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如何学习数学

  差生如何学习数学?数学,与其它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下面小编就同大家聊聊关于差生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差生如何学习数学

  生动相宜的情境会触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适宜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观察的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宜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之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的学习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易懂爱看、乐于参与的学习情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解说,既能触发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乐学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中。

  直观形象的教学会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有效的现代教育手段,把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既可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又有强烈的吸引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长方形的纸盒的六个面都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上颜色相同的纸,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再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面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和动手动脑后,都能把观察的结果一一叙述出来。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兴趣已就高涨,轻松愉快地学到这一知识。这种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促进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积极参与实践能提升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实践操作,鼓励动脑动手学数学。在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除学习中的困惑疑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到的知识会记得更牢,理解的更深,掌握的更好。只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途径来参与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才有利于收集、提取学习的信息、获取相应的知识,方能提升兴趣。如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收集大小不同的圆柱形状的塑料筒或纸筒。用纸把圆筒重新包装起来,然后让学生用剪刀沿着高剪开,展开后便得到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得知,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它的长(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在此基础上,就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积极,不但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而且还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在动手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数学学习的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说”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1.说体会

  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再让学生说“读”、“听”的体会,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说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读一读”内容的体会,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说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说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 说思路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惟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数学学习中的“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然是会“读”。

  1.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比方说读报,它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然而,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相比,渗透现代科技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太少了。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3优化数学学习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我校深入进行了“4+1”自主教改模式,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己探索,在问题探索中形成思维。在学生交流环节中分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对各小组分配目标内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组长检查督导等方式,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识,教师巡视整个课堂,及时指导、点评、监督各小组学习进展情况。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优等生充当了“小先生”。相对落后的学生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增强学习的上进心。全班学生都感觉有了展示自己的小天地。在这样的小组交流中,上等生为当好带头人,积极准备发言的素材,动脑思考,力争在同伴中展示一些高深见解。

  他们自觉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在这样的小场合中,也能争得发言机会,逐渐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求知过程中,同学门之间相互商讨,共同分析,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教师成为每个组的“旁听生”,或者临时加入到一个组的学习过程中,蹲下身子,细心聆听每一位同学发言,或稍加指导对积极参与交流的同学及时提醒。 通过在课堂上推行合作教学,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和个体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敢于探究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我们要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条件,让学生大胆质疑,把体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学生质疑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质疑的机会。

  例如,在讲究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平行四边形”第三课时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平行四边形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或特殊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也得到平行四边形吗?”我首先让学生探索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对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课下让学生自己探索。 探索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更是创新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探索式学习能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开放的而探究式学习正是为学生开拓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道路,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4学习方法的改进

  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是不是一定要“博览群题”才能提高水平呢?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策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知识,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

  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阅读数学教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只有真正阅读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阅读课本,也要争取老师的指导。阅读当天的内容或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要通盘考虑,要有目标。


相关文章

1.学好初一数学的方法与成绩下降的应对

2.自学高中数学的准高一学生怎么学?学好数学的三个小忠告

3.数学成绩从40到140到提升我是怎么样做到的?

4.高三数学提高成绩方法,学霸经验,基础差生变尖子生!

5.如何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成绩提高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