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lethereslife,thereishope。(“活着就有希望。”)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9篇霍金的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霍金的生平非常传奇。他在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自1970年开始无法自己走动,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长达40年之久。霍金无法正常行走与进食,却能在头脑中演算出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他提出了许多尖端科学理论和假设分析,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霍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具体说来,霍金的主要成就如下:
1、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霍金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奇性定理,即在现在的宇宙膨胀相的开端,时空被高度地畸变,并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径。该成就是在宇宙意义的宏观框架里。霍金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变。
2、1970年—1974年,霍金主要研究黑洞,有着令人吃惊的发现:黑洞不是完全黑的。在宇宙意义的微观尺度上,粒子和辐射可以从黑洞里漏出来。黑洞附近的强大引力场引起粒子反粒子对的创生,粒子对中的一颗粒子落进黑洞,而另一颗逃到无穷远去,逃逸的粒子好像是从黑洞里发射出来的,也就是说,黑洞像一个热体似的在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
3、1974年至今,霍金探讨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综合成一个统一的理论,并提出了许多设想。其中一个设想是,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在范围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它们没有任何边界。如果这个设想成立,就不存在奇性,科学定律会处处有效,包括宇宙的开端在内,即宇宙的启始是由科学定律所确定的。一种没有边界的宇宙理论可能将全面取代大爆炸的宇宙理论。
此外,霍金还是现代科普作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本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该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65种语言。此外,他还著有《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时空的未来》,等等著作。
背后的故事:霍金和纪录片
霍金的惊世骇言是只是为一期节目,还是科学家的真知灼见?
谈起《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系列纪录片的创意,制片人本鲍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一开始的创意非常简单,就是想寻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利用他的伟大智慧,制作一档发人深省的电视节目,而这个人非霍金莫属,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解释宇宙。”
“2007年1月,我们去剑桥见他,这就像参加招标会一样,也有点像角斗士即将面对他的终极裁决,所以非常紧张,但之后,我们听到了他令人欣喜的回答:‘我喜欢这个主意。’”本鲍伊对这次会面印象深刻。
他还透露,节目的制作过程也是历经万难的。制作团队利用所有收集到的科学知识,结合最尖端的电脑动画技术,谨慎而精确地核实霍金的想象和理论。
霍金本人对节目的审核非常严苛。本鲍伊介绍道:“他逐行审阅剧本,观看我们已经拍摄好的镜头。每个小时的节目其实都需要5个小时的审核,因为霍金博士需要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并通过电脑说出来。他有着伟大的耐力,严于律己。如果有任何内容他不喜欢或者感觉不够准确,他会很清楚地提出来”。该系列纪录片的制作耗时3年多,期间霍金曾多次坚持对剧本做大幅修改。
探索频道执行制作人约翰史密森信心十足地表示:“霍金博士对节目的内容非常关心。这档节目对他而言非常重要,他强调了一次又一次,我们一定要播放这档节目给更多的观众看,越多越好。”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霍金对该纪录片的认真和执着。如果仅仅是一时作秀、吸引眼球、宣传新书,他会付出这么多的精力吗?
霍金这几年在做什么?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论文库,集中了全世界有关宇宙理论研究的前沿论文,从2004年起,我们就没有看到霍金有新论文在此出现了。霍金这些年在做什么?或者说,他感兴趣、关注的对象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几年,我们没有看到霍金有类似黑洞理论这样有创见的理论面世了。从霍金最近的言论,我们是否可以寻觅出科学家近年来关注对象的蛛丝马迹,窥探科学家内心的真实想法?
看看霍金这段时间的言论,每一条都足以使媒体竞相报道,每一条都能引起大众足够的恐慌。虽然说,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对宇宙万物的惊讶心态和好奇导致的观察思考,不是确定性本身,更不是死板、现实、不容置疑的代名词,但霍金的言论按常理来说,确实难以接受。更为奇怪的是,霍金虽然在此后不断强调时间旅行、移民太空等的重要性,却并未多做解释,只是一味地以“人类的自私贪婪基因”、“地球在变化,将有一天不适合人类居住”等老调子说话。
我们需要警示,但我们同样需要警示的理由。毕竟,科学不是宗教,不是要提出警示,然后人们就去遵从。霍金本人也肯定明白,他需要给我们进一步的解释。但为什么直到现在霍金还未多做解释?
霍金是在忽悠我们吗?一次又一次,霍金不断地强调说明事情的严肃性。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却不能不提:霍金是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霍金是不是知道某些秘密,却苦于某种原因,不可以也不能够和大众说?对于霍金这几次的大胆言论,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出于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冒着种种风险,善意地“透露”了某些信息?霍金的奇思妙想到底说明了什么?
2、有哪些转变
霍金是第一次谈论这些问题吗?查看资料,霍金在其他场合也曾多次谈到这些问题。从时间上讲,这些言论相隔较长,不如这次连连而发;从内容上讲,以前的看法与现在的意见多少有些出入,有的甚至完全相反。
从霍金的一生来看,他似乎是一个易变的、充满了矛盾的人。数年前,他做过一次题为“哥德尔和物理学的终结”的演讲,对揭示终极的理论非常乐观,似乎是唾手可及,然而不久后,他又宣称自己放弃揭示终极理论,因为上帝的心思他猜不透。在《时间简史》中,他说一个完整的理论的发现,将会“是人类理性的最终胜利,届时我们应该领会到上帝的心意。”此言一出,罗马教皇心头大悦,立马使得霍金成了梵蒂冈的座上宾。这一次,他又倒戈,把矛头直指上帝的存在。
那么,这一次呢,是理解为物理学家一如既往的善变,还是科学家的终极箴言?
外星人:不和我们说话?不要主动和外星人说话!
就外星人这一话题,世人的争论大多围绕着是否存在、智能与否、该不该接触、可能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霍金对这个话题也有诸多看法,曾在不同场合谈及。现将收集到的霍金谈论外星人的资料整理、对比,其中变化与相同之处耐人寻味。
2000年1月,霍金在接受《星期日电讯报》采访时称:“在宇宙150亿年的历史中,人类历史最多不过200万年,人类要在宇宙中与其他星球上进化得与人差不多的生物接触的机会非常小。而任何我们接触的外星人肯定比人类先进,但他们为什么没到地球拜访呢?可能的解释是:已经有外星人意识到人类的存在,但他们让我们自己发展不预干扰,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对像我们这样‘低级’的生命不太重视。”
2001年,在孟买参加“2001年弦论”的科学研讨会上,霍金和部分科学家认为,一旦弦论获得科学证实,将可为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理论冲突提供答案。他说,如果其他恒星系早已有生命发展,人类在现阶段却不会有机会去发现这些生命。不过人类在探索银河系的过程中,迟早可能会发现和人类不同的原始生命。他还认为,其他星球不太可能已有比人类更先进的生命形式。甚至“在银河系内很难发现像人类一样发达的智能生命”,原因是,“如果存在比我们还要聪明的智能生命的话,那么他们早就应当和我们接触了。”
2008年4月21日,在美国宇航局50周年庆典上,霍金发表言论:外星生命存在,但只是原始生命。他理论性地认为有可能回答是否有地外生命这一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人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其他地方可能没有生命;另一种选择是其他地方可能有智能生命,但他们得足够聪明才能将信号发射到太空,而且他们还得足够聪明才能制造出毁灭性的核武器。但霍金表示,他宁愿选择第三种:有外星生命存在但只是原始生命。他补充说,“原始生命普遍存在而智能生命很稀少”。那么霍金担心外星生命吗?他警告说:“外星生命可能不像我们这样有DNA,如果你碰到了外星生命,你可能会感染难以抵抗的疾病。”
以上资料显示,霍金一直猜测外星生物是极可能存在的,只是在智能与否、联系与否、后果怎样等方面有不同看法。
2000年,外星生命存在+他们不和我们说话。
2001年,外星生命存在+他们原始得还无法和我们说话。
2008年,外星生命存在+和他们接触我们会感染上疾病。
2010年,外星生命存在+不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如此来看,霍金一直认为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那么,为什么霍金一开始认为他们的文明发达得对我们不屑一顾,后来又称他们还不如人类发达,而现在却又警告他们“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霍金的看法是一直在变,还是一直未说出他真正的想法?或者是他后来接触、知晓了某些事件或秘密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再或者,这些关于外星人的只言片语,并不能表明霍金的看法?把这些资料拼接在一块,虽然我们仍未探明霍金的看法,但真相却耐人寻味。
时间旅行:从时序保护猜想到时间旅行是可行的,不要回到过去
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说到:“在公开场合思考时间旅行是很微妙的。他要么面临反对把公币浪费在这么荒谬的规划上的浪声,要么被要求把研究归于军事用途。”尽管有如此顾虑,霍金还是不止一次或在公开场合或在学术著作中谈及时间旅行这个话题。
态度一:时序保护猜想
1990年4月,霍金在剑桥大学西格玛俱乐部的讲演中就谈到:“但是,我们过去不能将来永远也不能进行时间旅行的最好证据是,我们从未遭受到从未来来的游客的侵犯。”
1992年,霍金提出一个能维护时间秩序次序而严禁时光机器运行的物理学定律,被称为“时序保护猜想”。该猜想认为,物理规律不允许出现逆时运动,即任何人也不能建成回到过去的时光机器。他幽默地说:“看来物理学定律严禁这种时间旅行(指回到过去),这也许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母亲们)的存活是个幸事。似乎有一种时序保护机构,不允许向过去旅行。”他谈到:“如果一个人向过去旅行,将会发生的是不确定原理的效应在那里产生大量的辐射,这辐射要么把时空卷曲得太厉害以致不可能在时间中倒退回去,要么使时空在类似于大爆炸和大挤压的奇性处终结。不管哪种情况,我们的过去都不会受到居心叵测之徒的威胁。”
霍金以他的好朋友基普索恩为例。他说若能时光旅行的话,一旦某个坏人回到过去,杀了索恩的祖父,那索恩岂不从未出生过,而所有索恩的朋友对索恩的记忆,是否会忽然从脑中消失?所以,若真能经由时光旅行回到过去,将会发生很多不合逻辑、不可思议之事。因此有学者就以此提出了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是说,假设有人搭时光机器回去杀死他自己的祖父(母),而若其祖父(母)真的被他杀死,那他岂不从未出生过,那么到底又是谁杀了他的祖父(母)?这个悖论被称为“祖父(母)悖论”。
霍金由此认为,大自然憎恶时间机器。大自然是通过真空涨落束的生长来维护时间顺序的。他指出:“当我们想做时间机器时,不论用什么样的事物(例如虫洞、旋转柱、宇宙弦或其他什么东西),在它成为时间机器前,总会有一束真空涨落穿过它,并破坏它。”他还说:“自由意志的概念和科学定律属于不同的范畴。如果人们想从科学定律推出人类行为的话,他就会在自参考系统的逻辑二律背反中陷入困境。这正如时间旅行若可能的话人们会遇到的麻烦,我认为永远不可能作时间旅行。”
态度二:飞向未来?
在《果壳中的宇宙》中,霍金提出疑问:“护卫过去,时间旅行可行吗?一种先进的文明能返回以前并改变过去吗?”霍金自答到,不可能。那么,我们可以搭时间机器去未来吗?
早在之前的《时间简史》中,他就谈到:“一种对来自未来的访客缺席的可能解释方法是,因为我们观察了过去并且发现它并没有允许从未来旅行返回所需的那类卷曲,所以过去是固定的。另一方面,未来是未知的开放的,所以也可能有所需的曲率。这意味着,任何时间旅行都被局限于未来。”
然而,他自己又否定说:“所以,人们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我们最终能够造出时间机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回来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呢?鉴于我们现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也许有充分理由认为,让我们分享时间旅行的秘密是不智的。”
态度三:时间旅行是可能的,但不要回到过去。
“我对时间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会去拜访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是造访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许,我还会走到宇宙的尽头,破解整个宇宙湮灭之谜。”
2010年霍金在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中如是说。他声称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虫洞、太空中的黑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霍金还表示,有朝一日,人们有可能制造出飞行速度极快、接近光速的飞船,而这种飞船上的时间流逝速度则会相对较慢,因此人们搭乘这种飞船能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造访未来,同样,可以利用这种飞船造访遥远的星系。此外,在地球发生大灾变时,人们还可以乘上这种飞船,等灾变过去后再返回地球重建家园。
霍金警告:不要回到过去,只有疯狂的科学家,才会想要回到过去“颠倒因果”。霍金说:“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会破坏主宰整个宇宙的最基本法则。”霍金将他的“时序保护猜想”归结为“起因一定发生在结果之前,绝不能本末倒置”,回到未来,基本上就是在和全宇宙对着干——事物不可能否定自己的存在前提。“如果可以的话,那么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宇宙陷入彻底的混沌。”
“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自由地遨游宇宙并探究那些终极迷题,最终我们能否利用大自然的法则执掌时间的进程呢?”这个霍金思考多年的问题,似乎已经尘埃落定。
宇宙奥秘:从洞悉上帝的心愿到跟上帝较劲
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在《果壳中的宇宙》中,霍金问道。
科学巨人牛顿说:“我不能相信,这么有计划的宇宙,不是万能的上帝所创造的。”
霍金说:“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作为国际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霍金对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每次的表述都不尽相同:
1988年,霍金在《时间简史》这本书的结尾写道:“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答案,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我们那时即洞悉了上帝的心愿。”
2006年,霍金在访问香港时,被问及神的存在这一问题时,答道:“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曾向拿破仑解释,科学定律如何影响宇宙的演进。但拿破仑问,上帝在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科学家的回答是,我并不需要这个假设。”
2008年年底,代表科学界的著名科学家霍金与代表宗教界的教皇会见、握手言欢和欢聚一堂。西方主要报刊述评说,霍金与教皇的握手言欢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持续了数百年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终于结束。
2010年6月,霍金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说,“上帝本来应该是自然法则的一种化身……将其人格化是完全错误的。”他还展望到,“宗教建立在权威制胜的基础上,而科学则是建立在观察和推理的基础上。科学无疑会战胜宗教,因为只有科学才能解决问题。”
2010年9月2日,霍金在谈到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大设计》时称,“由于存在像地心吸力等定律,宇宙能够,也将可以无中生有,自我创造……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2010年9月10日,当霍金被宗教界人士集体“讨伐”时,他在接受comN“拉里金现场”的采访时说:“上帝可能存在,但是科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不需要一个创世者。”
霍金从未公开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与达尔文类似,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对传统宗教最大的挑战,但他始终平和对待与宗教界人士的交流,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怀疑论者或不可知论者。而近代早期的西方科学家大多是虔诚的__,包括被宗教裁判所审判过的伽利略,以及被很多人当作“无神论者”讴歌的哥白尼。科学家牛顿去世后,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他撰写的墓志铭是:“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和以前的含糊说法相比,如今霍金展示的是比二十多年前更强的自信,他提出的是关于宇宙、关于一切事物的理论,这是爱因斯坦也不曾做到的事。在被问及对自己所引发的争议有何看法时,霍金回答。“科学愈来愈足以回答过去一向属于宗教领域的问题,科学的说法就很完整了,神学是没有必要的。”
2010年,霍金的一系列惊人言论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
从资料看出,在这些言论之前,霍金就对时间机器、外星人、宇宙奥秘等话题颇为关注;随后的事实也表明,霍金多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非常的认真、严肃。到底是什么让霍金如此坚持自己现在的看法,笃信外星生命一定存在,多次呼吁一定要建造时间机器,甚至移民外太空?霍金究竟还知道什么?
霍金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一个无神论者的科学家和宗教界交好;一个曾经被预言只能再活3年的患者,却最终生存到现在,甚至一度有过濒死经验。这些传奇的经历,是否让霍金洞悉了某些秘密?
1、教皇对霍金说了什么?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1981年,40岁的霍金在轮椅上参加了一个宇宙学大会,会议的主办地就在梵蒂冈,与传统科学界观点不同的耶稣会主办了这个宇宙学大会。霍金在会上首次发表了他关于无边界宇宙的思想。
在会议的尾声,所有参加者应邀出席教皇的一次演讲。教皇警告物理学家要防止对宇宙是如何或为什么开始的问题挖掘太深,说这完全是神学家的事情。“任何关于世界起源的科学假说,例如原始原子的假说,并未解决有关宇宙起源的问题。科学单靠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超越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知识,尤其需要来自上帝启示的知识。”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说,现代宇宙学并没有错,他甚至也相信大爆炸的思想也许有些道理。但要在大爆炸处划出一条界线,宇宙学家不应超越它。霍金回忆道:“教皇告诉我们,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是可以研究的,但不应该去过问大爆炸本身,因为那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事务。”
教皇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客人们逐个被介绍给教皇。他们从平台的一边进入,按照西方的传统,跪倒在教皇面前,轻声的交谈几句,然后从平台的另一侧离开。但是当霍金驱动轮椅来到教皇前时,历史上奇异的一幕出现了。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教皇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霍金跟前,跪下来,使他的脸与霍金的脸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和他平等地交谈。两个人谈话的时间比教皇与任何其他客人谈话的时间都要长。最后,教皇站了起来,掸了掸自己长袍上的灰尘,微笑着与霍金告别。霍金的轮椅就呼呼地驶向了平台的另一边。这不仅使得四周的教徒们目瞪口呆,认为教皇的姿态对霍金过分地尊敬了,还完全不能理解教皇为什么要跪在霍金面前。对他们来说,霍金的观点是与正统的教义相对立的。
教皇为什么屈尊跪下来?是出于霍金的学说吗?如果是,且不说与教皇本身信仰的冲突,连霍金本人也在《时间简史》里写道:“那时候我心中暗喜,他并不知道,我刚在会议上作过的演讲的主题——时空是有限而无界的可能性,就表明着没有开端、没有创生的时刻。”
教皇到底对霍金说了什么?这事关宇宙起源?事关人类命运吗?或者是某种忠告抑或警示?
据说,教皇保罗二世与霍金之间一直相互尊敬,教皇还两次会见霍金。有人推测,教皇对霍金所言大概意思是说叫他不要再研究下去了。可能霍金的研究已经接近揭开上帝的真相了。诸种猜测,或许有理,或许胡扯,但不可否认,霍金再次燃起了对宇宙起源问题的兴趣,就如他自己在《时间简史》里坦诚:“整个70年代我主要在研究黑洞,但在1981年参加在梵蒂冈由耶稣会组织的宇宙学会议时,我对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问题的兴趣重新被唤起”。
耐人寻味的还有一点,虽然霍金的宇宙论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教廷科学院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教皇保罗二世两次会见他,为后世留下了佳话。2008年年底,代表科学界的著名科学家霍金与代表宗教界的教皇会见、握手言欢和欢聚一堂。霍金说,他不反对宗教和宗教信仰,他反对的是人格化的上帝。教皇重复了前任观点,“科学告诉你天堂如何运作,圣经告诉你如何进入天堂”。西方主要报刊甚至述评说,这标志着持续了数百年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终于结束,标志着科学和宗教各回本位、从不同角度为全人类造福,而不是把人类拉进毫无进步意义的冲突陷阱之中。
2006年6月,霍金在第三次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在听了导游关于天坛的御道、王道和神道的解释后,霍金选择走神道。“现在你就是上帝了。”导游笑说。
2、在濒死过程中,霍金体验到了什么?
有人说,霍金在最近4年经历了3件事:一是2007年4月经赞助体验时长为4分钟的无重力旅行;二是2008年9月,适逢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三是2009年4月,他呼吸衰竭,停止呼吸长达20分钟之久,亲身经历了濒临死亡极限体验。并因此推断,这些经历促使他改变了20年前的理论:坚信外星人的存在,肯定时光机的可行性。“或许,他与爱因斯坦找到了上帝的秘密吧!”
濒死经验
很久以来,医生们常常能听到病人叙述这种奇特的经历。著名哲学家和医学博士雷蒙德穆迪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后的生命》的书,它轰动了西方。在这本书中,穆迪把这种现象定名为“濒死经验”(简称:NDE。)。他认为,濒死经验是人在弥留之际因为恐惧死亡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科学尚未发掘的奇特现象。
濒死经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和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在他们受到死亡威胁时的主观体验。它和人的临终过程心理一样,是人类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
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临床死亡后经过救生法抢救,最终又死而复生的人叙述的这种奇特的濒死经验,基本归纳为学术界现已认可的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此种说法者约占57%;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感受的人约占35%;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有此感觉的约占23%;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宛如天使;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他们同那束光线融为一体,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并且自以为掌握了整个宇宙的奥秘。
以下,我们将要讲一些有过濒死经验的人的例子。
汤姆索耶:从机械修配工到物理学学士
轰动美国的汤姆索耶事故是典型的例子。当时汤姆索耶居住在纽约安大略湖边的罗切斯特。这位身材矮胖的汉子年方30,是一位机械修配工。一天下午,当索耶正满身油污地躺在小型载重卡车下修理时,突然,千斤顶松脱,3吨重的卡车压上了他的腹部。当消防队员将3吨重的卡车从索耶的胸腹部移开时,他失去了知觉,接着呼吸停止。救护车刚开动,他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在医院,医护人员立即采用救生法通力抢救索耶,终于从死亡的手中把他夺回。
6年过去了,汤姆索耶坚强地站立起来。在一次新闻界举行的专题招待会上,他强抑欢快的泪水,描述起自己的濒死经验。当消防队员将他从卡车下抱出来时,索耶已经停止呼吸;与此同时,索耶蓦地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和轻松。他觉得自己的躯体一分为二,一半在消防队员的手上,不过,那只是个空的身壳;而另一半是真正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要轻,晃晃悠悠地飘落到一张床垫上,他感到无比舒适。突然,索耶看到了消防队员们拥挤在自己工作的工厂里,自己的另一躯体正躺在担架上,血从嘴里喷涌而出,满地的油污也变得通红。很快,救护车在街道上急速倒车,一群人手忙脚乱地将担架送上了车。两个女儿在哭天叫地,脸色苍白的邻居拉住了她们。路边挤满了观望的人,他们的神情有震惊、恐惧、悲戚、漠然……起初,索耶觉得自己是在离地面3米左右的距离观看,随即上升到4米、5米、10米、100米……接着,索耶看到载着自己躯体的救护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而去。这时,索耶发现眼前的景象消失,自己被推进了一个黑洞中,心绪依旧保持着无限的安宁。渐渐地,某种力量越来越强烈地拖着他向前而去!而且不时被挤压,不时碰到洞壁上。他问自己:“我还活着吗?”接着,他又肯定地意识到,自己死了。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丝光线,它先是犹如天际中的一颗星星,瞬间,又变成一轮黎明时的太阳,飞快上升,不一会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圆球。光芒四射的阳光并不使他感到眩目耀眼,相反,眼望着这轮红日,他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他越是朝金色的阳光接近,对宇宙的认识就越加深刻。就在这时,一个似乎被深深埋没的爱情记忆蓦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并且渐渐地照亮了他的意识域。这是一种美妙的记忆。他醒悟到,这奇特的光线本身就是由爱情组成的,但他没有陶醉在这种爱情中。他觉得自己一生中从未如此集中和专注,而且,越是接近光线,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忽然,洞口出现了他那已经过世的父母亲,他们身材高大,浑身放射出彩色光芒,头顶上环绕一束光轮。他们笑吟吟地朝他走来,转眼间,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幕幕重大的生活经历,如生日盛典,初中毕业典礼,订婚仪式,甜蜜的婚礼……最后,他同光线融合在一起,他感觉到了一种无以形容的心醉神迷。他似乎与宇宙合为一体,许多美妙的景色在他的眼前闪过,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就是这些美景,就是飞逝的森林、高山、河流、天际、银河……宇宙的一切奥秘全部展现在他的面前。
如今,汤姆索耶已不再是原来的汤姆索耶,他的身体、智能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他陡然狂热迷恋上了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几年后,毫无物理学基础的索耶在大学里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他对记者说:“在那次事故发生以后,我在同神秘光线融合的瞬间,就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掌握了物理学的全部知识。在大学里,只不过是将这些知识一段一段地从记忆中追回来。”
查维亚艾那:长睡不醒的人
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艾那的24岁青年工人,不幸被一只装有机器的大箱子压伤,成为一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亚艾那突然清醒过来,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却向人们叙述了他长眠不醒时的奇遇:“我变回一个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妈领着。她带着我,走进一条发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她对我说:‘你要我找的永恒的平静,在另一个世界你可得到。’我用手掩住双眼,但玛丽亚姨妈轻轻地把我的手拉了回来。”不幸的是,10多分钟过后,亚艾那又长睡不醒。
迈克尔萨翁:《死亡的回忆》
美国心脏病科专家迈克尔萨翁起初对濒死经验持怀疑态度,认为它迎合了人类的好奇心理。于是他对自己的病人进行调查,许多人异口同声地声称经历过五大阶段中的某一二阶段。但是,这些都没能消除这位心脏病专家的疑窦。因此他竟毅然以身家性命为赌注,决定亲自“去地狱出差”。他建立了一个由曾是无濒死经验的幸存者和有濒死经验的幸存者组成的监督小组,同时组织了一个高水平的抢救小组,以医学方法亲由体验了死亡。复活后,他写成一部著名的论著《死亡的回忆》,宣称濒死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奇迹。
霍金体验到了宇宙的奥秘吗?
心理学家肯尼斯发现,经历过第一至第四阶段的濒死经验者,往往普遍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而经历过第五阶段的濒死经验者都会在身体、智能和精神三方面出现巨大的三重变化,他们会犹如重新转胎投世,变成了“超人”。那么,在2009年4月,停止呼吸长达20分钟之久的霍金看到了什么?
美国出版了一些研究濒死经验的书,讲很多有濒死经验的人能极清晰地回忆过去,有的还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别的星球上的状况。霍金在濒死经验中是不是轻松地穿越到未来,于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时间旅行?是不是他看到了地球的未来,然后宣称人类为避免灭亡要移民太空?难道他也和汤姆索耶一样,和宇宙合为一体,体会到了宇宙的奥秘?会不会他可能是看到了别的星球上的状况,包括外星人和他们的先进技术,才警告我们避免与之接触?
濒死经验对经历者的生活往往造成一定的影响。肯尼思林是濒死经验研究领域中最多产的研究者和作家之一,他发现很多经历过濒死经验的人,在此之后变得更自信、更外向了。林在一项研究中,将经历者在生活态度上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量化处理。这通常包括拥有生活目标,欣赏生命,具有更多的同情心、耐心和更强的理解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全面肯定。霍金会不会在此后有了新的觉醒?
霍金在濒死状态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这段经历对霍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如果是真的,也许科学会有一次大的飞跃。
小结:那些我们知道的,和我们忽视的
在我们身边,你是否感觉到了一种变化,你却说不上来?你是否看到了却解释不出的诸种现象?比如灾难,比如末日论?电影《2012》是这个变化世界的真实写照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科学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人类在飞跃,可当我们知悉更多宇宙的奥秘时,我们发现,我们似乎越来越不懂这个宇宙了。连霍金也来告诉我们,我们可能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的地球可能将不再适合居住,我们可能穿越到未来。
我们想把霍金的警告解读为警示,可心绪还未安宁的时候,又闹出联合国将设首位星际外交官。虽然后来被联合国否认为闹剧一场,但还是极度地挑拨了公众的神经。之后美国退休空军集体披露UFO事件,再次将外星生物这个话题推到舆论的顶尖。而坊间热议的各种秘密工程、项目,比如蒙淘克工程,更是让这一系列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我们感受到的是,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热;地震越来越频繁,海啸也加快来光顾;天坑越来越多,地火越烧越旺;动物灭绝的速度加快,地球人口急速上升。
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站出来,谈末日论,谈外星人,谈移民太空,或是力挺,或是斥责,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世界热闹异常。同样,愈来愈多的所谓前某某长,某某负责人,或参与者,出来指责各国政府的官员们对公众隐瞒了本该知晓的事实。
从第二章,我们得知,霍金的这些言论并非首次出现,其震撼值也不比现在低。可是为什么,霍金现在的言论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为什么偏偏是这次,闹出来了星际外交官风云?以及紧随其后的美军空军大揭秘?这一切是不是太过巧合了?
为什么一下子那么多的披露报告涌现出来,是变化如此之大,不能再忽视?而主流媒体为什么从一开始集体缄默到现在逐步揭露?你不觉得这些资讯集体涌现很奇怪么?难道说,时间到了?让我们知晓这个巨变世界,以及一些真相的时间到了?
科学家认知到的变化,军方工作人员的大量披露性报告,民间组织的调查——这些都仅仅是一小部分浮出水面的变化,不论认知、谈论与否,这些变化已经存在。到底还有哪些巨变是我们不知道或者忽视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忽视的真相。
第一部分史蒂芬?霍金说
第一章霍金的惊人之论
在轮椅上坐了40年,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靠仅剩下的几根能活动的手指,用黑洞理论撬动了整个科学界。他被称为宇宙之王。这一回,他再次搅起一个大漩涡。
2010年4月25日,霍金说:外星生命几乎可以确定存在,人类不要主动和它们打招呼。
就在当月月底,霍金又言:人类终可实现时间旅行,但千万不要回到过去,否则会扰乱时间的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8月6日,霍金警告: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移民太空是唯一的出路。
2010年9月2日,霍金声称:宇宙创造与上帝无关。
正是这一系列震撼言论,再次触动科学界,波及到宗教界,社会反响巨大。也只有霍金,才能够在每一次公开露面时,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
当人类昂首于亿万斯年的灿烂星空时,一片伟大思想的光辉正漫过黎明的幽暗地带:让我们和历史一起,记住这个人——斯蒂芬霍金。
霍金出生的那一天,恰巧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祭日。自21岁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起,霍金饱受病痛的折磨,长时间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之上。就是在这种极端的身体状况之下,霍金和罗杰彭罗斯合作,共同证明了奇性定理,并独立提出了“霍金辐射”理论;他无法用健全人的步履行走,但他乘坐着“思考机器”,一次又一次越过了想象的边界,在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并提出了许多设想;他无法用正常的声音表达,但在电脑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演讲,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从时间的开端,到宇宙的黑洞,哪里有宇宙的出发点?哪里有宇宙的停止处?霍金思想的火花在茫茫宇宙中闪烁。
2010年4月25日,美国探索频道开始播出系列科普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霍金首次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对外星生命、时间机器、物种起源等非常火热的话题阐发观点,向人们揭示宇宙的奇迹——从宇宙大爆炸到时间的尽头,以及外星生命和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探索宇宙的炫美与壮丽。此一系列纪录片共有4集,分别为《外星生命》、《时间旅行》和《万物始末(上、下集)》。
正是在这一系列纪录片中,霍金提出外星人可能存在,时间旅行可行等观点。而在接受媒体访问中,霍金更是先后抛出人类将在200内毁灭、上帝在宇宙形成的过程中并未起作用等看法。这些观点掷地有声,全球各界大为惊异。
这些听上去很科幻的猜想,因为霍金而变得让人有些无法释怀。短短几个月,霍金接二连三发出惊人之论,是肺腑之言,还是哗众取宠?是一直认同还是突然有感而发?是科学家的真知灼见,还是新书作者的宣传之计?
各种猜测纷至沓来,真相却并未大白。本书以霍金的言论为主线,结合这个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种种神秘状况,力图凸显出霍金所言的地球、人类、地外生物、宇宙的真实面目,以解开促使霍金作出这些惊人之论的秘密。
1、霍金新思考之外星生物
“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人类最好不要主动和它们打招呼……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在纪录片《外星生命》中,霍金如是说。这是霍金68岁时对宇宙外星生命问题的最新思考。
基于生命的基本原则,霍金探讨了下列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外星智能生命是否存在,以及人类和外星生命联络的可能性。
霍金眼中的外星生物
外星生物真的存在?霍金的答案是肯定的。
霍金列出的理由非常简单:“以数学的思维来考虑的话,数字本身让我们认为外星生命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他指出,“宇宙有1000亿个银河系,每个星系都包含上亿计恒星,在这样一个庞大空间里,地球不大可能是唯一演化出生命的行星。”
如果外星生物存在,那它们藏身何处?
霍金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于宇宙中的许多其他地方——不仅生活在行星之上,甚至还可能生存于恒星中心,甚至漂浮在行星间的广阔宇宙。
霍金对外星生命的见解早已有证据支持。自1995年以来,已有逾450个行星被发现围绕着恒星运行。这些行星的体积远比地球大,可能还有许多地球般大小的星球尚未被探测到。此外,地球生命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以此类推,生命在其他环境严苛的星球存在也不足为奇。
外星生物什么模样?怎样生活?
霍金叹道,“真正的挑战是弄明白外星人长什么样。”在他看来,外星生命极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级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排除存在能威胁人类的智能生物。在记录片中,霍金设想了5种不同星球的外星生物,首次向世人展示他想象中的外太空生物的具体形态。
类地星球:吃草的嘴像吸尘器,吃肉的像蜥蜴。在霍金的宇宙中,火星、月球等类地行星上生活着两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拥有两只足以支撑庞大身体的三趾小脚和一张吸尘器般的巨型嘴巴。它们利用大嘴从岩石的缝隙中吸食食物。而类似蜥蜴的食肉动物,身上长有毒刺,时常与食草动物爆发猎食大战。
气态星球:外星水母以闪电为食。土星和木星属于充满氢气和氦气的气态行星。霍金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的巨型浮游生物,它们像吹胀的小型飞船那样漂在气体中,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
液态星球:海洋生物似墨鱼会发光。木卫二“欧罗巴”等液态行星上,则可能有类似墨鱼的海洋生物存活在冰层下的深海温水区。它们也许有类似地球深海生物的特性,比如身体能发出冷光,或者依靠“深海热泉”1创造出的食物链生活。
极寒星球:长毛兽活在零下150℃。霍金相信,即使在平均温度达到液氮(温度比零下150℃还低)水平的星球上也有可能存活着生命体。霍金想象中的耐寒生物不仅拥有许多只脚,全身还长满厚毛以抵御强风和严寒。从理论上讲,如果极寒星球上的生物能获得支持生物活性的能量,即使在这种极低的气温下,生命体仍有可能存活。当然,生物要在这种极寒星球上生存,它们的有机器官和生理构造,必然与类地星球上以水为生命线的生物截然不同。
宇宙:外星“游牧民族”漫游星际。霍金相信,宇宙间还存在着漂浮的生命体,成群结队地游离在星球与星球之间,属于外星生物中的游牧民族。它们可能用犹如行星般大的“收集器”吸收各个星球的辐射能,进而获得穿越时空的巨大能量。
不要主动和外星人打招呼
“外星生命的构成并不重要,对我来说,它们的行为才是关键。”霍金说。这源于可能存在的高智能生物。“外星生命在宇宙中几乎无处不在,绝大部分是微生物和简单生命体,但也不排除少数智能生命的存在。”这些外星智能生物的智慧究竟有多高?一种可能是他们的智慧也未必就会高到哪里去。霍金猜想,“一旦人类与这些外星人真的联系上,也许他们对我们的恐惧程度可能会比我们对他们的恐惧程度更甚。”
事实上,我们与外星生命缺少接触,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尽管40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断地倾听着宇宙的声音,但却一无所获。在时间和空间上,它们都是那么遥不可及。
即便如此,霍金还是非常担忧:“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霍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外星智能生物会掠夺地球资源。如我们人类一样,他们很可能早已进化成了一个习惯于把资源榨干的物种。霍金说,“我们看看自己就能知道,智能生命是怎么发展到无法自给自足、对资源贪婪无度的地步。”
高智能外星生命可能已经踏上了殖民全宇宙的征途。霍金谈到,“我想他们其中有的已将本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这些高级外星人可能成为游牧民族,企图征服并向所有他们可以到达的星球殖民。”鉴于此,霍金认为,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有些太冒险”,因此要尽可能地避免与其联系。
“在如此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那些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一直都在发生。让我们祈祷外星人真的找上门来的那一天,能为和平而来。”
2、霍金新思考之时间旅行
“我相信时间旅行,相信能够进入未来。”霍金说,“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因为只有疯狂的科学家,才会想要回到过去‘颠倒因果’。”
这是继警告人类不要主动与外星人接触之后,霍金抛出的又一言论。在纪录片《时间旅行》、英国《每日邮报》上,霍金探讨了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实现时间旅行的伟大梦想。他一直在思考下列问题:时间旅行是否可行?我们能找到回到过去或者通往未来的入口吗?人类能够使用自然法则,成为时间的主人吗?
回到过去的旅行应该永不会上演
尽管霍金梦想回到过去与梦露约会,但他自己也承认,这种旅行应该不会上演。
霍金认为,从理论上讲,时光隧道或虫洞能够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分离,那么太空船就能飞入,并在地球附近重新出现。飞船只是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或许恐龙能够看到太空船着陆。
但他同时提出一个“疯狂科学家”悖论:一个科学家建立了一个虫洞,仅需1分钟就回到了过去。通过虫洞,该科学家可以看到1分钟前的自己。如果这位科学家利用虫洞向以前的自己开枪,会发生什么?现在的他也跟着一命呜呼。那又是谁开的枪呢?这便是悖论。这种时间机器会违反整个宇宙所遵循的基本规则。
似乎任何通过虫洞或者其他方法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都是不可能的,否则悖论就会发生。因此,前往过去的时间旅行似乎从未发生过。但是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时间旅行都是不可能的。“我相信时间旅行,相信能够进入未来……”
三种穿越路径:虫洞、黑洞、光速
时间流在不同的空间也有不同的速度,这是未来时间旅行的关键。爱因斯坦曾意识到,时间流应该有速度缓慢的地方。例如每艘太空船上都有精确的时钟,但它们每天比地球上的时钟快三十亿分之一秒。
霍金由此认为,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虫洞、太空中的黑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
虫洞:穿越第四维的通道。霍金认为,时间旅行意味着我们要经过第四维,即时间。科学家们所设想的虫洞是穿越第四维的一个通道。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小到人类的肉眼无法看见。宇宙中的万物都会出现小孔或者裂缝,这种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着细微的裂缝和空隙。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被称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量子泡沫中。有朝一日,人类也许能够捕获某一个虫洞,将它放大到足以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从中穿过。但霍金认为,虫洞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原因就是反馈。一旦虫洞变大,大自然的辐射物便会进入,最终形成一个环路;反馈变得如此强劲,以致最终摧毁虫洞。
黑洞:天然的时间机器。霍金说,时间就如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流速,而这正是实现通往未来之旅的关键。银河系中最重的天体——一个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可以明显地降低时间流逝的速度。霍金认为,它就像是一部天然的时间机器。如果一艘宇宙飞船绕这个黑洞运行5年时光,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已过去了10年。但这种时光旅行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接近超大质量黑洞的危险太大。
光速:时空旅行的关键。霍金指出,如果我们想踏上未来之旅,那么速度必须加快。如果人类能够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的法则,而致使舱内的时间放慢。霍金设想出一艘大型极速宇宙船,其速度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载人飞船“阿波罗”10号的2000倍。在太空飞行数年后,飞船将到达其最高速度——相当于光速的99%。在这一速度下,在船上待1天,就相当于在地球上度过1年。船上的乘客变相地飞向了未来,实现了时间旅行的梦想。
霍金表示,他相信人类最终将利用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成为穿越第四维的真正旅行者。
3、霍金新思考之世界末日
“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2010年8月6日,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智囊访谈时,霍金这样说道。
这一惊世骇俗的预言,无疑给已经生存在2012阴影下的人们心中扔下了一枚重磅***,而关于地球的未来到底会不会像预言中所说的那样,仍是个未知数。
接受访谈时,霍金表示,人类已经步入了更加危险的时期。人类基因中“具有自私和侵略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帮助人类在历史上无数次灾难中幸存下来。但也是这一本能,致使人类肆无忌惮地掠夺地球资源,这个星球可供生命成长的养分已经所剩无几。
他还指出,在这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1963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其中一例。“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在未来可能会不断升高,我们应该谨慎判断,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霍金说:“如果能在未来200年里避开灾难的侵袭,人类应该就安全了,那时我们可以移居到太空……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至于人类如何前往外星球定居,霍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按照科学家的估计,如使用化学燃料飞行器,要到达最近的星球也需要5万年,这显然早已超过了人类的寿命。如果要在人类的寿命期限之内到达外星球,人类就必须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还要想出办法来抵挡外太空中对人体有害的种种辐射。
人类大规模移民外太空实在难以想象,但霍金认为这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如果我们人类是银河系中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就应该确保自己能够永远生存。”
4、霍金新思考之宇宙创生
爱因斯坦说:上帝从不掷骰子。意即一切都按照宇宙规律运行。
霍金说:上帝也掷骰子。上帝也不能把握每一件事的全部,宇宙不仅充满规律性,更充满偶然性。宇宙今天的一切都是在必然规律和无规律偶然的作用下形成的。
宇宙怎样从无到有?宇宙如何创造出类似你我这样的生物?宇宙又将如何在遥远的未来终结?
2010年4月,霍金畅谈外星人和时间旅行。2010年8月,霍金预言地球将要毁灭。2010年9月,霍金的新书《大设计》发行。霍金的高调、频繁出镜,再联系到同年9月份上市的新书,也难怪一些人因此质疑他不过是借机炒作,好推销他的新书罢了。“霍金的书想必已没什么新意,他的声称不过是哗众取宠,想提高销量而已。”
霍金的系列言论不但重新引发末日情绪、掀起外星热、时间旅行热,也重新引起各界对他的关注,称赞者有之,怀疑、贬低者有之,无可厚非地,霍金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如果从这些来看,霍金卖书的热身运动做得相当不错。
然而,我们还需要看看相关数据。有资料显示,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全球销量已经超过2500万册,被译为65种文字。《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时空的未来》等著作也销量颇丰。而霍金本人1973年即出任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卢卡斯教授这一荣誉职位,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有着如此广泛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曾撰写过多本畅销书的科普作家,需要借这些言论炒作自己,借此推销新书吗?那么,霍金又是为什么说这些话,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6、那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霍金的这些观点或者说言论,在许多科幻小说、影视作品中早已有之,而且演绎得更加光怪陆离、栩栩如生。由于这些作品的渲染,未来世界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再陌生,即便将来真的发生了都不会觉得新鲜和奇怪。之所以引起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霍金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特殊身份,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家或编剧、导演。
事情仅仅如此吗?霍金为什么会在名利双收之后、在晚年选择谈论这些话题?毕竟,这样的言论和预言有“风险”,一些人甚至已经在质疑科学家“晚年失节”、“蛊惑世人”了。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霍金惊人言论之后的种种反应,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
联合国星际外交官风云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2010年9月26日,联合国将设立“外星人联络处”,并任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马来西亚天体物理学家玛兹兰奥斯曼担任外星大使,负责外星人登陆地球的接待工作。这则颇具科幻色彩的消息一经刊出,中外媒体竞相转载,全世界外星迷也为之一振。
然而,这则消息很快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否认。据英国媒体报道,9月28日,联合国官员否认任命首位空间大使接待外星人。奥斯曼本人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她喜欢这个外星人大使的主意,但实际上这个职位根本不存在。她说:“这听起来很酷,但我必须否认此事。”奥斯曼证实,下周将参加皇家学会的会议,但探讨的主题将是“如何处理可能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这一消息最初由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随后被全球多家媒体转载。
任命外星大使的消息从何而来?难道是空穴来风?虽然联合国一名发言人表示,这则报道“毫无根据”,但它又为何能引发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转发,并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关注?难道是外星人真的要来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要重新思考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星际文明冲突?
美军空军泄密事件
外星人和UFO到底是否存在或光临过地球,一直是美国政府严令保密的最高军事机密。然而2010年9月27日,7名美国空军前军官集体违反封口令,打破数十年的沉默,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他们曾和外星UFO进行第三类接触的惊人内幕和可信证据。
当地时间9月27日中午,7位前美国空军军官和UFO与核武器联系研究专家罗伯特哈斯汀斯,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他们声称,UFO经常光顾美军的核武器军事基地,并对核导弹发射系统进行神秘攻击,导致这些核导弹突然瘫痪失灵。他们认为,地球上还存在着来自另外星球的生命,呼吁政府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UFO与核武器联系研究专家哈斯汀斯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和这些先生们都相信,来自其他星球的生命曾经访问过我们的星球。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来访者对始于二战结束之际的核军备竞赛富有兴趣。”他还说,外星生命通过偶然的修改和操控这些核武器来表达他们的关注。
哈斯汀斯表示,他曾经见证过120多位前美军工作人员的证词,这些证词包括从1945年—2003年在核武器基地所经历的飞碟事件。他说极具戏剧性的一次事件是1966年,在北达科他州的米诺特空军基地,正当观察到一枚飞碟在导弹中穿梭时,发射几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后倒计时被莫名其妙地激活了,这迫使那些极度震惊的美国空军导弹官员们不得不立刻修改发射程序。
“这些外星生命并无敌意。”前美国空军军官、导弹发射员罗伯特萨拉斯谈到。他说:“他们可以对我们的武器做更大的破坏,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坏,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些不明来客并非怀有敌意。”1967年的一天,时任美国空军上尉的萨拉斯正在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一处地下装置内工作,这时地上的安全部队突然报告说,基地的正门前方发现了一个发光的红色物体。萨拉斯立即下令说,决不能允许这个不明物体越过基地围栏。说话间,正在进行测试的洲际导弹突然失灵了。萨拉斯认为,不明来客显然是要发出一些与核武器有关的信息。
哈斯汀斯还谈到,出于对自己权力控制的维护,无论是华盛顿还是莫斯科都不会主动地把真相公布于众。
由此,前美国空军军官们反复声明,地球上还存在着来自另外星球的生命,飞碟真相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们都需要知道、并有权利知道的。他们呼吁:“人们需要知道事实,需要知道有外星人的存在,这些生命来到了地球,而且还不止是来自一个星球的生命。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来看待与接受这个事实。”
不过,对于27日的新闻发布会,美国空军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强调“空军没有与不明飞行物有关的报告、调查和评估能够显示我们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
据这些前空军军官称,他们之所以违反五角大楼封口令披露UFO真相,只是为了不想让世人继续蒙在鼓里。
事实真的如此吗?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曾宣誓“永远保持沉默”的人,放弃退休金,把那些甚至不得和自己的妻子谈起的相关内容告知公众?我们并非是质疑他们的动机,而是这个理由实在不足以承担可能会招致的风险。他们会不会是受美国高层的指示,出来给大众透露点风声?
事情往往是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当事人才会逐渐承认某些真相。事情是不是已经到了不得不公布于众的地步?披露UFO真相会不会仅仅是冰山一角?
新西兰军方公布UFO资料
2010年12月22日,新西兰军方公开了大批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UFO)的机密档案。这些档案有数百份、多达2000多页,内容包括手绘UFO和据称是外星人的手写文件。
此次公开的档案详细列举了从1952年—2009年间,时间跨度长达57年的UFO和外星人事件。所有档案都来自声称目击或近距离接触了UFO或外星人的军方人士、飞行员以及普通民众。不过新西兰空军发言人卡威塔马立基说,新西兰空军仅仅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无力对文件中所记载的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进行调查,无法证实文件中所描述的任何事件,也不对文件的内容作任何评论。
档案里记载的报告,包括一些UFO的手绘图,描绘一种类似人类的生物,头戴头盔和面甲,还有一些疑似外星人到访地球时留下的不明文字。档案中,有一个被许多人共同描述的UFO目击事件,这就是1978年发生在新西兰南岛凯古拉的UFO目击事件。
新西兰军方表示,密封的原始档案此前一直存放在新西兰国家档案馆,但基于信息自由的原则,军方在相关姓名和细节都被移除后,才公开了这些档案。
公布有关外星人的秘密文件,新西兰不是首例。北约成员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挪威,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墨西哥、秘鲁、智利、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厄瓜多尔,东盟成员国菲律宾,以及俄罗斯、瑞士等国家先后公布了与外星人相关的秘密文件。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作为早期公布外星人秘密文件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有5万份、美国空军相关机构有1.3万份有关外星人的文件尚待公布。
美国西雅图一家有关星际政治的网站载文称,1999年澳大利亚与美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安全条约》的框架下签署了《松树谷条约》,决定在澳大利亚的松树谷建立地下外星人基地,实施“人类-‘外星人’空间计划”。这一外星人基地名为“联合防卫空间研究设施”,由澳大利亚国防部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共同建造和运作。松树谷地下外星人基地的情况,如人员、设施、运作和布局等十分秘密,鲜为人知。据称,美国政府派往松树谷的“大多为国家安全局及其附属机构人员,以及中央情报局人员”。
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
2010年一开年,全球各国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相继爆发,接连不断。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袭人,冰岛火山大爆发,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发生,暴风雪侵袭全球,风沙困扰大半个地球……2011年,全球动物群体死亡现象频现,地质活动也非常活跃:新西兰发生6.3级地震,缅甸发生7.2级地震,日本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系列灾害,比如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
事情远不止如此。从整体统计学上的数据来看,近100年以来,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有增加的趋势。
2010年1月28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简称UNISDR)与灾害传染病学研究中心(简称CRED)在日内瓦联合发布全球自然灾害最新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所发生的3800多起灾害事件,造成超过78万人丧生、各类物质损失高达9600亿美元的灾难性后果。这是该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1990年—1999年,全球平均每年发生258起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4.3万人死亡;2000年—2009年,全球年均灾害数量及致死人数分别增至385起和7.8万人。其中,亚洲遭受自然灾害的打击最严重,死伤人数约占全球总数的85%。
2011年1月24日,这两个组织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发布了2010年灾害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是近20年来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年份之一。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共发生自然灾害373起,低于2005年和2008年,亚洲自然灾害占全球三成。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100亿美元,受灾人数2亿多人,因灾死亡人数达到了29.68万人,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灾难为海地大地震,共造成超过22万人死亡。而2011年发生的灾害,仅日本地震损失便触目惊心。日本警察厅2011年3月22日宣布,截至当地时间22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8点),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的9级强烈地震及引发的海啸灾害,已造成8928人死亡,12,664人失踪。但是警察厅官员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将超过1.8万人。余震未停,核泄漏仍在继续,但多个国际机构以及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评估日本的损失,有观点甚至认为这场灾难将会给日本GDP造成20%的损失。
为什么近年来百年一遇的重大自然灾害如此集中、如此频繁地发生?难道是人类末日即将来临?还是地球进入了新一轮自然灾害集中爆发周期?
“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霍金在《宇宙的未来》中如是说,“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那么,霍金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移民太空是唯一出路”也是这种例子吗?盘点霍金近十年的预言,我们组成了一个预言时间表。
预言一:2050年,人类移民火星。
2006年6月13日,霍金访问香港,并发表演讲。霍金预言:人类40年内殖民火星,攸关存亡。他声称:“在20年内,我们可能已经在月球建造永久基地,40年内可能已经在火星建立基地。”向太空开发新的生存空间是维系人类继续存在的关键,因为地球毁灭的风险越来越高,“除非我们另寻新的恒星系统,否则无法找到一个像地球一样好的地方。”“因为月球和火星都很细小,而且缺乏或完全没有大气层。我们不会找到像地球一样美好的地方,除非我们离开太阳系。”
霍金说,如果人类可以在未来100年内避免彼此互相残杀,那么到太空常驻定居而不需仰赖地球提供支援就有可能实现。“为了人类生存,扩大到太空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场灾难摧毁的风险日渐增加,例如突然恶化的全球暖化,核武战争,基因改造的病毒,甚至其他我们还不知道的危险。”
预言二:2200年,地球毁灭,人类移民太空是唯一出路。
2010年8月6日,霍金在接受美国视频共享网站智囊采访时声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原因是“人类自私、贪婪的遗传基因”,解决办法是:移民太空是唯一出路。
预言三:2100年,人类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
2006年1月,在印度孟买参加学术研讨会的霍金向参加这次会议的3000多位学者表示,人类将在100年之内登陆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并以此为踏板进入外太空。他还预言,在下一个千年到来之前,人类将得以“重生”,一种新的人种将出现。
霍金对未来人类移民其他星球充满信心,他说:“如果未来100年人类不自我毁灭的话,那么人类可能移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而且还将向太阳系以外的空间进发。”他在会上表示,由于未来将可以进行太空旅行,因此人类必须努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霍金说:“尽管我并不赞成进行人类基因遗传工程的研究,但无论我们是持欢迎还是反对的态度,将来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人种。事实上,如果人类在未来100年之内没有进行自我毁灭,那么我预计我们将移居太阳系其他星球上生活。”
预言四:2600年,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霍金呼吁各国减缓目前人口每隔40年增多一倍的繁殖率:“到了2600年,世界人口将拥挤异常,摩肩接踵。电力消耗将使地球变成热烘烘的红火球。”
预言五:2000年后,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灭绝。
2001年2月,霍金预言:一两千年以后地球将不适合人类居住,动物灭绝后就轮到人了!他指出,地球大气层将会变得越来越热,以至于最后地球会如同金星一样表面满是滚烫的硫酸。尽管太阳系中不存在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其他星球,但若人类那时仍没有能力迁徙至更遥远的外星球,那么面临的无疑将是被灭绝的命运,甚至可能活不过下一个千年!
霍金是在阅读了世界保护濒临灭绝生物基金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后,才有了此番言论。该基金会聘请了世界各国总共7000名专家,进行了长达4年的调查后才完成了这一报告。报告称:4年来,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已从129种增加到了169种,鸟类已从168种增加到了182种。此外,高达20%的两栖动物和30%的鱼类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正是按照如此快速的“灭绝速度”,霍金推算出:人类不出两千年也将面临灭绝的厄运!
霍金关于人类毁灭的预言,有一个共同点,即毁于灾难,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对于移民外太空,则从40年往后推到了200年。
物理学之外
到了这里,我们对霍金的言论也就不足为怪了。他的那些惊人言论,并非是一夜之间就谋生出来的。
从外星人到时间旅行,从地球变热到人类毁灭,从移民火星到踏入外太空,时间跨度之大,范围之广,不禁引人遐思:霍金究竟知道什么?他为什么不通过正式的科学文献提出看法,反而以大众媒体的形式告知大众?他为什么不以科学的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呢?
霍金的黑洞、奇点理论等,都是经过数学演算、证明的结果。而他现在的这些言论,不过是没有根据的“推论+预言”,大多已经超过科学的物理学家的工作范围。比起科学家的展望,霍金的言论更多地带有预言色彩。
早在2006年6月22日,在英国著名的网络杂志《刺》上,乔科普林斯基就发表文章声称,发现霍金在香港的演讲有了“非科学精神”的预言风格。霍金大意说了“人类终究无法避免地球上发生的大灾难,星际移民是唯一的出路”之类的话。科普林斯基认为,这就不是科学分析了,只不过是对未知的恐惧罢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3、科学家和“非科学”
科学家和非科学精神似乎多有牵连。在科学史上,有着非科学精神的不止霍金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预言过世界末日。而晚年转变自己的信仰或态度,在科学家身上也多次上演。
牛顿:2060年是世界末日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虔诚的__。虽然对近代科学贡献巨大,然而牛顿毕生的主要精力却用于神学的探索,视科学为余事。在谈到自己的科学成就时,牛顿说自己不过是在“追随上帝的思想”,“照上帝的思想去思想而已”。这也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看出来:在他一生所有作品的比例中,他的科学著作不到20%,而超过80%的都是神学著作。
和霍金类似的是,牛顿也曾预言过世界末日。1704年,在一封信函中牛顿预言,世界末日将于2060年降临。这封信函目前陈列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牛顿的秘密展室,供世人观览寻思。
牛顿的根据是《但以理书》12-7:“我听见那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向天举起左右手,凭着那永远活着的主起誓说,要到一年、二年、半年,打破圣民权力完成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完成了!”牛顿由此解释,在公元80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之后的1260年,就是世界的末日。依此算起来,具体日期便是2060年。
负责这项牛顿的秘密手稿展的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班梅纳潜表示,牛顿的手稿被放在纸箱中多年,许多学者都不在意牛顿对圣经的解读,但现在已经到21世纪,有许多人对牛顿的解释有兴趣,也许牛顿知道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事,他才会认为2060年是世界末日的时刻。
爱因斯坦:上帝可以说是难以量化的终极法则
科学家的信仰会不会发生变化?和霍金一样,爱因斯坦对微妙的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从年轻到晚年发生了一些变化。
爱因斯坦有时也会说到神或上帝,但他指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也就是大自然的代名词,而不是超自然的、有人格和意识的、操纵着人类命运的上帝。“我所认为的上帝倒不一定是个性化的神,勉强可说是宇宙里的难以量化的终极法则……”
台北的何浩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拜访爱因斯坦博士,由于机会十分难得,见面后曾经向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请教了一些很特殊的问题。
他说:“博士,据说你年轻时不相信上帝,你现在信不信上帝?”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确并不相信上帝,然而现在我已经逐渐改变了这种观念,我觉得上帝是可能存在的。”
爱因斯坦的根据如此:“以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为例,我们知道眼睛结构的复杂与巧妙的程度,至少要超出最好的照像机1000倍以上,一只蚊子的翅膀每秒钟居然能振动300次以上,你想诸如此类的现象,我们难道能以大自然‘偶然的凑合’来加以合理的解释?我们的自然界看起来似乎异常复杂,可是只要仔细加以注意,却可以发现非常和谐、非常有规律,因此才能经常维持平衡,才能绵延不断生生不息,这些都需要一个超自然的最高智慧者加以整体的设计和统御。”
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互不相容之势,由来已久。有趣的是,近代早期的西方科学家大多是虔诚的教徒。在信上帝的科学家中,__包括大数学家欧拉,大发明家爱迪生,发现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实现无线电通信的马可尼,发明电话的贝尔,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还有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基督__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哥白尼、伽利略等。另外也有不信基督教,但是相信一个没有位格的上帝,即自然神论者,如上面的爱因斯坦……
霍金谈转变
霍金说:“在科学界,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歪理邪说。过去因为担心有人会把怪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对这个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现在,我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那么,他那些类似的言论,都是因为这个理由吗?
我们来看看霍金对自己这些言论的看法:
2010年5月,霍金在英国第4频道《英国天才》做客,讲述科学巨大革新背后科学家们的故事。霍金在节目中显得非常幽默,他告诉大家,他不是一个古板的人,对流行的东西也非常感兴趣。
对于之前关于时间旅行的话题引起的广泛争论,霍金回应并再次重申了时间机器的必要性:“我们的人口和地球上的资源成反比,而技术的前行也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决定了自己的自私,所以我们生存的唯一机会是将目光瞄准其他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他还提及移民外太空的可能性与前景:“当然,这件事情非常难,也许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但我们必须具备这种意识,我们可以花30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花50年到达火星,花200年探索系外行星等。”霍金还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
据霍金说,太空旅行不会局限于科幻小说。他相信人类必然会开发太空以求生存。“我们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利用正呈指数级上涨,同时增长的还有我们借以善意或恶意的改造环境的技术能力。但我们的基因密码仍然具备自私自负的天性——过去,这是对我们的生存有利的。再过几百年,避免灾难会变得相当困难,更不必说再过千年或百万年。我们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继续局限于地球范围内,而要放眼太空。人类迁移至太空不会很快发生,而是要经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可以在30年内建立在月基地,50年后到达火星,200年后探索外行星的卫星。”
该系列片的最后一集中是霍金与理查德道金斯的直接对话,两人都是目前英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以下是两人非常有趣的对话:
理查德道金斯:请问,是否真的有其他星球存在生命?
霍金逗趣地回答:这和问您为何否认上帝存在是一个性质的问题,我们都无法证实。
理查德道金斯:那你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么?
霍金:“关键是,宇宙诞生的方式是上帝以我们不能理解的原因选择的呢,还是被科学规律决定的呢?我认为是后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将科学道理称为‘上帝’,但那绝不会是一个人形的上帝,你可以和他见面,向他提问。‘即使存在这么一位上帝,我想问他是怎么看11维M理论这样复杂的事物的’。”
第四章不解之谜: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在任何一个星光闪烁的夜晚,当人们抬头眺望星空时,也许常常会思考两个基本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并把我们自己也看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一直是人类的一个伟大梦想。初民用史前神话和早期巫术来解释世界,神秘主义者和预言家靠直觉和想象力构成了自己的宇宙。
2500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用理性的解释代替了神话观念和巫术的仪式。自此以来,这种试图了解外在宇宙和内在心灵的愿望在哲学的世界里继续探索着。随着16世纪和17世纪科学的进步,勇于开拓的人们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实在的本质。
物理学家已经在探索宇宙的奥妙;生物学家正在解开生命的谜题;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正在研究我们不可思议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义;而脑部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尽管如此,我们的科学还是不能解释一些基本的现象,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矛盾,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古典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中造成的完全迥异的结果,等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领域中所显现出的、在现代科学框架内不可能得到解释的各种形式的谜。
1、宇宙现象中的谜
正如我们看到的,现代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图景还是模糊不清的。它不能为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当面临不停出现的反常现象和矛盾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由现代科学所传播的知识仍不完美。而科学研究的几乎所有主要领域,都不时出现概念上的黑洞。这些领域包括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科学。
物质从何而来?
茫茫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对于这一问题,有无数的人尝试着从哲学、宇宙学、物理学等各种角度给出答案。时至今日,最为人接受的便是大爆炸学说中的“物质自大爆炸中来”。
恒星、星系以及宇宙本身的年龄是一个谜题。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自诞生以来,已经度过120亿年。然而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有些星系太大、太深,不可能是大爆炸的作品。难道,物质不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吗?
科学家利用四束高度聚焦的光锥线做了探索。结果显示,在超过32.6亿光年的距离之外,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银河结构,且在大约5亿光年的间隔上具有一系列特征。每一种特征都类似于其邻近的结构,称之为“长城”,它在天空穿越超过5亿光年。这些巨大的结构意味着,宇宙的年龄远远大于大爆炸能够允许的年龄——按有些天文物理学家的估计,超过630亿年。而科学家推测的大爆炸不过在120亿年前发生。宇宙中某些星系怎么会比宇宙本身的年龄还大呢?物质究竟从何而来?宇宙的真实年龄到底又是多少呢?
和谐常数之谜:生命为何刚好产生?
现代宇宙学还面临另一个谜,这就是有关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问题。
正如我们一直知道的,生命在宇宙中是存在的。然而我们似乎一直在忽略这一事实:生命能够进化的条件极其苛刻,基本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命在宇宙的广大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而非常奇特的是,宇宙参数恰好适合于生命存在。这一切是幸运的结果吗?
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发现,不仅生命过程精确地与宇宙中的物理过程和谐一致,甚至连宇宙中的物理特性也精准地与生命可能进化所需的条件和谐一致。问题出来了:先前出现的条件是如何与在后来才出现的条件相适应的呢?
宇宙对生命的精确和谐,包括宇宙中物质的量和分布,宇宙力的数值和控制物质相互作用的常数。
物质看上去仅构成太空中的一种很稀薄的沉淀,但它刚好是允许生命进化所需的精确的适宜厚度。如果宇宙的物质含量甚至只要比现在的稍微大一点儿,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恒星的更高密度会使星际间碰撞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加大,这导致把带有生命的行星撞出安全轨道,生命的最终归宿不是冻凝就是汽化。而束缚核粒子的强力也非常关键:比实际稍小一点,那么氘核就不可能存在,太阳这类恒星就不能发光;比实际微微大一点,具有活力的恒星就将膨胀,还可能会爆炸。
物理宇宙与生命参数的精确和谐构成了一系列巧合。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中,只要稍微偏离给定值,就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更确切地说,生命决不可能会诞生。这包括宇宙中物质的数量和分布恰到好处,普遍存在的力的值以及中子、质子和电子各自的电荷也精确地相互平衡。如果中子不比原子核中的质子重,那么太阳这类恒星的有活力的寿命期就将缩小到几百年;如果电子的电荷和质子的电荷不精确地平衡的话,那么物质的所有构型就将是不稳定的,结果就是宇宙仅由辐射和相对均匀的混合气体构成。在紧随大爆炸之后的膨胀中,如果没有从大尺度的规律性分离出精确的小尺度的规律性的话,今天的星系和恒星也不会存在,更不用说会产生寻求这些不解之谜的答案的人类居住的地球。而三种不同元素氦、铍的不稳定同位素和碳的共振频率尽管极不可能调谐,但它们却调谐得非常精确,结果产生出足够的碳构成更重的元素——宇宙中的生命构件。
不可思议的正确选择
就如我们前面所提,生命的形成、存活的条件要求很高。但宇宙空间中物质的质量和分布以及四种宇宙力的值是如此精确地和谐,恰好使生命能够在宇宙中进化。难道,宇宙的膨胀速率和宇宙力的值,是在这个宇宙开始出现时就已经确定了?
科学家R.皮诺斯对此作了研究。根据他的计算,要获得我们实际上能存在的这种宇宙,需要在101023个可供选择的宇宙中作正确的选择。退一步来说,纯粹的偶然性也能产生有序,可这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保罗?戴维斯认为,这个时间大约至少是101080年的数量级。据此推测,宇宙几乎不可能靠纯粹偶然性调节到产生生命的那个过程。
戴维斯估计的这些数字都特别巨大。它们是否也适用于在我们之前也许就已经存在的不同宇宙,或者是和我们现在同时存在的宇宙呢?宇宙常数按这样的方式调节,会不会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导致生命的进化,从而才能导致现在观察世界的人类的存在?
这些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各种假设也纷纷冒出来了,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偶然性似乎还仍然不是一个合理的答案。难道,这真的是造物主有目的的设计克服了这一问题吗?然而这一说法对自然科学而言,比纯粹的偶然性甚至更难接受。
不解之谜仍存在:宇宙怎么会在零时刻的时候预料到100多亿年后出现的情况呢?人类学原则告诉我们,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人类正在观察它。而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也认为,物理实在依赖于观察者。
生命之谜和大爆炸之谜是否有可能相互关联?如果我们对该宇宙的情况知道得更多的话,是否有可能会发现它的常数与生命的进化如此显著地和谐的原因?
2、物理现象中的谜
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物理现象中的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惠勒的龙、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思想实验、泡利原理、霍伊尔假设,等等。量子论显示,量子世界确实充满了稀奇古怪、现阶段还不足以解决的谜题。
惠勒的龙
关于令人费解的量子现象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自1927年就展开了交谈和通信,直至1933年告一段落。玻尔和爱因斯坦都认为:不可能同时测得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他们之间的分歧是:爱因斯坦相信,基本粒子实际上存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速度,仅仅是我们无法观察到而已;玻尔却认为,必须抛弃这种粒子同时具有位置和速度的观念。
物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彻底粉碎了人们这一期望:真实世界中大量物质应如何起作用。双缝干涉实验是典型的例子。实验说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而在光束分裂实验中,出现了更令人费解的光子实验现象。这一实验似乎不得不得出奇怪的结论:一个光子莫名其妙地“知道”另一个光子正在干什么,并能够自由选择它的光路。
将光束分裂实验运用在宇宙学中,这种现象变得更加奇怪。人们发现,时间和空间对它的影响很小。人们检验了来自几十亿光年以外的河外星系的光子。结果表明,这些光子仍能相互干涉,就好像在实验中相隔几秒钟发射的光子能相互干涉一样。这种干涉本身令人十分费解,而且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事实,更与人们所有预料相矛盾。
这些实验表明,相继连续发射的电子互相干涉,不论它们是几秒钟前在实验室中产生的,还是几十亿年前在遥远的河外星系产生的。
在量子被发射和显示它们被接收的这段时间里,它们究竟是什么或究竟干了些什么,我们还无从得知。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生动地描述了这一问题:在这段时间里,量子是一条“巨大的烟龙”,龙头和尾巴分别在探测和发射位置上清晰可见,而龙的身体被“烟雾”所遮掩,为我们所不知。
爱因斯坦的实验和贝尔定理
爱因斯坦坚信,量子的烟龙不是自然界的事实,而是量子论所提供的描述不适当。因此,爱因斯坦及他的同事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有趣的是,检验实验的结果不但没能解决量子的不确定性问题,反而承认了在空间相互分离的粒子间的瞬时信息传递。
该实验是要得到处于相同状态的两个相同的粒子并允许它们分离,然后对其中一个粒子的位置进行测量。物理仪器的检验结果没有证实爱因斯坦的预料。原因在于,测量一个粒子的活动对另一个粒子产生了某种测量影响。正像宇宙学的光束分裂实验一样,两个粒子尽管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但它们却是直接相互关联的。这种奇怪的现象,就是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在60年代所预言的贝尔定理。
粒子具有瞬时相关性,所以信息能够越过有限空间而无需有限的传递时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思想实验的检验证实了这一定理。然而,信息的瞬时传递违反了相对论的基本定律:宇宙中没有任何信号能传播得比光速快。但量子似乎无视这一禁令,它们的相关性是瞬时的,且并不缩短距离。
泡利原理
1925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围绕着原子核的电子相互排斥的数学模型。
在此,我们可以用薛定谔波函数ψ(×1,×2,×3,……,×n)来描述电子在原子壳层中的状态。如果任何两个电子相互交换,波函数就会改变符号。这意味着不相容原理必须是反对称的。而波函数的反对称原理规定,原子中的电子必须占据不同的轨道。但是,整个原子为什么能遵守反对称规则呢?
这一点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不相容原理要求电子间有精确相互作用而不涉及动力学的力。原子、分子或金属元素中的电子直接地、非动态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如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实验中,两个电子和光束分裂实验中的两个光子,似乎知道相互的量子态而无需交换能一样。
电子对单一态的不相容,有助于具有特定性质的有序原子结构的出现,这是宇宙中所有复杂现象的基础。不过,泡利原理只是描述了不相容起作用的方式:一个电子“知道”其他电子在干什么的方式。但是,它并没有解释这种方式。
量子世界一层一层地解开物质的奥秘,然而与此同时,也蒙上一层层的面纱。每次新的发现或新的探究解开一个谜题的时候,更多的困惑也蜂拥而来。对于这个量子世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洞悉其奥秘呢?
3、生命现象中的谜
有生命机体的进化及其复杂结构的产生和再产生,是生物学上持久的,也许具有深远意义的谜。
物种的进化之谜
在生命世界中,无论就单个有机体的形态而言,还是就它们的组群分类而言,已经出现了高度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尽管人们知道,进化所能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认为它受突变和自然选择的随机过程的支配。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机体和生物的形式,是由不可思议的遗传突变和自然选择塑造并创造出的。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盲眼钟表匠,它的试错法产生了生物圈的有序和多样性的全景。一般来讲,物种随机变异所产生的绝大多数突变体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缺陷,因而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然而,随机突变不时地会偶然碰到使个体更适于生存和繁殖的遗传组合,这种个体又把它的突变基因遗传给子孙后代,而由这些后代所产生的许多后代,就取代了属于先前占主要地位的物种的那些个体。
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员对此观点表示赞同。然而不少人也对此提出质疑:随机过程是否能够创造出一种甚至其基本要素,如蛋白质和基因,都比人类的智能更复杂的进化结果呢?诸如人的大脑这种真正非常复杂的系统是偶然出现的吗?质疑者的结论是,被自然选择所影响的偶然突变,能够很好地说明特定物种的变异,但几乎不能说明它们的连续变异。
那些过于巧合的随机组合
自从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物竞天择这一概念便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然而物种真的是在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双重作用下,达到现在的生存面貌或状态的吗?
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康拉德?洛伦茨便是其中之一。
许多生物学家断言,偶然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原理在进化中起一定作用。洛伦茨认为,尽管这种断言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但仅仅这种断言本身并不能说明事实。突变和自然选择可以说明特定物种内部的变异,但是在地球这颗行星上,这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在可利用的40亿年时间里,生物进化通过随机过程从物种的原生动物祖先,衍化出今天这样复杂的和有序的有机体。
数学家也抛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赫尔曼?韦耳。他从两方面指出问题。一方面是组合数的巨大。分子作为生命基础,每一个都由大约100万个原子组成,因而原子的可能组合数非常巨大。另一方面,特定组合产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够产生有效基因的原子组合数极为有限,更遑论通过随机过程产生这种组合的可能性。
科学界不接受这些猜测,因为它们具有目的论的味道。但是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如何建立起复杂的结构呢?
物种进化过程:有序化的一致性和较大的规则性
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是,呈现出有序化的一致性和较大的规则性。
与它们的多样性一样,生物物种的一致性非常明显。例如,鸟和蝙蝠的翅膀和海豹的鳍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脊椎动物的前肢同源,即便它们在种系发生方面完全无关。而不同物种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的位置也显示出共同的秩序:内骨胳物种的神经系统在背部,心脏在腹部;而外骨骼物种的心脏和神经系统所处的位置恰好相反。此外,进化历史非常不同的物种,共有某些非常特殊的解剖学特征,最显著的例子是眼睛。即便在种系发生方面毫不相干,还是有不少于40种物种的眼睛,都拥有同样的基本结构。
至于规则性,以寒武纪期间的有机体为例。尽管在此期间产生的有机体种类多如繁星,但生活在生物圈内的物种主要可以分为二十几类。无论是在类内或类与类之间,都表现出惊人的有序性和规则性。
疑问:生命究竟是怎样进化的?渐进的和随机的进化过程能产生这种有序和组织吗?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宣称,“自然选择不能产生重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小步地和缓慢地起作用。”然而这种自然选择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受到了当代古生物学家的攻击——“种系发生的渐进率”是错误的。达尔文的巨著出版大约120年后,两位美国古生物学家把“跳跃”引进物种进化。他们是杰伊?古尔德和奈尔斯?埃尔德雷杰。他们的理论实际上是“不连续平衡”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新物种倾向于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周期内突然出现,通常为5000年—50000年。这不仅仅是单个物种,包括全部物种都是以突然创造的形式出现的,而这标志着某个纪元的开始。再次以寒武纪为例。在较短的几百万年时间里,寒武纪的剧变,产生出了现今居住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无脊椎物种。
然而,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无论是来自物理学的解释还是来自生物学的理论,都不能解答这个谜。因为这两种理论中的偶然性不涉及单个的幸存者和繁殖体,而是涉及整个物种和群体。因此,在生命领域中依然存在着有序进化之谜。
机体的产生和再生
在有序的进化潮流中,已知单个有机体能繁殖它们复杂的多细胞结构,尽管它们的每个细胞只包含同一组遗传指令。那么,这些指令真的是通过与自然选择邂逅的偶然突变而进化的吗?
问题来了:物种一旦进化,其个体成员如何设法产生出它们特定的有机体形式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鸡蛋里孵出来的从来都是鸡而不是鸭,这一事实需要解释。
我们知道,单细胞有机体能够通过分裂把它们染色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变为新细胞从而再生。但是,比较复杂的物种怎么办?它们一定要通过自身的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它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假定它们的每个细胞都具有构建整个有机体的一整套指令。
如果根据DNA来解释,人们可以得到这一假定:每一物种的遗传密码都有整个有机体的蓝图。但这一假定也存在问题。为何非常不同的物种之间的遗传密码往往十分类似?而比较类似的物种之间的遗传密码却往往大不相同?比如说,黑猩猩染色体中的DNA有99%与人类染色体中的相同,而具有许多共同形态特征的两栖动物却有着极为不同的DNA。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遗传密码本身的进化。进化是怎样在DNA中产生出保证某一物种具有生存能力的那些变化的?进化又是如何通过现存物种的遗传密码的逐步精致化持续下去的?
DNA与胚胎发育
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艾德蒙?辛诺特指出,关于生物学中形态产生过程的某些基本的东西仍有待于发现,单靠遗传模式过于简单,不能说明事实。
单单就哺乳纲物种而言,胚胎发育需要子宫内无数能动行为方式的有序展开。这包括数十亿个细胞的协调相互作用。如果说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基因编码来实现的,那么必定要求遗传程序奇迹般地完备和细致。因而必须要求这些程序有足够的灵活性来说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能动行为方式的变异。然而对胚胎中的每个细胞来说,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弄清楚它如何操纵和协调整个范围内细胞的相互作用,无疑非常困难。
关于调节通道和胚胎发育,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生物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明确指出,我们人类至今还知之甚少。雅各布说,分子生物学之所以能飞速地发展,主要是因为微生物学中的信息碰巧是由组建单元的线性序列所决定的,所以遗传信息、各种基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逻辑等等都是单维线性的。但从胚胎的发育看,世界不再是线性的,基因中的单维碱基序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二维细胞层的产生,而这些二维细胞层又以精确的方式,参与决定有机体形状和特性的三维组织和器官的产生。
按照雅各布的观点,这是怎样发生的仍是一个十足的谜。涉及胚胎发育的调节通道的原理还不清楚,而且尽管人们已经颇为具体地知道人手的分子解剖结构,但有机体是如何指令自身创造这种手的,人们几乎一无所知。
4、文化现象中的谜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不同的社会文明尽管相距遥远,互不相知,但它们却创造了极为类似的器具和建筑,甚至其社会成员对某一现象会出现同时的顿悟。这一奇妙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
类似的人工制造物
这是巧合吗?那些处在明显不同区域的文化创造出了一大批非常类似的工具。
以手斧为例。一如我们所知,手斧是石器时代的广泛工具:典型的形状是杏仁状或梨形,两边打制得较为对称,做工简单、粗糙,基本形式为功用性质。明显不同的地方是制作材料的各异:欧洲人用燧石制作;中东地区的人以黑硅石为材料;非洲人用石英岩、页岩、辉绿岩为对象。
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现代考古学家研究之后抛出这一说法:这是“大家都需要的”,这一实用主义解决方法导致了初民相互一致的发现。然而,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在制作细节上惊人的一致。
在数量如此之多、分布范围如此之广的人群中,能产生出细节上如此类似的工具吗?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更妙的是,许多人工制造物似乎跳越了空间,超越了直接的文化联系的范围。如古代埃及和前哥伦布美洲的大金字塔。即便外型上有差异,但不容否认,它们都用了显著一致的设计方法。
这些现象不是孤例。考古学家发现,所有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的相同点颇多,甚至用火的技术也导致产生了世界上不同地方基本相同的工具设计。伊格纳奇奥?马什利是博洛尼亚大学知名历史学家,对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公元前5—公元前6世纪的当地文化所制造出的罐、盆和其他人工制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这一现象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些人工制品的基本设计显著重复。考古学家已经证明,这些文化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从实用角度看,设计的范围远远大于它们实际采用的方法。
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尽管每个文化附加了它自己的一些细节,但阿兹台克人、祖鲁人、马来人、古代印第安人和中国人,都似乎是根据一个共同的模式或原型来制造他们的工具和建造他们的墓碑的。
同时出现的文明
古犹太人、希腊人、中国人和印度人都经历了各自的文化大发展。这些地域之间相隔如此遥远,而奇怪的是,其文化发展几乎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
公元前750年—公元前500年,巴勒斯坦的主要犹太人预言家享有盛誉;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50年,印度早期的吠陀经典《优波尼沙》形成;公元前563年—公元前487年是乔达摩悉达多生活的时期;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在中国教书讲学;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正在研究他的哲学。
与此同时,这些地域的文明也快速发展起来。正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创立了西方文明的哲学基础时,中国的儒家、法家、道家的各派先哲也建立起了东方文明的观念基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创立了他们各自的学院,许多巡回演说的博学之人向国王、君主和市民提出忠告和发表演讲;而在战国后期的中国,类似的不知疲倦和富有创造性的哲人创立了学校,并向公众讲课,创立教义以及在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
奇怪的顿悟
同时性的文化成就并不只限于古代文明,它们在当今时代同样上演。
在自然科学领域,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互不知道对方工作的不同研究者同时顿悟。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这三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达尔文和华莱士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贝尔和格雷同时独立地发明了电话。在此,我们不去争论到底谁是进化论之父,不去哀叹格雷的“5丝米”之差,我们要注意的是:他们的顿悟,几乎同时出现。
这些同时顿悟的例子并非只在同种文化同一个分支中出现。在跳越同种文化的不同分支之间,这类故事也悄然展开。正当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来分解进入剑桥寓所窗户的光柱时,荷兰画家样?维梅尔和其他画家也正在研究透过彩色窗户和门玻璃的光的性质。在詹姆斯?麦克斯韦用公式来说明他的电磁学理论,得出光是由电波和磁波的相互旋转产生的结论时,英国画家脱尔诺正在把光画成旋涡状。在最近几年,物理学家根据超对称理论一直在探索多维空间,而此时前卫派艺术家已开始在他们的画布上实验视觉的重叠,以代表多达7维的空间。
空间和时间,光和引力,质量和能量都已经被物理学家和艺术家作了研究,有时是在同时,有时一派比另一派早一点,但这两派都不知道对方的工作。伦纳德?谢莱因出版了《艺术和物理学:对空间、时间和光的平行洞察》一书。在该书中,他提供了许多实例,证明了艺术家们反映和期望的东西,正是物理学家心灵中出现的需要突破的有关概念,但艺术家对物理学和物理学家所关心的任何事都一无所知。
所有这些对应仅仅被说成是偶然的巧合,就能对它们不加理会吗?
5、心灵和意识世界中的谜
你有这种经历吗?当最亲的人突然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即便远在天边,你好像也有所感觉?当你预料有不好的事发生时,坏事往往就发生了?
在心灵和意识世界中,信息的传递有时似乎超越了感觉和知觉。它不仅发生在个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群体之间;不仅发生在原始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现代人之间。甚至在特定情况下,个人似乎能够回忆起过去的几乎所有经历,有时还能回忆起好像属于其他人的前生命经历。那么,这些信息是从何而来的?它们又是怎样跨空间、跨时间、跨个体传递的?
意识与大脑功能
为什么我们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与意识体验相伴?意识与什么种类的神经功能和机制相联系?
人类的新大脑皮层分裂成左右两个半球,这是极其典型的特点。两个半球具有各自的不同功能,它们联合起来工作。左半球是普通语言的中心和典型的大脑线性活动的中心。它以前后相继的模式运作,连结原因和结果,理解普通常识和思想的线性过程。右半脑是通讯和相互关联的关键。它能同时处理复杂的材料,描绘出知觉和认知的情感上的细微差别,但是它指向图像而不指向语言。
这些发现与大脑中高级的和低级的心理功能都有关。现代神经科学对心理状态只有相当简单和基本要素方面的认识。除此以外,神经科学现状尚不允许构建细节方面的模型,以显示大脑中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相应的心理功能。这是因为在本质上,我们仍不知悉大脑高级功能的细节方面的信息。这些功能中最神秘的是抽象思维、微妙的感情状态和记忆。
长时记忆之谜
对于短时记忆,我们一般根据大脑皮层中神经网络的形成和再形成来解释。但长时记忆的成因却是个谜。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可突然地回想起过去的事,甚至某些细节可能还历历在目。这不足奇怪,但心理学家和神经病学家的临床实践却显示出这样的证据:绝大多数人能回忆起比这早得多的事。资料表明,许多人受到一些特别的影响——他们刚出生时就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精神创伤和其他特殊事件留下的痕迹。例如,母亲在怀孕期受到生理和情感上压力的影响,可以在孩子一生中的心理性格上显示出来。
足以使人感到惊异的是,我们的大脑似乎能够贮存比我们在一生中所积累起的更多的信息。正由于此,这种证据明显引起更大的争议。有争议并不能说它是不足信的、不重要的。临床神经病学家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通过让病人“回归”到孩提时代,治疗学家经常发现,病人能回顾到更早的时间,体验到子宫内或出生时的事,有些病人还能回顾过去的几个生命时代,而这些生命时代跨越了很长时间。在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甚至通过催眠回归,使被试者回溯到动物祖先的状态。
精神感应:进入他人的心灵和意识中去?
人际间的接触和通讯,也使人感到迷惑。有证据显示,通讯中可能出现某种超感觉感知(简称ESP)。
精神感应是最普通的超感觉感知的形式,它可能在所谓的原始文化中广泛流传。许多部族社会的巫师能够通过精神感觉通讯。他们利用各种技术进入似乎必要的意识转换状态,其中包括孤独、集中注意力、禁食、跳舞、击鼓、念咒语和利用致幻香草,等等。如在玛雅人中流行的致幻蘑菇。国王通过服用这种致幻剂,遨游太虚,与诸神相会,获得治理国家的必备知识,或者咨询各种问题。
不仅仅是巫师,我们所有的人似乎都有精神感觉的能力。
来自人类学的证据证实了这一点。人类学家A.P.伊尔金注意到,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有时会突然宣布他的母亲死了,他的妻子分娩了,等等。他对自己感知到的事深信不疑,而结果证明,事实往往如此。这种情况尤其常常在双胞胎之间出现。在许多情况下,双胞胎中的一个能感觉到另一个的疼痛,即使另一个远在世界的另一边。除了这种双疼痛现象外,母亲和爱人的敏感性也同样值得注意。有数不清的事例显示,母亲知道她的儿子或女儿在什么时间遇到了大的危险,或实际涉及到了某种事故。而这种情况也常常在配偶之间上演。
除了人类学的材料之外,各种人际间通讯的大部分趣闻和不可重复的科学证据,来自于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室研究。如墨西哥国家大学的哈科沃?格林伯格?济尔布波姆的研究工作。实验有利地证明了这种精神感应。
甚至病人与治疗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也可以说明这种联系。许多心理治疗专家注意到,在治疗期间,他们体验到自己个性和正常的经验范围之外的记忆、感觉、态度和联想。而这些体验,大多是来自他们的病人的经历。
这些体验产生了又一个激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而并不仅仅是有特别感觉天赋的人,都有“进入”到其他人,尤其是亲戚或有紧密感情的人的大脑和心灵中的能力?
心理意向
威廉?伯拉德和玛丽莲?斯切里茨的声称或许能说明问题。他们说自己已经证实这一观点:一个人的心理意象可以越过空间,引起远距离外的另一个人的生理变化,这种影响与某个人自身的心理意象对他自身生理变化的影响相似。他们的实验显示,试图影响自身生理功能的人,比试图通过远距离影响其他人的生理功能的人,只是显得效果稍微明显一点。
与有倾向性的相对,自发的远距离身体效应在一大组群的人中也被发现。根据印度的传统观念,当许多人进行共同的沉思时,未沉思者也会受到影响。1974年,马哈瑞希?马赫西瑜珈师傅也接受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只要有1%的人按规则地沉思,它的效应将影响到其余99%的人。
那么,前一小节的文化现象之谜是不是可以这样解答?
个人与整个文化似乎能够进行人际间的联系和通讯,共同具有他们的及它们的某些观念、人工制品和成就,而这些观念、人工制品和成就,超越了个人和文化相互作用的普通形式。
事实会不会就是这样?一切还有待考证。
不久之前,蒂芬·霍金帮助发起了一项新的寻找智能外星生命的计划,霍金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而且存在的方式还非常多样,比如类地行星表面、气态行星大气中,甚至可能存在恒星上。如果是高维生物,可在宇宙空间中穿梭。宇宙存在1000亿个星系,每星系都包含了千亿颗行星,地球不可能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霍金虽然主导监听宇宙,但也认为外星人会消灭我们,在这之前,我们要先找到它们。
他推断,外星生命的形态相当于微生物或简单的动物。但他指出,少数外星生命形态可能具有智慧,或会构成威胁,因此和这些外星生命接触,对人类来说,可能会极具破坏性。他揣测外星生命可能会侵略地球,以掠夺资源。如果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那么将是非常冒险的,毕竟宇宙中的资源是大家争夺的对象。他指外星生命可能以大量船队存在,已在母星耗尽资源,一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变成牧民,寻求征服其它星球,并在有关星球殖民。
事实上火星曾经可能存在生命,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痕迹,目前还不清楚火星生命与地球生命之间的关联。霍金在伦敦皇家学会一个媒体活动上透露,这是一次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突破性举措,如果我们是智慧生物,就必须知道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智慧生命。一些高级文明需要拓展自己的范围,就像地球上也有游牧民族那样,只有找到合适的资源,它们就居住下来,一旦资源枯竭,再继续前往下一个恒星系统,宇宙如此之大,文明的方式也将是多种多样的。
人类要移民星球
霍金不止预言外星人将杀戮地球,还曾经警告说:"类要想长期生存,唯一的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并适应新星球上的生活。除非人类在最近两个世纪内殖民外太空,否则人类将永远从世界上消失。"霍金在接受一家网站采访时说:“人类在未来数百年里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我看到了人类的危险,过去曾出现过多次人类的生存危机。发生类似情况的频率还会增加,我们需要十分谨慎地避免这类危机。但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如果人类在未来二百年间能成功向外太空扩张,那么我们就能避免灾难。
2010年早些时候,我曾警告说,人类在努力与外太空其他生命形式建立联系时应当谨慎小心,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会对人类表示友好。如果我们是这个星系中唯一的智能生命体,我们应该确保自己得以生存和延续。但面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呈指数形式增长的人口数量,我们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寻找出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们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果我们想延续进步,就不得不放眼外太空。这也是我大力支持载人航天飞行研究的原因。”
霍金最后指出,人类有望驾驶宇宙飞船做时光旅行,届时从地球到银河系边缘的漫长路程仅需八十年,这给人类殖民外太空带来了技术上的可能。早在2006年,霍金就表示人类的生存系于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居住地,因为地球毁于一场大灾难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他预言,人类40年后就能进驻火星。
霍金说,人类可能在20年内在月球常驻,并在40年内殖民火星,他说,向太空开发新的生存空间是维系人类继续存在的关键,因为地球毁灭的风险越来越高,“除非我们另寻新的恒星系统,否则无法找到一个像地球一样好的地方。”
霍金的理论虽然震惊了全世界,不过他的理论并不完全是准确的,一切都还没有完全证实,例如霍金预言外星人可能毁灭地球,按照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比外星生物先一步找到他们。而人类移民其他星球更是遥遥无期。
霍金的预言和忧虑,对于爱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来说,或许并不新鲜。美国大片里常有勇猛的人类战士被机器人追杀的画面,那些机器人超级智能,无比强大,人类战士被追逐得精疲力竭,无处藏身。这些虽然都是科幻,但谁说科幻就不能变成现实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斤斗十万八千里,变成了今天的飞机、火箭和各种航天器;老孙拔一毫毛吹一吹就能变成无数小猴子,“变”成了今天的试管婴儿技术;孙猴子的火眼金睛能识真假、辨妖怪,放到今天也是雕虫小技了,DNA的鉴定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直逼得当下那些风情万种的人,因为曾经的滥情,曾经的“潜规则”,一不小心便踏进“亲子鉴定门”。可见,技术的发达,对人类的极端自由倒是一种制约。
我想,霍金的预言会不会成真,机器人能不能“灭”了人类,不能只看机器人,还要看人类自身。因为人类过于贪婪,而过于贪婪就会使问题走向反面,如英国诗人乔叟所说,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放眼世界,国与国之间要生存,就要竞争;要制衡,就要实力;要争霸,就要有绝招。所以需要科技的无尽发展,只有科技高度发达了,武器就好,军力就强,拳头就硬,腰杆就直……人类研制出了核武器,又担心人类自身会不会被这些家伙灭掉,核武器的命运尚难预料,现在又想出新花样,搞智能机器人,让它们携带高精尖武器,深入敌国,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或者精确打击。据报道,2013年美国已有1.5万个机器人,有些战斗机器人即使在失去与指挥员的联系后,仍能单兵作战,其智慧、思维、精确、勇猛已不逊于实战部队。
可见,人类如果真的最后灭绝,那也不是因为机器人的无情,而是由于自身的贪婪。霍金对此也有预言。几年前他接受美国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访谈时说,地球200年内会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他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正在一点点掠夺地球资源,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霍金“极端言论”引来一些中国科学家的质疑,被认为是“杞人忧天”。其实,“杞人忧天”这个典故,放在当下也不再是笑话了,那笼罩在人们头顶的浓厚雾霾,正如一口大大的黑锅,不但要掉下来压垮我们的头颅,还深深窒息了我们的心。
我希望霍金的预言不能成真,而不成真的前提是人类要完善自己,把控自己,节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禁绝霸道和仇杀。这样,由人设计的机器人,也会秉承人的善意,多干好事,少干或不干坏事,人类才能太平无事,安然无忧。
支持霍金预言的科学家们表示,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和永不停止的战争会导致人类和地球走向灭亡,现在高科技的武器越来越多,许许多多的核武器都会给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人类的生来携带的自私和贪婪的基因会促使着人们不停地去和别人争抢,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会导致战争的发生。霍金预言地球200年内毁灭,霍金预言实现过吗?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前段时间,韩国籍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在与机器人“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中败下阵来的消息,似乎给霍金的预言做了注脚。媒体上接连不断的关于机器人战士、机器人武器的报道,也让人不能不担忧:好端端的生活,甜蜜蜜的憧憬,真的就要被智能机器人颠覆吗?
霍金虽然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但他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能够活动。残酷的病情还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声音,于是由英特尔公司领衔,研究出一种智能机器人,能够洞悉他的思维,为他说话提供单词,霍金得以重新开口说话。但他同时敏锐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恐怕将来会赶上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他担心人工智能“能够自行发展,并且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重塑自我,而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无法与之抗衡而终将被替代。”
作为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霍金70年代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单独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等著名理论。为此,霍金被称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也无疑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从这个角度上看,霍金预言确实存在一定的真实性,但是曾经霍金有过4次有关黑洞的赌局,霍金参与了三次,但是三次都输了。所以科学家对于霍金预言的真实性感觉到匪夷所思。
霍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虽然身体残疾,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研究出宇宙黑洞,拥有"宇宙之王"称号的天才,却发表了霍金悖论,推翻了自己30年来的研究成果,霍金悖论是什么?为什么霍金会推翻自己的理论呢?
霍金悖论
什么是霍金悖论?霍金悖论,认为黑洞这种由星体残骸演化成的漩涡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痕迹、而且终将释放出少量被撕碎的物质的理论。1975年,霍金创立了闻名世界的理论体系,让黑洞的概念家喻户晓。这一理论主要是说,黑洞不可能透露出东西,所有那些被它吞噬的东西将永远置身于我们的宇宙之外。这一论断被一些人称为“霍金悖论”,为了解决“悖论”从而引发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或者说有多个宇宙共存的说法,因为它与量子理论向抵触。量子理论在原子的水平上对宇宙加以描述,推断出信息时从来不会丢失的。如今,霍金已修改了黑洞理论,认为黑洞是可以“从新开放”的,所吞噬的信息可以以另一种形式释放出来,就像生活中的燃烧一样,只是信息的转化而已。
霍金用了30年的时间研究宇宙黑洞,证明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黑洞,2004年7月14日,这位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正式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黑洞这种由星体残骸演化成的漩涡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痕迹、而且终将释放出少量被撕碎的物质。黑洞和其他事物一样,应该会保存其形成时的量子力学记录。例如,黑洞可能产生于大型恒星的消亡,恒星用于核聚变的燃料用尽,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坍塌,最终形成黑洞。根据量子力学,黑洞应该储存了产生它的恒星及所有后来被吸入黑洞的物质的信息。但是如果黑洞某一天蒸发了,这些信息似乎也将会被摧毁。
2015年8月25日,霍金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做报告时,提出了一种对信息丢失悖论可能的解释,即给黑洞“植发”的方法:“我认为信息并非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储存在黑洞内部,而是储存于它的边界,也就是事件视界。”他说。事件视界是黑洞的理论边界,一个任何物体都“有进无出”的球面。霍金进一步表示,信息存在于事件视界上的“超级译本”中,它们是死亡恒星及落入黑洞的物质在第一次穿过视界时形成的痕迹,可以改变通过霍金辐射所发射出的粒子的位置和时机。霍金承认这些信息并不容易恢复,但是至少会维持信息不被摧毁,这也就解决了黑洞信息悖论。“进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最终回到了宇宙,”他说,“只是以一种混乱无用的形式。所以说,实际上,这些信息没有凭空消失,只是我们找不到了而已。"
霍金认为超级译本可以编码信息,也解释了这种想法背后的理论基础。“可能是这样的,”霍森菲尔德补充道,“但是其具体机制与效率还目前还不明确。而且,按照超级译本存储信息的机制,它们实际上会存储过量的信息!”
超级译本很难成为唯一的解释。最近几年,物理学家想出了一大堆点子来解决信息丢失悖论,使悖论愈发复杂。“坦诚地讲,我认为相比以前而言,信息悖论反倒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瑞典乌萨普大学的物理学家乌尔夫·丹尼尔松说,“霍金表示他已经解决了信息悖论,而对我来说,这意味着又加入了一种观点,但问题是:这到底真的会解决一些问题,还是把我们丢进了更大的困惑中?我还不是很确定。”
黑洞信息
黑洞长久以来一直是滋生悖论的肥沃温床。早在1974年,史蒂芬·霍金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雅各布·贝肯斯坦就证明,黑洞并不是全黑的。相反,它们会辐射出能量,被称为霍金辐射,由光子和其他量子粒子构成——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但最终会导致黑洞完全蒸发。霍金发现,这个理论存在一个问题。这种辐射看上去相当随机,因此霍金推测它不可能携带任何与掉入黑洞的物质有关的信息。因此,随着这个黑洞蒸发殆尽,它拥有的信息最终必定会消失。然而,这与量子物理的核心宗旨直接冲突,因为量子物理认为信息不可能被消灭。黑洞信息悖论就此诞生。
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悖论。霍金曾认为是黑洞摧毁了信息,向量子力学提出了质疑。其他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毕竟,霍金的想法源自于他本人对融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做的尝试——这一数学壮举本身的艰深迫使霍金必须要作一些近似才行。
如果信息无法逃逸,也无法被摧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储存在越来越小的体积之中。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量子理论预言,无论在哪里,只要物质之间发生碰撞,产生一个微型黑洞的概率就会从几乎为零提高到无穷大。“你应该会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里看到黑洞,也应该会在费米实验室里看到黑洞,还应该在上世纪30年代那些房间那么大的粒子加速器里看到黑洞,”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理论学家唐·马罗夫说,“甚至当你在草地上跳来跳去时,你也应该看到黑洞才对。”
显然,这些并没有发生。而另一种可能性,即物质和它携带的信息能够从黑洞中泄漏出来,则是不太可能的。任何落入黑洞的物质都必须要以超光速运动才能逃脱黑洞可怕的引力。最终在2004年,霍金改变了主意,他承认,黑洞最终没有摧毁信息。因为它们都很重,而且从中获取信息都要颇费一番功夫。
神学和科学的争论,持续了数百年。而霍金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这是霍金在谈到他最近出版的和美国物理学家伦纳德姆罗迪诺联合撰写的一本新书《大设计》时所说,他声称不再相信上帝创造宇宙的说法。此前,霍金一度宣扬:“宇宙神造论和科学并不矛盾”。在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一书中,他甚至说到:“我们若能发现一套完美的理论,这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届时我们应会了解上帝的心意。”
霍金认为,新的科学理论显示,解释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论”完全可以接受。在《大设计》中,霍金说,“由于万有引力等定律的存在,宇宙有能力且也乐意把自己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所谓的‘自然发生’,解释了‘有物胜无物’的道理,也解释了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因此,没必要祈求上帝来点燃蓝色导火纸让宇宙诞生。”
霍金列举了一列:1992年科学家发现一颗行星围绕另一颗恒星运行,而不是我们的太阳。他说:“它与我们的行星情况一样——单一太阳、地球-太阳距离和太阳质量的幸运组合,它并非与众不同,也不能证明地球是为了取悦人类而精心设计的。”
不止关乎上帝
霍金在这部新作里仅仅是老调重弹地宣布“上帝不存在”吗?没那么简单。
《大设计》谈论的是比上帝存不存在更重要的事,即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恰好适合人类生存的宇宙,这个宇宙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10年来,《大设计》是霍金唯一巨著。身为物理学家,霍金思考的诸多问题中不少是宗教终极命题,比如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等等。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一些新的发现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甚至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
在《大设计》中,霍金和蒙洛迪诺表述了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科学思考。他们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而我们自身,则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
霍金和蒙洛迪诺把解决上述诸多疑问的希望寄托在“M-理论”上。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如果被证实的话,M-理论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5、外界反应和看法
霍金的这些言论一出,举世哗然。话题之科幻,时间间隔之短,霍金身份之重,使它们立刻成为舆论与关注的中心。
我们如何看待霍金的言论?媒体的热炒,公众的关注,“霍金”一词炙手可热。各同行的现身解读,宗教界的激烈反应,物理爱好者和UFO爱好者的推波助澜,将事情演绎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要接触外星人”引起天文学界的巨大分歧
霍金警告:“不要主动和外星人打招呼”。而在这之前,美国宇航局(简称NASA)和其他一些组织已向深空发射了许多信息,试图与外星人取得联系。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简称SETI)协会资深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表示,霍金的警告重新在一小部分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中间激起了已进行3年的大讨论。为了避免引来危险的外星人,天文学家是否应该停止向宇宙发送目的性明确的信息呢?
美国宇航局资深天体生物学家玛丽沃特克谈到,天文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有些人认为,向宇宙发送信息“就像在森林中喊话,不一定是好主意”;另一些人则反问道,“难道我们要永远躲在石头下面吗?”
大约20年前,美国宇航局就这个问题专门召开过会议讨论。美国宇航局前约翰逊航天中心主任克里斯多弗克拉夫特表示,当时,大多数专家就担心搜寻任务会引来危险的外星人。
不过,在过去二十多年,许多组织故意向其他星球发送信号。最为著名的是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1974年发送的3分钟广播。而美国宇航局发射的4颗深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11号以及“旅行者”1号和2号,全部携带有录音,向外星文明致以问候,并提供到达地球的指南。
“宇宙创生无关上帝”遭宗教界围攻
在英国,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们居然“团结”了起来,因为霍金在《大设计》中说:“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
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反驳说,霍金混淆了两个层次的问题:“神的信仰并不是为了填充宇宙各事物之间的空隙,而是相信有一智慧存在,万物的活动最终都是依赖其存在”。与之相反的是,“物理法则只能解释现实物质之间的关联,但无法解释‘为何是有而非无’这个问题”。
英国犹太教首席拉比萨克斯也在《泰晤士报》撰文说:“科学只是关于解释,宗教则有关诠释,圣经对宇宙如何生成并不感兴趣。”他认为两者不能混淆,霍金的观点犯了逻辑上“最基本的错误”。
罗马天主教领袖、威斯敏斯特大主教文森特尼科尔斯立即表示,对大拉比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说法“完全赞成”。他亦准备下周在《泰晤士报》撰文反驳霍金言论。
英国穆斯林委员会主席、伊斯兰教长莫格拉也表明立场:宇宙和万物的存在本身,已令人知道有全能的创造者存在。争论的波纹一直搅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的教授和物理学院的宇宙学家正在讨论举办一个研讨会,探讨关于现代宇宙学理论和宗教疑问等话题。
与此同时,无神论者却无不为这样的宣言鼓舞欢欣。英国知名无神论科学家道金斯欢迎霍金的结论,“达尔文主义将上帝从生物学中赶了出去……(在物理学上)现在霍金给出了致命一击。”
就当他被宗教界人士集体“讨伐”时,霍金在9月10日接受comN“拉里金现场”采访时,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上帝可能存在,但是科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不需要一个创世者。”
学界评论:并非新论,只是吸引大众眼球
无论是不屑一顾者、漠视者、反对者还是拥护者,霍金做到了这一点:成功吸引大众眼球。美国探索频道、智囊网站、《大设计》、《每日邮报》……从惊人言论的出处,我们发现这一事实:霍金借助的是大众媒体,选择宣告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霍金所言其实也并非新论。外星人存在、时间旅行、末日论、宇宙起源这类信息早就铺天盖地,好莱坞也已经上演过多部大片。甚至连霍金本人也不是首次阐述这些观点。
“这只是一篇科普文章,在学术上并没有突破——他也许只是在吸引大众眼球。”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洲教授这样评价。这是他阅读霍金在《每日邮报》上发表的探讨时间旅行的文章后得出的结论。
霍金的同行更是这样评论他的新书《大设计》:“霍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其实在科学界并不是什么新理论。其实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加上量子力学。”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教授克沃尔基阿巴扎居安向美国之音“(VOA)”解释。末日言论早已泛滥,霍金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不过是“冷饭热炒”。对这一言论的反映也分为两派:反思的人认为霍金的预言给了人类警示,人类必须停止过度开发、停止争斗、共同合作;嗤之以鼻的人认为,地球在200年内毁灭只是小说家娱乐的产物,霍金干这事实在有点无聊。而有关专家表示,虽然时下全球气候呈现异常,地质灾害增多,但就此认为地球即将终结,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霍金是要靠这些吓人预言来维持自己的声望吗?纵观这几年,霍金并无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奇怪的是,霍金就同样的段子老调重弹,却威力无穷,影响颇大,警示效果甚至超过以往。声名显赫的霍金选择这些“好莱坞式”话题,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吗?
普通大众:霍金言论不过霍金式的浪漫
作为当今的科学偶像,霍金此番的种种说法立即引发公众追问:科学家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了吗?我们已经探寻到外星生命存在的确实证据了吗?制造时间机器的梦想距离与现实更近了吗?地球真的就要灭亡了吗?
霍金的一生都颇富浪漫色彩。有人说,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近乎全身瘫痪,1985年还因肺炎而渐渐丧失说话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却谱写出浪漫的诗篇:学术上,他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生活上,他结婚2次,育子3人。这也成为学界公认的霍金式的浪漫。
霍金这几次的言论,更是极富浪漫气息。霍金想象中的外星生物充满着理想和浪漫的色彩:体积庞大,造型奇特,生活更是奇趣无比;而他所预言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从一开始就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文学色彩。公众猜想,并不是霍金不知道科学需要的是一种严谨的态度,需要实事求是的作风,而是通过这种描述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让人乐于接受;霍金提出的时间旅行三种路径,虫洞、黑洞、光速,甚至时间旅行本身也都是一种大胆而又乐观的想象……
霍金的浪漫色彩继续保持着。在同年9月12日接受《美国大观》杂志采访时,霍金又表示,探索太空和时间旅行的主角应该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人,哪怕仅仅是出于追求浪漫的前提。霍金说:“科学是真理的信徒,这话没错,但科学还是浪漫和激情的忠实拥趸。虽然机器人很擅长收集数据,但是在太空里它们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因此他建议,“由人类继续进行太空探索,仅是宇航员漂浮在深色太空背景中的场面,就会令人振奋,而人们需要这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霍金甚至还和女儿合写过一本儿童科幻小说,名为《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2007年4月,在美国零重力公司策划下,霍金体验了总时间近4分钟的失重之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体验零重力飞行的残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