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学聆听了王宝寨老师主讲的《中庸》的教育思想(十三),经文如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经典的中庸名句【经典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就是指宇宙万物在没有经过任何造作之前的那种天然自然的状态。性,就是指宇宙万物本来具足的那个实体,虽然会受外境影响,但不会改变的那个本质。率性,就是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道,就是人类本有无声无臭的自然天性,纯净纯善,却是一切理想思路的主体,但能不失去它的真纯面目,就叫做“道”。修道,就是修治习性的污染,从而使人能够遵道而行,复原其本性的历程,就叫做修道。《中庸》通篇所讲的,就是修道的教法、
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个“道”和我们自性是一体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虽然觉察不到“道”,但“道”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的身心偏离大道,被妄想邪念所迷惑,就会走向邪道了。
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古人提倡慎独?因为我们人的自性和宇宙万物的自性,都是一体的,都是相通的,谁也欺瞒不了谁,所谓“人心念才起,天地已悉知”,君子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自欺欺人,即使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不苟,戒慎恐惧了。
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什么是“中”呢?就是我们一念不觉,因为被外物所迷惑,所发出喜、怒、哀、乐、爱、恶、欲等诸多妄情之前的那个状态;就是我们原本清净无染、寂然不动的那个自性,自性是不偏不颇,至真至善,应对万事万物能够无往而不中。
什么是和呢?即使我们不能恢复自性,但若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其能够不过分,就可以称之为“和”。
五、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就是无过也无不及,可常行之道。君子志存高远,不注重物质享受,所以能够背尘合觉,正大无私而合乎中庸之道。小人但求生活舒适,满足欲 望,所以不是偏于竞争躁进,就是偏于安逸享乐,得到了就骄傲,失去了就抱怨,无论怎么做,都在违背中庸之道。
一、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解释】先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二、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
【释义】上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本性,依照其本性做事,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过程,就叫做教。
三、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君子安分守己,心态平易,胸怀坦荡,以待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所以才抱着侥幸之心铤而走险,胡作非为。
四、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一个人喜欢学习,虽然算不上智慧,但足以破除愚昧,所以说已经接近于智慧了。一个人能够身体力行,虽然算不上仁,但足以格除私欲,所以说已经接近于仁了。一个人能够知道耻辱,而不自甘堕落,就足可以立志,能够立志,就已经接近于勇了。
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事情之前,一点计划都没有,而是仓促去做,就会随时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忧患,最终导致失败。如果预先有所准备,那就很容易获得成功了。
1、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知物》
【译文】君子所秉持的道,往大了说,天下没有什么能承载得了;往小了说,天下没有谁能剖析得了的。
2、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知物》()
【译文】君子所秉持的中庸之道,是从普通男女之间的浅近道理开始的,但推究到精深深奥处,就能明察天地上下一切事物了。
3、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笃行》
【译文】道存在于人们之间,并不远离大家。但有人修道却故作高深,使中庸之道日益与大家远离,那就不可以称做修中庸之道了。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纲领》
【译文】人们秉受天赋的理叫做性,遵循本性的自然发展行事叫做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到众人就是教化。
5、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正心》
【译文】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放弃的。雪白的刀刃是可以践踏而过的,但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这句话直接意思是:一个人学一次就学会了,我学一次学不会,就练习上百上千次。如果一只笨鸟想要先飞,就得懂得预先精进地练习,甚至常常是成百上千次的练习。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
3、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他们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停止;不问则已,既然要问,不问到彻底明白绝不停止。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厌恶,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爱好学习,虽然不是智慧,但已经接近于智慧了;只要将所学付诸实践行动,就已经接近于“仁道”了;只要还有羞耻之心,就已经接近于勇敢了。
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人不怕笨,就怕懒,所谓“勤能补拙”,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付出百倍的精力去做;别人付出十倍努力才能够成功的,我们可以付出千倍的努力,这样就可以做到“笨鸟先飞”了。
三、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译文: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求正己而不外求于人,所以也就不会招致怨恨了。因为君子乐道安命,安分守己,所以也就不怨天不尤人了。
四、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没有智慧的人,因为见识短浅,往往喜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身份卑贱没有地位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喜欢独断专行,超越自己分内的事情。
五、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译文:“中”就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就是天下固定不变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