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下雨天多地就会发生洪涝灾害,这时候就会涌现一批《抗洪救灾小故事》,下面是整理的抗洪救灾的故事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7月24日晚,黑暗笼罩下的张家湾镇大辛庄寂静无声,经过“7·21”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这里已是残破不堪,电力、水力的中断更是让村民在黑暗中难以入眠。忽然,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来电了!”一瞬间,窗户里亮起的灯光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通州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尚博渗着汗珠的脸颊。此时,他已经连续奋战了62小时。
决策:坚定果敢 运筹帷幄
7月21日14时许,暴雨狂袭北京,通州区受灾严重,张家湾镇局部地区更是受到了11级飓风的袭击。狂风暴雨造成了大面积断电,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尚博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应急指挥部坐镇指挥。在了解受灾情况后,他立即制订抢险方案,组织应急抢修队15支、人员337人、抢修车55辆,并派出专人对防汛重点线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工作。随后,他立即与通州区应急办取得联系,共同应对暴雨期间电网的各种突发事件。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已经是晚上9点多,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尚博只说了一句:“走,去现场”,就与工作人员顶着暴雨开车赶赴受灾严重的10千伏牛枣路、枣林路沿线和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附近白茫茫一片,路面被淹没,倒塔位于玉米地深处,抢修车辆无法接近。尚博二话不说冒着生命危险从齐腰深的水中涉水前往;行动胜过语言,抢修人员迅速跟上,没有一人停下脚步。
35千伏张马线现场飓风过处树木被连根拔起,屋顶被揭开,34#双杆在风雨中歪斜着,35#、36#号铁塔被拦腰折断倒在田地里。边上有人说,先等等吧,可尚博说:“不行,早一分钟抢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少受一分损失”。
决断:坚持作战 心系百姓
7月22日,雨过天晴,受灾后的张家湾镇大辛庄村在烈日的照射下更显残破。尚博下达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居民用电。他知道,只有有了光亮,老百姓心里才能踏实。
临近中午,抢修人员已轮换休息了几次,可尚博却已经在夜晚的暴风雨和中午的烈日下站立了近二十个小时。在场的抢修人员很是心疼,纷纷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却摇摇头说:“抢修完了再说”。
夜幕降临,尚博仍然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救灾工作,协调车辆、安排人员、制订方案,样样亲力亲为。晚上8时许,村庄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来电了!此时此刻,尚博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随着大片的电力恢复,尚博带领电力抢修队伍点亮了万家灯火,让人们在灾后的黑夜里看到了光明。
决心:坚守奉献 率先垂范
初战告捷,但抢修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7月23日凌晨1时,各类抢修物资陆续运抵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可是杆塔被水冲入田地里,就算是人都很难接近,更别说是抢修机械。16个重达400多斤的塔材,怎么运到距离千米外的铁塔下,没有抢修物资怎么抢修?关键时刻尚博振臂一呼:“同志们,考验我们电力人的时候到了!今天就是用手拖用肩扛,也要在天亮之前把材料运到组塔!”言毕,他带领抢修队员人工抢运物资,单薄的身躯在黑夜里倍显伟岸。凌晨5时,各种沉重的抢修物资搬运完毕,顾不得休息的尚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下一个抢修现场。
7月24日凌晨2时,随着张马线的发电,这次重大灾害电力抢修工作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可在尚博的心里又开始计划灾后电网重建的事了。
7月22日晚,顶着每小时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辆应急抢险车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前停下,一双沾满淤泥的雨鞋踏入车身下的积水中,只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个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随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门厅,但紧接着又是一个趔趄,这次他没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缓慢站了起来。两分钟后,他站在了全区防汛应急指挥会议室内,介绍起城区积水和抢险情况。他就是刘树才,自任区水务局城镇水务所所长以来,就兢兢业业奉献在城市排水第一线,在无数个雨夜,他都是这样与雨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预警后,刘树才迅速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汛前物资准备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通州城区平均降雨达到152毫米,由于瞬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城区内的'运河大街、玉带路、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通惠南北路、朝阳北路等主干道积水深达50厘米,道路上积水点31处,立交桥下顷刻间水位暴涨,平均水位达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经中断,眼看大雨就要冲进城区低洼处的平房屋内,形势异常严峻。此时,刘树才突发急性肠胃炎,正忍受着闹肚子的折磨,浑身毫无力气,几名所领导均劝他留在所里坐镇指挥,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动情而坚决地说:“下雨就是命令,同志们都在一线抢险,我作为所长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顾不上好好养病,刘树才就带领抢险队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桥下护送行人过桥,并着手排除桥下积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线,实施人工助排;一路为低洼地区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挡洪水冲击,并帮助居民排除积水。就在抢险紧张有序进行时, 南小园地区突然断电,造成玉桥中路立交桥下水位快速上涨。刘树才得知情况后,立即冒雨奔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迅速启用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积水很深,汽车无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抢险过程中,抢险队员全靠两脚趟水前行。在前往一个又一个抢险点时,好几次刘树才都因疲乏劳累体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来之后,又咬着牙坚持前进。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他坚定地说:“灾情这么严重,抢险救灾就得拼着命上!”
22日凌晨3时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抢险队员不注意,正要从潞河中学立交桥下过桥,当时桥下积水已深达3米,情况十分危急。刘树才顾不上身体劳累,带领抢险队员立即赶往现场解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经过刘树才和全体抢险队员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立交桥下的积水和道路积水在22日中午12时前全部排除,城区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复。
“大雨无情人有情”,在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危急时刻,刘树才用一名水务干部的职业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一直战斗在救灾最前线,用最实际、最具体、最感人的表现,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奉献之歌!
“当一帮大爷大娘拎着行李、拄着拐杖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洪水真的来了,而内心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痛’!”在抚远县第二小学灾民临时安置点,王春霞带着“班上”的受灾村民打饭。王春霞是这所学校的班主任,刚率领毕业班出色完成“小升初”任务。原本她想给自己放个假,可现在她必须继续“上岗”,成为班上17位受灾老人的“保姆”。“我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老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穿衣、吃饭、住宿样样不能少,一闲下来就陪他们唠唠嗑,为的是让他们消除顾虑。”
忙碌了一整天的王春霞疲态尽现。在抚远县第二小学临时安置点,3层楼的教室已全部被临近村镇的转移村民住满。原本安静的校园略显杂乱,王春霞需要不断提醒老人注意用餐、饮水卫生等生活细节。谁的生活用具不够用了、谁的被子单薄了,往往一件小事,就让王春霞来回来去跑上跑下。“这还不算什么,有的同事直接从家里手提行李箱赶过来,把家里的被褥分给老人使用,连我都感动了……”王春霞在家里并非“无事一身轻”,丈夫正在外地出差,家中还有儿子需要照顾。“我现在每天‘早7点晚7点’,也顾不上照顾儿子了,只能从外面买好饭给儿子送回家,然后再返回学校。”
从给“小孩”上课到给“老小孩”当“保姆”,王春霞说:“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坚持,天灾不可避免,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一位老太太来到划船社区居委会,说想回家里看看。站在边上的退休工人洪昌荣立马说:“走不过,我帮你!”。说完他拉来三轮车,把老太太扶上车,趟着水,向老太太家推去。
台风“菲特”,使划船社区受灾严重,最高水位达1.4米,一楼居民家中基本进水。灾情发生后,划船社区成立“抗洪救灾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主要协助社区开展居民转移安置、清淤除污、宣传疏导、公共秩序维护及物资保障等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洪昌荣是家住划船社区的一名退休职工,他在第一时间加入了这个服务队。
6日晚上,荷花一村一名80岁的独居老人突感不适,全身发热。由于房子被积水围困,老人出不了门。接到求助后,洪昌荣等人一面和老人的子女联系,一面冒着大雨骑上三轮车,蹚过300多米长的污水,将老人接到临时安置点。
近几日来,洪昌荣每天来来去去接送居民达30多次。看着他全身湿漉漉的,有居民担心他生病,劝他回家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洪昌荣说:“不用了,反正要湿掉的,我可以空出时间多接送几个居民。”
“抗洪救灾应急志愿者服务队”虽然是社区临时组建的志愿者团队,但很快就凝聚成了一股力量带动了更多的人。志愿者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了20多人,都是社区居民中的热心人士。他们每天早上6点到社区,晚上10点才离开,拉着充气艇和小三轮运送来往行人,还帮助扛沙袋、搬家具、协助抽水等。即使下大雨,他们也是从不间断。至9日,志愿者服务队一共转移受灾人员112户,运送居民1000多人次,搬运物资200多件。
看着他们被雨水淋湿的头发,居民感激不已,心中格外温暖。而洪昌荣和他的队友们都说这没什么。面对着趟水的居民,他们说的最多话就是:“走不过,我帮你!”
6月19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高安,市防汛指挥部提前启动了防洪三级应急预案。副市长、公安局长某 某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作为指挥部的一员,徐思清同志在了解任务后,立即陪同某 某同志前往前线查看洪水情况。他们首先来到看守所和看守所,部署看守所在汛期的安全工作。随后,他们赶赴龙滩、石瑙、襄阜等晋江沿岸城镇,全面部署和监督防洪工作,认真调查和掌握险情后涉及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在市公安局所在的龙潭镇,他与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龙潭万安堤的防洪应急预案和人口疏散应急预案。他在龙潭镇呆了几天,在派出所吃住,密切关注洪涝形势和水位波动,组织对万安地惠布大桥施工段险情进行紧急抢修。6月20日下午4时20分,高安市委书记皮德炎同志来到万安大堤视察灾情。当他得知徐某 某和中国科学院和其他公安警察战斗在抗洪前线和紧急救援,他对每个人都亲切地说,“如果有公安警察在堤的危险截面,市委将松了一口气!”
救援的情况。他是最有效率的突击队员
6月24日,新一轮的强降雨又来了,城市的洪水情况又急转直下。许在6月25日凌晨3点,中国曾驻扎在龙潭,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紧急订单,杨佳染整的堤部分村庄,zaogang村委会,Bajing镇Xiaojiang河,Quangang、蓄滞洪区在危险,超过10米的堤部分破裂,外堤部分倒塌,市防汛指挥部要求紧急部署武警和消防队员。危险是命令。徐四清作为市公安局局长,联系了武警和消防工作,接到指示后,立即从龙潭警备区赶回市公安局
我们组织了25名武警和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帮助早岗。我们联合提前到达现场的某 某同志和市公安局30多名特警组成救援突击队,迅速加入救援战斗。此时,大坝裂缝不断增多,外围继续崩塌,险情仍在加剧,形势极为危急。一些在现场参与救援的人惊慌失措。徐四清同志对这种危险并不感到意外。在协助某 某同志手持麦克风喊话和组织有序救援的同时,他带领突击队员携带卵石和沙袋来阻止坍塌。由于塌方严重,砂石处于紧急状态。指挥部发出命令,立即调集大米保护附近的大堤。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防止故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一袋米重100斤,一袋米可达数百米。这样,徐中国武装警察部队的成员超过40岁,来回十倍以上一口气青年突击队和救援的人,最后在河边修建了大量墙来缓解危险。与此同时,指挥部命令一辆中型农用车装满沙子和石头,并直接推入坍塌的洞口,以稳定堤坝的脚。由于坝区道路狭窄、弯弯曲曲,加之雨后路面较滑,车辆行驶困难。徐四清在指挥部协助同志们,带领救援人员用手推。他把十几吨重的农用车推到六百多米远的地方,把它们推到坍塌的洞口。然后,他把沙子和石头运到垃圾填埋场,有效地稳定了堤坝,修建了地基,防止了堤坝的进一步坍塌。大约下午18点。在距溃口20米处的堤段出现了另一危险情况。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出国留学网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补充:簰洲湾,1998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
“到了抗洪抢险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女同志要能顶‘半边天’!”记者眼前的刘翠云,满头是汗,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绍,没人能认出这位是抚远县房产局副局长。不远处的同抚大堤被不断翻涨的江水冲刷,各坝段随时有发生险情的可能。此刻,抚远县许多机关仅留极少数人值班,大部分人到抗洪一线战斗。刘翠云带领全局女同志来到抗洪一线装沙袋。中午时分,她终于得空儿在吃盒饭的时候休整一下。“从早上7:30到下午4:30,就只有这半个小时休息时间。”
“前几天让太阳晒得有些难以承受,近几日阴天还好一些。我敢说每个单位几乎是全员参加,因为到了这当口,谁也藏不到哪儿去!”刘翠云说。刘翠云等机关干部所在的这片区域是大力加湖边角的沙地,轰鸣的装卸运输车辆不断通过,让大家讲话必须“喊”。
对于装沙袋,大家逐渐摸索出“窍门”:一次必须装到袋子半截处再高一点,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散,这样容易踩实,很考验“手力”。这几天,刘翠云通过湖边近处一座快被淹没的板房丈量水的涨势。“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到窗台,现在快到房顶了,你说这水涨得快不快?”刘翠云说:“眼下,每一个抚远人都在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