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

这激发了读者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言故事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精选篇1)

晋朝时期,统治阶级非常注重门阀制度,世家贵族与新兴贵族的地位相差悬殊。在山东,临沂王家是享誉海内的世家大族之一。王家的后起之秀王敦就娶了晋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

晋室南渡后,失去了对北方的统治权。于是,司马睿在南方称孤道寡,建立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后人称司马睿为晋元帝。

晋元帝为了拉拢世家贵族,用王敦的堂弟王导为当朝丞相,封王敦为扬州刺史,训练精兵良将。后来,王敦又升迁为镇东大将军,坐镇武昌,指挥江、扬、荆、襄、交、广六州的兵马。王氏二臣,一将一相,辅助晋元帝稳坐朝堂,撑起东南半壁。

当时,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对王氏掌握重权心知肚明,他们讲:“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

首都建康位于长江下游,而王敦率军屯驻在长江上游,对京城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晋元帝是个聪明人,早就发现这一形势对自己的帝位极为不利,就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专门防范王敦。

王敦看透了晋元帝的心思,知道天子开始对付自己了,心中十分不安。此人素有反心,但又不敢直接带兵进犯国都,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反心就昭然若揭了。想来想去,他就准备仿效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说刘隗是个奸佞小人,自己要清除这个奸贼,使国家安定下来。

想到这里,王敦就和他部下的长史(幕僚)谢鲲密谋造反一事。

谢鲲听了,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妥,就加以劝说:“刘隗固然是奸恶之徒,但他毕竟是天子所信任之臣。他把天子当做靠山,就如同藏在城墙里的狐狸,躲在神庙里的老鼠。要捉狐狸,城墙怎能不被毁坏;要捉老鼠,用烟熏水灌,神庙也会受到损失。你要清除刘隗,岂不是连带着把天子也给得罪了?”

王敦见谢鲲不顺着自己说话,不由得勃然大怒,说道:“你这个人真是很平庸,怎么懂得大道理!”

322年,王敦率兵攻入京城,将元帝的亲信大臣刁协、戴渊等杀死。刘隗与王敦交战,吃了败仗,只得投奔后赵,此后再也不敢回南方了。王敦此番欺君罔上,居然毫发无伤,于是得意扬扬地回了武昌,从此更加嚣张,俨然一个独霸天下的土皇帝。

看到王敦权势如天,无人能够制约,晋元帝心中越来越难受,终于忧愤而死。公元324年,王敦知道当时的晋明帝病危,觉得这是一个可资利用的造反机会,再次进攻京城。幸好老天不佑,王敦在军营中染病身亡。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精选篇2)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精选篇3)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土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阴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精选篇4)

黄檗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个叫临济,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禅师请教。禅师不回答他的话,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临济的头上打下去,把临济弄得莫名其妙。临济被打了之后,虽然很痛,还是忍痛的问,黄檗禅师见他再问,又是一棒打下去;这样一直三问三打,临济只好停止请教,自己专心研究,后来终于明白佛法的奥妙,参证了黄檗禅师的宗旨。以后,临济和他的师父禅师讲佛法的时候,总是机锋敏捷,这时,他对佛法的奥妙,已研究到和黄檗禅师是一样的高深了。当时,喜好研究佛法的人都向他们请教,但黄檗禅师一样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头打下去,而临济还在一旁吆喝助威;他们用这种奇怪的方法,点醒了不少人。因此,后人对于这种警醒人们迷误的行为,说是“当头棒喝”。

因为黄檗禅师和临济研究的是佛教里面的禅宗,禅宗主张顿悟,因此,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点醒世人,“当头棒喝”就是其中的一种。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精选(精选篇5)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