钟的激情演说,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去读书,去捕捉信息。这种做法比起有些老师硬性设立摘抄本,有时还规定内容和方向要好多了。不是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去读,注重自身体验,感悟生本,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满足感。
二、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常用的是略读法。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的大意,然后精读、品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等。对于名著的阅读比如;《格列佛游记》该怎么读呢?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顺序:先看内容和作者的简介,然后再初读全书。读完全书,知道本书的大体内容后再选择精彩片段进行精读赏析,同时做好笔记。
只有多看一些品质高质量好的书,学生才能获得有益的影响,才能塑造美的灵魂。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择优阅读呢?叶圣陶曾经说过,要选择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文生动些,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产生再阅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教师可以先开具阅读书目,再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或“美文”,这样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阅读量自然就会增大,阅读能力随之就会提高。但是对懒看书、偏重理科的同学。教师必须提一些要求。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注意课外阅读有效性
课外阅读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问你语文为何学好都说是课外看书所得。”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春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推荐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学习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就可以推荐他的《童年》。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复习和补充,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学生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那些特别喜欢文学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课外去阅读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阅读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阅读课文所在的原著,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地域景观,风土民俗读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四、培养忘好阅读习惯
1.建立快乐阅读的信念
为学生播下一种正确的阅读思想,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就好像饥饿的人面对美味佳肴时的那种感觉。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2.养成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
读书在于积累,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见缝插针地读,一本书拿到手每天读一点,集腋成裘习惯成自然,一天不读书,生活中就像缺少什么似的,到那时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3.形成专注阅读的习惯
蔡元培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抵制诱惑、纯净大脑,专注于书籍。在专注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让学生玩耍。
我们成年人常常浩叹:“现在的孩子真可怜,哪里有什么童年。”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学习,小学更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孰不知,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是生命的自然需求。人们童年时期的玩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尽情、最尽性的事情,是一个人生命幸福和欢愉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没有童年的生活对人的一辈子而言是最为悲哀的。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明白,但在当下,做父母的和做老师的谁不愿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可是面对一连串的成绩和考试,又身不由己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和空间。这个矛盾是今天教育体系中最奇怪和无奈的矛盾,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矛盾。哲人说,一个人应该学会仰望星空和培植心中的道德律。一个人不能仰望星空,道德律就很难培植。今天的学生最缺失的就是在泥土里打滚,在山野里疯跑,在夜空下漫步,在自由的时间里和自由的空间里找回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快乐。明白了这些,我们班主任该如何尽最大能力还孩子们自由的时空呢?首先应该在学习上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和学生达成共识,比赛谁在课堂上学得好,作业完成得好,老师课外活动就陪他们玩。当然,孩子们的玩耍不只限于大课间,课间十分钟,也要智慧的帮助他们玩耍。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兴起了玩“斗鸡”,这是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游戏。学校在原则上是禁止的。有一天,班长说:“老师,他们又在‘斗鸡’了”。我回到教室,向学生告诉了我的苦恼,四年级的学生,正应该尽情玩耍,但这种游戏不大安全,我又不想让同学们失去这个游戏,该怎么办?他们真聪明,最后他们在教室后面腾出了空地,孩子们从家里拿来了泡沫板,把它铺好,还选出来了几个监督员,从此,“斗鸡”又重新回到了我们教室。课间十分钟的笑声时时传出,孩子们下课快乐多了,上课也有劲了。更主要的是,因为其他班同学都特别羡慕我们班的课间十分钟,悄然间,同学们的班级自豪感、集体荣誉感也变得越来越强了。
第二,要让学生好奇。
儿童所面对的世界永远是一个神秘和好奇的世界。他们对身边即将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总是怀着极强的期待感,渴望在老师的带领下,闯入一个又一个的科学迷宫,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宇宙奥妙。可以说,好奇心是儿童的本性,但这种“天赋好奇”在越来越多的考试中就会自然丢失。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考试能力世界领先,这是事实;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力在世界上名次靠后,这也是事实。如何让童心保鲜,好奇心常在,这是一个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的问题。好奇和探索是应试的天敌,班主任要努力于不要让学生一睁眼就忙着背书、做习题,而是让学生用细腻的心感受身边的一切。要尽可能的开展一些活动,进行联想、想象的训练。如“教室里的花儿想对我们说什么”、“五十年以后月球旅行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有哪些”、“想象故事接龙比赛”、“十万个为什么故事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班读科普书籍已经成风。我又在家长会上“煽风点火”,让家长配合,保证每天让我的学生观看中央频道第九台、第十台的一些科普节目,每周让学生利用一个自习课来专门交流所知道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和未知世界的极大好奇与求索。我还定期评选班级“小小百事通”、“好奇小博士”、“想象小王子(小公主)”等。通过这些活动,我的学生在精神都能体验到什么是“黎明感觉”。
第三,要让学生读书。
红尘滚滚,人心浮躁,世路艰难,用什么保证一个人心理的健康和灵魂的恬静,是读书。读书是生活的一种内容,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生的教育与生活,读书的高度决定人的高度,必须从学生时代培养。有的学者认为,素质教育要从阅读开始,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能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感觉系统,对身边的生活感情,移情于物,深情赏景,真情待人,感受生活的美好于多彩,培养学生用心灵感受生活,只有觉悟到花无眠,草有笑,才有可能感谢生活,感恩父母,无悔人生。一句话,读书就是学做人,读书就是给未来的生活奠基,就是给个人的精神世界奠基。我们不妨仔细的观察一下,凡是不爱读书的同学或者不读书的同学,他们的做人几乎都不过关。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和高尚的人交朋友,读高尔基的书就是和高尔基对话,就是和高尔基交朋友,就是向高尔基学习人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世界便是做人的世界,读书能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心和善良,读书能让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全成长,读书能让学生脱离低级趣味,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在书籍的世界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图谱,这是每一位班主任的神圣天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读书,读好书。我个人的经验是,班主任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学生一般都会成为读书好手。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好学生阅读书籍的推荐工作。二要实行“裸读”,即单纯的读书,不强行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摘抄,以此培养阅读兴趣。这一点很重要,有些老师让学生一读书,就来一篇摘抄之类,搞得学生一看见书籍就退避三舍,如同人们最爱的观光旅游,如果旅游一天,就让学生坚持写旅游日记,我们可以想象,再好的旅游,学生也会变得不喜欢。三要定期进行读书交流会和藏书交流会,并适当的进行表彰鼓励,奖品最好是学生想要的书籍。如果学生的读书成了习惯,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生活需求,这就意味着学生有了一个保证他终身健全发展的坚实可靠的美好基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精神家园”。
第四,要让学生感怀。
有位教育家说,最好的教育是学生走上社会并忘记知识之后,还感怀于心的教育,这个教育便是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具有智慧的教育。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抚慰,是人格对人格的熏陶。但所有这些,都包含在细微的爱里。在课堂上,有学生不敢举手发言,我总是微笑着鼓励,并在鼓励中等待,于是,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的林立;有学生回答问题错误了,我总是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于是,他的脸上露出了浅浅的酒窝;有学生不小心将橡皮碰落,我总是悄悄地帮他拾起,于是,慌张的神情没有了,有的便是更加地聚精会神……在批改作业时,首先耐心地将卷角处捺平,如果有破损的,便立即用透明胶带粘好,对于正确的回答,我总会给一个醒目的红勾,对于有误的回答,我总喜欢画上一个美丽的提示符号,对每一次作业评改,我总会用工整的楷体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于是,在细微爱里,学生们打开作业本时总会露出灿烂的微笑……在每个早晨,我总是提前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对每一位同学说一声“早,孩子”,碰到红领巾戴歪的,我总会微笑着帮他戴正,遇到衣服穿得比较少的,我总会和蔼地叮嘱其注意保暖,于是,在细微的爱里,学生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细微的爱还需要智慧,好的班主任是凭天资觉悟而教的,比如,有一位幼儿园老师,面对一个可爱但极不讲究卫生的孩子,双手脏得令人作呕,可老师是怎么批评的呢?
师:某某小朋友,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的白裙子,干净漂亮吧?
生:真好看。
师:你也漂亮可爱喔,我们拥抱一下好吗?
生:好。
可当学生伸出手时,停住了,老师笑了。
师:喔!你怕把老师的裙子弄脏了,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吧,你把自己的卫生做好,明天老师再和你拥抱,好吗?
生:(非常开心)好!
就是这么一个拥抱让这个孩子变得爱卫生了。这就是的教育智慧。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高尔基说得很对。读书能使人聪明,能使人开阔视野,能懂得课外的知识……
书,是一把金钥匙,他带你领略世界各地,让你打开智慧的大门,让你和书快乐成长。
俗话说得好;书能使人进步。以前,我的作文写得很差,总是写得不过关。后来,我勤学苦练,整天认认真真的看作文书,吸取文中的精华,每看完一次我都会提起手中的笔画出好词好句并摘抄下来。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我的作文像箭似的提高得很快,老师还表扬我。
在世界上,不仅仅是我获得了成功,还有许多的人是因为看书而成才的。如;爱书如命的鲁迅,他每次看书时,总是把手洗得一干二净,才捧书阅读,生怕把书损坏了。还有很多名人,他们成才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小时侯多看书而有今天的才华。
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叫朋友。每次,我打开《西游记》着本书时,四位朋友总会和我打招呼,总会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孙悟空告诉了我做人要勇敢。唐憎告诉我做人要善良。还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告诉我做人要坚强……
书在我人生中,必不可少。书是我的"长生果'',是它陪伴我,把我童年打扮得多姿多彩,是它把愚味无知的我们,引领到书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