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各门学科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孙中山破陋习》知识点
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字:穷、陪、唱、疼、罪、缠、懂、废
词:喜欢、插秧、唱歌、布条、缠足、痛苦、祖宗、刺痛
重点句子:
1、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2、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主要内容:
《孙中山破陋习》讲了孙中山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知识点
1、对子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2、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蔬菜水果的儿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箩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4、会填
匆匆地离开
悄悄地说话
轻轻地抚摸
甜甜地笑了
快活地歌唱
拼命地工作
好奇地盯着
认真地写字
5、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三年级小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1.要记住重点。
老师一般在上课的时候,都将考试的重点讲三遍,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课,将老师所要说的重点用笔画出来,并且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课后期间自己再做一次小温习,这样加深记忆力。
2.要勤做笔记。
自己要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将老师讲的重点都抄出来,以后做作业或者是复习考试的时候都拿出来多读,多看几次,这样就可以记住最基础的知识点,也不会在考试的时候出现错误,养成习惯,可以提高语文的成绩。
3.学会多朗诵。
小学的语文靠的就是多读多背诵,读的多了,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诵的能力,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陌生的字,还有发音标准,关键的词语、成语都可以记住,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4.善于提出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一些语文水平好的同学,或者是老师,然后自己通过他们给予自己的答案再多加思索,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些语文的问题,多学习,多交流。
5.要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主要就是拼音和一些词语,只要学会了这些学起来就容易多了,拼音一定要记住哪些是声母和韵母,每个音调是怎么使用,怎么去拼出来,在课本遇到的新的拼音就要用笔画出来多写多读几遍。
6.要多查字典。
只要你们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要学会查字典,字典是你学习的第二任老师,遇到不懂的多查字典,字典不但可以让自己多认识生字,还可以在查字典的时候,记住词汇的部首还有拼音,加深记忆。
7.要对语文感兴趣。
这点对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作用,开始接触的时候小孩子或许觉得有点困难,慢慢的就产生厌恶,最后发展成了抵触,有了这样的心理对学好语文就产生了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齐心协力的帮助孩子,不要轻易的放弃。
小学语文三年级知识点部编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