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语的“鸿”(hvn)是“白天鹅”的意思,“嘎鲁”(galvv)是“鹅”两个近义词组成一个名词“白天鹅”,并不是鸿雁 【“鸿雁”(haligvn galvv)】,不能用汉语的思维来套蒙古语,因为两种语言不是一个语系,也并非网络上流传的“鸿”(hvn)就是“白色”的意思,“嘎鲁”(galvv)就是“天鹅”的意思,这是一个固定的词组,“鸿”(hvn)单个就可以代表“白天鹅”,因为它属于“鹅”的种类所以把“嘎鲁”(galvv)“鹅”加在了后面,《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翻译词义的演变,把“白天鹅”译成了“鸿雁”,歌词大意也有所变化,由敬酒歌曲变成了思乡歌曲,直到额尔古纳乐队将其推上了中央电视台,唱响大江南北。
1717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今巴彦淖尔市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
他就是莫日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
从此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旅途。
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文、藏文、梵文、满文、汉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及佛文经典。
在多年的。学习、游历中,他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亲人的期盼和挂念。
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几年前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
现在看来,距离并不远,而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却是十分遥远的。
兄妹二人的挂念只能用书信来沟通,但妹妹不会写字,一封信辗转传递,找人念、找人写,十分费事。
关于书信,自古就有雁足传书的佳话,“鸿雁”往往成为书信的代称。
妹妹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状态令婆婆不满。
时间一长婆媳关系有些紧张。
妹妹只能把心中的惆怅悄悄托人写信诉说给哥哥罗布生丹毕佳拉森。
哥哥只能劝慰妹妹学会忍耐并注重家庭团结,妥善处理婆媳关系,人生的路很长,要多珍重、多努力。
他们兄妹二人的书信恰似鸿雁,南来北往,秋去春归,一年也只能往返一回。
有一天,妹妹带着夫婿及孩子回北边的娘家探亲。
中途来寺庙里看望哥哥。
罗布生丹佳毕拉森心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
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他妹妹一行安排到王府内居住和款待,并邀请活佛山下小聚。
他妹妹归心似箭,但带着小孩赶夜路不便,加之王爷盛情难却,就留了下来。
活佛准时赴宴,然而心情也很复杂:多年不见,自然希望妹妹留下来好好叙旧,但一想到父母在忍受着多年思念的煎熬又希望妹妹早点回去。
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
歌曲中反复出现“鸿嘎鲁”字音——这是他深情地呼唤!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纵情地歌唱,加之情不自禁地弹拨琴弦,感情的潮水随着歌声、琴声奔涌而出,很快汇成情深意长的海洋:
白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心一片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妹妹一家的关爱,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对亲友重逢、聚会的珍视与不舍,特别是采用悠扬、苍凉、辽远、高亢和极具感染力的长调,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也将宴席推向了高潮。
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妹家婆婆后来听到了这首歌曲,也深受感染,并与他妹妹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简单生活节 杭盖乐队《鸿雁》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鸿嘎鲁》最初的词曲作者是乌拉特西公旗莫日更庙活佛,创作年代是清乾隆55年(公元1790)。
《鸿雁》这首歌的最终成型,应归功于家乡在呼勒斯太苏木的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祁达楞太。
莫日更庙创作了81首律歌。
日子大概应该是1790年盛夏,莫日更庙一世活佛云游到现今呼勒斯太苏木境内。
眼前出现一个天然大湖泊,当地人称为“呼勒斯太湖”,里面长满了芦苇,蒙语“芦苇”叫“呼勒斯”,“太”是“有”的意思,也即“有芦苇的湖泊”。
湖边有一户牧民家正在接待远方的弟弟。
活沸被请到最东面的那座大蒙古包。
蒙古包里有四、五个人在喝奶酒,他们一边喝奶酒、酸奶、吃手扒肉,一边唠着家常。
弟弟因路途遥远要起身告辞,哥哥再三恳请弟弟多住些日子,哪怕只住一晚再走。
在这种情形下弟弟只好答应只留一宿。
当时牧人家宴请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活佛喝了几碗也没觉得有什么酒意,便走出包外。
只见呼勒斯太湖面上畅游着洁白的天鹅;远处是辽阔的草原。
美景和喝酒的场面触动了活佛的创作灵感,当既吟唱道:
美丽的白天鹅
畅游在湖面上
辽阔的大草原
多么宁静安祥
尊贵的客人们
请你留下来吧
品尝那草原上
美味和佳酿
回到寺庙后,把这首歌让乐师们记谱演唱。
一首传唱大草原几百年的宴请歌曲就这样产生了。
现有的《鸿雁》改编者叫祁达楞太,是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1936年出生于呼勒斯太苏木,1983年去世。
祁达楞太7岁时到五原的美林庙也做了活佛,大约在10岁时不知什么原因还了俗,丢掉“金饭碗”去归绥读书。
解放后读完高中在包头参加了工作,先是在财政部门,后来去了当时的自治区歌舞团。
阿斯汗马头琴《鸿雁》
雍和宫文献记载
歌曲鸿雁(鸿嘎鲁)的真正出处
机缘巧合最近我在查阅雍和宫有关梵宗寺的记载中找到了罗布生丹毕佳拉森活佛创作相当多的诗歌中有关鸿嘎鲁的记载。
现大致翻译成,方便大家阅读。
如各位有机缘和条件的话可以去雍和宫查看原始文件。
乾隆25年,罗布生丹毕佳拉森活佛43岁。
奉旨在京译经的工作完成后回转梅力更召(康熙皇帝赐法名"广法寺"), 在游历途中路过翁牛特旗梵宗寺(正直其寺建成17年)。
由当时梵宗寺一世葛根降魔喇嘛嘎钦陪同游览翁牛特名胜。
路经白音套海在一处山丘处驻跸诵经。
后来此地被起名为诺木图和硕其蒙语意思即诵经之丘。
在游览博隆克沙湖、辽莲花池等古迹后由翁牛特旗第五代扎萨克篷斯克郡王宴请活佛,在席间活佛根据在沙湖中看到的北回的天鹅和自己在京译经的经历,即兴创作了“鸿嘎鲁”等诗歌。
回到梅力更召后活佛的鸿嘎鲁便在民间传扬开来。
把这首歌的原始出处称为赤峰也不为过。
当然原始的字句与现在流行的鸿雁差别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