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小学数学怎么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对待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爱学数学、能学数学、会学数学的氛围和状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课怎么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去思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4.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鼓励,使其尝到喜悦。渐渐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辅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2小学数学教学体验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边,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 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 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 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 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 种方式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1.创设的情境要具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整10数的乘法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整10数的乘法,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结果,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创设的情境要具健康性。情景的创设必须是健康的,最好蕴含品德教育,这样既教书,又育人。我上的《元、角、分与小数》时,其中设计的问题情景是这样的: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回收废纸和塑料瓶,然后课件展示几个同学的数量,给出回收价钱,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探究,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3.创设的情境要具启迪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间的联系和矛盾,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产生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情感。如,在教学“面积”时,我设计了如同学们自己感受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等。要求在我们教室里铺地砖,该如何铺呢?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老师就应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跳绳、拍皮球、晃扶拉圈等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较好地建立时间概念。尔后,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1)小华每天睡9();(2)小红跳绳10下用了7();(3)小亮吃饭用了20();(4)小明跑50米用了12()等。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木板等材料各做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之间通过两种图形的拉伸后的图形的比较,直接感悟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学生经历自我操作过程后,兴趣激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再如教学“加减法简便计算”时,我先出示这样两道题:6348+999,462-198。让学生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面面相觑,表示不能很快说出得数。我说:“老师不用竖式计算就能说出得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加数、减数有何特点,但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仿照这两道题的样子,出题考一考教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极了。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出题考我,我都马上给予答复。有的学生还在默默地检验我的答案,当确认都是正确无误时,学生的目光由怀疑到敬佩,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把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这一知识内容变为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中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2.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3.怎样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4.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5.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