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3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书是作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曾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生活处于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当时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本文就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先生45岁,他在“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于厦门大学写成这篇回忆性散文,借这样一朵儿时记忆的“小花”,来排遣当时的寂寞。

文章从两部分回忆了儿时的快乐和情趣,首先是百草园诗意般的美丽。

文章从乐园入手,从四个方面写了乐:意识童年的乐园;景色美丽的乐景;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美,乐闻;最后是冬日雪后捕鸟的乐事。作者在写百草园美景乐园时,为了将无限乐趣自由天地尽善尽美的呈现,作者首先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是肥胖,既写出它体态肥大的特点,有体现小作者曾经摸过它的特别感觉;叫天子忽然“直窜到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内心的羡慕。

第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景,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作者将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是作者用一个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将景色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使整个写景活泼多姿。

文章在回忆百草园乐园之后,写了三味书屋,有人认为,本文是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三味书屋的批判。我则以为不必要这样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在三味书屋中又何尝少了情趣呢?并不是了无生趣的地方。

第一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严师,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的博学的人,虽然后戒尺却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而不常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吸引了孩子们,在老师这里作者感受到了情趣。第二是在这个书塾中,仍然可以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游戏,描画画,也展示了不同于百草园的另一种生活,同样也妙趣横生。

总之,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在作者点点滴滴的回忆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这朵“小花”并不小,在花浓香的回味中排遣当时的寂寞,也足以让乏味郁闷的生活增添些许的快乐和情趣。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 3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4

一、文学常识

1、简介《朝花夕拾》

2、了解作者。

二、教学任务

1、检查课前预习,主要是作者作品、生字词形、音、义。

2、朗读指导:听读、齐读。注意节奏、语速、情感。

3、简要概括两个场景的内容。(可要学生概括有关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内容。)

4、领略百草园的'乐趣(第1—9段)。

(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生能一一说出百草园中众多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带来的乐趣。

(3)百草园中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描写冬天的百草园的?

5。三味书屋的生活(第10—24段)。

(1)三味书屋的陈设。

(2)三味书屋的先生。

(3)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无味)。

6、“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7、概括主旨。

三.作业安排:

写一篇童年趣事,字数300—500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5

妈妈为我买了一本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书里,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许多孩子的穷苦生活。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一些身无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独自在那繁华、广大的大上海里谋生,要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他们的生活,我像吃了还未成熟的草莓,心里——酸极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纪本应睡在软绵绵的床上听妈妈给他讲故事,本应在烧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应吃香喷喷的饭菜和伙伴们一起上学……可是,他没有,他没有过这个年纪本该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没有温馨的家,没有挚爱的家人,没有名字……他只有别人吃剩下的残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这多么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口含金汤勺的小公主、小少爷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们却不珍惜,浪费粮食、挑食、不满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举旗保卫祖国,发扬爱国精神。我就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当大鼻子把钱袋拾回给那位学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变得懂事了!于是,我就相信,他们一定能反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 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反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爱世世代代传承给我们!

我不仅看到了人类的爱,我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爱。

童话中美丽的仙子与鸟儿吟唱,与花朵舞蹈,与小动物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景象,在碧草如丝的原野画出一道优美精致的风景线,与悦耳的音乐交融,这是多么如诗如画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欢乐的爱。

合上这本书,我久久地感受,藏在书里的,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丝滑醇厚的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6

在寒假中,我读了:《朝花夕拾》、《柳林风声水孩子》、《边城雪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朱自清的散文》几本书。

其中《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欢的书,因为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全是鲁迅写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充满了童趣,和我有共同的“语言”。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百草园一直是小鲁迅的乐园,里面有菜畦、皂角树、桑椹,还有乌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那里就是小小鲁迅的整个世界,即便百草园已经荒废了,但是在小鲁迅的眼中依然充满了生机、神秘和无穷的乐趣。

百草园再有趣,小鲁迅还是要告别他的乐园。因为他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小鲁迅猜想着: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大家才会把他送到学堂里读书?这种想法只有小孩子才会有,十分有趣。

在三味书屋里,小鲁迅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有淘气、有趣的同学;有上课挨板子的担心;也有趁着老师分心,偷偷用“荆川纸”蒙着画画的乐趣。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童年鲁迅的两个重要世界。百草园是自由、充满乐趣的“天堂”。那里有有趣的植物、千奇百怪的昆虫。读了后,我自己觉得,自己都可以在那里一直玩下去,而不会生厌。在百草园里,充满了童年快乐的氛围。我非常羡慕小鲁迅有这样一块自由自在的乐土。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而言,百草园里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日子,真让人向往啊!

去三味书屋上学了,意味着无忧无虑日子的结束。虽然如此,看到这里,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看到小鲁迅的同学,就像看到我的同学一样。我们也会此起彼伏的大声朗读课文;互相淘气,在老师眼皮下悄悄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看来古往今来的同学都差不多啊!

整个文章读完,我简直不敢相信,严肃的鲁迅先生会写出如此有趣的地方、如此好玩的事。那肯定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充满童趣、童心的美好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7

鲁迅先生在他的大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读过这篇美文后,“百草园”便成了我一直向往的“极乐世界”。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能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漂亮的园子多好啊!国庆假期,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百草园”。

鲁迅先生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导游阿姨说后面有一个园子,便是“百草园”。我瞪大了眼睛,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吗?噢,是的,正中的大石头上赫然刻着三个大红的字——百草园。光滑的大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眼前的百草园与我脑海中的大相径庭,园子很大,却没有百草繁花,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和高大的树木,一片近似于荒凉的田地。

我思索着,也许正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大概是好奇心的驱使,这些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萌发起幼小的鲁迅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吧!

我静下心来,走到了一块大石碑处,上面刻着几行隽秀的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一字一句细细地品味着。

我一边低吟着这些精美的文字,一边寻找着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回味着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我似乎听到了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此时的我置身园中,感觉这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我的老家七圩也有一大片园子,可以说,比鲁迅的“百草园”美上好几倍,鲜花绽放,芳香浓郁,风景别致。各种形状的花坛里种植着千姿百态的富贵海棠、石榴树;清香四溢的桂花树;还有成林的银杏树。可是,为什么这么美的园子在我的眼中不是那么神奇美好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他在玩耍时无拘无束,在玩中驰骋想象,赋予“百草园”以活力,使“百草园”更具魅力!而我,在园中玩耍时只顾着疯玩,不注意细致观察,更不注重细细品味,玩过后自然就忘了。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幼小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妈妈说:“鲁迅小时候听讲时总是那么凝神、专注,善于思考。”我领悟妈妈话中的隐意,希望我像小鲁迅一样,刻苦学习。我看到鲁迅和继祖母之间有张小凳子,就坐上去,偎依在继祖母身旁,像鲁迅一样凝神听她讲故事。妈妈似乎明白我的意思,赶紧“咔嚓”一声给我拍了照。

如今,这张照片就在我的书桌前,它时刻提醒我,要像鲁迅一样细细品味生活,认真做好每件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8

读了这篇散文,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鸟、到私塾念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拥有一双能够洞察是非善恶的眼睛。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笔犀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眼睛。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学习。要亲近大自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玩是我们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被社会接纳。还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像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是本城内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才使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所以,我们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纪青年,将来才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同学们,请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9

我很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我特别爱读《鲁迅散文集》,他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鲁迅笔下的事物都充满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浮想联翩。

百花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院子,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有碧绿的菜畦,有高大的皂荚树,有紫红的桑椹,还有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直流口水的野果覆盆子,鸣蝉在树叶里唱歌,蜜蜂在野花上飞来飞去,云雀在空中直窜云霄。园子里的少年鲁迅经常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叉上坐下,寻找着鸟蛋。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捕鸟。园子是鲁迅的乐土,那里可真是趣味无限。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很多次,园中美丽的景色,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梦想还真实现了。今年八月一日我第一次回农场奶奶家,嘿!奶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得百草园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就跟鲁迅家的一样。我也学着少年鲁迅好好玩了一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让我们一起体会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10

一、复习检查(约六分钟)

1、听写常用字、词。2、抽查第二自然段熟背情况。

3、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流露出什么感情?从哪里最能看出来?[热爱大自然,怀念百草园的生活。从“是我的乐园”这一句能看出来。]

二、继续教读课文(约十八分钟)

1、导入正课(约1分钟)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美好的景色,无限趣味的动植物,还有长妈妈讲的神奇故事和闰土父亲教捕鸟的趣事。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2、齐读第9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完成练习三)〈约3分钟〉

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依恋]

3、默读10—20节,思考:〈约7分钟〉

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对“我”与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百草园:优美开阔;三味书屋:封闭沉闷。长妈妈慈爱,闰土的父亲善良、耐心;先生既和蔼,也有严厉的时候。(板书关键词语)

4、分读第21节(约5分钟)

引导:你们刚才读的内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为什么先生还要学生读呢?[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 ]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5、讨论练习一,可懂本文中心意思。〈约2分钟〉

点拨: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为“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所受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三、自我检测(约二分钟)

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四、写作训练〈约十七分钟〉

1、情境速写。〈约10分钟〉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21节第2句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种你喜爱的东西,表达赞叹的情感。〈约7分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小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片绿叶,瓤嫩筋细,水分相当多,到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五、布置作业(约二分钟)

1、试以《炒蛋》为题,写一段文字,表现其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

2、模仿本文的对比写法,联系现实,写一个片断,反映减负后的学校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鲁迅 ● 九月十八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12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13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爬树抓知了,乘夜色捉萤火虫,采摘刚开的花,偷尝未熟的涩果,或者在一块空地上种空心菜、扁豆,或者在有风的天气里放风筝,没风的日子里和朋友相邀出游……(可以同时播放罗大佑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童趣。

二、字词积累

“四会”(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1、“四会”:确凿、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高枕而卧

造句: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怎么样才能找到他要的东西?

在人声鼎沸的时刻,我愿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只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就可以高枕而卧了。

2、“三会”:攒、拗、轻捷、臃肿、相宜、方正、鉴赏、蝉蜕、

3、“二会”:菜畦、桑葚、蟋蟀、脑髓、书塾、博学、脊梁(音)

三、作者作品介绍

(学生介绍,教师点拨补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

鲁迅的一生(见课件)

1、鲁迅家世

2、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3、留学日本

4、弃医从文

5、从日本回国

6、中年鲁迅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四、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明确: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两个地方相比较,作者更喜欢哪一个地方?

明确:百草园。

四、品读鉴赏

(一)百草园

1、“百草园”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百草园的美景(一幅画)

美女蛇的故事(一则故事)

雪地捕鸟(一件趣事)

2、师生共同探究:百草园这幅画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画出来的呢?(还原作画步骤)

(1)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在有限的画纸上一一将它们画出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那得怎么做?

明确:详略得当。à哪些详细?哪些简略?明确:菜畦、石井栏等简略,泥墙根一带详细。à怎么知道的?à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à能用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à明确:必说哈尔滨的冰灯,也不必说云南的石林,单是各地的名小吃,就是外国游人来中国观光的重要原因之一!à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哪些趣事?à明确: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2)用什么方法画这些景物呢?

明确:

首先: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à色彩、形状、声音、味道;(或:视觉、听觉、味觉、触觉)à分别举例说明à

①写视觉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写听觉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写味觉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④写触觉的:光滑的石井栏。

其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排比: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再次,从不同的季节来写景。

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最后,从细微处把景色写活。

à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à明确:)

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3、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4、从第一段摘抄能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一个的词语:(乐园)

家庭作业:

1、记忆“读一读,写一写”

2、熟读第2段,最好能够背诵

[语文课堂需要润滑剂--幽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在开文第1段就幽默了一回(“朱文公的子孙”)。课上到这里,学生们会心一笑,让整个课堂轻松许多。这时,我想起曾几何时前辈跟我说的一句话:男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幽默。

第2课时

5、作者为什么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

明确: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6、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引导: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7、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为什么?

明确:欲扬先抑,突出捕鸟的乐趣。

8、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明确:时间--冬天雪后。

条件--积雪覆盖地面一两天,鸟儿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方法--填一列动词即可。

收获--麻雀、张飞鸟。

经验--做事不能太性急。

9、找出“雪天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动词略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

10、将文中加点的词“撒”换成括号内的“扔”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撒“的对象一般比较细小,例如“秕谷”,而“扔”的意思是抛,用在“秕谷”前不恰当。“撒”这个词用得准确,所以换了不好。

(二)第9自然段(过渡段)

1、指出本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明确:心理活动排比拟人

2、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三)三味书屋

1、“三味书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一副肖像

一个问题

一个场景

2、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明确:学生提问说明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而先生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3、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主要是敬慕的态度,因为他为人正派,知识渊博,同时严而不厉,很爱学生,很少体罚。

4、作者写此文时,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怀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恋(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比百草园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但与那些调皮的孩子一起学习,又有严厉而慈爱的老师的教导,还是让我过得更充实。)

5、如果�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六、本课小结

1、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明确: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

本文表现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童真和童趣,没有对自己接受的教育表示不满。作者热爱百草园,同时稍大后在书塾里也有很多乐趣,这里有博学的先生,有自己学习的渴望,也有折蜡梅、做戏描绣像的自由自在,这只是作者成长中的一段历程而已。

[作业与活动设计]

1、预习下一课,完成相应的《作业本》内容。

[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旁征博引的能力展示有时会完全吸引住学生,让他们产生羡慕之情,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如本堂课上我讲到“美女蛇”故事,我引出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一个人物--赤练仙子李莫愁,同学们兴致大涨,课堂气氛也甚为热闹。

第3课时

第一部分:校对《作业本》

第二部分:检查背诵与默写

1、第2自然段(背诵)

2、“雪地捕鸟”的方法

3、《山中杂诗》

第三部分:《童年趣事》作文讲评

[作业与活动设计]

修改作文

[关于背诵经典段落]

前几届学生都没有让他们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经典段落,这么做是为辛苦的孩子们“减负”,“我也有过艰苦的中学生活”我时刻这么想着。没有背诵,掌握这些经典段落就无从说起。可这个学期,在无意间起了变化。上节课上了后,发现没有内容布置作业,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两个经典语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背诵后,效果立即就出来了。在这次《童年趣事》的作文里,有的学生运用“不必说……更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来写句子,有的学生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游戏程序,还有的学生在写景片段模仿起鲁迅的笔法来了。突如其来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14

一、谈话导入:

自从鲁迅先生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便名噪海内外每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涌向浙江绍兴鲁迅故居附近,去游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此来回味鲁迅先生小时候的逸事,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内�

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但鲁迅并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教学提示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目标导学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三、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现今,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几乎不可能体会到鲁迅幼时的欢乐了;而说起童年乐事,哪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一箩筐呢?百草园中的蟋蟀、何首乌,美女蛇的传说,又何曾异于我们穿着短裤下河摸虾、上树捉鸟呢?那别了“野孩子生活”的入学,那听老先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我便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又和我们既因留恋“捉蝌蚪”的生活而逃学,却又要享受读书识字在父母面前“显摆”的快乐心理有何不同呢?

只是,城市里已经消失了这梦境一般的儿童乐园。

成年的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不偏不倚的、浪漫的战士。战士不总在冲锋陷阵,战士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美好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16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再次品读鲁迅这篇充满回忆性的散文,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先生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眼前便浮现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在鲁迅小时可以翻砖找蜈蚣、按蝥、拔何首乌与摘覆盆子,由于听了长妈妈故事而惧怕美女蛇,因太心急而捕鸟失败,在三味书屋里,虽然先生很严厉但却知识渊博,在他读书入神时,同窗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却在一边画画。

曾几何时,我们渐渐从儿童步入少年时,开始忙忙碌碌地学习,在空闲时想想自己小时候做的傻事,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记得那是我家旁边也是一片菜园子,就与百草园差不多。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也在怒放,我曾一整天泡在那儿,采花,采花,还要采花。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是黄色,成了一个“黄脸女孩”。还有到别家去采的,采了却怕主人发现,就把花藏在草垛里,第二天却全都枯萎了,白忙活一场。夏天,我就与朋友们一起抓青蛙、钓龙虾,晚饭后就跑到小伙伴家疯玩到天黑。秋天,我与小伙伴们去树林里捡各种各样好看的落叶,做书签。冬天,我与他们去找冰块,让手都冻得紫红了,也不觉疼;如果河水都结冰了,就在湖下掷下一粒粒石子,掷下一串石子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我就如鲁迅小时一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到太多的束缚,愿呼唤着狗在田野里漫步,看着那满眼的绿,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再也听不见童年的那一声声清脆的笑声,再也看不见那满眼的绿了。不如多看看《朝花夕拾》,感受那童年的乐趣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体会 17

近些日子里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像是冗长的巷,里面是斑驳的回忆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无数的丝线将我缠绕,拉扯着我拽到记忆的洪流里。而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如此。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他无限的乐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着他吹秋日的微风,然后静默着小憩。口渴时可以摘珊瑚珠般晶莹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满满的甜蜜。即使是萧瑟无味的冬日也如梦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纱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鸟。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忌惮,没有焦愁,没有痛苦。仿若一个悠然的梦,而鲁迅则是梦中人。

这么多年后他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梦,他仍然把那个梦编成书签夹在日记中,在闲暇时可以翻开悠然地浏览,时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还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园,回到那一年他美轮美奂的梦。后来他去了三味书屋。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业。每天都要和厌烦绕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园则早也就丢在那里渐而荒芜起来。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无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是很怀念那个“让人生厌”的地方。那里的寿镜吾先生

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无虑的。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也曾走过那段懵懂的时光,也会在之后去怀念那时还带着稚气的自己。自己儿时走过的街,穿过的巷,巷弄里留着长胡子卖冰糖葫芦的老头子,院门口缠绕的老树根,还有树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在多少年后还是依旧清晰可见,似乎多少年的光阴都不曾打乱他的章节,多少年的风雨都不会吹散他的印迹。他还是那样分明地站在那里,当光线都昏暗时他还是那样散着微光,那样毫发毕现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画在心房壁上然后就慢慢风干成图腾,像是一座横亘在过往和现在两个彼岸的�

我们也有自己的百草园,也有自己的三味书屋。那些躲藏在记忆里的是永远也不会消退的。我怀念我的百草园,我的三味书屋。更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流淌过的岁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18

有这样一个园子: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夏天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冬天能捕鸟雀……有这样一所书塾:有时而严厉而慈祥的先生,有在枯燥学习中偷偷玩耍的趣味……这园子就是百草园,这书塾就是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鲁迅入学前在百草园的所见所闻以及入学后在三味书屋学习和玩耍的经历。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百草园的部分。生机蓬勃的景象总是能让我想到我的家乡。

小时候,我的暑假经常在家乡度过,那儿有一片湿地公园,陆地上的草绿得好似翠绿,清澈的江水仿佛连接天上的道路。而我喜欢躺在草坪上沾着清晨的露水,享受着温和的阳光。或者突然吓飞几只栖息着的鸟,自由而张扬的盛夏,耳边始终是鸣蝉高昂的赞歌。虽然现在回家乡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但我始终向往着童年的那份快乐与美好。

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天真而又烂漫的童趣。在百草园,作者因为长妈妈的故事而十分害怕夏夜乘凉之时往墙上看,同时渴望着拥有“飞蜈蚣”;在三味书屋,作者竭力从枯燥的学习任务中寻找乐趣:折花、寻蝉蜕、喂蚂蚱……作者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令人心生亲切与向往。洋溢在书页上的却是热爱自然的纯真与作者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19

1、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

“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

2、“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

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3、文中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属于那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插叙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揭示了其是我童年乐园的原因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乏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 先写冬天的百草园的无味,用来反衬后文雪地捕鸟的乐趣

5、描写雪地捕鸟这段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走、拉、罩住

一连串的动词,清楚、准确、细致的描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及对捕鸟的喜好

6、作者连用三个“也许”来猜测家人送自己去私塾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猜测、疑问的语气,表达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情感

7、作者眼中的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和蔼,并且有着开明的管理学生的方法,也应看到在他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封建保守观念

8、作者描写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哪些是?

拜孔子行礼、问先生“怪哉”虫的问题、读书习字对课、在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做游戏、在课堂上画绣像。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0

(课间播放歌曲《童年》,营造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确凿菜畦收敛倜傥蝉蜕攒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很少有人到来。()

人声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

四、认定目标

五、揣摩题义:

文章题目传递给我们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园、趣味无限

跳读课文百草园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园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点欣赏

1、第2自然段作者写百草园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如此精彩?

提示:从用词是否准确、修辞手法、观察、顺序、观察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写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交流总结写景技巧:准确用词理清顺序多样角度妙用修辞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②两个“我的”、三个“们”表达了“我”什么情感?

八、走进三味书屋,苦中找乐

相比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生活怎么样呢?(浏览课文10——24自然段,试举例说明。)

九、学生质疑、主旨探究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十、课堂练习

必做题:(任选一题)

1、仿写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模仿“雪地捕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一种活动,注意用词准确。

选做题:

摘抄文中喜欢的段落,来点赏析会更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2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2、提问: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⑵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⑶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三、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四、引导学生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五、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六、再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回到课文中去,模仿� )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3

一、 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在阿累的引领下,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过什么样的童年,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我们就跟随着鲁迅先一起走进他的童年生活,去看看他童年时的生活环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解题,了解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三、 检测生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

蝉蜕chántuì缠chán络攒cuán珊瑚shānhú

豁huō.倜傥tìtǎng敛liǎn脑髓suǐ陌mò生

人迹罕hǎn至觅mì食。拗过去(ǎo用力弯曲)竹筛shāi

秕bǐ谷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鼎沸dǐngfèi

四、 走进课文,理清思路:

1、从课文题目就可以知道,本文写了鲁迅童年时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到……”这是表明文章是以空间顺序记叙的。找出这两个部分的起止段落。

明确:百草园(1-9);三味书屋(10-24)。

2、快速默读课文,请你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有什么特点。

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

如:美丽神秘、自由快乐的。百草园;单调乏味、枯燥刻板的三味书屋。

2、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

明确:“乐园”。

五、 走进百草园:

1、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

明确:“乐园”。

2、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明确:百草园里有美丽的景物,神秘的故事,有趣的捕鸟。

六、 走理精彩片段:

1、朗读第二段,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出示景物的图片。

⑴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

⑵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⑶在写景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讨论后回答。

这一段一共描写了十四种景物,有植物,还有动物。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颜色、质地、大小、外形、气味等,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写出了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富有情趣。

2、请你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归纳一下写景的方法。

明确:⑴抓住景物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用准确的词语形容。

⑵运用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特征写生动,写形象。

⑶调动各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景物特征写具体,写传神。

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景物描写得条理清楚。

七、 总结:

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我们同学在平时的作文中除了善于观察以外,也要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百草园中还有更多的乐趣等着我们去体会,我们也将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学到更多的方法。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4

一、课前创设情境

欣赏音乐罗大佑的童年

二、上课过程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用左手摩擦右手,然后攥起右手然后放开,看有东西吗?

生:没有。

师:这就对了,这就是游戏,童年的鲁迅也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一块看一下鲁迅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从百草到三味书屋》。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假如童年鲁迅邀请你到他家做客,并和你一同浏览百草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生浏览课文后思考可以和同桌讨论,然后四人一组交流。

班上交流:

生1:我选择冬天�

师:好,现在我考考你,在百草园里怎么捕麻雀,不准看课本,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1:用一截木棍支起一个筛子,在筛子下面撒些谷子,用绳子拴着木棍远远的拉着,看到麻雀走到筛子底下,一拉就能罩住麻雀。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行吗?

生2:应等雪下得大一些,麻雀找不到吃的时,扫出一块空地,放谷子太浪费,用秕谷就行。

师:经过这两个学生的合作同学们满意了吗?

生(齐声):满意了。

师:好,下面把刚才同学说的动词划出来,同学们要养成及时划出重点的习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福楼拜曾经说过表达某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最合适。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一段,注意划出的动词要重读。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我建议同意冬天去百草园的同学经常与鲁迅联系,下雪时好去游百草园。

生边笑边点头。

师:同学们继续说出自己的选择。

生:我想春天�

师:请你找出描写美景的句子,读一下。

生读第2自然段。

师:春天的有,春末夏初的也有,你春末夏初去最好。

师: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我想秋天�

师:桑葚是什么时候成熟?

生齐声:春末夏初。

师:对,我建议你们组和刚才一个组都在春末夏初去。

生:我们想秋天�

师:好,看来百草园春夏秋冬景色不同,趣味无穷,随时都可以去。

我给大家读一段,大家感受一下怎么样?(师随便读而且删掉一些形容词)

生评价(此环节较好,让学生给自己知错,自学生以自信,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你读的不怎么样,没读出感情。

师:应怎样读出感情,你示范一下。

生有感情的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那种轻松愉快的感情,我一定向你学习。

生:你如果声音大一些,感情再丰富一些会更完美。

师:谢谢你给了我鼓励,更完美说明你觉得我读得还可以。

生:“单是……弹琴”应读的快乐些

师:好,你示范一下。

生读。

师:你读得确实很好,重音很突出。

师:你们觉得我有读错的地方吗?

生:有,你落掉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等一些词语。

师:可是按我刚才读的也能把想要介绍的都介绍了,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些词?

生:那样不生动,影响了我们的心情。

师:对不起,我这样读让你感受不到那种轻松快乐的心情,我一定改,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呀”!

师再读(按原文有感情的读)

师:这样可以了吗?

师:我会继续努力的。就让我们带着自豪、快乐、喜悦的心情齐读一下本段。

师:老师提醒大家晚上在百草园需要注意,谁能帮忙提醒一下?

生读美女蛇传说的一段。

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去了?

生:没事,那只是个传说。

师:� 我曾经到过百草园,拍了很多照片。

屏显照片,其中覆盆子的图片很突出。

师:读一下描写覆盆子的句子。

生读。

师:其中“攒”字用的非常好,他的弟弟周作人曾经对这个字作了评价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告别百草园时有怎样的心情,找有关句子读读。

生读第9自然段过渡段。

生:留恋。

生:疑惑。

师再读句子。

生:害怕。

师:书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猜一下。

生:自由快乐。

生:枯燥的。

生:可能不如百草园有趣,但可以学到知识。

生:无聊的,因为“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师:哎呀,这位同学知识真丰富!刚才同学们说的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枯燥无味,一种是自由快乐的,到底是怎样呢?请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快速发下课文描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课前发的是课文的前一部分)

(本环节充分显示了老师的智慧,能够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的去阅读)

读完后交流。

师:说一下文章写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你觉得三味书屋怎么样?

生: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

生:感觉到三味书屋很严厉,有戒尺,并且有时还罚跪。

生: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因为前面有交待,这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

师:这里是不是真的经常打手心,隔三岔五的就罚跪?

生:不是,因为文中有交待“有戒尺但不常用”。

师:对,这里既严厉又宽松,先生还是比较温和的,在三味书屋的隔壁还有一个私塾,先生很严厉经常打学生的手心,而寿镜吾老先生既严厉又温和,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

生:和我想的不一样,这里虽然严厉但是也有自由,鲁迅会苦中作乐,在私塾里还能捉苍蝇喂蚂蚁。

师:对,在这里不可能像百草园一样无拘无束,是从顽童到学童的。变化。

生:和我想的差不多,我可以从五言对到七言,学到很多东西。

生:鲁迅家里不富裕,没有纸,在这里可以画画。

师生同笑。

师:鲁迅十三岁之前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他在私塾里画画并不是乱画还是有节制的,要不他能学到那么多知识吗。

生:我觉得先生有点怪,问他问题却不会答。

师:问的问题不解答,问的什么问题?

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师:你能解答吗?

生:读注释

师:纠正读音“东方朔shuò”。

师:我觉得你这种说法不科学,如果我正在上课,学生提出无关问题,我也不会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三味书屋虽然单调毕竟能学到东西,还可以偷偷出去玩,像有的学生说的可以苦中作乐,而且培养了一个兴趣,什么兴趣?

生:齐读句子

师:介绍鲁迅后期美术,童年的兴趣应该保护好,它就像一粒种子,不经意间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们可以把卖掉绣像的句子去掉吗?

生:不能,讲出了绣像现在的下落。

师:对,他是表示惋惜,不仅惋惜绣像更是留恋当时的生活。

师:好,我们的游览结束了,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鲁迅的童年是美好的。

师屏显在三味书屋拍的照片,讲到了鲁迅的座位有一次调换(从可钻出去的大洞换到了一个角上,为了不受出去玩的同学的干扰)

最后师屏显感受。

下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 25

一、品味字词——建立生本与文本的桥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

生:预习好了。

师:那好,现在刘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么样。先看黑板(板书:菜畦)

生:(齐读)菜畦

师:好。那么什么叫“菜畦”呢?你说(指一举手学生)

生:菜畦就是菜地。

师:那菜畦和菜地有区别吗?

生1:菜畦是经过整理的长方形园地。

生2:一块块长方形的田地。

师:菜畦就是菜地,但又不是菜地。它是经过整理以后比较整齐的菜地。想看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菜畦图片)这就是菜畦。它是经过整理的、很整齐的菜地。其实这个“畦”字的读音就表达了它的意思。你看这“畦”的读音和“整齐”的“齐”字一样。我们的汉字不但字形能表达意思,有些汉字的读音也能表达意思。好,下面看第二个词。(板书:机关)

生(齐):机关

师:这个简单,大家都认识。什么叫“机关”呢?

生:指经过周密计划的阴谋。

师:课文里面指谁的阴谋?什么阴谋?

生1:美女蛇的阴谋。

生2:和尚的阴谋

生3:读书人的阴谋。

师:课文中是谁识破了谁的机关?

生:老和尚识破了读书人的机关。

师:那么老和尚识破了读书人的什么机关?你说(指一学生)

生:他喜欢上这个美女蛇的机关。

师:对,他识破了读书人喜欢上这个美女蛇。所以准确地说,这里的“机关”不是“阴谋”,而是“秘密”。老和尚识破了他心里的这个秘密。心里的秘密,他自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可老和尚怎么一眼就识破了?

生:因为他脸上有一股妖气。

师:好。理解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再看第三个(板书:绅士)

生:(齐读)绅士

师:都认识。课文里面谁是绅士?

生:有钱的同窗的父亲。

师: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绅士?

生:有钱的,富有的,有地位的。

师:说得好。“绅士”在课文里面指的是中国传统的绅士。在我们中国,过去把那些有钱有势力的人称为“绅士”。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某某人很有绅士风度”的说法,你觉得这里的“绅士风度”和课文中“绅士”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课文里的“绅士”是指有钱有势的人,我们现在说的“绅士”是有文化,有个性的人,是有风度的人。

师:如果是有文化有个性的女人,你能说她“很绅士”吗?

生(众笑):当然不行的,这是男人的专利嘛。

师:对,绅士风度是一种男人风度,高雅文明的男士风度。这是西方的“绅士文明”。在西方人眼里的,他说你很绅士,就是在说你——

生:很有修养,很有气质。

师:说你有绅士风度,那是对你最高——

生:赞美

师:对,最高的褒扬。我们的国家早已实行了改革开放,东西方的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如果刘老师在街上,有人称呼我绅士,我心里一定会美滋滋的。有文化,有修养,有气质,那才是绅士风度。不过在鲁迅的文章里指的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的意思很有很大的差别。

好,刚才刘老师通过几个词语的检查,发觉同学们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扎实的。下面刘老师要看看大家的朗读水平如何。听说鲁迅的文章读起来是有一点难度的。课文是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首先就来学习“百草园”吧。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是直接写百草园的。看谁最先找到,找到之后呢,把这一段读一遍,一定要读通顺。行吗?

二、走进百草园——品味童年的乐园

生:(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不必说碧绿的才气……卫道远比桑椹要好得远。

师:大家都找到了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找得很准确。大家齐读了一遍,百草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太美了。

生2:太好玩了。

生3:百草园的确太有趣味了。

师:百草园好美,好玩,好有趣。用鲁迅的文字概括一下,就是“百草园有无限趣味”(板书:无限趣味)谁来把这一段读一遍,带我们到进草园里去看一看。(指一学生)就这位戴眼镜的学生。大家把掌声送给她。你现在是鲁迅,向大家介绍自家的菜园,你要介绍得怎么样啊?

生(齐说):无限趣味

师:明白了吗?

生:(点头)

师:好,要把无限趣味介绍给大家。开始—

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得有点性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师:读得不错,很自信,也比较流畅。第一次朗读鲁迅的文章,能读得这样流畅,很不容易。(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她有个地方读错了。斑蝥的“蝥”字是第二声,她读成了第四声。

师:哦,你听得很认真。她这个错我们可以理解她,那是太紧张,是吗?太激动了,所以一紧张就容易出错。你听她介绍的百草园有无限趣味吗?

生:有一点点。

师:你说得很实在。鲁迅的文章特别有味道,文字很特别,尤其是百草园这一段。但是需要反复品读,才能慢慢读出味道来。这一段文字,刘老师少说也读过好几十遍,一遍比一遍的味道好。听刘老师读一遍,怎么样?

生(齐说):好

师:(以儿童的顽皮语气,模仿童年鲁迅炫耀得意的口吻,有声有色地范读,配上极富诱惑力的体态与眼神,把孩子们引入鲁迅的文字,引入鲁迅的童年和童年的百草园。)

(师读完后,生掌声四起)

师:谢谢,好玩吗?有味道吗?

生:有,太有味道了。

师:百草园里怎么样?

生:趣味无穷

师:你觉得鲁迅介绍的哪一处最好玩,最有味道?

生1:“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斑蝥太好玩了。

师:你见过斑蝥吗?

生:没有。

师:你希望到百草园能看到斑蝥,然后像鲁迅那样按住它的脊梁,也突然“呯”地一声,看见斑蝥吐出烟雾来。多有意思呀!

生2:(读)“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好想尝尝覆盆子的味道。

师:吃过桑葚吗?

生:没有

师:哎呀,我们真可怜,野果子基本上没有尝过。怪不得你那么嘴馋。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道比杨梅、桑椹好得多呢!真是想想都要流口水呢!

生3:“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我也很想去拔何首乌,看看到底有没有像人形的。。

师:你也想找到这千年何首乌,不断地去拔啊拔,希望能找出一根像人形的,然后就怎么样?

生:吃了,我就成仙了。

师:成仙后?

生:我就游山玩水,周游世界。

师:哈哈,成仙了多好玩呀。想成仙的人有,想吃覆盆子的馋猫也有。你说——

生4: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师:你想什么?

生:我想看看木莲蓬的果实到底是怎样的。

师:木莲蓬的果实,嗯,不错。你说——

生5:“也不必说啴在树叶里长鸣,肥胖的……向去霄里去了。”我觉得这蝉好玩。

师:他想捉一只蝉玩一会儿,玩过吗?

生:玩过的,我小时候到外婆家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捉知了,用线缠住它的一只脚,然后牵着它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很好玩的。

师:把知了捉下来,太好玩了。你说

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我想听一下油蛉的歌声,想看一看蟋蟀们是怎样弹琴。

师:想听听那些小虫们的歌声,琴声,太美妙了。这里鲁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对油蛉和蟋蟀的叫声,产生了联翩的浮想。你说——

生6:鲁迅泥墙都弄坏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块根象人样的。鲁迅拔了那么多,把泥墙都弄坏了,最后一块也没有找到。

师:你看此刻蹲在墙角下的鲁迅,他会是一幅怎样的神态呢?

生1:很着急。

生2:很失望。

生3:他想:到底有没有像人样的何首乌呀?

师:拔得满头大汗,拔得灰头土脸,还是没有找到,还把泥墙都弄坏了。泥墙弄坏了,还要拔,一直就想成仙。太好玩,所以鲁迅说百草园他童年的乐园。乐在哪儿呢?

生:有各种各样好玩的虫子。

师:乐在玩(板书:好玩)

生:还有很好吃的桑椹、覆盆子这些野果子。

师:又酸又甜的野果,有好吃的。

生:还有很美丽的风景。

师:哦,还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迷人的风景。好美呀!你们的童年也多么渴望有这一些斑蝥啊,渴望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呀,还有拔那个何首乌,拔得满头大汗啊,拔得灰头土脸啊,把泥墙都弄坏了,还是没有拔出来,还想吃了可以成仙啊,最后一定屁股挨打了。

生:(大笑)

师:挨了揍,第二天肯定还会怎么样?

生:(全班孩子齐声喊道)拔——(充满了自信的语气拉长声调)

师:拔不出像人样的何首乌,绝不罢手。要是你们挨了打,也会怎么样?

生:拔——(充满了好奇和羡慕的语气拉长语调)

师:可惜这些我们都没有玩过,鲁迅都在百草园里玩过。所以说百草园是他童年的乐园。我们的童年乐园在哪里?

生1:我没有乐园。

生2:我也是,每天都在在家里。

师:说没有乐园是不完全正确的。你们的乐园不是在百草园,大多是在高高的阳台上,窄窄的沙发里,当然还有虚拟的网络上。鲁迅的乐园是在百草园的野草、野花、野虫、野果子上。这些我们恐怕在梦里见都没见过的东西,今天,我们就借着鲁迅的文字,大家一起走进百草园,去看看,听听,拔拔,尝尝。

生(齐读):不必说……也不必说……

师:面对我们这些失去乐园的人,你感觉鲁迅是以怎样的口吻在细细介绍自家的百草园吗?

生1:自豪。

生2:舒畅。

生3:有点得意洋洋。

师:趣味无穷,好像在炫耀自家的菜园。但老师感觉你们读书的味道太浓了,鲁迅在介绍自家菜园的那种得意洋洋味道没有很好地读出来。小时候的鲁迅是那么的贪玩,爱玩,会玩,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四十六岁的鲁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百草园,你看他一张嘴就是“不必说……也不必说……但就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他分明是在不停的说,又说“不必说”。这不是废话吗?

生1:有点矛盾。

生2:他好像想说又不想说。

师:他不想说吗?

生:想说。

师:他说了吗?

生:说了。

师:表面上是这个也不说,那个也不说,其实他的意思就是——我家的菜园好玩的东西怎么样呐?

生: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好像说都说不过来了。

师:这就是鲁迅的可爱,四十六岁的鲁迅还那么的俏皮,还像个孩子一样。说起我家的菜园,他就情不自禁的夸赞起来,炫耀起来,这个也有,那个也有,好像他家的菜园有无穷的宝藏似的。所以一定要读出鲁迅的那份炫耀、得意,我家的菜园你没有的,要玩就到我家的菜园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感受鲁迅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

(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也不必说……

师:他那俏皮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到四十六岁的鲁迅那一颗不泯的童心(板书:不泯的童心)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家的菜园,太好玩了。不过,冬天的百草园也有好玩的,冬天有什么好玩的?

生1:可以雪地捕鸟。

生2:还可以拍雪人。

师:最好玩的是什么?

生:雪地捕鸟。

师:对,最好玩的是雪地捕鸟。你们玩过吗?

生:没有。

师:想不想玩雪地捕鸟呀?

生:想,我做梦都想。

师:雪地捕鸟,实在是太浪漫的事哦。请把鲁迅直接介绍捕鸟的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他是怎么介绍捕鸟的。

生(读):……在雪地扫出一块地来

师:直接介绍雪地捕鸟是那几句?

生:扫出一块雪来……

师:找得非常准确,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捕鸟的过程介绍得清楚明白。你发现鲁迅是如何把捕鸟的过程简练地介绍清楚的?

生:介绍动作。

师:对,他就抓住捕鸟的那几个关键动作,动作介绍清楚了,捕鸟的过程也就好写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向鲁迅学习,介绍一个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一些动作,把动作描写到位了,这个事情就介绍的清楚了,这个写作方法很好,我们要偷鲁迅一招,学习要学会偷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雪地捕鸟的乐趣。

(生齐读):扫出一块雪来,用一个短棒支起一块大……

师:读得很好,鲁迅抓住动作写得很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很喜欢捕鸟的,但他是不是捕鸟高手呢?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读):这是闰土的父亲告诉我的,我却不大能用……你太性急,来不及走到中间去。

师:你找得不错,但你能不能简练一些,直接能看出鲁迅不是捕鸟高手。

生:明明见它们……

师:现在简练多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前面介绍的是清清楚楚,捕鸟的时候又会怎么样?预备起——

生:(齐读)……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抓住的是一些……

师:他捕鸟怎么样?

生:笨手笨脚的。

师:别看鲁迅抓住动作写得很清楚,让他做起来就不行了,如果要你去做,你能不能做好?

生1:能!

师:你凭什么说会比鲁迅更厉害?

生1:我等小鸟走到中间去的时候再拉。

师:鲁迅太性急了,我们说性急吃不了——

生2:热豆腐。

生3:我比他更有耐心。

生4:我比他手更灵活。

生5:我比他眼睛更厉害。

师:你们在雪地里捕过鸟吗?

生1:没有。

师:那你为什么说一定比他厉害?这不是吹牛了嘛!他至少捕过好几次,你比不比得过他?

生1:比不过。

师:你很谦虚。

生2:我用大的竹匾。

众生:(大笑)

师:哈哈,这办法好,会改进工具,这就是会动脑子,你比鲁迅聪明。

生3:木棒要短一些,因为木棒短的话,等鸟来时,一拉,就很快罩住了。

师:你也很会动脑子。你的介绍也抓住了动作,简洁明了。

生4:把秕谷撒在中间。

师:如果我要玩的话,我不撒秕谷,我也不用短棒,我放好吃的稻谷或者大米在里面,让鸟儿吃得不想跑了。

众生:(大笑)

师:鲁迅也很喜欢玩。尽管笨手笨脚,捕了三四只麻雀,但他还是很喜欢。百草园里的确是乐趣无穷。不过百草园最好玩的还不是这些,你们看,鲁迅在介绍自家菜园的时候,他写得最详细的不是捕鸟,也不是拔何首乌,而是他在中间插叙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生:美女蛇的故事。

师:对,他在中间还插叙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板书:美女蛇的故事)。这个美女蛇他用的插叙方法,(板书:插叙)我觉得百草园最有趣的是这个美女蛇的故事,如果百草园里没有这个美女蛇,百草园有一半的味道没有了。美女蛇到底有什么味道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刘老师来做讲故事的常妈妈,你们来当鲁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注意听哦。

师(读):先前有一个读书人在……向人一笑,隐去了……来吃这人的肉……却总是睡不着……果然来了……你万不可答应。(刘老师幽幽的、缓缓的朗读美女蛇故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神秘的故事之中。)

生(读):这使我觉得做人之险……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师:美女蛇让这百草园充满了——

生1:神秘。

生2:充满了恐怖。

生3:百草园充满了迷幻。

师:对,这就是美女蛇的味道,让百草园充满了神秘感。如果没有这神秘的感觉,那百草园就失去了一半的滋味。如果有一天你到了百草园,一阵风吹过来,墙边的野草索索得响,你会想到什么?

生1:美女蛇来了。

生2:我会撒腿就跑。

生3:我会有点紧张,但我不会逃跑。

师:刘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鲁迅怕不怕见美女蛇?

生:怕的。

师:何以见得?请戴眼镜的女同学说说。

生:他害怕美女蛇,因为它这里写到:……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想得到老和尚的飞蜈蚣。只有有了飞蜈蚣,他才不怕美女蛇。

师:我有飞蜈蚣,我就不怕见美女蛇了。可惜鲁迅没有啊。那他想不想见?

生:不想见。

生:“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鲁迅好像有点遗憾的感觉,后面他又说“然而都不是美女蛇”,鲁迅有点失望。

师:多么失望啊!每一次听到陌生的声音,鲁迅都会回头去看,但每一次都不是美女蛇。他是多么希望看到美女蛇呀!把掌声送给她。

生:(掌声响起。)

师:这样读书就读到到鲁迅的心里面去了。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

生:美女蛇,

师:他多么希望有一天,一个陌生声音叫他名字的时候,回头一望,看见的便是美女蛇呀!四十六岁的鲁迅当然不怕美女蛇了,当然希望能见识见识神秘的美女蛇了。那六七岁时在百草园里的鲁迅,他想不想见美女蛇?

生:不想。

师:他当然不想,被美女蛇吃去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小时候是害怕,但又充满了好奇;长大了想见,却始终没有见着,内心又充满了遗憾,美女蛇更显得有点神秘了。鲁迅为什么会对美女蛇会如此念念不忘呢?鲁迅想见美女蛇,对美女蛇有一种特别渴望相遇的感觉,到四十六岁的时候还没有忘记他儿时的美女蛇,这倒底是为什么?这是鲁迅心里的“机关”,今天课堂上我们还无法不能破解,你们以后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慢慢地去破解鲁迅这个机关。

如果我要介绍自家的菜园,我们又要学着偷鲁迅一招——

生:(争先恐后的脱口而出)插叙。

师:对,我也可以插叙一个神秘的故事。你看,没有故事的地方就没有味道。有了这个美女蛇,百草园就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一草一木,就不一般。你走到草丛边,就会想到那后边——

生:会不会有美女蛇。

师:一阵风吹来,你就会回头去看——

生:会不会是美女蛇来了。

师:百草园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百草园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有趣,那样的神秘。这一切都是透过鲁迅那俏皮的文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看到了四十六岁的鲁迅那俏皮的童心。不过最俏皮的文字还不在百草园,而在鲁迅离开百草园的一刻。找到了没有?

生:找到了

师: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像个顽童。

生(读):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三、离别百草园——体味俏皮的情韵

师:这一段文字写的是鲁迅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的心情,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一读就能感受到。最有味道的不是童年的难舍,而在四十六岁时鲁迅的说话语气,你感觉到了吗?

生:“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再到百草园去了,abe我的蟋蟀,ab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一句很有意思。

师:“abe”是什么意思?

生:再见。

师:这是德语,四十六岁的鲁迅竟然说德语,就像我们现在有些同学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时候,不说“再见”而是说——

生:拜拜。

师:对,说拜拜。这在当时是特别时髦说法的。

生:“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我觉得这些话也很好玩,鲁迅他应该是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送他去三味书屋的,但是他好像还在装着不知道。

师:你说四十六岁的鲁迅在装傻?有意思,鲁迅是真的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呢,还是真的装傻?

生1:他肯定是在装傻。

生2:装傻,除非鲁迅真是个傻子。

师:嗬嗬,有意思。鲁迅明明知道爸妈送自己到三味书屋是去念书的,可他偏偏为什么装傻,说“我不知道”呢?

生1:鲁迅故意这样说,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实在舍不得离开百草园,舍不得离开这个童年的乐园。

师:嗯,有道理,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个乐园。你说——

生2:他在逗我们开心,他还像个孩子。

师:你是说四十六岁的鲁迅还像个孩子一样,他的身上还一股孩子气。哎呀,你可真算是读懂了鲁迅。他明明知道,可他偏偏要说我不知道,这就是鲁迅的俏皮,虽然四十六岁了,但是他和你们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一样俏皮。谁能把这一段文字俏皮的味道读出来?

生(读):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学生读得很平淡。)

师:有俏皮的味道吗?

生:没有。

师:有一点俏皮,但味道还不够。四十六岁的鲁迅,他回想起那些童年的乐事,美滋滋的。你看“蟋蟀、木莲和覆盆子”的后面都是不能加复数“们”的,鲁迅他就偏偏要加一个“们”字,多顽皮呀!你来试试——

生(读):也许是……也许是……(学生读的俏皮的味道好一点,但有几处疙瘩。)

师:有鲁迅的俏皮味道吗?

生:没有。

师:比刚才那位同学味道好一点了。这是鲁迅完全口语化的一段俏皮文字,大家注意“我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也许是因为……罢……也许是因为……了罢……也许是因为……来吧……总而言之……abe,我的蟋蟀……ab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些口语化的文字,就是最俏皮的。来,你来试试——

生(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学生的口语化味道很好。)

(读完后师生掌声起。)

师:太好了,俏皮就这种味道。啊呀!我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啊,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就把我轰出去了呀!我现在是多么想再重新回到那个乐园呀!这种感觉最俏皮了,你的语感真好,你真是摸透了鲁迅的心思。我们一起来像她这样品一品俏皮的鲁迅。

生(齐读):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孩子们都投入到俏皮的文字中,忘情地摇头晃脑起来,入情入心地品读。)

师: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鲁迅太可爱了,同学们太可爱了。鲁迅那一颗不泯的童心,在这一段俏皮的文字中跳跃,跳跃。从百草园就跳到哪里去了?

生:三味书屋。

师:不知不觉就到了三味书屋。这一段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生:过渡作用。

四、走进三味书屋——亲近书童鲁迅的性情

师:说着说这就说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过渡。这从这里一跃而来到了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面鲁迅学习了六年,那么在这个全城最严厉的私塾里面,他过得怎么样呢?他在离开这个三味书屋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迅在三味书屋里学习六年之后,到了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请大家默读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的部分,看看鲁迅离开百草园后在严厉的书塾里读书的情景,然后完成发给大家的纸条练习。

生:(默读并完成练习。)

从三味书屋到水师学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南京水师学堂里去了,而且还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____________了。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默读好了课文,联系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听听大家是怎么填写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在离开三味书屋的时候,他会怀着怎样的心情。

生1: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在那儿太调皮了吧,也许是我爬上树去折了腊梅花了罢,也许是因为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书屋了,ade!我的腊梅花们,ade!我的苍蝇们和蚂蚁们。

师:哦,有意思,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惹老师生气了。鲁迅问了一个什么不该问的问题?

生:“怪哉”是什么东西。

师:惹得先生一脸的怒气,可能是这个原因吧。

生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我学习不太好罢,也许是因为我太贪玩了罢,也许是因为我不听老师的话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老师们,ade!我的同窗们和蚂蚁们。

师:鲁迅在三味书屋里读书不是很认真,你和鲁迅比,你觉得是你认真还是他认真?

生2:差不多吧。

师:差不多,小时候的鲁迅就和你差不多。将来长大了你也许和鲁迅差不多。再请一位——

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我在三味书屋没有认真听讲吧,也许是因为我太贪玩了吧,也许是想让我学更多的东西吧……我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常到我的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同窗们,ade!我的先生和我的书桌们。

师:哦,他舍不得离不开他的先生。最后一位——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水师学堂里去了,而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我问了一些不该问的问题吧,也许是因为我在读课文时偷偷画画了吧,也许是因为我上课时跑到院子里去玩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我的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腊梅花们,ade!我的知了们和蚂蚁们。

师:有意思,鲁迅上课的时候偷着画画。童年的鲁迅比我们更贪玩。在如此严厉的私塾,他都玩得有滋有味。大家同桌之间,两个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吧。相互读一读。

生:(同桌之间相互读。)

师:原以为到三味书屋里去会管得很严,没想到鲁迅在三味书屋里面照样玩得有滋有味,三味书屋的学习也是其乐无穷。当然鲁迅离开三味书屋到水师学堂去读书,不是他妈妈逼着他去的,而是鲁迅自己要强烈求去的。

当时一般的读书人,私塾读完以后,就要参加科举考试,考个秀才状元之类的,然后去做官。南京水师学堂是一个新办的水军学校,当时很少有人去的。鲁迅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升官发财,而坚决去水师学堂呢?这又是鲁迅心里的一个“机关”,也需要大家今后去慢慢破解。

刚才让大家模仿鲁迅的文字,就是让大家去真实的体验一下鲁迅的调皮和可爱。以后你们离开中学到了大学,也可以这样写《从某某中学学到到某某大学》。也可以写,“ade!我的老师们,ade!我的同窗们。”味道多好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和童年的鲁迅相比,鲁迅有那些比你更强的地方?你有哪些比鲁迅更强的?

生1:他比我会玩,也比我更会读书。

师:鲁迅的确很会玩,我们刚才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你从哪里看到鲁迅很会读书?

生1:“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我从这一段看出,鲁迅很会读书,他很会对对联。所以先生对他好起来。

师:不错,鲁迅的确是个对对子的高手。

生2:鲁迅的童年比我自由快乐。

师:你的童年不快乐吗?

生2:快乐是快乐,但没有鲁迅那么自由好玩。

师:如果你有一个百草园,估计也能像鲁迅一样自由快乐吧!

生3:鲁迅有鲁迅的玩法,我们有我们的玩法。

师:嗯,有道理。那么你爱玩什么呢?

生:我爱玩的东西也不少,比如溜冰呀,电脑游戏呀,足球呀,很多很多。

师:你玩的这些,鲁迅没有福气玩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这些,但是如果鲁迅活在今天,估计它也是玩溜冰、玩足球的高手呢!但是鲁迅玩过的那些,今天生活中还有,估计你们不一定会玩,不一定敢玩。比如说:黄蜂,你敢玩吗?

生:不敢,要蜇人的。

师:鲁迅却欣赏得津津有味:肥胖的黄丰富在菜花上。多美的画面呀!知道“斑蝥”是什么?

生:不知道。

师:斑蝥就是我们乡下人所说的“臭屁虫”。

生:(爆笑)

师:你碰它一下,就会从屁股里喷出一阵烟雾,不但奇臭无比,而且碰到皮肤又痒又痛。你敢玩吗?

生(女):不敢玩。

师:鲁迅特别爱玩,而且他爱玩的东西,都是斑蝥、黄蜂、蜈蚣、这些野生的虫子,就是他爱吃的也是些覆盆子、桑椹等之类的野果子,还有野草、野花、美女蛇。他为什么对那些野物特别有兴趣,为什么特别喜欢美女蛇?这是鲁迅心里的又一个“机关”。鲁迅自己也常说他身上有一股“野气和野味”。以后读鲁迅的作品,再去满满地品味鲁迅独特的“野味”。

五、重返文本——体味先生不尽的思念

师:课文学到这,百草园的乐,三味书屋的趣,鲁迅心里的秘密,鲁迅文字的俏皮,我们就基本上都领略了一番。课堂可以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再思考两个有趣的话题:这算是超目标的。但也是很好玩的。想不想?

生:想。

师:第一个话题:百草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你们都去过百草园吧?

生:去过。的确是个很普通的菜园。没什么好看的。也没有是好玩的。

师:鲁迅在课文中也说明了是人迹罕至的荒园,怎么成了令无数中外游客向往的名园呢?它真的有那么美那么好玩吗?

生:没有

师:那鲁迅不是在为自己的菜园作虚假广告吗?

生:(笑)

师:一个普普通的菜园,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园,却成了无数游客向往的名园,这是为什么?

这个话题我们先放下,慢慢思考。先看第二个话题: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先生名叫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三味书屋的主人,刚才我们只关注到了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却忽视了这位重要的先生。寿镜吾老先生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先生呢?

请大家再看看课文,找一找描述先生的句子。慢慢思考。

生:(读有关先生的描述。)

师:你来说说这是位怎样的先生。

生:他是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带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师:这里写到了先生的外貌,高而瘦,带着大眼镜。在鲁迅的笔下,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都是鲁迅心目中的先生形象,是鲁迅对老师的评价,作为一个读者,他是位怎样的先生?

生1:他是一个教育有方的老师。他最初对我很严厉,后来就慢慢的友好了,上课也是从三言到五言、七言,满满地多起来的。

师:嗯,先严后松,循序渐进。好老师。

生2:他是一个心非常的软老师。他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矩,也不常用。看出他很善良。

生3:他是一位说的少做得多的老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先生自己也大声读书,他这样就给大家做出了一个读书的榜样。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师:你们读书的时候。张老师也读书吗?

生:不读。

师:张老师有没有摇头晃脑的读书?

生:没有。

师:哈哈,坐在后面的张老师,学生们也希望你像寿老师一样读书。有意思。老先生是怎样读书的呀?

生:摇头晃脑,入迷了。

师:有一段文字是专门描述先生读书神态的。

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师:这是先生朗读的内容,描述先生朗读神态的是下一段: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 你们来读一读。

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朗读的摇头晃脑,有滋有味。)

师:很好,就这种味道。下面我和你们换一下再来体会先生读书摇头晃脑、沉醉期间的味道。

生(齐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

师(范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教师范读模仿的如痴如醉,把先生的神态展示的传神如画。)

生:(笑、鼓掌)

师:在这里鲁迅用了“~~”波浪线这个符号,表示声音的延长。鲁迅离开先生20多年了,先生读书的神态,还是记忆犹新。

在鲁迅的心目中,先生是一位的方正、质朴、博学人,而且在前面加了一个重要的“极”字。极方正、质朴、博学,可以看出鲁迅对先生是极为敬重的。鲁迅一生最敬慕的老师有三位,第一位就是这位寿镜吾老先生,就是你们以后要学习的《藤野先生》,第二位鲁迅在日本学医的老师,第三位就是章太炎先生。鲁迅对这三位先生都是极为敬重的。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人享受一辈子。先生方正、质朴、博学的品格,也深深的影响着鲁迅,鲁迅的一生也就是在坚守“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生追求。鲁迅回忆20多年前三味书屋的生活,他没有刻意地赞美先生,甚至还写了“先生动怒”这些“负面”的记忆,但正是这些真实的文字,饱含了他对先生的怀想,也透露出先生对鲁迅一生的深刻影响。

我们再回到百草园,回到第一个话题,鲁迅离开百草园20年多后,为什么他会觉得百草园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迷人呢?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26年的9月18日,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我们来听听鲁迅的心声:(多媒体播放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小引节选。)

《朝花夕拾》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师:知道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为什么会如此的美丽迷人了吗?

生1:鲁迅他渴望回到童年,回到百草园。

生2:回忆的东西总是会显得很美好的。

生3:鲁迅想回家了。

师:是呀,飘泊了大半辈子的鲁迅,想回家了。想回到绍兴的百草园。鲁迅在文章一开头就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尽管这个菜园早已卖给别人,但在鲁迅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就是我自由自在的家。鲁迅不是在为自家的菜园做广告,而是想回家了。

回忆的东西总是那么的美好,总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他是在用笔勾勒自己的童年,在灯下,对自己轻轻地诉说:(音乐起,教师轻声的吟诵,孩子们顺着鲁迅的思念回到了梦中的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拍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生:(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轻声吟诵这诗一样的语言吧。

生:(配乐吟诵)

师: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渴望回到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家,他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拨亮童年的那一盏灯,站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童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在鲁迅看来是如此的招摇,美好。

这堂课就到这儿,下课。

读书心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简单的名称,连地点都说得清清楚楚。那么,看着还有意思吗?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章。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很小的时候便从她的备课书上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中国的前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隐看到,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影子: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轻松而自在,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评,而是简洁优美的笔调,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自由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书先生的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的'诵读声,鲁迅先生携着这一切的一切,从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语言。

这篇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打开扉页,一股乡村泥土的清香气息便扑面而来,文中并没有过多的繁琐字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鲁迅先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乐园”。段落中,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对儿时童真的不舍。

最后,希望大家抽空拜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这篇大作,真的很精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心得 27

近日正沉浸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一直以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今天读的这篇文章正是是先生一篇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妙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其说《朝花夕拾》是一篇杂文册子,我倒是认同现在的这篇百草园是一篇极美的散文。当初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有几段还是可以背诵的。文章写得童趣盎然,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家的后院是如此的喜爱。将其冠以“百草园”的名头,让大家读得此文的人都觉得这儿真是个好玩的所在,先生对于百草园的描写可谓用心。这是一个怎样有趣的所在呢?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这样的百草园怕是每个孩子儿时的梦想,有这样的一个百草园,儿时定是能度过一个很快活的时光了。

文中记叙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时代,而童年页终归要结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不过是从天堂的一个花园走到了另一个罢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好句 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

乐园 低唱 弹琴 方正 质朴 博学 恭敬 拗过去

无限趣味 牵连不断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句】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4,“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 29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