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教堂的句子

1、走进教堂,踏上布满积雪初触的台阶,我凝视着她每一块红砖的清水雕饰,精湛的砌工使每一个细节都做的精巧至极,经得住百年的风雨沧桑。我注视着她的每一个拱门、拱壁和每一处圆顶支撑,无不感动着建筑的恢弘,追寻着一种渴望的注目。我仰望着她庄重典雅的墙体上的绿色球形尖顶,她是拜占庭艺术与巴洛克风格相结合的杰作。

2、那些被尘世遗弃的人,双手捧着自己破碎的灵魂,要用基督耶稣的圣语,去粘结那些云散的幻象,那青砖教堂的圆形尖顶,能否甄清历史烟云的幻象,天堂的大门为谁而开?那阒立在城市边缘的外国教堂,是异域的王国储藏金库的密码吗?神态庄严的传教士,穿黑衣服的修女,他(她)们心中的幻象是什么?

3、走近圣·索菲亚教堂前的广场,目之所及,周边的图像是高大直板的商住大厦,无情的从四周挤来,甚至是要把她无情的压抑。但她却高傲的就像是上帝的一根定位神针,虽然她只似一件摆放在那里的模型。但她体积不大却气宇轩昂,即富丽典雅又巍峨壮观。穹顶上耸然立起的金色十字直指霄汉。

4、透过教堂高大的肋拱窗口,可以看到宽大的穹窿,碧蓝广袤的天空,一缕缕刺眼的阳光在窗棂里肆意射入,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是耀眼,阳光曾以它辉煌的面纱笼罩众生。一个伟大的杰出文化成就的建筑,虽然失去了人类的精心呵护,却被自然的神奇力量点化成相似于她自身纤柔华丽的造物,因而命定要成为自然的不朽之物。

5、我第一次亲密接触教堂,是在远隔近万里的莫斯科红场上。80年代中期去东欧考察时,因没有直达航班,往返都要途经莫斯科,而航班一等就要近一周的时间,所以来回就住在中国驻苏使馆。使馆每周有两次安排到红场参观的专车。当我站在梦幻般的红场时,第一眼看到的竟是坐落在红场南端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那高耸入云的9座塔楼,金光闪烁的大教堂穹顶,巍峨壮观,让我深感震撼。

6、宽容与大爱,才是所有宗教让信徒们找到心灵归属感的共同原因吧,所有的依赖都归附于信仰,生活上的困顿寄托于精神上的富有,没有了信仰,生活也许就失去了重要的意识支撑。我想当初突出重围后的苏东坡“他在无情的剥除自己身上每一寸异已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参加各种教会组织的原因吧。

7、今天迎着北国的初寒,踏过悠悠岁月的积雪,面揭相见不相识的教堂,我深悔我的姗姗来迟。圣·索菲亚教堂,从她的始建,她就如一尊精雕的神像,在松花江畔伫立了百年的沧桑岁月,一直在要把我迎来,迎来我对她宏伟壮观之建筑的观礼,迎来我对她富丽堂皇之教堂的瞻拜,迎来我对她庄严肃穆之神灵的祈祷……

8、教堂以一种凝固的形式兀立于天地之间,象一座玲珑剔透的雕塑,象一座峭拔神奇的山脉。人们听着教堂悠扬的钟声,吟诵着经文,心里熨贴着阳光的温暖,祈福着命运的眷恋。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心里受到了强烈的冲撞,那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神明之光所唤醒。这也许是一种感动,也许是一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情感。

9、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置身于教堂富丽而寂静的场景中,似乎看到了昔日在教堂内飘忽的身影,看到了壮丽恢宏的景观和祈祷场面。在阴霾和暗夜中孤寂的人们,无论什么人,有权势的、富贵的、贫穷的、年老的或年少的,在那些神圣的日子里,蜂涌而至,都在神的面前充满肃穆和祥和的表情。

10、虔诚的绅士、美艳的女郎,随着洪亮的钟声响起,大家都起身目送着教堂的主角入场,那是一对幸福的新人。如果说外面的骄阳还不够鲜艳的话,那么新人脚下的地毯绝对光彩照人。教父的手放在圣经上,宣读起感人的誓言,你们愿意同生共死吗?愿意。他们动情的四目相视,似乎整个教堂只剩下他们两人,甚至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眼中变得极小。

11、我独自伫立在教堂对面,默默地注视着那别致的仿哥特式建筑:庄重气派的门廊,两个独特的尖拱,中间隆起的穹顶,高高竖立的十字架。我如同基督教徒似的幻想着上帝和耶酥驾临时的光环与影象,内心深处有一种无形的崇高和神圣的情绪悄悄滋长、汇聚、升腾。

12、哈尔滨就像是一块敢爱敢恨的圣土,圣·索菲亚教堂又使这一方圣土成为了令人神往的圣地。一九九六年的与她邂逅,她便使我的修性凝静泛起过涟漪阵阵。二OO一年途经长春的与她相见,已见其与众不同。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相见,更让我看到她的超凡脱俗。

13、这个神圣而庄严的地方,是一个足以让罪恶颤抖的地方,我的灵魂是不是也感到了一丝怯懦和恐惧呢?也许,我有一天会鼓起勇气走到主的面前,虔诚地忏悔我的一生,祈求主宽恕我的灵魂,让我能够脱离这爱与痛的'折磨。

14、这静谧庄严的殿堂,与人们的心中的意象相互作用,刺激了人类的天性深处,使人无法逾越的冥想和这庄严的殿堂合为一体。人类力量的遗迹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永远是一种敬畏与庄严感!正象江河、雷霆和火山一样,大自然的鬼魅神功里藏着一个精灵,它使我们的心灵激荡和虔敬膜拜。

15、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译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建筑的。始建于公元1555年,公元1560年完成,建筑风格独特,它的外形像一座纪念碑,中央主塔是帐蓬顶,高47米,周围是8个形状色彩与装饰各不相同的葱头式穹窿。教堂的外表由红砖砌成,以白色石构件装饰,大小穹窿高低错落,色彩鲜艳,形似一团烈火,具有俄罗斯古典民族建筑艺术特色,古朴庄严,宏伟壮丽。由于行程安排,两次去红场,都未能到教堂参观,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16、站在教堂之外。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那个极端丑陋而又极端善良的人在哪里呢?他会随着人事的变迁改变自己的本性吗?当罪恶的伪善从高楼上坠落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说明一切的邪恶都烟消云散了呢?站在教堂之外,我无所适从。我不知道自己该走还是该留。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走到教堂的黑暗里面去窥探其中的秘密,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走到教堂之外的光明里去躲避灵魂的拷问。

17、那是我见到过的比较大的开放式教堂,带着微笑的修女进进出出,里面偌大的空间说话声音大了点就能听到回音,正中耶稣十字架,圣母玛利亚怀抱小孩立于右边,高耸的窗户上画有各种宗教图像,静谧的空间让进入的人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缄默了声音,平静了心绪。

18、我最早较深地感受到教堂的故事,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这个教堂,如今无疑仍然是一个庄严崇高的建筑。虽然它这样古老,却还是美好依旧……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天才锻炼出来的工作的奇功,以千百种姿态跳跃而出,一种人类的创造力,象神的创造力一样强壮而丰富,仿佛具体有两种性格,真实与永恒”。

19、站在教堂门外,望着那青石和大理石砌成的哥特式的神秘建筑。我感到了灵魂的罪恶。圣母怀抱圣子,表情宁静而柔和,这也许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吧?或许圣母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平和安详?我无从得知。我不是圣母,也不是圣子,我不是有神圣之气的任何生灵,我只是生活在这个真实世界上的一个凡夫俗子。

20、绕过教堂后面,再穿过几条小街道,闪入眼光。成排的所谓“小洋楼”式建筑,光看墙壁上枯干苔藓和剥落的墙灰,就晓得她年过几旬了。踩着顺山坡走势的青石小道,看着两边似同伸手可触及的破旧式楼房,穿过拥挤着的人群,听着挎包卖报老人的叫卖声,恍然间如同穿越到了建国时期。一切熟悉而陌生到怀疑自身时间与空间的改变,又如坐在影院放着上个世纪初的黑白电影,不得不相信眼前的景象陈旧而真实的存在。

21、教堂高达45米的镀金大圆顶耸立云端,更显得富丽堂皇。身临其中,我被这熔铸了浓厚的宗教意蕴的建筑艺术所叹服,内心深处激荡着的神秘宗教感受。看着中央穹顶题写着金色的主祷文,欣赏着教堂内俄国画师所作的圣像和壁画,在虔诚的心灵上浮起庄严和静默的冥想。

22、在教堂美丽浮华的殿堂内一边欣赏着庄重的婚礼,同时也感受着菲律宾贫穷百姓的生活滋味。我们曾到菲律宾的富人区做客,也曾经路过大马尼拉区的贫民区,贫富差距令人感叹。很喜欢张爱玲说的那句:“人生有如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人们往往都会祈福幸福降临,让所信仰的上帝赐予关怀,但是生活原本就是与生俱来的,从来就没有任何救世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