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有多爱你如名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你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感想如何呢?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吧!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1
我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完了很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兔子和老兔子比谁跳的高就有多爱对方。这篇文章的意思是爱是无法形容的,爱是无边无际的,爱无时无刻都在我身边。在家有爸爸、妈妈、亲人的爱,每次晚上睡觉时,妈妈都会说:“快乐流入全身”,然后盖好被子,在我的额头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吻,我心里暖暖的,带着妈妈的爱很快进入梦乡。
在学校,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的爱,每天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让我们变的更加自信。同学之间的爱让我们懂得了谦让和宽容。
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使劲猜,能想多远就猜多远。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2
这是一个表达爱的故事。读到一半,怎么说呢,我想,我这一生是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故事了,原来爱还可以这样告白!
“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 ……其实,这不过是临睡前一对父子(或母子)最平常不过的对话了,但童心未泯的山姆·麦克布雷尼却借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之口,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父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了!当小兔子拼命往两边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们不禁哑然失笑:爱,还可以这样来衡量吗?可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这样的比喻可能是再直接不过的了。接龙游戏似的比喻一个接着一个,天真、智慧、让人发噱,却又是那么温情感人。小兔子不管怎么比,他的爱永远也比不过爸爸来得多、来得高、来得远,最后,他终于在一片酽酽的父爱的包裹之下睡去了。不过,山姆·麦克布雷尼在结尾又添上了一句神来之笔:“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这个天上挂着一弯月牙的晚上,小兔子一定睡得很甜,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更爱他。
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却表达了人类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一种情感。
与山姆·麦克布雷尼那充满了童稚的文字相得益彰的,是安妮塔·婕朗那天然质朴的水彩画。
安妮塔·婕朗不是一个喜欢喧宾夺主的画家,她不想让自己的画太抢眼,不想让自己的画盖过文字的风头,所以她没有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特意小心翼翼地挑选了三种近乎苔藓色调的原色:土色、淡橄榄绿色和暗蓝色。土色画兔子、大树和栅栏,淡橄榄绿色画草和树叶,暗蓝色画天。其实,这也正是安妮塔·婕朗成为世界级画家的过人之处,因为她已经知道这是一个爱意绵长的故事了,这样做,恰到好处地冲淡了故事的甜腻。
再看她笔下的两只兔子。
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也是画得相当拙朴,少许土色加上一个钢笔墨线勾画出的轮廓,就是他们的全部了。看得出,安妮塔·婕朗是在追求的神似,不是形似,她似乎更希望读者走进两只兔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在他们迷人的外形上流连忘返。应该说,她的目地是达到了,她画活了两只父子情深的兔子。正如亚马逊网站上的一段书评所说:安妮塔·婕朗的画充满了活力,即使是最苛刻的读者也一定会“呀”地发出惊叹。画中的兔子富于表现力,惹人爱怜,越看越让人喜欢。
与山姆·麦克布雷的文字一样,安妮塔·婕朗的画里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俏皮。你看,当大兔子伸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当大兔子举起了胳膊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时,大兔子与小兔子简直是不成比例了,小兔子那么矮,而大兔子顶天立地,看上去就宛如一个高耸入云的巨人。这种夸张而又悬殊的比例,或许在幼儿的眼中看出去并不那么怪诞吧?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高过父亲了,这种不真实的比例反而让他们有一种安心感。
美国的《出版者周刊》推荐说,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睡前故事。
是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不止有一个单纯、温馨的故事,粗大的字体和不断反复的叠句,最适合父母和孩子紧紧地依偎在床上,在熄灯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轻声朗读了。还有什么比告诉孩子我爱你,更能让孩子安心入睡了的呢?说到这里,我又要禁不住说到安妮塔·婕朗的画了,她那柔和的色彩以及大面积的留面和接近单色的背景,都与“睡前故事”这个样式十分吻合,营造出了一种恬静的视觉效果,一点都不刺眼。
还有,当你给孩子读这个睡前故事时,千万不要漏看了它的扉页,就是翻开封面之后写着书名的那一页。
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你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他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寻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原来他们是在邀请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里。当你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
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3
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子在一个繁星满天,微风阵阵的夜晚对大栗色兔子说,他像每个好胜的孩子,与大栗色兔子比较谁对谁的爱更多一点,小栗色兔子绘声绘色地描绘着自己对大栗色兔子深深的爱,而大栗色兔子用自己沉着与智慧表达着自已比小栗色兔子大一倍的爱,直到最后,小栗色兔子发现爱,实在不是意见容易衡量的东西,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从小到大,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不计其数,无法衡量。在某一天,我无意中看见一个小孩子紧紧地搂着他的妈妈,不断地说着:“妈妈,我爱你。”当时的一瞬间,我感到惊讶,而渐渐的是一种幸福感,那位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也不断的对那个孩子说:“宝贝,妈妈也爱你啊!”但孩子却总是回答妈妈:“我爱你更多一些,我爱你更多一些!”想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父母,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双手布满了老茧,可是在我难过时,母亲的安慰如同冬日的一缕阳光,温暖着我;爸爸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皮肤黝黑,宽宽的肩膀,日月的更替,年轮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在背后的支持,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烦恼,都有父母的鼓励与关心,家和父母永远是子女温暖的避风港,有争吵,有抱怨,但更多的是爱与温暖。
但或许父母对我们的爱并不惊天动地,相反是处处令人温暖的小细节。
还记得前不久一天夜里,雨倾盆而下,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形容都不夸张,突然一下,雷声“轰”的一声,惊醒了我,我迷迷糊糊的眯着眼,心想:这雷声也太大了吧,“轰轰轰”的雷声不断,我不禁往被窝里缩了缩,就在这时候,妈妈来了,她抬着电扇走到我房间门口,怕我还在熟睡,轻轻地将电扇放在门口,又轻轻的推开了门,我坐了起来,揉揉眼睛,“把空调关了,我给你把电扇开着。”妈妈说,我照做了,做好后,妈妈说:“躺下睡吧。”我看了看手表,4:16。第二天一早,妈妈叮嘱了我几句便去上班了,天还是阴沉沉的,雨减弱了威力,我开了灯,没过一会儿,爸爸打电话过来,问:“来电了吗?”我回答道:“嗯,来电了。”“要是没电,我还准备去接你们到店里的,行了,挂了。”爸爸又说道,“嗯,拜拜。”我说,等我说完了爸爸才将电话挂断。或许只是雨天停电时的一通电话,只是一句睡吧,却包含了太多的温暖。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将手臂用力张开的长度,是将双手高高举起的高度,是从这里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是的,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但却温暖。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4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个故事,叫《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图画书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妈妈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
我读完故事后,觉得小兔子是永远不可能赢过兔妈妈的,因为孩子的爱是永远不能跟父母比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河水永远都不会停止流动,永远都不会停止对孩子的爱!我就像那只小兔子,我很爱我的亲人,而他们却给了我更多无私的爱。
他们给我的爱不能用手臂衡量,不能用跳高比较,不能用时间和地点来较量。而他们的爱只是省略号‘。。。。。。’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省略号越长他们对我的爱就更多,更深,直的永远。。。。。。
也许小兔子和我一样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她对妈妈的爱
是直到永远的,是跨越世界的!
去猜别人对你的爱,你就会发现爱你的人又多了些!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5
前几天看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讲的是两只栗色兔子的故事。一只是妈妈,一只是孩子。一天晚上,小兔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它太顽皮了,不停地东跑西跳.兔妈妈抱着它,轻轻地哼着摇篮曲,小兔在妈妈怀里静静地听着。它困了,可是它抓住了妈妈的长耳朵,想告诉妈妈,自已有多爱她。小栗色兔子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没什么比到那儿更远的地方了:
“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很多…很多…。”妈妈笑了。
“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儿……”小兔在妈妈怀里乖乖的睡着了。
“哦,那真的很多,非常非常多。”兔妈妈把小兔轻轻放在用树叶堆起来的床上,低下头,亲了一下小兔:“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儿,又从月亮那儿回到这里…”
… …
看到这里,我的眼中满是泪水,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妈妈,她给了我那么多一直到月亮那儿,又从月亮那儿回到这里的爱,使我在慢慢长大的日子里,从没有缺少过温暖,更没有缺少过爱……
我找到了正在阳台收衣服的妈妈,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天上的明月,那儿的确离这里非常远,我轻轻的对她说:“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
相关文章:
1.《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
2.《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小学生作文精选10篇
3.《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一年级作文10篇
4.《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年级读后感100字10篇
6.家长读书心得体会
Copyright (C) 笔下字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