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中华儿女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的热血就是因为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才会甘愿奉献自身的钱财乃至生命,这就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经典的中国爱国故事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林则徐智斗洋商
清朝末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抽***的中国人。因此,清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才发现,外国人不但在***上剥削中国人,就连在一些基本的贸易上也巧取豪夺。
那时候,在对外贸易中,清朝主要是进口一些西方国家的布匹等,而出口多是瓷器茶叶等,可是这样的贸易却让当时的清朝官员吃尽了苦头。原来在与洋商的贸易中,清朝总是吃亏:洋商在运输布匹的时候,常常在途中遇到风浪,船舱就会进水,布匹浸了海水质量就会受损。可是他们欺负清朝官员没有办法检查,每当船舱进水的时候,这些洋商就会在到达港口前停在一些隐蔽的岛屿上把那些被海水泡过的布匹晾干,这样晾干的布匹一时之间很难检查出来,因此清朝的官员只有收下这些布匹,可是这些布匹一浸水,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而清朝出口的瓷器、茶叶等,尽管用稻草扎,可是经过海上风浪颠簸,到国外时有很多瓷器碎了,茶叶受潮了,洋商则是百般压价。
林则徐来到广州后,查处***的同时看着洋商使手段使白花花的银元流入洋人的口袋,很是心痛,却又无计可施。
有一天,林则徐在船舱上偶然捡到一粒绿豆,他看着这粒绿豆,突然心生一计。他到衙门后召集洋商,宣布道:“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你们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间隔排好,船到港口时,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
紧接着,林则徐又召集当地的商人宣布:“出口瓷器时,必须在瓷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否则一律不得出口。”
就在林则徐宣布完规定不久,有一批英国商人的货船靠岸了。林则徐亲自验货。他问道:“船舱可曾进水?”英国商人在胸前划了个十字,说道:“靠上帝保佑,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有进一滴水。”
林则徐微微一笑,下令衙役倒出绿豆,只见不少绿豆已经发芽,林则徐捡起一根绿豆芽,正色问道:“如果船舱没有进水,绿豆怎么会发芽呢?”英国商人哑口无言,只能按规定接受罚款。英国商人想:中国的瓷器运出去的时候,多有破碎,到时候以牙还 牙,一定能把这笔钱捞回来的。
等中国的船舶到英国港口的时候,英国商人都涌了过来,想把在中国港口的损失捞回来。可是,这些洋商失望了,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一件破碎的。原来林则徐让人在瓷器中塞满绿豆,而且洒上清水,这样绿豆一发芽,就可以将瓷器中的空隙全部填满。如此一来,任凭多大的风浪,瓷器也安然无恙了,而且这些发芽的绿豆也可以做为饲料出售,一举两得。英国商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你可知道,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吗?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工业。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国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腐败,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清朝名将张青云英勇保卫广州
张青云,字衢九,号楠亭。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2月1日,今陕西省富平县薛镇宏化村马张寺堡人。自幼好学,喜爱兵法。早年苦心钻研《孙子兵法》,对武功勤修苦练。于清嘉庆五年(1800)22岁时,中武进士,殿试一甲三名。嘉庆14年(1809)赐进士探花及第。乡人邻里称其“张探花”。因被皇室看中,选留清宫值警多年。期间,张青云常以武班夜余,自学深造。据《清宫卫琐》记载:“进士张有暇,每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誉抄杜牧诸家选本,授行于人,”由此可知,张青云在清宫多年执勤的重任下,学习古代兵书,并抄写孙子十三篇及诸家注本,熟悉并传授他人。
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山东连年匪患,民无宁日。据《中国大事纪年》记载,滑县(属河南)天理教首领李文成、林清等人,利用宗教迷惑群众,组织“义军”反叛,气势雄猛,一下扩展到长垣、东明、定陶、曹县一带,其中一支曾攻人北平(北京),直接威胁皇室安全。张青云奉命剿灭。他经过分析认为,教乱纯系乌合之众,完全是以“神权”盲目纠集而来,无组织纪律和战斗经验。他以自己的指挥才能,很快平息了患乱,因功受任兖州游击,旋又升任台庄营参将。
时隔许久,山东匪患又起,响马呈凶,刀光剑驽,烧杀掠夺,兵连祸结,百姓怨声载道。道光六年(1826),兖、沂、曹州一带,民不聊生,张青云加紧平叛安民,道光帝因他捕获响马大盗功高,调升他为胶州副将。又继升为兖州、曹州各镇总兵官,使州治民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嘉庆末年,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勾结英帝国主义分子在阿富汗组织反动力量,伺机分裂叛乱。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进入南疆,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引起维族人民反对。清政府于道光七年(1827)初派张青云协同率兵镇压,在维族人民配合下,于这年12月,消灭了这支强劲而有后盾的叛乱。张格尔被生擒,押到北京处死。
道光十五年冬季(1835),张青云奉诏补授广东高州镇总兵。道光十七年(1837),两广总督邓廷桢以勋高奏升张青云为高州陆路提督。工作两年,盗平民安,高州一派升平好景。道光十九年(1839)四川地区动乱,张青云又调任四川川北镇总兵。
道光二十年(1840)6月,***战争爆发。次年(1841)虎门失陷,广州危亟。张青云奉诏从川北率兵星夜兼程直驱广州增援,任总理行营营务义长,兼守西炮台。临阵身先士卒,英勇坚毅,置生死于度外,保卫了广州的安全。广州人民欣庆张将军为国为所民立了大功。
张青云在中国人民抗击外强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贡献杰出。他敢于怒视强敌,用土炮打败洋槍洋舰,有胆有谋,治军严谨,民间久传,乡人皆知。相传,张探花状貌魁伟,气度不凡,他以忠心报国、不怕牺牲而著称。因之皇帝擢升他为广东陆路提督,为他赏戴花翎,加封振威将军。他的英勇事迹,至今在广东人民中还 传为佳话。
道光二十八年(1848),张青云因腿疾辞职回到故乡,居家七年,于咸丰五年(1855)8月2日病逝,葬于故居马张寺村西。这位当年的抗英勇将,国之骄子,想不到百年之后,在“史无前例”的年代,他的英骨忠魂于九泉不安。1966年秋“”肆虐,造反飙起竟遭挖墓毁尸。据已故前县政协委员孙子武老人,专函提供的线索(见总11期《富平地方志通讯》)称: “张氏后裔张运禄,见状酸痛不忍,遂抱其曾祖生平事迹抄本——《张青云武略序》,赴当时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各有关方面申诉,以无人理采而还 。”
“四害”扫除之日,人民政府和家乡人民为了怀念民族英雄,重新为张将军树碑题词,“一代名将,永垂不朽!”
志文如下:
皇清诰授振威将军楠亭张公、暨继配昊夫人合葬墓志铭。公讳青云,字衢九,号楠亭。世居富平之盖村里清河堡。祖德舆公,父裕堂公,并封振威将军。母氏田,封一品太夫人。公幼读诗书,长习骑射,中嘉庆庚申(五年、1800)武举,己已(十四年、1809)赐进士探花及第。多年宿卫,授山东兖州游击,荐升台庄参将,又胶州副将、广东高州总兵。后以剿贼勋高,得授广东陆路提督。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腿疾告假回籍调理。……公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二月初一日酉时,卒于咸丰五年(1855)八月初二日子时,寿终越西官署。
铭日:实维我公,浩气仁风。中帖外服,不自为功。名在三朝,德孚四周。是谓伟人,虽没不没。
张大楠撰并书,薛铭篆,承重孙张世恩泣血上石。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19世纪20年代,他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大学里学习天文时,刻苦观测天象,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特别是冬天的寒夜里,他又冷又饿,甚至冻得手脚麻木,仍在望远镜旁坚持观测。
由于他的辛勤努力,1928年他终于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且算出了它的轨道,这就是现在已经编号的二千多颗小行星中的第1125号小行星。为了表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时他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这时候,张钰哲的心里比得了博士学位还要高兴和自豪。
洗夫人维护统一的故事
洗(在这里读xiǎn)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 在纪念她。
颜真卿为国殉难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叫李希烈,为实现个人野心,发动叛乱,四处烧杀抢掠,使百姓遭难,国家也受了损失。怎么办呢?当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议,让太师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归顺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让年过70的颜真卿去见李希烈。其实,这是那个宰相出的坏主意。因为颜真卿为人正直,不肯巴结讨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会归顺,却让颜真卿去,想借刀杀人。颜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为了国家的安宁,他毫不犹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见到颜真卿,立刻让部下拔出刀,围着他破口大骂,说要吃他的肉。颜真卿挺身屹立,怒视着叛贼。李希烈等人劝他投降,他说:“我来劝你们投降,你们反来劝我,我岂能受你们的利诱威胁。我快八十岁了,还 怕死吗?”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颜真卿冷笑说:“我既然敢来,就不怕死,要杀就杀!”他为自己写好了祭文和墓志,做好了死的准备。
过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点着火,对颜真卿说:“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向火堆扑去,倒是那伙人吓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决定杀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颜真卿就义前,仍大骂不止,表示自己为国尽忠决不屈服的意志。这位爱国老人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