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恩,我快乐

我感恩,我快乐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人,也有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事。有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褐色,有的却像宝石一般,镶嵌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闪耀着。

感恩,这个美妙的名词,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以前,年幼的我不知这是什么,但如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爷爷的照顾:每当清晨,总是爷爷最早起床,有时,我会说爷爷起来早了!可他却笑着回答我:“傻孩子,你难道不知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道理吗?”一天早晨,他起来晚了,我们一看钟表,已经很晚了,我又催爷爷快点送我去学校,马上就要迟到了。他马不停蹄地骑着三轮车子,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三轮车子也好像有意捉弄我们似的,没骑多远就脱了链条,爷爷却不耐其烦一次一次地装上去,爷爷赶得满头是汗,但到校还是迟到了。原来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困难总是接踵而来的。

感恩是老师的关爱:自从我跨入初中以来,学习的步伐也快了许多,自然有些跟不上节奏。这一个学期就快过去了,仿佛总有时不侍我的感觉。在10月份,我们期中考试了,我考的成绩很不理想,加之爷爷在家的唠叨,心里就更加内疚了。为此,我每天过的很不快乐、无精打采的,心里越来越感到自卑。但是,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星期,语文老师吴老师找我谈过话,她对我语重心长地说:“文伟,你不要泄气呀,从这几天我对你的观察来看,你非常自卑。文伟啊,不要自卑,你的路还长着呢!要经得起人生的挫折,这次的期中考试的失误,并不代表你以后的成绩就不好,有可能是你一时马虎,有可能是你太紧张了……这些都有可能啊!下次考好点哦!不要令我失望啊!”听到这,我的心更痛了……在吴老师的开导下,我慢慢地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心态有所好转。

感恩,让我快乐,是它告诉了我,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它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是它,让我学会了爱和包容。我感恩,我快乐!

【每日写作指导:浅谈作文的立意——写作必读】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那么,同学们在立意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就是作文时,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书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next88)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因为它立意深刻,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这件事也证明了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二、意多乱文

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学们在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例如要写“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就应选择这位老师如何启发学生的典型事例去写,而不要既写这位老师热爱学生又写这位老师的幽默风趣,还写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等等。结果,文章不伦不类,没有了中心。俗话说,“船老大多了要翻船”,写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表现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势必乱文。

三、意需深掘

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所谓“意需深掘”就是要深入开掘材料的思想含义,也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

宋代有一个李秀才,他的女儿能读会写,远近闻名。一次,有人在路上拾到一枚破铜钱,铜钱上依稀刻着“开元”二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这枚铜钱当然就是唐代的了。恰巧这时,李秀才的女儿经过这里,拾钱人对她说:“请用破钱为题作一首诗吧。”女孩儿接过铜钱,沉思了一会儿,吟诵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围观的人先是一愣,随即齐声喝彩,连连夸赞小女孩儿才思敏捷,诗歌意义深远。

一枚破铜钱,在别人看来,不管怎样观察,也不容易写出好诗来,这个女孩儿却运用联想,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中心。诗的头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作者通过描述一个破铜钱,揭露了不合理社会的金钱万能的本质。

同学们在开掘主题时,要在一个材料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掘它的涵义,然后用最有力、最简洁的方法表现出来。

四、意贵创新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五、意尽则止

唐朝诗人祖咏在参加科举考试中作了一首《终南望余雪》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是从“望”的角度来安排结构的。诗人从长安向终南山望去,看见终南山的一些景色。通过景物描写,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处在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同情和关切。这就是这首诗的“意”。

唐朝录用人才,选拔官员,所进行的考试科目只有一个,就是作诗,并且在诗的结构上有严格的规定,即五言律诗。要求考生作诗必须写八句,每句五个字,如果不按规定写,就不录取。而祖咏在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后,就挥笔写了以上四句诗。此诗因不符合规定而落选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多写几句呢?”他干脆利落地回答:“意尽!”这就是说,根据中心的需要,四句诗就表达得很充分了,如果多写就是画蛇添足。只要意尽,何必再硬凑下去呢?虽然祖咏因考试不合规定而落选,影响了他的前程,但这首诗却成为唐诗中的佳作,一直流传至今。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文章的结构是根据“意”(即中心思想)来安排的,只要“意”充分表达出来了,文章就应该马上结束。一句也不唆,否则,反而会影响原来的中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